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11205800000081

第81章 不必对“开放文化市场”忧心忡忡

2009年8月12日,W T O争端解决机构就“中美出版物市场准入案”发布报告,这份长达460页的报告做出了不利于中国的裁决。《环球时报》发表文章说,美国欢呼WTO裁中国违规。

美国媒体的确用了欢呼一词(hail)。所以欢呼,据说它有助于美国向中国出口更多的电影、DVD、图书等文化产品。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不排除就某些内容上诉的可能。

美国欢呼,中国是不是就“遭殃”了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注意到美国媒体的报道,美国所以要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争议裁决,原是美国人一直认为:中国在进口这些文化产品时通常指定国有公司来进行,而美方则希望能直接面对市场。

美国的指责有没有道理?答案不言自明。事实上,从积极的一面看,这实际上是在倒逼我们加快深化市场化改革,催生更多的民营文化企业。《上海商报》有评论说,放松管制、鼓励竞争是有助于做大做强我们自己的文化市场的。以前,管理部门老是担心开放民营公司进入影视领域会冲击国内市场,甚至产生意识形态方面的严重后果。但是,从“红色经典”的热播就能看到,民营公司非但以比国有制作单位更市场化的有效手段弘扬了正面的文化,也壮大了本土的影视作品竞争力。如今,就算我们对外国敞开电视剧市场,那些发生在异域的故事、与中国人审美传统存在隔阂的情节究竟会有多大的竞争力,真的是很难说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之弦绷得太紧。我们总是对西方文化的“入侵”尤其是美国意识形态的“来袭”忧心忡忡。殊不知,地球村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早已司空见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势不可当;而所谓的“意识形态”到底还有多少界线,又有谁能说得清楚。20年前,我们常说诸如 T I M E之类的新闻杂志观点太“左”,但如今,首都国际机场上你就可以随意买到这样的杂志。互联网时代,鼠标轻轻一点,你可以看到世界各国的新闻、电影、电视剧。

西方文化早已改变了许多人的价值观,西方文化正在改变更多人的价值观。

当然,也有许许多多的人们坐怀不乱,“我自岿然不动”。

值得一提的还有,改革开放以来,有近百万名留学生至今没有回国。他们所联系所影响的又何止是100万个中国家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