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把孩子培养成天才
11208000000002

第2章 天才的身体素质与身体协调能力

培养天才从饮食开始

科学的饮食习惯、均衡的营养搭配可以让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使孩子精力充沛,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金雄车工是韩国一个天才儿童,他出生100天的时候,就能说出一些简单的句子,5个月能背出动植物的名称,8个月大时开始上学,两三岁时,他已经掌握英语和德语,在数学方面学会了解方程、三角、几何、微积分等,4岁时进入韩国汉阳大学。

科学家分析称,这与母亲在他出生前后的饮食有关。他的母亲在怀孕期间主要以素食为主,阶段性的(每3个月为一个周期)吃些肉食,为新生儿提供足够的营养。一直到孩子出生哺乳时,都采取这种交替性饮食方式。

据研究发现,胎儿期和婴幼儿期是人类头脑发育最快的阶段,孩子出生的时候脑重量一般为400克左右,母亲的饮食影响着孩子大脑的发育,胎儿期大脑发育所需的营养主要通过母体获得,母体营养的均衡与否将决定胎儿的脑部与神经系统发育。所以说,培养天才儿童,母亲的饮食也很关键。

6岁时,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程度通常达到成人的85%左右,由此可见,这一阶段是孩子智力快速发育的阶段,在孩子智力发展的形成阶段,给他们补充足够的营养十分重要。

有些食物不但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智力,使他们思维更加敏捷,精力更加集中,全面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孩子应付压力,克服郁闷的情绪。下面介绍几种有助于孩子成长的营养食品。

1.乙酰胆碱和卵磷脂

美、英、加等国最近研究指出,孩子的记忆力强弱与大脑中乙酰胆碱含量密切相关。实验表明,卵磷脂可使发育期孩子的智力提高25%。

乙酰胆碱和卵磷脂含量丰富的食物有:大麦芽、花生、鸡蛋、小牛肝、全麦粉、大米、鳟鱼、薄壳山核桃等。

2.蛋白质

充足的蛋白质是大脑智能活动的必需品。硌氨酸和色氨酸是蛋白质中两种竞争性极强的氨基酸,对大脑灰质细胞起着整体影响作用。国际上许多象棋冠军在比赛开始前一段时期,饮食都以蛋白质为主。高蛋白的早餐或午餐是缓解孩子学习上的紧张,保持头脑敏锐的必需元素。

硌氨酸和色氨酸含量丰富的食品有:海产品、豆类、禽类、肉类、谷类、面包、乳制品、土豆、面条、香蕉、葵花籽等。

3.葡萄糖

孩子大脑每天大约需要100~150克的糖,但神经系统中含糖量很少,必须靠血液随时供给葡萄糖。新鲜水果和蔬菜、谷类、豆类中都含有丰富的葡萄糖。

4.矿物质

矿物质在活跃孩子大脑智力方面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钠、锌、镁、钾、铁、钙、硒、铜等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可以防止记忆退化和神经系统的衰老,增强孩子的抵抗力。水果、蔬菜都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一日三餐是孩子健康之本

一日三餐是孩子摄取营养最主要的渠道,但由于一些父母营养知识匮乏、健康意识淡薄,不懂得孩子的三餐营养如何搭配,也不知道如何优化饮食结构,这对孩子的健康和智能开发都是不利的。

美国波士顿“儿童发育与营养研究中心”的—份报告指出:“经过一夜十多个小时的能量消耗,孩子的血糖下降得很快,如果孩子不吃早餐或者吃得不够好的话,就会对大脑的功能产生微妙的影响。”习惯上父母都不太重视早餐的质量,结构单一,每天都是牛奶加鸡蛋,总体的热量还达不到全日应摄入量的2%。营养质量好的早餐,应包括谷物、动物性食品、奶类及蔬菜、水果几大部分。对与孩子来说,上午的活动量是一天中最多的,约占总活动量的一半,因此没有高营养的早餐很难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所以,孩子的早餐应以增加热量为主。

早晨,一般情况下孩子消化功能相对弱些,食欲都不高,不可能饱食一顿。这时父母要选择量小但热量高的食品,如牛奶、鸡蛋与米、面等主食搭配进餐,主食提供的碳水化合物是最直接的热量来源。

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一般来说,午餐提供的能量为全天总能量的35%~4%。

午餐应以主食为主,主食量控制在100~150克,主要来源于米饭、面制品(馒头、面条、大饼等)中。对于少量副食品的选择,主要以满足孩子身体对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需要为准。副食种类的选择很广泛,如肉、蛋等,吃一些耐饥饿又能产生高热量的炒菜,使体内血糖继续维持在高水平,从而保证孩子下午的学习。

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最需要科学地补充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为了满足孩子在午饭前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要,上午可以给孩子进食一些点心。午餐营养搭配同样需要色香味俱全,对于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可以和孩子爱吃的蔬菜搭配起来,不能只为口味而忽略了营养。

人们经常有“晚餐要吃少”的说法,这是对中老年人而言的,而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阶段的孩子来说,就不大适合。

据营养学家的研究发现,提高晚餐质量,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孩子的营养状况。因此,儿童的晚餐应该丰盛些,以含脂肪少、易消化的食物为佳。一般的孩子,晚餐的热量应占全天的4%,对于体质较差或偏瘦的孩子,热量相对可以增至全天的4%以上。晚餐要让孩子吃饱,但也要注意饮食的搭配,由于晚上活动量相对较小,不宜吃高脂肪食物,而应多吃些新鲜蔬菜和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如瘦肉、鸡蛋等。晚餐对孩子来说是个补充营养的好机会。

已有明显超重或肥胖的孩子,应该适当地减少晚餐热量的摄入,占全天热量的25%~3%即可,不过不能让孩子处在饥饿的状态,否则会影响睡眠。

对营养有特殊要求的孩子应该特殊对待,比如晚间功课较重、睡得较晚的孩子;正处于升学或期末考试阶段抓紧时间学习的孩子;晚间参加业余艺术学校、做体育锻炼的孩子等。由于他们活动量较大,消耗热量过多,晚餐要吃得好一些。

纠正偏食从父母做起

最近一份“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报告”显示:在1~4岁的儿童中,有39.7%存在着挑食、偏食的习惯,而且这个问题日益突出;5~6岁的幼儿中,近50%有挑食、偏食的习惯,有6.1%的孩子认为“小孩子偏食、挑食没关系,长大了自然会改”,有2.7%的父母也认同这一说法,六成的父母对此表示担忧。

孩子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的日益突出,严重困扰着广大父母,孩子偏食、挑食的习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好转吗?有关专家提示,偏食、挑食本身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但不会像有些父母想象的那样自动消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一些不良饮食行为,尤其是对于正处在旺盛的发育时期的儿童来说,偏食、挑食所造成的危害将是非常严重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偏食的行为,不要一味地顺从,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纠正。

纠正孩子这种坏习惯要从父母做起。孩子偏食,一方面是由于父母疏于管教,做父母的为了宠爱孩子,孩子想吃什么,父母就尽量满足他们,认为让孩子吃得开心是最重要的,其实也正是这种纵容在无形中鼓励孩子去“选饮择食”。另一方面是由于父母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平日里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为什么父母厌恶的食物孩子一般不吃,就是因为孩子看到父母不吃这种食物受到了影响。因此,纠正孩子偏食,父母就必须先改正自己的一些饮食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纠正孩子偏食的毛病,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进餐榜样。有的父母自身存在偏食、挑食的习惯,不吃某种食物家中也就从来不买,比如有人认为芹菜、萝卜有异味,豆制品不好吃,就坚决杜绝这类食品。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也不喜欢吃这些食物。所以父母应做到自身不偏食、不挑食,在孩子面前也不要讲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之类的话,应表现出对各种食物都十分喜欢吃。

(2)从小培养孩子吃多种蔬菜的饮食习惯。当孩子开始断奶后,父母要给孩子喂辅食,让孩子尝试着吃其他的食品。这个时候父母应适当地让孩子接触蔬菜,比如将蘑菇碎屑加入饭糊、蔬菜泥中,让孩子食用。父母也可给孩子做各种不同类型或者不同烹饪方法的蔬菜,定时少量给孩子食用,蔬菜应成为孩子正餐中的必备菜肴。

(3)不要把食物当成奖惩孩子的工具。许多父母有个不良的习惯就是为了让孩子听话或为了奖罚孩子,常以食物作诱饵,比如孩子如果乖乖去洗澡,就答应给孩子他喜欢的零食作为奖赏等。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孩子有可能会以食物作为某些要求来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在进餐时间不肯用正餐,肚子饿了期待着父母随时用“零食”来救济。父母要尽量不为孩子准备零食,不要让孩子养成爱吃零食的习惯。

智慧源自运动,才能依靠锻炼

运动不仅能让孩子变得健康结实,而且有助于孩子能力的全面发展,使孩子充满智慧。孩子智力的发育开始于幼儿时期的运动,在此期间,爬、站、走,孩子运动每一步的发育都标志着其中枢神经系统成熟的一个阶段。站和走不仅需要全身肌肉、关节的运动,还需要有肢体的协调动作和身体重心的移动,随着运动促进大脑发育的同时,也带动了小脑的发育。

反过来大脑的发育又可以推动孩子的运动,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孩子的视觉范围更加广阔了,能够看到室内的各种物体。在他学会走路以后,所看到的物体就更多了,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用手去接触、用感官器官去感触。随着大脑接受外界刺激的增多,孩子在脑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上得到更充分的改善,对智力发育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有句古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意思是万事万物都离不开运动。人类属于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其思维、智慧、才能同样离不开运动,离不开创造。

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他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创造,被尊称为“发明大王”。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电灯泡和白炽灯,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意义上的电灯。他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经过多次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灯丝的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接着,他又创造了一种供电系统,使远处的灯具能从中心发电站配电,并为实现集中供电进行了许多工作。

爱迪生一生的发明不断,在早年,他曾制定双工式和四工式电报系统,发明自动电报帮电机。在同时期,做了铁道电气化的试验,1883年发现“爱迪生效应”,即热电子发射现象。他在电影技术、矿业、建筑、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发明,仅从1869年到1901年,就取得了1328项发明专利。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

爱迪生被大多数人称为“天才”,许多人也不明白为什么他有如此多的创造力来保持他源源不断的创造灵感。事实上,他的成功来自1%的天赋和99%的努力。一个人的智慧只有在不断的运用中才有创新,只有在不断地创新中才能够有所发展。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人的才能就会停止进步。一个人的才能只有不断地用于实践,才思才不会枯竭。

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在思考中求进步,发挥自己的才能,不断地创新。只有有了更高的追求,智慧才能不断地被激发,天才也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锻炼。

才能的锻炼始于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是指一个人身体的各个不同部位协同配合完成活动的能力,是人体的一个综合素质能力。孩子在学龄前是发展他们协调能力的关键时期。

协调性是孩子的智力发展、心理特征和反应灵敏度的直接表现。现在的很多孩子协调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孩子好动不安,无目的地跑来跑去;组织和技巧性活动能力差,系鞋带、扣扣子、跳绳等均感困难……

当然,不能单纯地拿这些表现来评价孩子协调能力的强弱,但是从中也很能反映出孩子缺少协调能力的问题。协调能力强的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会很强,会直接体现在孩子将来的能力表现上。

没有良好协调能力的孩子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身心健康的孩子,一个天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孩子良好协调能力是身体素质高的一个表现,孩子的才能必须在协调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得到锻炼。父母要想让孩子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首先培养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

(1)让孩子在“玩”中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跳长绳这项游戏主要锻炼孩子脑、胳膊和腿的协调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起跳时机和跑动速度。当然,还包括协调好自己与他人的运动节奏,很多小孩子怕被绳子打着,躲躲闪闪不敢跳,表面上看是孩子胆子小,其实这跟他身体协调能力不足有关。

很多游戏都有益于孩子们身体协调性的发展,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玩。比如跳长绳、滚铁环这些游戏。通过多做各种游戏,让孩子掌握各种协调性的技能。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最好是鼓励孩子们多玩,还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游戏空间和更多“玩”的方法。

(2)让孩子感悟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对于手、脚和身体动作的协调,可以透过音乐韵律和节奏的外界刺激,让孩子的动作组合起来。因为协调运动必须使动态的计划能顺利进行,这样就把节奏转化为孩子的视觉、听觉空间的定位基础。在一些聋哑人舞蹈学校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使舞蹈演员的动作协调统一,由于不能通过语言交流,只有通过感悟音乐的节拍来把握音乐的节奏,把节奏记于心,然后把肢体动作融入其中。

这样的训练有些难度,但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孩子参加类似的训练,当然是依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前提是孩子在跳舞方面有一定的特长。

(3)让孩子多参加运动,锻炼肢体间的协调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的肢体运动是否协调是大脑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表现,其产生的影响会波及孩子的各种能力,包括整体动作速度、注意力集中程度、反应速度、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脑眼耳手的协调性、情绪的稳定性、人际关系等。由于许多家长不了解运动和智力发展、学习之间的关系,往往只满足于孩子躺着、坐着,或乖乖地呆着,而没有让孩子充分地去爬行、蹦跳,结果使孩子在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得不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