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11205400000021

第21章 菜根第三味甜(1)

明心见性我自空灵

心虚则性现,不息心而求见性,如拨波觅月。意净则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索镜增尘。

心里谦虚品质自现。如果不息心止妄而去寻求本性,只会像晃动波浪找月亮,找不着。意念澄净心性自清。如果不抛弃杂念而去求个明白,只会像撒把灰尘照镜子,照不着。

人人都想明心见性,心子摆在眼前不敢认,摸着本性时跳起来,“那是我吗?”没错,那就是我。原来我们的心子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红,当然绝对也不黑。红黑之间,心如药丸。医谁?医自己。自己给自己吃颗定心丸。本性也非恶非善,就像一把火,反正要燃烧,至于用来做饭还是用来放火,就要看各人了。

“心虚则性现”,“虚”指清静,人心一清静本性就显明。

“不息心而求见性”,讲不用刻意息心求这求那。息心是佛家语,意思就是平息妄心,止妄想。息心当然好,早晚要息心,但如果主动息心,甚至强行息心,也成妄想了。有一个人想成为绝顶高手,到处拜师,他看见一个人就强行拜师,弄得大家都不愉快,又何必呢?

“拨波觅月”,其实波里没有月,只有月影。天上也没有月,只有月形。哪里有月?哪里都没有月,就算你走在月光底下,望着月亮又大又圆,也不算拥有了月亮。只有月亮自己有权利说话。要想见月,就要成为月亮。人与月合一,才算看见了月亮。讲个术语,这叫“合性见性”。

明心呢,叫做“独心明心”。一个“独”,一个“合”,打通内外篱藩,院子豁然开朗。

“意净则心明,”思想干净了,心里就明白。

“不了意而求明白”,指不刻意求明白。有人想明白一件事,到处求告磕头,进了百家庙,燃了百家香,除了鼻青脸肿,一身晦气,什么也没得到。抬头望菩萨,菩萨高高在上,他都在着急保住自己的位置,哪有闲工夫管你?求人不如求己,求己的秘诀就是放下,不再刁难自己。

“索镜增尘”,本想找面镜子照照,反使自己灰尘更多。我们有时候交朋友就是这样,本想一起干事,反而成了搞事。镜子有灰尘,西施也会照成大麻子。需知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放下想照镜子的念头,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不但照得容貌俊美,心灵也美丽。

《圆觉经》讲:“慧目肃清,照耀心镜。”“肃清”这个词好,我们就是要肃清一切匪帮残余势力,把自己的地盘弄干净,不弄干净,坐卧不安。慧目何来?慧心所出。慧心何来,慧剑所出。慧剑何来?自家一挥!慧剑是一把看不见的剑,它并不是一把有形的剑,而是一股无形的剑气。剑气纵横,只因人如剑舞,手里有把剑,反倒多余了。国家法律是多余的,家里规矩是多余的,连每个人的修身养性也是多余的。

石头不依赖石匠,木头不依赖木匠,自然状态下它放在哪里都好。

“明心见性”是个优雅名词,多少人朗朗上口,以为自己就是高僧了。其实说什么“明心见性”,纯属搞事,哪有什么明心见性?真正明心见性直接被大势至菩萨接引去西方净土,佛祖那里报到,哪还坐在这里想七想八,说三道四?我在这里说,也不过是过把瘾,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没去过西天至少穿过西装,大概也差不多吧!人谓西装是金装,人谓我佛是金身,所以我心中的佛祖是穿西装的佛祖。至于上帝,肯定是穿长衫,原来他就是沙漠里的人(旁白:天堂风大,群星如大漠)。记住,孔夫子的帽子很高,那是他接通天意的天线。老子的耳朵很长,为的是天下人都可以进进出出。

言归正传。太阳一出来天就亮了,小孩一睡下爹妈就安心了,有时我们的心要亮堂,有时要睡觉,不能颠倒。

这就是“明心见性”。放下今生,得到来生,并且得到前生。“改变曾经”是大能主宰,事情竟然可以重来一遍,时光真的倒流,花落返枝,水入源头,上帝把你的一生像演电影一样回放一遍,并且指出现在你到了什么地方,你就知道人生何去何从。吐出苦水,日子就甜了。

不过也还要当心,没苦就没甜,有甜说明还有苦。甜苦一起忘,日子就无边。

生死一张皮

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

我富贵时人人来见,他们见的不是我,见的是我的皮,峨冠博带好威风。我贫贱时人人践踏,他们践踏的也是我身上的这张皮,布衣草鞋,无钱无势。这些我都曾经历,然而他们抬举的不是我,压迫的也不是我,我又何必欢喜,何必发怒?

人是一张皮,画皮,怎么画怎么像。但如果遇到有法术的道士在窗外一窥,原型就露出来了,该斩杀还得斩杀。富贵者权势杀之,贫贱者饮食杀之。权势杀富贵,是用真刀,如王恺杀石崇。饮食杀贫贱,是用软刀,让你没得吃,在殷切的盼望中空虚而死。人的饥饿像爱情,爱慕一个人,想得到他身上的饮食,人家不给就只有饿死。轮回有六道,其中有饿鬼,永远不得饱。也不马上就死,多少喂点残羹剩饭。但其形已死,饿得冒青烟,灵魂打转转。把他的皮钉在墙上,嘴巴还张得大大的。人莫为饿鬼,一念自禁,转身为人。我深知地狱中的事情,对天堂中现在发生的事丝毫不知,也许世界已经改变,人又何必痴迷旧事?

生死一张皮。可以把生比作羊,把死比作狼,不知你是披着死皮的“生”,还是披着生皮的“死”?披生而死,行尸走肉;披死而生,死灰复燃。狼吃羊,羊遭罪,羊不让狼吃狼更心慌。我常常可怜饿狼,因为我感觉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只可怜的饿狼。得食则撑死,不得食则饿死。

成全即得大解脱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此等念头,是吾人一点生生之机。

无此,便所谓土木形骸而已。

给老鼠留点饭,可怜飞蛾扑火因此不点灯,古人的这种念头,是我们活着的原因(意思是我们原是像老鼠蛾子一样的卑微者)。没有这念头,到处是死尸。

剩点饭让老鼠吃,不嫌它脏。晚上摸黑睡觉就可以了,生怕点了灯,飞蛾一头撞死。这种人没病也是怪人,但我要说,这种“怪人”越多越好。为什么?要知道我们就是偷食之鼠、扑火之蛾啊!人家不给吃偏要吃,看见光明就自暴自弃撞上去。前者就叫“偷零食”,后者就叫“见光死”,都是我们的人生真实写照。

能成全老鼠与飞蛾的人,必能成全形形色色的可怜人。世人好色,传说观音菩萨就化身为娼妓。世人好饮食,传说布袋和尚就扛了一袋子到处施舍。我们常从别人那里得好处,这是明摆着的,但为何越成全越糟糕?缘于一个贪字,再多也不够。老鼠吃粮食,浪费得满地都是。飞蛾要扑火,望见萤火虫它也要追上去撞死。既然如此,让找死的人去死岂非更大成全?

不是这样的,要成全就要成全到底。救无可救,必须要救。说无可说,必须要说。等逃无可逃,他就不逃了。鲁迅也曾说:“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逃无可逃,那就索性挺身上去,反得大解脱。

大慈悲

大无畏

大自在

大解脱

这“四大”的顺序应该没有问题。先要有“大慈悲”,博爱众生,怜悯自己,一定要猫哭老鼠,大家的命都差不多。护生即养生,放生即得生。“大慈悲”即得“大无畏”。冯谖为孟尝君烧掉了佃户的债券,让大家不用还债了,显然是为孟尝君积福,对此他当然振振有词。孟尝君刚开始大发雷霆,接下来想通了,无可奈何地接受,最后得了好处,非常赞赏冯谖这慈悲而无畏的“出格”行为。孟尝君不愧是孟尝君,冯谖是跟他学的。战国四公子都是大菩萨,为抵消暴秦的罪孽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功德无量。荆轲刺秦王,为天下苍生请命,这真是因为大慈悲而有大无畏也。有了“大无畏”,即得“大自在”。汉朝名将飞将军李广为国家卖命,也没捞到啥好处,最后竟自杀而死。不过也不是人逼他死,他自愿为别人死。当时卫青是大将军,属少壮派军官,有意排挤老前辈,李广怒而引兵去战匈奴,虽然有功,违了军规,一个部队的大小将官都要重罚。李广说:“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担了众人的罪自杀而死,真是个大丈夫(《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一死谢明主,他对得起汉武帝,对得起大汉帝国,一无所惧,死得自在。有了“大自在”即得“大解脱”。杨贵妃本来是儿子的妃,唐明皇非要她当自己的妃,她就是杨贵妃了。名正言顺,得了自在。“温泉赐浴”,岂非大解脱?

大慈悲、大无畏、大自在、大解脱,是成道的四步曲。四步其实就只有一步,一步到位,全因有成全人的善心。“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做人境界,老鼠都要向你作揖,飞蛾也只想扑进你温暖的怀里。

莫被心情毁了自己

心体便是天体。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秋霜。何者少得,只要随起随灭,廊然无碍,便与太虚同体。

人的心体就是天体,心里欢喜就出现祥云明星,心里发怒就出现狂风暴雨,心里慈爱就出现和风细雨,心里严酷就出现烈日寒霜。这些情况哪样少?都不少。但只要随起随灭,就没妨害,通透的人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长久且美好。

景星是明星,庆云是彩云,景星庆云都是祥瑞。《菜根谭》把我们的心体比作天体,这是很恰当的,人体小宇宙,宇宙大人体。天分四季,人分阴阳。天上刮风,人就知道下雨,因此人随天变,慢慢也就明白了变天的道理。此时又到黄昏,我一觉醒来已错过落日,这也正好,我不会因日落而情绪低落。峨眉山金顶上自杀的情侣,总是要看过日出后,迎着辉煌的壮景拥抱着纵身跳下万丈深渊。这实为天地所诱杀,非智者所为。一定要与天地有距离,才能亮出自己的位置。

有了距离,我们才敢承认心体便是天体,不然,我们敢学太阳发光么?能跟月亮一样通宵不睡吗?流星多浪漫,我们看了流星也不能像它一样一头撞死。《菜根谭》这段话,是天人感应的意思,讲我们高兴时就是好天气,生气时下暴雨,慈悲时降甘露,严厉时寒霜凛冽。只要我们令这些情感“随起随灭”,就不会有什么妨害,就可以与整个宇宙融为一体了。

“随起随灭”,这个词好。好心情来了,一会儿也就平静了。火车站去接老情人,当然高兴,高兴过了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第二天该分手分手。坏心情来了也不要紧,它也长久不了,不要助它膨胀就是。

秦始皇之所以大开杀戒,就因为他放大了自己的坏心情,不明白再坏的心情过一会儿自己会平复,白杀了那么多人,自己还是不开心。想想这人也挺可怜。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父亲与母亲让他终身蒙羞,为此,他大杀赵国人(赵国是他父母早期共同生活之地),由此扩大,大杀天下人,最终杀了父亲,冷了母亲,其罪浩大。秦始皇的病历让我们联想到希特勒、凡·高,这些可怜的孩子,不知道控制自己的心情,反被心情控制了。

有人失恋了为什么要去死?他死了,她还好好的,反之亦然。林黛玉死了,贾宝玉并没因此与薛宝钗离婚,后来又有了新的情人。真的,好心情让人飞上天,坏心情让人下地狱,其实都是假象,你不要撞在枪口上,就不会横死在真真幻幻的人生杀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上海滩风云变幻。

一花刚落,一花又开,木槿花永远开放。木槿花又称无穷花,是韩国国花,我看其中实有深刻的道理。

安静的心坐镇觉醒的灵

无事时,心易昏冥,宜寂寂而照以惺惺;有事时,心易奔逸,宜惺惺而主以寂寂。

没事的时候心里容易昏暗,这时应该安静下来,用心光照耀以至发亮,唤醒精神。有事的时候心里容易放纵,这时要警醒,让自己冷静。

这段文字大家不要小看了,它是有道之人抛转太极、玩转世事的真功夫。

“惺惺照寂寂”。“惺惺”指清醒,这话意思是用觉醒的光照亮安静的心,也就是唤醒潜能。开启阿赖耶识,破除一切困扰。注意要绝对安静,否则无法唤醒潜能。所谓“绝对安静”不是一个量化的说法,无法用技术指标测量,无法用科学方法判断,只能各人暗中点头。一滴水滴进水中,产生美妙回音,刹那间你只听到水的声音,世间一切外物在你眼前都不存在。注意,安静不是死静,死静没声音,陷入难堪境地;安静有声音,是生意盎然的和谐状态。静是动的和谐,安是定的表征,又安又静(旁白:意思是和谐中的律动,亦即律动中的和谐)就叫“安静”。一滴水绝对落下,你的心绝对安宁,这就叫“绝对安静”。没有比较,只有会心。绝对安静,慢慢唤醒潜能。一滴水融入水中,本性就自己显明了。哦,原来我是水。哦,做水真好。以前我是一滴水,现在我是水一滴(旁白:意思是所有水聚成一滴,上帝把宇宙大爆炸收回)。没了区别,在团体中等待指令,这种感觉真好。耶稣基督降生的时候,就是身处这么美妙的环境中。那时,天上的明星,地上的马槽,还有远方的博士骑着骆驼,互相不知道的很多事物刹那间产生大关联,同时进入安详的等待中。《平安夜》赞美诗唱道:“万暗中,光芒射。”就是这个意思。寂静太好了,什么都听到;寂静太美了,什么都看到。一缕光肩挑黑暗,一滴水点化世人。

我们再来看“寂寂主惺惺”。照《菜根谭》的说法,“惺惺照寂寂”(觉醒的光照亮安静的心)是“没事”时的修养,“寂寂主惺惺”(安静的心坐镇苏醒的灵魂)则是“有事”时的作为。没事时我们要安静,有事时我们要冷静。当已苏醒,不可避免要采取行动,但一定要和谐。这时,就要“寂寂主惺惺”了,用安静的心来坐镇觉醒的灵。若无磐石,必至崩溃。孟子说“泰山崩于前而不色变”,全靠的是平日养浩气的功夫镇着。巨船行海,必有重物镇着才能乘风破浪。雄鹰展翅,鹰本身必须沉甸甸的才能让翅膀尽情伸展。我们做人要走得远,也必须镇定自如,内心有不变的信仰做支撑。有分量的带动飞舞的,有力量的推动滑行的。舞者不离中线,歌者气沉丹田,怀素作狂草看似疯癫,你仔细观察他的双脚马步极稳。一滴水找到了引力,就可以从万米高空稳稳落下,滴在干渴的人脸上,给他喜悦,滋润他疲惫的心灵。

干事要狠下手要轻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议事者身在事外(指保持距离),应通晓各方利害得失。做事者身在事中,应该忘记利害得失(指最重要的是去做)。

这篇可称办事要旨。讨论事情要有距离才看得清,尽悉利害得失。具体做事的人与所做的事情零距离,人、事合一,融为一体前进,这时应该放下顾虑,把利害得失抛在一边,只需要去“做”,进入空明境界,自有一番神奇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