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把孩子培养成天才
11208000000010

第10章 天才少年的审美趣味与能力

注重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爱美的天性,而在这里所说的“天性”,并不是说每个人生下来就具备审美能力。审美,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境界,在当今不仅已成为精神文明的重要范畴之一,同时它也成为一个人是否能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家长应该注重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

所谓的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对事物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判断和审美理想。其中主要受自身修养、生活条件、阶级地位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专属于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享受。家长应该意识到,审美能力并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孩子在逐渐接触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家长应该意识到,所谓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不是浅显的只让孩子知道什么好看,什么不好看,而是让孩子的品位和修养上升到艺术的水准。在生活中,美是通过各种形态表现出来的,如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艺术美、含蓄美、形式美等。这些不同的审美区域,都有其不同的审美标准,如艺术美包括音乐、绘画、建筑、文学、书法、雕塑、舞蹈、电影、电视等表现的美,在这些项目中,无论孩子能够具备哪一种欣赏能力,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所以,家长应该在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之前了解孩子的喜好。此外,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早期的审美教育

家长应该有及早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意识,一般在孩子2~3岁时,家长就应把审美教育作为早教的重要内容之一。用美的事物去刺激孩子的感官,让孩子能在娱乐中具备最基本的审美能力,由浅入深地接受美,为将来的审美教育打下基础。

2.通过认识丑的事物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孩子通常具备识别美好事物的能力,对于艺术通常持有的态度都是赞叹和向往。但是,如果孩子缺乏对丑的憎恶,那么他以后对美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肤浅、淡薄的层面上。因而家长在提高孩子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应该让孩子认识到自然或社会生活中的丑陋之处,这也是审美教育的手段之一。

3.审美教育应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重心放在现在,并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只有让孩子具备符合时代所需要的审美观念,才是真正地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此外,在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因为审美能力绝非一朝一夕即可具备的能力。

在具体的审美能力培养过程中,家长首先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美丽事物,在自然形态中的各种美景,如潺潺的流水、五彩的花朵、清脆的鸟鸣。繁茂的树林等,都是孩子最生动的审美课堂,在这里孩子将获得美的乐趣和遐想,这些生动的景象会让孩子有追求美的渴望。

其次,家长应该明白审美教育的过程中离不开生动丰富的感性材料,这就犹如在课堂中不能没有书本一样。因此,在培养孩子审美能力的过程中,要寻找些有意义的材料,如布置房间时,每幅图画的悬挂、每个装饰品的陈设都应凸显出其本身的优点,并符合整个房间布局,这样孩子的审美能力会在美的环境中得到提高。

最后,家长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喜好挑选一些艺术作品来赏析。在欣赏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问题,启发孩子开动脑筋,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以便于提高审美情趣。家长还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监督孩子,在他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及时发现他的审美偏差,并予以纠正。

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尽情发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只有孩子想象力丰富了,审美情趣才能提高。因此,培养和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人都会惊叹于发明家的想象力,事实上想象力丰富的发明家大多在童年的时候就善于思考问题,因为孩子才是最富有想象力的群体。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想象力,但并非每个孩子的想象力都能发挥出来,有很多孩子就因为大人的忽视或者限制而使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无法发挥。一些父母把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看成了疯言疯语,在他们的眼中,孩子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有些孩子甚至因为想法特别而遭到责备。所以,家长如果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天才,不但不能阻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而且要帮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游戏中培养想象力

想象很大程度上要靠成人的启发,游戏作为孩子接触最多的活动,成为启发孩子的有效手段之一,为启发孩子的想象提供了许多方便,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凭借想象扮演各种角色,表现各种生活情景。孩子的想象力在不同年龄的游戏表演中是不断变化的,家长不要因为孩子表现出来的动作或情节幼稚而轻视游戏的作用,随便干涉孩子的游戏活动。

家长可以在游戏中启发孩子的想象力,比如折纸,让孩子折个小兔子后贴在纸上,父母可以提醒孩子添画一些适当的背景,孩子启动思维想象的能力,或者会画上草地,或者画萝卜,当然也许还会有更多稀奇古怪的事物出现在他的画里,这就达到了培养孩子想象力初步的目的。接着可以告诉孩子小兔子还有朋友们,比如小鸟、星星、萤火虫、银杏树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开动脑筋,使孩子的想象力得到锻炼。家长在参与孩子的想象游戏时,要注意不能反客为主,要给孩子留下足够的空间。当然也可以让孩子独自游戏,这样可以使他发挥无拘无束的想象。

2.通过画画培养想象力

画画是激发孩子丰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引导孩子从小学画,可以很好地发展孩子的想象力。除了让孩子模仿现实或表达幻想画出自己想画的画。例如画的主题是“春天”,原来的画面上仅有一些大树,可以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添画一些表现春天的事物。

3.通过故事激发想象力

讲故事的能力也是家长应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孩子天生喜欢听故事,通过故事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非常有效果。那些曲折的故事情节,借助优美生动的语言、表情,可以使孩子联想到真实的形象,通过形象的联想,发展想象力。除了给孩子讲述以外,还可以让孩子续故事。家长可以将故事讲到一半,让孩子讲完后半段故事。这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适当地启发孩子如何把故事编得更生动、圆满。也可以让孩子复述情节生动又富有想象的故事,这对培养想象力也非常有好处。

孩子们在听故事时,他们的思想感情与故事中的角色活动和情绪融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自然就会张开想象的翅膀,这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孩子用多种答案来答题,这也可以启发孩子的想象。在提问题时,要把握一个分寸——那就是答案不拘一格,不要打断孩子的思绪,千万不要拘泥于故事情节的逻辑发展。

孩子的想象力是无处不在的,家长只需要放开自己的思维,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1岁的曹冲能够利用巧妙的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等,足以证明孩子具备着成人无法比拟的思维能力,同样也告诉人们想象力的发挥要与一些常识结合起来,所以平时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这样不仅能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还能给孩子们提供更丰富的联想资源。

总之,家长要想培养好一个孩子,一定要解开孩子的束缚,不能用担心和溺爱禁锢住孩子想要飞翔的翅膀,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并善于发现孩子的才能,引导孩子走向成功。

不可忽视孩子创造力的培养

生活中的美是因人而存在的,因为只有人类具备欣赏美的能力。而生活中的美一部分源于自然,另一部分则源于人们的创造。人们就是在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使得自己的潜能得到了全面的开发。因此对于一个人来说,创造美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著名华人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多次谈到,中国的孩子与美国的孩子相比,优势是基础知识扎实、会考试,但在动手能力方面非常欠缺,缺乏创造性。

许多家长对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不以为然。华东师范大学名誉校长刘佛年教授说:“你如果仔细观察儿童,看他们的游戏、画画、唱歌等,你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不是机器人。孩子们的所说所做都有自己的创造因素,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力。那为什么有些人成人以后有创造力,而有些人却没有创造力呢?其实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关。你培养它,它就成长;不培养它,它就萎缩。”可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注重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在孩子的教育中都更加重视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时主要应该把握4个原则:

1.减少对孩子的控制,增加孩子的选择自由

家长在对孩子的生活管理与教育中应摒弃过严控制、死板的传统做法,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氛围,在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材料、活动空间、活动伙伴等方面给孩子一定的选择自由。事实说明自由选择对孩子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而那些强制的方式只会让孩子变得思维僵化。

2.减少孩子的外部压力,增强孩子的内在兴趣

对于一件事情,一个人如果是由于个人兴趣而去做的话,就会产生很多积极的创造性思维,而如果他是在外部压力下勉强而为,结果经常是不尽如人意的,而且还会表现出一些惰性和抵抗。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以培养其内在兴趣,增强孩子学习的内部动机为重点,而不应过多地使用惩罚、奖励、竞争等方式。因为一个孩子对处罚或批评总是会产生过分担心,而对奖励和表扬则会存在过分渴望的心理,这样就会影响孩子内心的自由,限制其创造力的发展。

3.不过分地强调孩子的性别角色,鼓励个人特色

个人的“独立性”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条件之一。不要以传统的性别角色来限制孩子,女孩可以学习男孩勇敢、豪放的性格,男孩也可以具有女孩细腻、温柔等性格。所以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时不应过分地区别性别,限制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4.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倡导思维自由

家长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事情,对孩子的言行不表示强烈的肯定或否定。父母不必事事都告诉孩子对和错、好与坏,不要时时都告诉他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应该让孩子自己多作判断,以免孩子养成思维的惰性,阻碍创造力的发展。

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时,家长可以从游戏、音乐、绘画等方面入手。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让孩子在游戏里从模仿转向创造。比如一些智力游戏,可以很好地让孩子掌握自由的思考。而音乐能促使孩子的右脑发育,在丰富孩子精神世界的同时,可以让孩子保持一种愉悦的情绪,让创造力处于极佳状态。绘画也同样可以促使孩子大脑右半球的发育,对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在创造力培养中要特别注意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因为动手能力不仅是创造力的起点,也是创造力培养的目的,而且动手能力还能巩固创造力。家长不应简单地制止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好动是很多孩子都具有的特点。所以,家长有必要鼓励孩子搞一些小制作,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其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阅读是审美能力的提升之本

高尔基一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就道出了书籍对于人类进步的重要意义。好的书籍无疑是孩子成长的伙伴,它不仅能让人增长知识,还能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例如孩子在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能够学到谋略,感悟人生的睿智之美;在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能犹如穿越时空般地感受到清末的社会形态,还能读出人生的真挚之美;在读《水浒传》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人生百态,从多个角度去感受生活;在读《西游记》的过程中,不仅能丰富自己的想象力,还能读出无畏之美。

不同的文学作品能带给孩子不同的生活体验,而不同的文体也能带给孩子丰富的审美感受。如读散文时,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恬淡之美,心情变得惬意而安适;读小说可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并了解人生百味……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们在生活中,彼此交流的重要工具。它能让一个人的思想精髓得以传承,而读者在接收这些新知识的过程中,也能使自己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家长如果想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就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去阅读书籍。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渗透美的理念成为家长最大的困惑。著名美学家、语言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曾经说过:“美需要表达,读书可以作为一个最好的载体。”因而,读好书就是在审美。当孩子徜徉于文字的海洋之中,就提高了自己的思想境界,获得了更多的情感体验,这对于一个人审美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并帮助孩子选择好的书籍。让孩子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

阅读即发现生活之美,家长首先应该自己具备阅读的习惯,才能让孩子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爱上阅读。在对孩子进行阅读教育的指导过程中,对于家长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仅如此,家长还应该学会将孩子带入书籍世界的方法。

首先,应该让孩子学会感悟生活。所有书籍的取材都来源于生活,所以说生活是一本最大的教科书,它蕴含着最朴素的美。家长应在关注生活、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将这种情感体验传授给孩子,这样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更加敏锐地挖掘出书籍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其次,家长应该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让孩子认真地斟酌书中的语句。文字是书籍的核心,只有孩子在领悟字句的过程中达到与作者之间的共鸣,才能真正算是读了这本书。

最后,在读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写的习惯。让孩子在阅读一本书籍之后,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这样做不但能让孩子更深刻地去思考生活,还能让他在此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同时,对于孩子来说,用自己手中的笔去勾画生活,会让他产生对于生活的浓烈兴趣,这种兴趣又会促使孩子思考,它会将孩子引到一条关注美、理解美的正确道路上去。

全方位挖掘孩子的潜能

审美能力并不只是一个单一的概念或能力,它的提高取决于孩子全方位潜能的开发,只有提高了孩子的综合能力,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因为就审美能力而言,综合能力是基础。家长想要确保孩子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使能力与修养兼具,就应该为孩子提供机会,这需要家长在以下7项潜能中着重提升孩子的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开发了多种潜能这个概念,这是专门针对儿童提出的教育理念,家长应该有意识地根据这7项标准全面开发孩子的各种潜能,不浪费孩子的潜在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1.语言的潜能

所谓的语言潜能是指孩子书写和表达能力的潜力。很多家长在这一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采取的是顺其自然的态度,这种教育态度正是埋没孩子语言潜能的大忌。家长应该在孩子的稚龄期时,采取积极的教育方式,以读听的方法来开发孩子的语言潜能。在此过程中,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接触各种不同的语言和书籍。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家长应该多花点时间询问孩子一天的生活经历和感想,对于孩子喜爱的电视节目、卡通角色、玩具等,要进行评论式的交谈,这是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2.音乐的潜能

家长在不了解孩子的特长时,应该全方面地对孩子进行考量。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多接触音乐,借此培养他们的音乐潜能,家长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孩子学习一种乐器,在此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家长只顾自己的想法,不尊重孩子的喜好,那么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3.逻辑和数学的潜能

所谓逻辑和数学的潜能是指有系统地根据数值来处理和分析抽象资讯的能力。家长都知道数学在孩子的学校教育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父母在培养孩子这方面兴趣时,要采取比较容易让孩子接受的方式,教导孩子如何运用数学来生活,借此来开发孩子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会孩子加减计算法后,在购买东西时让孩子计算价钱。

4.空间的潜能

所谓的空间潜能是指可以处理有关各种物体如何在其所处的空间获得的咨询的能力。对于空间潜能的开发,在实践过程中就会略显简单,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玩棋盘游戏,从简单的跳棋一直玩到复杂的围棋,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棋盘游戏,可以在孩子的能力得到提升之后鼓励其尝试。事实上,如果孩子能玩好一种棋类游戏,就足以证明其空间的潜能得到了很好的开发。

5.身体和运动感觉的潜能

许多孩子都喜欢跳舞,对于孩子来说,舞蹈是一种非常轻松、自然的活动,让孩子爱上舞蹈,不但能表达出他们对生活的喜爱,也是开发孩子运动潜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家长应该在孩子4~5岁时让他们接触运动,如篮球和足球等。在孩子逐渐长大之后,他会自主地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运动。在鼓励孩子参加运动的时候,家长要注意,不要灌输给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避免让孩子承受太大的压力。

6.个人内心的潜能

所谓个人内心潜能是指人们处理感觉和思考中产生的资讯的能力。家长在开发孩子的个人潜能的过程中,可以采取鼓励的方式提高孩子的个人内心潜能,这种鼓励主要是指分享孩子心中的感受。如向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在孩子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会主动地去思考和感受生活。

7.人际关系的潜能

对于孩子来说,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会关系到孩子的成败。因此,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潜能的开发,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并与他人相处融洽。

顺水推舟,提高孩子的特长

据说,大画家毕加索由于数学不好而使他的父亲烦恼;爱因斯坦对文学和数学有兴趣,成绩也好,但是在上外语和历史课时,只是坐在那里,完全没有心思学习;瑞士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分析学家空格觉得学校枯燥,与其进行乏味的学习,倒不如去玩耍和画画过日子,他写道:“对上数学课,我只感到可怕……此外,体操也是我讨厌的课程。我非常讨厌为了学将来毫无用处的杂技体操而上学。”这样的事例太多。

一个人不是在各个方面都会优胜于别人,包括被我们认为是“大师”或“天才”的人。有的人可能天生就身体残疾,如果不发挥其他的特长或兴趣,没有取得成就,他可能会因身残而自卑,永远站不起来;反过来如果他在演讲、绘画上有特长,并取得了成功,那么他的自信心就会大增。在培养孩子学习热情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看到孩子比别人优秀的地方,并加以肯定。不要养成对孩子的长处视而不见,却惯于揭孩子的短,时时指责他的做法,这会大大打击孩子的自信,使他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孩子只要有一两门得意的学科,对学习它们感到有兴趣、有自信,从而在获得别人承认和肯定的基础上,就会慢慢提高对不擅长学科的兴趣。

在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上,家长能正确运用这种方法的话,效果是非常好的。有一个初三学生的家长就曾在老师的配合下成功地把孩子厌恶物理课的习惯改掉,并使孩子成了一个物理迷。这位家长在得知孩子对物理不感兴趣,成绩很不理想时,并没有责怪孩子,而是要求孩子为自家的防盗门设计一个门铃。孩子接到任务后非常高兴,没几天就买来零件开始设计。一开始就遇到电路设计的问题,孩子找来了有关书籍仔细阅读,又向物理老师请教了相关问题,他按照书上的说明,不到十几天就把门铃设计出来了。父母表扬了他,并不断向来访的朋友介绍孩子的成就,孩子获得了一种极大的满足感,于是对物理产生了兴趣。这时父母又和老师商量,让孩子参加市内的航模竞赛,孩子的积极性再一次被调动起来,阅读了大量的参考书,请教了学校的指导老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市航模竞赛上获了奖,这让他在学校很风光,同学们也挺佩服他,成功后的满足感让他对物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的物理成绩在全校数一数二了。由于学习心态的改变,心情愉快,他的其他各科成绩也大大提高,到高一时,全年级里,他是少有的尖子生。这就是设定目标、达到目标、获取成功、激发兴趣的最有说服力的一个事例。

运用这个方法时关键在于目标设定的适当与否,设定目标的成功概率高(即容易)但价值低,或者价值高但获得成功的概率几乎没有,动机就强不起来(即提不起兴趣)。如果上面提到的这位家长,一开始就让孩子去参加市航模竞赛,结果就可能完全不一样了。

孩子的自我意识很强,都想用自己的成就来体现自我价值,寻找自信。因此,如果给孩子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很快就会实现,取得成功,那么孩子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对这件事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即使再苦再累他们也会心甘情愿,因为这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