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每天给孩子一个成长哲理
11205600000019

第19章 为成功做好准备(2)

一天傍晚,少年路过巴罗先生家时,被他热情地叫住了。巴罗先生请少年进屋子里坐坐,有些难为情地说:“我应该……不过……”少年爽快地说:“没关系的。”“银行在我的账上出了点小差错,不久就会搞清楚的。呃,我想,你也许愿意在我这里挑一两本书看,作为一种补偿。”

少年环顾一下,屋里几乎到处是书,真像个图书馆。少年并不爱读书,见了这么多书,既惶恐,又钦佩:“这些书您都读过吗?”巴罗先生说:“这些还只是我保留下来的、值得读第2遍的书。”

为了掩饰自己不爱读书,少年借了一本巴特著的《正义永存》,并且在回家后,硬着头皮读它。谁知道,才翻了几页,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当少年去归还《正义永存》时,巴罗先生又递给他玛格丽特写的一本关于人类学的经典之作。谁也没想到,这本书竟让少年迷上了人类学!

35年后,当年的那个少年在达特茅斯学院讲授人类学的时候,他才明白:那年夏天,巴罗先生已付给了他最高的报酬。

成长哲理

知识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知识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和心理上的满足,它能使人在无形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并不断成长进步,它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乐观的约翰

约翰被大水困住,只得爬上屋顶。

邻居中有人漂浮过来说道:“约翰,这次大水真可怕,难道不是吗?”

约翰回答说:“不,它并不怎么坏。”

邻居有点吃惊,就反驳道:“你怎么说不怎么坏?你的鸡舍已经被冲走了。”

约翰回答说:“是的,我知道,但是我6个月以前养的鸭子现在都在附近游泳。”

“但是,约翰,这次的洪水损害了你的庄稼。”这位邻居坚持说。

约翰仍然不屈服地说:“不!我的庄稼因为缺水而损坏了,就在上周,代理人还告诉我,我的土地需要更多的水,所以这下就全解决了。”

这位悲观的邻居又再次对他那位欢笑的朋友说:“但是你看,约翰,大水还在上涨,就要涨到你的窗户上了。”

乐观的约翰笑得更开朗了,说道:“我希望如此,这些窗户实在太脏了,需要冲洗一下。”

成长哲理

当你面临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你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它,它很可能就会是一件好事,一件对你有利的事情;如果你用消极的心态来看待它,它就会变成一件坏事,一件对你有威胁的事情。所以,事情是好还是坏,在于你是用什么心态来看待它。

只要还能笑

美国人克里斯托弗?里夫因在电影《超人》中扮演超人而一举成名,但没多久,一场大祸却降临在了他身上。

1995年5月27日,里夫在弗吉尼亚一个马术比赛中发生了意外。他骑的那匹东方纯种马在第3次试图跳过栏杆时,突然收住马蹄,里夫来不及防备,就从马背上向前飞了出去,以致头部着地,第一第二颈椎全部折断。

5天后,里夫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正躺在弗吉尼亚大学附属医院的病房里,从脚到腿高位瘫痪。医生说里夫的颅骨和颈椎要动手术才能重新连接到一起,而且医生不能够确保里夫能活着离开手术室。

那段日子,里夫万念俱灰,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随着手术日期的临近,里夫变得越来越害怕。

一次,里夫3岁的儿子威尔对丹娜说:“妈妈,爸爸的膀子动不了呢。”

“是的,”丹娜说。

“爸爸的腿也不能动了呢。”威尔又说。

“是的,是这样的。”

威尔停了停,有些沮丧,但忽然他又显出很幸福的样子,说:“但是爸爸还能笑呢。”

“爸爸还能笑呢。”威尔的这一句话,让里夫看到了生命的曙光,重新找回了生存的勇气和希望。

10天后的手术很成功,尽管里夫的腰部以下还是没有知觉,但他毕竟克服了巨大的疼痛顽强地活了下来。

后来,里夫不仅亲自导演了一部影片,还出资建立了里夫基金,为医疗保险事业做出了贡献。里夫坚信他会在50岁之前重新站立起来,他要做一个真正的“超人”。

克里斯托弗?里夫在自传里,郑重地记下了儿子的那句话:“爸爸还能笑呢。”

成长哲理

乐观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也是支撑我们不断挑战自我的动力。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应该藐视它,并对自己报以微微的一笑,然后告诉自己:只要我们对自己、对将来充满希望和信心,一切苦难都会过去。

“我不能”先生已经死了

唐娜是密歇根州一个小镇上的小学老师。

那天,她给学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节课。她让学生们在纸上写出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所有的学生都全神贯注地埋头在纸上写着。一个10岁的女孩,她在纸上写到:“我无法把球踢过第2道底线”、“我不会做3位数以上的除法”、“我不知道如何让黛比喜欢我”等等。她已经写完了半张纸,但她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仍旧很认真地继续写着。

每个学生都很认真地在纸上写下了一些句子,述说着他们做不到的事情。

唐娜老师也正忙着在纸上写着她不能做到的事情,像“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让约翰的母亲来参加家长会”、“除了体罚之外,我不能耐心劝说艾伦”等等。

大约过了10分钟,大部分学生已经写满了一整张纸,有的已经开始写第2页了。

“同学们,写完一张纸就行了,不要再写了。”这时,唐娜老师用她那习惯的语调宣布了这项活动的结束。学生们按照她的指示,把写满了他们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的纸对折好,然后按顺序依次来到老师的讲台前,把纸投进一个空的鞋盒里。

等所有学生的纸都投完以后,唐娜老师把自己的纸也投了进去。然后,她把盒子盖上,夹在腋下,领着学生走出教室,沿着走廊向前走。

走着走着,队伍停了下来。唐娜走进杂物室,找了一把铁锹。然后,她一只手拿着鞋盒,另一只手拿着铁锹,带着大家来到运动场最边远的角落里,开始挖起坑来。

学生们你一锹我一锹地轮流挖着,10分钟后,一个1米深的洞就挖好了。他们把盒子放进去,然后又用泥土把盒子完全覆盖上。这样,每个人的所有“不能做到”的事情都被深深地埋在了这个“墓穴”里,埋在了1米深的泥土下面。

这时,唐娜老师注视着围绕在这块小小的“墓地”周围的31个10多岁的孩子们,神情严肃地说:“孩子们,现在请你们手拉着手,低下头,我们准备默哀。”

学生们很快地互相拉着手,在“墓地”周围围成了一个圆圈,然后都低下头来静静地等待着。

“朋友们,今天我很荣幸能够邀请到你们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唐娜老师庄重地念着悼词,“‘我不能’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与我们的生命朝夕相处,您影响着、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有时甚至比任何人对我们的影响都要深刻得多。您的名字几乎每天都要出现在各种场合,比如学校、市政府、议会,甚至是白宫。当然,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不幸的。

“现在,我们已经把‘我不能’先生您安葬在了这里,并且为您立下了墓碑,刻上了墓志铭。希望您能够安息。同时,我们更希望您的兄弟姊妹‘我可以’、‘我愿意’,还有‘我立刻就去做’等等能够继承您的事业。虽然他们不如您的名气大,没有您的影响力强,但是他们会对我们每一个人、对全世界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愿‘我不能’先生安息吧,也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振奋精神,勇往直前!阿门!”

接下来,唐娜老师带着学生又回到了教室。大家一起吃着饼干、爆米花,喝着果汁,庆祝他们越过了“我不能”这个心结。作为庆祝的一部分,唐娜老师还用纸剪成一个墓碑,上面写着“我不能”,中间则写上“安息吧”,下面写着这天的日期。

唐娜老师把这个纸墓碑挂在教室里。每当有学生无意说出:“我不能……”这句话的时候,她只要指着这个象征死亡的标志,孩子们便会想起“我不能”先生已经死了,进而去积极地想出解决办法来。

成长哲理

生活中有很多人被“我不能”左右着,陷在“我不能”的困境里,因此很多事都无法得到解决。那么,我们不妨把自己的“我不能”埋进坟墓,把“我可以”立在桌旁,时刻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一切。

3个筛子

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里,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3个筛子筛过了吗?”

“3个筛子?哪3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

“第1个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

“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现在你再用第2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实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

那个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

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3个筛子。我再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

“并不重要。”那个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哲人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是重要的,那么就别说了吧!如此,那个消息便不会困扰你我了。”

成长哲理

在这个信息社会里,各种有用和没用的信息塞满了我们的头脑,我们也常常会因为这些信息而左右自己的情绪。为了防止一些无聊和无用的消息占据有用的空间,我们有必要对一些消息进行筛选,把那些垃圾消息筛选掉。

自己拿主意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的童年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

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父亲就问原因。

她断断续续地说:“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

父亲听后,只是微笑。忽然他说:“我能摸得着咱家天花板。”

正在哭泣的索尼亚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父亲想说什么,就反问:“你说什么?”

父亲又重复了一遍:“我能摸得着咱家的天花板。”

索尼亚忘记了哭泣,仰头看看天花板。将近4米高的天花板,父亲能摸得到?她怎么也不相信。

父亲笑笑,得意地说:“不信吧?那你也别信那女孩的话,因为有些人说的并不是事实!”

索尼亚因此明白了,不必太在意别人说什么,要自己拿主意!

她在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已是个颇有名气的演员了。有一次,她要去参加一个集会,但经纪人告诉她,因为天气不好,只会有很少人参加这次集会,会场的气氛会有些冷淡。经纪人的意思是,索尼亚刚出名,应该把时间花在一些大型的活动上,以增加自身的名气。但索尼亚坚持要参加这个集会,因为她在报刊上承诺过要去参加,“我一定要兑现诺言。”

结果,那次在雨中的集会,因为有了索尼亚的参加,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她的名气和人气也因此骤升。

后来,她又自己做主,离开加拿大去美国演戏,从而闻名全球。

成长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