书城亲子父母巧转变,孩子更优秀
11213000000039

第39章 照本宣科不如因势利导

瑾玉的妈妈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她在一次讲座上听专家说过,培养孩子的兴趣家长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能因孩子不愿学就不让孩子学。妈妈觉得专家讲得有道理,因此在培养瑾玉的过程中也是严格按照这个方法做的。

为了让瑾玉有一技之长,妈妈给瑾玉报了舞蹈班,把这作为培养她特长的一个手段。刚开始瑾玉觉得学习舞蹈非常好玩,因此认真地学了一段时间的舞蹈。渐渐地,瑾玉觉得舞蹈并不是自己的兴趣,相比而言她更喜欢画画。

于是,瑾玉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学舞蹈了,我喜欢画画,你帮我把舞蹈班退了吧。”“那可不行,专家说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可不能半途而废。丫头你现在不愿学舞蹈只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过段时间就好了。”妈妈却以为瑾玉不想学舞蹈只是她暂时的想法,因此并没有答应瑾玉的要求,并要求瑾玉坚持舞蹈班的学习。

在妈妈的高压政策下,瑾玉更不愿意学习舞蹈了,每当要上舞蹈课的时候,她几乎都是在妈妈的强制要求下才去的。

杠杆定律:照本宣科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不如因势利导让孩子发挥特长。

教育孩子照本宣科是很多家长常犯的一个错误。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急于求成,不顾孩子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总是按照一些传统的观念或者理论教育孩子,这样不仅不利于培养孩子成才,而且也容易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

由此可见,照本宣科教育孩子并不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相比之下,因势利导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与其照本宣科,采取强硬的措施教育孩子,倒不如因势利导,在了解孩子的前提下,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利用有利的资源教育引导孩子。事实表明,这样更利于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孩子获得成功。

所以,家长不妨采取对症下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寓教于生活的方式教育孩子,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最终教子成才。

父母1%的改变

1.因势利导,家长要对症下药

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照本宣科、急于求成,事实证明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所以,家长应该采取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方式教育孩子,要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家长要找到孩子在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然后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选择适合孩子的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完善自己,使其变得更加完美。

康佳是一个性格有些内向的小男孩,见到陌生人不爱说话,即使在熟人面前也不爱说话。爸爸觉得外向的性格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决定精心教育,让康佳变得活泼一点。

爸爸知道,康佳的自尊心比较强,如果采取的教育方式不合理,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会对他造成伤害。于是,经过精心的策划,爸爸找到了比较适合康佳的方法。

周末的时候,爸爸有意识地在康佳面前提到家里会来客人,让他做好和别人交流的心理准备。结果,当爸爸的同事前来拜访的时候,康佳主动地向他们问好,并有礼貌地回答客人的问题,得到了客人的称赞和爸爸的夸奖。然后,爸爸让康佳和别的孩子一起去玩了。

经过几次特意地锻炼,康佳变得爱说话了。他在爸爸的引导下学会了与人交往的技巧,也爱与人交往了,性格也比以前开朗了很多。

爸爸根据康佳性格过于内向的特点,在保护他自尊心的情况下,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他和人交往,并教给他社交技巧,使他的性格变得开朗了,这对康佳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

2.因势利导,家长要充分利用资源

教育孩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家长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引导、教育孩子,提高孩子的能力,让孩子掌握获得成功的捷径。

妈妈发现雨霏上小学三年级之后,写作文成了一个大难题。为此,妈妈按照传统观念给她买了各种作文辅导书,可是一段时间之后并没见效果,雨霏一提到作文仍然一脸苦相。

这让妈妈非常着急。后来,妈妈发现雨霏非常喜欢看电视,尤其是动画片,经常看完后给奶奶讲解动画片的内容,讲得眉开眼笑,兴致勃勃。妈妈灵机一动:何不借此机会因势利导,培养雨霏的写作能力呢?

于是,妈妈郑重其事地给雨霏布置了任务:每天她可以多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但必须有始有终地把动画片的内容记下来,然后交给奶奶看,并且要达到既能让人看懂又有趣味的要求。听到能多看半个小时的电视,雨霏高兴地答应了妈妈的要求。

从那之后,雨霏认真地看动画片,并且坚持完成记录的任务。奶奶每天看完雨霏的小作文后,也会进行点评,并找出一些亮点对她进行鼓励。

一段时间以后,雨霏的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长进,看到作文题目后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发呆了。

妈妈根据雨霏喜欢看电视的爱好,利用电视节目让她“写”电视剧,结果找到了提高孩子作文水平的良方,提高了雨霏的写作能力。由此可见,教育孩子家长就要利用丰富的资源因势利导,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因势利导,家长要寓教于生活

厌学、打架、上网成瘾、逃课……这是现在孩子常见的问题,也是令很多家长束手无策的问题。为了避免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家长应该寓教于生活,因势利导,让孩子明白学习的意义,自觉杜绝不良习惯的侵蚀。

一次,爸爸妈妈带着7岁的峥峥散步。

他们看到有些人在路边打麻将,由于家里没有麻将,所以峥峥并不了解麻将。他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呀?”“他们在玩麻将呢。”妈妈笑着回答他。“麻将怎么玩呀?”峥峥追问道。妈妈告诉他:“这是一种成年人玩的游戏,和打牌差不多……”见峥峥好奇地看着别人打麻将,爸爸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

于是爸爸对峥峥说:“儿子,你看他们打麻将浪费时间不说,对身体也不好,而且还会浪费钱财。更重要的是,家长打麻将就没时间陪孩子了。你说家长这样做好不好?”峥峥摇摇头:“不好。”爸爸接着对他说:“是呀,对孩子来说上网吧玩游戏也是不好的习惯。所以爸爸妈妈向你保证我们不打麻将,只要你放学我们就陪你。你也不要去网吧,把时间用在有益的事情上,好吗?”峥峥想了想,点点头答应爸爸的要求:“爸爸放心吧,我一定不会沾染这些坏习惯的。”

峥峥的爸爸能够根据生活中的情景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杜绝不良习惯,寓教于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由此可见,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家长一定要改变自己刻板、传统的教育方式,寓教于生活,因势利导,这样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