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抚慰人生的一杯茶
11212900000146

第146章 享受孤独,超越寂寞

一次与朋友聊起孤独的话题。我的朋友远离家乡,一个人来到大城市,初来乍到,没有交识几个关系很近的朋友,又没有恋人,常常一个人独处一室,沉思默想。他说害怕自己独处,感到很孤独。

我对他说,我的看法不是这样的,孤独的问题不是一个人独处的问题,而是感到孤单寂寞的问题。它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封闭,它是一种跟他人失去关联的可怕的感觉。独处不等于孤独。美国散文家兼哲学家大卫·梭罗是一个人独处而无孤独之苦的典型范例。他独自在瓦尔登湖畔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大自然的美丽中写作、思考、无拘无束地享受着他的自在之感。他的《瓦尔登湖》至今仍在慰藉着很多读者的心灵。

人更多时候怕的是寂寞。孤独的人心中会有着这种希望:“我真希望能成为一个受人欢迎,为人所乐于亲近的人。”只是因为他们自己生性孤僻,缺乏吸引朋友的磁力,所以没有多少人愿意和这样的人交友往来,使这些人失掉了生活上的很多乐趣,这样,他们的愿望也最终无从实现。

对任何人,如果能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亲爱与和善,他自身的吸引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大增。在社交上,如果你能走出封闭的孤独,处处表现出爱人与和善的精神,乐于助人,那么就能使自己犹如磁石一般吸引众多朋友。

吸引他人最好的方法是对他人的事情很关心、很感兴趣。但不能做作,必须真诚地关心他人、对他人感兴趣。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吸引他人,是因为他们过分专注于自己,心灵与外界隔绝,久而久之,便使自己陷入孤独境地。

我有一个朋友,几乎人人都不欢迎他,但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即使他参加一个公众集会,人人见了他都退避三舍。所以,当别人互相寒暄谈笑、其乐融融之时,他一个人独处在屋中的一个角落。即使偶然被人家注意,片刻之后,他也依旧孤独地坐在一边,整个人好似失去了吸引力的磁石一样。

我这位朋友之所以不受欢迎,在他自己看来乃是一个谜。他有很高的才能,又是个勤勉的人,每天工作完毕以后,他也喜欢在同伴中寻求快乐。但他往往只顾到自己的乐趣,常常给人以难堪,所以很多人一看到他就避而远之。但他绝未想到,自己不受欢迎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他的自我封闭心理。他只想到自己而不顾及他人,竟然一刻也不能把自己的事情搁起来谈谈他人的事情。每当与别人谈话,他总是要把谈话的中心集中在自身或自己的业务上。

一个具有良好德行的人是不会寂寞的,有些人之所以寂寞,是因为他们在心理上不去修桥筑路,反而筑墙将自己围堵起来。我一直觉得,应该把热情当做金钱,整理起来开立账户,并开始往账户中存款。在寂寞时,我们渴望别人的热情关怀,就是想从热情的账户中提款,如果其中没有结余,那再怎么盼望也很难出现奇迹。所以,克服寂寞的另一个好方法就是加强你的热情存款,与其自怨自艾,怨天尤人,不如把寂寞感当成是热情账户存款不足的提醒。要想继续从别人身上提取热情,就得加强热情存款,先对别人付出热情,打个电话主动关心一下朋友们:“近来好吗?”关心对方,专心地聆听,真诚地关怀,别忘了,现在是你付出热情的时刻。要不,想想看亲友们有谁可能需要帮忙的?听说小刘要结婚了,主动问问她需不需要人陪着挑礼服;小陈好像在找房子,也许可以介绍他给自己熟识的经纪人。

心理学家发现,有自我中心倾向的人特别容易感到寂寞,所以当你逆向操作,忘却自己而真心关怀他人时,就会产生与对方有互相关联的感觉。感到自己与他人有联系,而不再是孤单的个体时,就会大幅减低疏离的感觉,寂寞也就无从产生。

因此,不寂寞的关键在于关心,关心他人,关心身边的一切。

孤独是人生的难题,寂寞是人生的常客。没有谁会把你孤立起来,除非是你自己把心灵封闭起来,别人才会觉得与你难以相处。人活着既能享受孤独,又能超越寂寞,这样才能让人生的快乐与你对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