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胆结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人体的胆囊就像一个口袋,悬挂在肝脏下方。主要功能是将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起来并加以浓缩。当膳食中的脂肪和蛋白质摄入后胆囊收缩可以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油腻的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道系统疾病中胆囊炎、胆石症最常见最多发。临床上总结胆囊炎、胆结石有几个特点:是中老年人多易发生、育龄期妇女多易发生、肥胖人多易发生、不吃早餐人多易发生。胆囊炎、胆石症往往同时存在。
胆囊炎、胆石症主要的表现为右上腹痛,不定时发热,波动性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分为急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禁饮食,减少胃肠刺激,并给予静脉输液,让胆囊充分休息。待疼痛缓解后可给予清淡的、高碳水化合物的流体食物如米汤、果汁、蔬菜汁、藕粉、杏仁露等,如吃了上述食物没有不适感,病情进一步缓解,可逐渐增加低脂肪的食物种类如鸡蛋清、嫩豆腐、脱脂奶、煮水果等。随着病情好转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慢性胆囊炎常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而来,该类患者可以没有症状,也可表现为经常右上腹不适、腹胀、打嗝、反酸,多数人认为是患了“胃病”,而且按胃病治疗,症状时好时坏,这时应该进行超声波检查可确诊。有些人吃了油腻的食物或吃得过饱有可能引起急性发作。慢性胆囊炎患者平时要注意保持正常体重,因为前面已述肥胖人易患胆囊炎、胆石症,如果体重超重应该注意减肥。
供给充足的蛋白质有利于胆汁的排空;采用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不吃油腻、煎炸的食品、肥肉以及动物内脏等;少吃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不用辛辣食物和强烈的刺激性的调味品,这类食物可促使胆囊收缩,胆道口括约肌不能松弛,胆汁排出不畅,引起急性发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从而获得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香菇、木耳等,有助于减肥、降血脂、减少胆石症的机会,还可预防便秘。减少急性发作的诱因。特别应注意,胆囊炎、胆石症病人忌食韭菜及其食品。
胆石症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要做到:
(1)定时定量,忌过饥过饱,要改变早晨不吃早餐的习惯。
科学家认为,长期不食早餐,易形成胆结石。过食油腻会引起胆汁中的胆固醇,呈高度饱和状态而形成胆固醇结石。平时多吃纤维素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使大便通畅,保证足够的营养,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多吃蒜或醋,可以杀灭菌中的虫卵,有利防止胆结石的形成。医学专家认为,我国胆石症的高发区,70%的胆石症是以蛔虫卵和蛔虫残体为核心的,一旦成为结石核心,又可使胆道引流不畅。因此多吃醋的人不易患胆结石,可能与此有关。长期坚持吃核桃仁可预防胆结石形成。患胆结石病人平时可常服核桃仁、白糖、香油混合捣成的羹,是一种价廉物美、方便有效的食疗法。
(2)根据病情素食为主。
胆结石症病人往往不敢进食油腻、高蛋白食物,视此为饮食原则,但最新研究表明:长期忌食油脂和高蛋白,胆汁的需要量会随之减少,胆汁的分泌和胆囊的收缩也会减弱。胆囊内的胆汁排出不畅,胆囊壁就会大量吸收水分,使胆汁进一步浓缩,胆汁发粘不利于原有结石的排出和治疗,并且可能以原有结石的碎片为中心继续增长或形成新的结石;因此专家指出胆石症病人可根据自我感觉,适当调整和进食蛋白食物,会有利于结石的消除。有胆结石的人,甜食也不可食之过多,过量的糖分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加速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间的比例失调,过量的糖分还会自动转化为脂肪,促使人体发胖,进而引起胆固醇分泌增加,从而促使胆石症的发生。所以胆结石预防和治疗饮食应该是低脂、低糖、低蛋白、高纤维素为宜。
(3)胆道梗阻,忌油腻。
胆结石并发胆道梗阻时,必须忌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否则会因胆汁的进一步淤积,使腹痛加剧。
(4)胆石症疼痛发作时,不食或少食是最有效止痛方法。
胆石证病人疼痛发作时,可暂时不进食,可以减少胆囊收缩的刺激即缓解疼痛。发作停止后一段时间也应少量进食,以清淡为宜,忌油腻、炙烤,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饮酒等。如有发作先兆,应忌脂肪食物,但植物油不可限。应控制动物内脏、蛋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