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懂人生:青少年版
11211400000014

第14章 修身养性灵魂无扰

灵训禅师在庐山参学时,有天动念想下山,便向归宗禅师辞行。

归宗禅师问道:“你要到哪里去?”灵训照实回答:“回岭中去。”

归宗禅师关怀地说:“你在此参学一十三年,今天要走,应该为你说些佛法要领,等你把行李收拾好,再来找我吧。”

灵训禅师于是把行李放到门外,去见归宗禅师。

归宗禅师招呼道:“到我前面来!”灵训走上前来。

归宗轻轻说道:“天气严寒,途中善自珍重。”灵训禅师听后,顿然彻悟。

世间本为迷途,每个人都迷失了自己的本心,诱惑时时处处都有,天气不可谓不寒冷,佛性在人心中,只能由自己善加护持,再大的试探诱惑都只能自己去闯。每个人生下来,就像是护法金刚,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世界,守护心中的珍宝。怎么能不善加珍重?

我佛慈悲,故常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说法,人生本就是一段苦旅,一路走来,酸甜苦辣,百般滋味。那该如何珍重自我、修身养性呢?最重要的是要“看破、放下”,唯有如此,才能“自在”。

所谓“看破”,就是看破红尘。佛禅所指的“尘”,意谓污染,谓尘能污染人的真性。“尘”又与“境”同义,指外部一切感知的事物,并非真正的客观实在,属于虚妄的。所以红尘又被指为虚幻的尘世间。看破红尘,就是看透尘世的虚妄污浊,不与之同流合污,而做到达观、洒脱。

所谓“放下”,就是把烦恼放下。烦恼来自杂念和妄执。能达到解脱自在、了无牵挂的境界,便是“放下”。

所谓“自在”,是指空寂无碍。《法华经·序总》曰:“尽诸有结,心得自在。”注云:“不为三界生死所缚,心游空寂,名为自在。”

世间之事,纷繁芜杂,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世人受其所累,因而少有人能大彻、大悟,也便少有大解脱。陶渊明有诗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安心”。做人倘可如此,便可谓“高洁之士”。烦恼与杂念如野草,要想除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自省、自我提升,保持高贵丰盈的心灵,那些杂草自然就会消失。

茫茫人海,坎坷人生路,虽不可人人皆大彻、大悟、大解脱,但若你心中有佛性,便能长保平安,灵魂无忧。

人生感悟

生命易逝,此生一旦不能善加保护,再想得到人身,则还要再等上几千年。所以,还是让我们在尘世间修身养性,摆脱烦恼,寻找真正的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