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锦囊妙计36
11204900000002

第2章 第二计 顺水推舟(附:反间计)

顺水推舟,作为谋略用语应该读作:“顺势之水,推己之舟”或“顺人(敌)之水,推己之舟”。

顺乎客观实际的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与时俱进,这叫顺势而为,通权达变。《战国策·齐策五》中说:“夫权籍者,万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籍,背时势,而能成事者,寡矣。”意思是说,万物都有发展变化,而时势则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违背时势,不知变化就难以成事。顺势而为是顺水推舟的一个基本内涵。

战争是敌对的行动。俗语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不等于说敌对的行为一定是顶牛。《兵经百篇·顺》说:“大凡逆之愈坚者不如顺导以瑕。”以硬碰硬,越硬越僵。不如顺从敌人的意图,引导它犯错误,不顶牛而顺导,使其进入我的圈套。顺导以瑕是顺水推舟的军事谋略应用。

反间计,敌人的间谍来我方活动,我却利用敌人的间谍,传播假情报给敌方,从而起误导、离间敌人的作用。

顺势而为,顺导以瑕,顺流导塞,顺其自然,顺应人情(投其所需,投其所好),将计就计,反间计,逻辑上的归谬法等智谋思维都可用顺水推舟计一以贯之。先承后转是顺水推舟在语言艺术中的最常见形态之一。

1.西门豹治邺

战国时,魏文侯派西门豹做邺城县令。邺城上连韩国的上党,北接赵国的邯郸,为兵家必争之地。但当地却有一个陋习,即每年都要给流经该地的漳水之神河伯娶亲,以求风调雨顺。为河伯娶亲,要在良辰吉日,把被选中的女子打扮一番,放在一条草垫上,浮向河里,令女子自沉,沉后就是河伯夫人。为避横祸,许多有女孩的人家纷纷逃离家乡。当地的廷椽三老等头面人物又倚权仗势,勾结神婆巫师装神弄鬼,乘机搜刮民财。邺城被弄得人烟稀少,田园荒芜。

西门豹到任后,决心破除这个陋习。但是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用强迫命令去制止习惯的势力,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怎么办呢?他就用上“顺水推舟”之计。

这一年,又到了给河伯娶亲的日子,西门豹表现出非常重视的样子,身着官袍礼服,命令全城的人都去参加。一时成千上万人齐聚,非常热闹。大巫师是个老女人,非常傲慢的样子,还带了二十多个女弟子来主持“婚礼”。

西门豹首先让老女巫把准备“送嫁”给河伯的女子领来给他看看。只见那个女子是惊恐瑟瑟的样子。西门豹就郑重其事的对老女巫说:“河伯是位尊神,他要的夫人必须是绝色女子。眼下要献的这位女子,其貌不扬,河伯恐怕不会满意,现在请大巫师先去报告河伯,说本官另给他找一位漂亮的,改期奉献给他。”西门豹说完,立刻命令士兵抓起女巫,不由分说的扔进河里。然后恭恭敬敬的站在河边耐心等待。河岸上的人群惊的鸦雀无声。西门豹的逻辑是:你不是说有河伯吗?你不是能跟河伯沟通吗?那就请你去会河伯去。这是以事实来教育群众,使群众从迷信中觉悟醒过来。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老妇做事迟缓,得派一个能干的弟子去催催她。”于是接二连三的把几个为首的弟子也扔进河里去,当然是杳无音讯。不久西门豹又说:“女人办事不力,说话不清楚,再请三老走一遭吧。”又令武士把平日作恶多端、搜刮民财的三老也扔进水里去。这时西门豹仍然装作恭敬的样子等待。过了好久,他又要在廷椽和豪长中再选一个人去通知河伯。廷椽豪长闻言,吓得面如土色,趴在地上,叩头流血,祈求饶命。西门豹这才严厉训斥他们:“河水滔滔,去而不返,哪有什么河伯?现在首凶已死,以后再有给河伯娶亲的,我就叫他做媒,去河伯那里报讯。”

从此,邺城百姓再不受“河伯娶亲”之苦,西门豹又组织百姓兴修水利,重建家园,邺城大治。

2.楚军七败灭庸

战国时期,楚国为了称霸,去攻打庸国。庸国军民面对外来侵略,同仇敌忾,奋起抗敌,终于打败楚军,并且活捉了楚军将领子杨窗。但是由于看守不慎,被囚的子杨窗在被押三天之后就越狱回到了楚国。子杨窗一回国立即受到楚王的召见。

“你受苦了,快说说庸国的情况吧。”楚王心里是急切的要报仇。

子杨窗说:“大王容禀,我看庸国军队人强马壮,蛮人们都集中在城里,好像随时都准备战斗的样子。现在攻打恐怕要吃亏。不如等外面把所有的军队都集合齐后,再去攻打。凭我们的实力,吸取上次的教训,一鼓作气,就能拿下庸国。”

另一位楚军将领叫师叔的说:“我以为不可,我们现在就只能战败,不许战胜。”

“师将军,现在我们刚刚打了败战,士气低落,本应修正一些时日再战。如果现在继续交战,也应想办法打胜,以鼓舞士气才对,为什么要故意败战呢?”其他的将领反问师叔。“说的是,我们不打则已,打就要打赢。”不少将领也随声附和。

师叔说:“敌人刚刚打了胜战,士气正旺,但也非常容易骄傲。我们现在进攻,敌人必然乘胜击我。我们再故意打败,敌人必然会认为我们战斗力已经衰竭,再连续战败几次,敌人就会认为已经不堪一击。敌人骄傲,必然疏于防范,我们乘机发动一次真正的进攻,定能取胜。”

“此计确实高妙,就由你部署吧!”听他这么一说,楚王十分高兴地接受了师叔的建议,其他人也连声附和。

于是楚军分别以多股兵马轮番与庸国军队交战,每次都是交手不久,便落荒而退。这样,三日之内,楚军一连和庸军打了七战,一仗比一仗败得“惨”,不少马匹、枪械还被庸军缴获,还抓了少部分楚军俘虏。庸军感到,楚军已经精疲力竭、不堪一击了。便不再设防,士兵也不再集中了,只剩下部分岗哨。

楚军见庸军已麻痹大意,立即抓住时机,分两路军队开始攻打庸国。同时楚军联合的秦军、巴军也随楚军一同包围了庸国。庸军一看这次楚军来势凶猛,原来为庸军作战的蛮人们首先纷纷归顺了楚国,庸军孤立无援,又没有设防,很快被楚军消灭。楚军轻而易举地灭了庸国。

刍议:“七败”导其骄惰,一举轻易灭庸。或以为这是欲擒故纵,但欲擒故纵显然是强势者对弱势者的谋略,但此时楚军未必强势。其首战是真败,继之以假败,故说是顺水推舟、顺导以瑕。

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战国中期,诸侯各国相互攻伐,兼并之势愈演愈烈。各诸侯国都意图吞并他国,由自己一统天下。赵国定都邯郸,疆域四周被齐、中山、燕、秦、韩、魏等强国和林胡、楼烦、东胡等骁勇善战的游牧部落团团围住,人称“四战之国”,形势异常险恶。赵武灵王即位初期,秦,魏两国相继出兵打败赵国,赵国不得不割地求和。林胡、楼烦也趁火打劫,连年侵扰赵国。面对国家危亡的严峻形势,赵武灵王不甘坐以待毙。一天,他召集心腹大臣共商强国之策和。赵武灵王首先感概的说:“寡人即位以来,相邻各国相继入侵,我军屡战屡败,再不思振作,恐怕亡国不远了。”大臣楼缓说:“要强国必须先强兵。西北方向的胡人依仗其骑兵优势,屡屡侵扰我国。而我军全靠步兵和马拉战车与之对阵。笨重的战车只适宜在较为平坦的地方作战,在复杂的地形中行动不便,便无力与机动灵活的胡人骑兵相抗衡,再多的步兵也无法对抗奔驰迅猛的胡人骑兵的冲击。我们只有学习胡人用兵的长处,建立自己的骑兵以对抗胡人的骑兵,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赵武灵王兴奋的说:“对呀,建立一只强大的骑兵,是增强我们赵国军事力量的唯一出路。可要骑马射箭,必须像胡人那样短衣窄袖,脚穿皮靴才行。咱们穿的服装,长袍大袖,干活打仗都不方便,必须加以变革。”停了一会,赵武灵王不无忧虑地说:“寡人有心仿照胡人的风俗,大力推行胡服骑射来改革赵国的风俗,可是又担心国人反对,这如何是好呢?”大臣肥义说:“自古干大事不拘小节,既然推行胡服骑射对国家有利,大王又何必怕别人说长道短呢!”赵武灵王听了非常欣慰的说:“功过自在人心,我看反对胡服骑射的都是一些目光短浅的人,明白事理的人都会赞成的。”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武灵王出人意料地穿着胡人的服装出来接见群臣。大臣们见到他短衣窄袖的穿着,都吓了一跳。赵武灵王当场宣布了胡服骑射的决定,要求全体赵国人都改穿胡服。许多大臣一时难以决定,认为丢弃祖宗流传下来的衣冠,实在是件丢脸的事。赵武灵王有个叔父公子成,是赵国一位很有影响的老臣,头脑十分顽固。他听到赵武灵王要求大家改穿胡服,干脆装病不上朝,进行消极抵抗。赵武灵王知道不攻克公子成这个守旧的顽固堡垒,胡服骑射的命令是难以推行下去了。想到此,赵武灵王就亲自到公子成家拜访,对公子成语重心长地说:“抛弃祖宗衣冠,改穿粗陋无文的胡人衣服,寡人同叔父一样,内心也一百个不愿意。可我们赵国屡战屡败,现在连祖先流传下来的基业也快保不住了。一想起大片国土沦丧敌手,国人无不痛心疾首。不推行胡服骑射,就无以富国强兵。在保住祖宗基业和保住祖宗衣冠二者无法两全的困境中,叔父认为该当作何抉择?”公子成被赵武灵王的肺腑之言所感动,声泪俱下地说:“老臣糊涂之至,竟如此短见。从今当追随大王左右,尽力说服国人,共同推行胡服骑射的强国之策。”赵武灵王大喜,立即赏给了公子成一套胡服。大臣们见连德高望重的赵武灵王的叔父都改穿起胡服来了,没有话说,也只好跟着改了。

在赵国君臣以身作则的带动下,没过多久,全体赵国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改穿起胡服了。有人开始觉得有些不习惯,后来穿的日子久了,发觉穿了胡服实在方便很多。赵武灵王接着又号召大家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赵国就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骑兵打败临近的中山国,又收服了东胡和临近的几个部落。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赵国征服了,还扩大了好多土地。赵国一跃成为战国中期唯一能与强秦相抗衡的东方强国。

刍议:“顺”最本质的内容是主观认识顺乎客观形势要求,不固守成见,而能与时俱进。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顺势应时之举,故取得巨大成功。

4.“拉开其双拳”

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集中兵力,重点进攻我山东、陕北根据地,企图打出双拳,首先歼灭我华东和西北野战军,然后再转击我晋冀鲁豫野战军。针对敌人这一作战意图,毛泽东同志将计就计,一面电令我华东野战军在胶东摆开与敌人抗争的态势,以积极的行动将敌人的“右拳”诱向渤海之滨,一面率领我西北野战军,主动出击榆林,将敌入的“左拳”继续向西北方向拉。蒋介石以为双拳齐挥,击中了我的要害,结果却造成自己“胸膛垂露”。这时,我刘邓大军乘机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利剑插入敌人的胸膛,扭转了全国战局,迫使蒋介石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刍议:“拉开其双拳”是顺敌之水,跃进大别山乃推我之舟。

5.苏军的一次巧妙反伏击

为了顺敌意而又取信于敌,有时要以某种行动故意表现给敌人看。造成敌人判断错误——以为我是真的上当受骗而误入陷阱。

苏联在卫国战争中有过这样一件事:一九四三年九月,法西斯德军从顿巴斯撤退时,苏军侦察员发现敌人故意堂而皇之地离开了一个居民点。苏军营长根据侦察员的报告判断:敌人借撤退的行动作掩护,在村子里留下伏兵,企图杀我一个回马枪。

为了消灭德军这股伏兵,苏军营长令一部兵力隐蔽地向村庄作侧后迂回,准备猛击敌人的屁股。同时令一个分队装作若无其事疏忽大意的样子,公然向敌人的伏击圈走去,以示他们并没有看穿敌人的诡计。这支示形佯动分队,根据敌人打伏击必定想尽量让我靠近的心理,在接敌运动中不作任何隐蔽,待进入冲击地界后,士兵们同时突然卧倒,弄得敌人莫名其妙。

砰!砰!砰!村庄侧后的枪声响了,苏军前后夹击,很快歼灭了德军的伏兵。

刍议:敌人要我上当,我就装作上当的样子,将计就计行事。

6.苏哈托因势利导收回枪支

1945年,印尼处在抗击日军、保卫独立的形势下。在庆祝胜利、清理战利品时,一大批没有任何作战经验,也不会使用枪支,但有着一股子想上战场热情的青年,将所缴获的大部分枪支都抢走了。

当时卫国军的领导人苏哈托,看到几乎所有缴获的武器都被抢光了,十分苦恼,因为此时前方战事非常紧急,武器补充是首要事情,可是那些武器都被分散到空有热情而无作战经验的青年手中。但是又不能够强迫这些青年交出武器来,这样将会大大挫伤他们的爱国热情,甚至还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反抗,这可是万万使不得的呀。经过前思后想,苏哈托决定答应这些青年人的要求,集合他们去抗击日军,但是他还宣布了一条规定:每个拿抢的青年身边都必须配备一名卫国战士,这叫做“以老带新”,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这些青年的人身安全。青年们听了都十分高兴,连忙点头同意。于是,这只特殊的部队就这样上了前线。

事情结果可想而知,由于这些青年们并无战斗经验,凭的只是一股热情,所以一上战场,热情很快就被残酷的战争事实扑灭了,他们感到十分害怕也不习惯。而且他们没有组织纪律性,没有经过统一的训练,十分想念父母和家人,惶恐的情绪与日俱增,绝大部分青年都冒出了想回家的念头。此时,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的老兵就警告他们说:“回家是可以的,但是你们必须要把这些武器留下来。”这些根本不会使枪的青年们还有什么好讲的,枪对他们来说已经毫无用处,为了能够尽快回家,他们都把枪乖乖地交给了那些苏哈托为他们配备的卫国军战士。

就这样,苏哈托将军没有动用任何强迫力量,用顺势而为的智谋把这件棘手的事情给解决了。

7.子产论乡校

春秋时,郑国子产执政。百姓常在乡校休闲聚会,非议政府的政策,大夫然明向子产建议关闭乡校,但子产不同意,他说:“为什么要毁掉乡校呢?百姓在一天工作完毕之后,聚集在一起批评我们的施政得失,我们可以参考他们的意见,对获得好评的政策继续努力推展,对于获恶评的施政虚心改善,他们岂不是相当于我们的恩师?我听说过,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仗权势可以防止怨恨的。如果以强制手段封闭他们的言论,就如同切断水流,最终使河水决堤造成大洪水,产生重大损失一般,到时抢救都来不及了。不如在平时就任水流奔泻以疏通水路。对于人民的言论,堵塞不如疏通,这才是治乱的根本。”然明说:“我到现在才知道你确实可以成大事,我的确不如你啊。

刍议:疏通就是顺导,顺流导塞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思维智慧。

8.苏秦谏阻孟尝入秦

孟尝君要到秦国去,谏阻他出行的人上千,但无人能改变他的主意。苏秦想去劝阻他,孟尝君说:“关于人的事我已经全知道了,我所不知道的,只有关于鬼的事。”

苏秦说:“我这次来,本来不敢谈人事,姑且以论鬼事求你接见。这次我来时,经过淄水,见一个土捏的人和一个桃木刻的人相互说话。桃木人对土偶人说:‘你是西岸的泥土,人家把你捏成人形,到今年8月,大雨降下,淄水冲来,你就残废了。’土偶人说:‘不对。我虽是泥土造成的,但土被水冲散了还是要回到岸边的。而你却是东方桃木刻削成人形,到今年8月,淄水冲来,把你漂走,你将不知安身何处了。’现在秦国是四面险固的国家,犹若虎口,若是你走进去,那么我就不知道你能从何处走出来了。”孟尝君猛然醒悟,这才没有到秦国去。

刍议:“顺”则能够随机而动,人变我变。充分表现思维智慧的灵活性。

9.诸葛恪添字得驴

据《三国志·诸葛恪》记载。诸葛恪自幼勤奋好学,聪明过人,当时被誉为神童。其父诸葛瑾,字子瑜,是东吴孙权手下谋臣之一。诸葛瑾脸长的很长,有人戏称“驴脸”。一日,孙权大宴群臣,酒足饭饱之时,孙权突然心血来潮,叫人牵一头驴来,写了“诸葛子瑜”四个字贴在驴头上,在场的人哄堂大笑。正当诸葛瑾非常难堪之际,随其一起赴宴的儿子诸葛恪马上想出一个替父亲解围的办法。只见他走到孙权面前,跪下道:“小臣请用笔添上两字。”孙权觉得诸葛恪可爱,便应允了。于是诸葛恪拿起笔,在“诸葛子瑜”下面添上了“之驴”两个字,然后牵着驴就往家里走。孙权望着写有“诸葛子瑜之驴”几个字的纸条,一时无话可说。诸葛恪用顺水推舟,应变孙权对其父的戏弄,不仅为父亲挽回面子,而且白捡了一头驴子。

刍议:有人把该例判为顺手牵羊。大概是牵驴跟牵羊差不多。这种表面化的联系分析是形而上学的方法。

10.知县买饭

南宋理宗嘉熙年间,吉州的峒民造反,万安县令黄炳聚兵守卫。有一天黎明时,探子前来报告说,贼寇快要攻打到县城了。黄炳当即派巡尉率兵迎战,但将士们都说:“饿着肚子,如何迎战?”黄炳说:“你们只管先行,饭菜马上就到。”当时居民家中的早饭多已做好,都有热饭开水,黄炳付给他们优厚的价钱,民夫满载米饭送到了前线。结果将士们饱餐一顿,很快便击败了贼寇。论功行赏时,黄炳因此被提拔为临川太守。

刍议:懂得顺势而为,办事举重若轻。黄炳的故事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

11.到裸人国经商

很久很久以前,有兄弟二人,各置办了一些货物,出门去做买卖。他们来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不穿衣物,人称“裸人国”。

弟弟说:“这儿与我国的风俗习惯完全不同,要想在这做好买卖,实在不易啊!不过俗话说‘入乡随俗’,只要我们小心谨慎,讲话谦虚,照着他们的风俗习惯办事,想必问题不大。”哥哥却说:“无论到什么地方,礼义不可不讲,德行不可不行。难道我们也光着身子与他们来往吗?这可太伤风败俗了。”弟弟说:“古代不少贤人,虽然形体上有变化,但行为却十分正直。所谓‘损身不损行’,这也是戒律所允许的。”

于是弟弟先进入了裸人国。过了十来天,弟弟派人来告诉哥哥,一定得按当地风俗习惯,才能办得成事。哥哥生气了:“不做人,要照着畜生的样子行事,这难道是君子应该做的吗?我绝不能像弟弟那样做。”

裸人国的风俗,每月初一、十五的晚上,大家用麻油擦头,用白土在身上画上各种图案,戴上各种装饰品,敲击着石头,男男女女手拉着手,唱歌跳舞。弟弟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与他们一起欢歌乐舞。裸人国的人们无论是国王还是百姓都十分喜欢弟弟,相互关系非常融洽。国王把他带去的货物全部都买下来了,付给他十倍的价钱。而哥哥到了之后,满口仁义道德,指责裸人国的人这也不对,那也不好。引起国王及人民的愤怒,大家抓住了他,狠揍了一顿,全部财物都被抢走了。全亏了弟弟说情才把他救了下来。

刍议:入乡随俗讲的也是主观要顺应客观情势的道理。虽然这只是一则寓言。

12.七喜挑战可乐

“七喜”是美国饮料行业的后起之秀,由于经营得法,二战结束后,已是全球第三的不含酒精饮料厂商。然而当调查人员请芝加哥消费者举出5种不含酒精饮料时,80%的受访者都未提到七喜。这就说明七喜有严重的形象问题——人们认为七喜不属于清凉饮料。七喜要进一步解决行销问题,必须把自己定位在清凉饮料行列之内,同时也要稳住七喜在饮料市场的占有率,不要被其他含酒精饮料抢去市场。

七喜向饮料市场中心权威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发起了挑战——它自称“非可乐”。你叫可乐,我叫非可乐,这不是挑战吗?它的广告词是:清新,干净,爽快,不含甜腻,不会留下怪味,可乐有的它全有,而且还比可乐多一些。七喜非可乐,独一无二非可乐。

七喜怎么敢挑战老牌的可乐权威呢?原来在60年里,不管是在政治或社会问题上,大家都大做“我们”对抗“他们”的文章。这是时尚。“他们”指的是年老、保守、落后的一群,是“披头士”经常在歌曲中嘲笑的对象。相反的,“我们”则是时尚、新潮、进取、爱闹爱玩的年轻人,也就是每个星期天在纽约中央公园聚会狂欢的一群。七喜在非可乐的主题中,把可乐定位成“他们”,而把自己定位成“我们”。这是在娱乐圈以外,第一个采用反权威立场的商业性产品。

1968年,一个清凉饮料竟然采取如此大胆的作法,是相当革命性的作风,它迎合了相当多年轻消费者的心理,而年轻消费者消费观念是开放的,中老年的消费则比较保守。因此七喜的非可乐销路大增,在一年内就增加了10%。到了1973年增加了50%,这使七喜公司的知名度提高到足以销售附属产品的程度。据七喜公司统计,它共卖出6000个“非可乐”台灯,以及2000万个倒转过来的“非可乐”玻璃杯。购买这些产品的全是16岁到24岁的年轻人。

这一广告攻势成功,促使七喜决心保护“非可乐”这个名称。

可口可乐公司连续四年诉请法院禁止七喜使用这个名称都没有成功。1974年6月20日,原来只是行销策略的口号“非可乐”终于取得商标地位。两年后,七喜庆祝美国独立两百周年,在其运货卡车上漆上“非可乐向非英国两百周年致敬!”

七喜后来又放弃了“非可乐”的说法,展开新的宣传攻势。不久全美国掀起体育运动热潮,体育运动不能使用兴奋剂。年轻的母亲们开始担心咖啡因(兴奋剂)对其子女的不良影响。几家公司都推出不含咖啡因的产品。七喜则很自豪地在广告中强调——“从来没有,也不会有!”不会有那个咖啡因。

刍议:这是商业宣传顺应消费者心理的典型。

13.内衣泰斗

在中国,“三寸金莲”曾一度被当作女性美的标准,为此妇女们在幼时就被强迫缠足裹脚,直到二十世纪的辛亥革命之后,这一惨无人道的封建陋习才被废除。

然而,正当中国妇女开始扔掉那又长又臭的裹脚布时,开放文明的美国人却要求妇女束胸。

二十世纪初,美国妇女美的标准是胸部平坦,像男孩子那样,尤其是少女,如果胸部高耸,便被认为没有教养,是下等人,为社会所不齿。为了成为这样的“美女”,女孩子们只有早早的束胸,虽然因违反天性而痛苦,也唯有默默地忍受着。

历史发展到冲破这种愚昧、反人性的陋习的时候了。而最先向旧传统挑战、担当这一历史责任的却是一位来自俄国的妇女——依黛·罗辛萨尔。

依黛生于俄国的明斯克,童年来到美国,20岁与逃到美国的俄国同乡罗辛萨尔结婚。而后,依黛在新泽西州的后波肯搞起了服装经营,她没进过专业学校,全凭对服装业的热爱和刻苦不懈的努力。

平时,依黛十分注意观察各种服装款式的特点、人体的特征等,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逐步开始自己设计新式样,制造新服装。就这样,生意越做越好,夫妻俩也来到了当时美国的服装中心纽约。依黛和邓肯太太合股开了一家很小的服装店。

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往往是从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的。一天,邓肯太太对依黛说:“你知道,我那小女儿的胸部特别丰满,要替她捆扎得平坦真不容易,而她又疼的厉害,你看是否有办法改进一下衣服,让她少受罪。”

早就对当时的妇女服装业不满的依黛,已在思考如何冲破传统,改变流行的样式。好友的恳求,让她下决心进行一番改革。

她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解除束胸给妇女带来的痛苦上。困难在于她不可能一下打破旧传统,那将招致惨败。经过一番苦心揣摩,依黛想出了一个办法:折中方案。她用一副小型的胸兜来代替捆胸的束带,然后在上衣胸前缝制两个口袋来掩饰乳房的高度。这种设计由于掩饰巧妙,没有引起社会上的轰动,而在一定程度上解脱了妇女们的束胸之苦。一时间新服装成了畅销货,依黛的小店也热闹起来了。

意外的成功使依黛去思考,妇女占人口的半数,如果能设计出一种解除她们束胸苦恼的服装,不仅可以获利,而且可以打破旧的服装传统,开创一个更加适合女性天性,自然美丽、大方得体的女服时代。

不久,具有历史意义的胸罩诞生了。

当第一批胸罩做好后,依黛却犹豫了。旧的道德观念是可怕的,这一设计一旦遭到社会的齐声谴责,白费精力不算,她和邓肯太太的小服装店也就完了。

思考再三,她终于下了决心:“不管它!社会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我要以我的设计公开向传统挑战。而且不计一切后果,奋战到底!”

同时她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是扩大投资,成立“少女股份有限公司”,以壮声势;二是采纳邓肯太太的建议,暂时不在报纸上做广告,以免过多的刺激社会舆论。

第一批胸罩在纽约市场出现了,如同平地惊雷,妇女界轰动了,服装界轰动了,市民也轰动了。胸罩很快被抢购一空。

出乎依黛的意料,虽然有一些人跳出来攻击,叫喊要禁止胸罩流行,但附和者寥寥,依黛最担心的报刊对此事一言不发。而姑娘们看到反对之声不大,便争相购买胸罩,销量直线上升。

几年时间,少女公司由十几名工人增加到数千职工,销售额由几十万美元骤增到几百万。上世纪30年代严重的经济危机袭击美国,大批企业倒闭,唯有依黛开创的胸罩业一花独放,兴盛不衰。

依黛的名字在世界妇女服装行业就像牛顿在科学界一样,无人不晓,备受崇敬。

刍议:依黛的内衣虽说是挑战传统,却顺应人体自然,终能战胜陋习,成为内衣泰斗。

14.以变应变卖烟缸

浙江省有一家以出口烟灰缸而名闻遐迩的工厂,其经营秘诀是:主随客变,以变应变。

该厂生产的烟灰缸质地优良,造型精雅,投放国际市场后,一直受客户欢迎。但是有一段时间,烟灰缸突然滞销。工厂急忙派人赴国外考察,很快找出滞销的原因:国外掀起了一种使用壁挂风扇的热潮,工厂生产的烟灰缸的底部过浅,电风扇一吹,烟灰飞出来,到处飘荡,令家庭主妇叫苦不迭。工厂立即生产一种缸底深、容量大的烟灰缸,投放国外市场后,一售而空。过了几年,烟灰缸再次滞销。“是市场已经饱和,还是出现新的情况?”工厂再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又很快找出了滞销的原因:由于经济的发展,国外许多家庭已将壁挂风扇淘汰,换上了空调,家庭主妇们嫌这种缸底深、容积大的烟灰缸不好清洗,因此不愿意使用它们。工厂针对新的变化又及时地推出了一种造型别致的烟灰缸,投放市场,备受用户的青睐。

一个小小的烟灰缸,畅销——滞销,滞销——畅销,其中的奥秘就这么多,何况是尖端高科技产品。

刍议:辩证法讲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唯变不变。抱刻舟求剑的僵化思想就不可能适应变化着的市场需求。

15.建筑师设计铺路

一位建筑师设计了位于绿地四周的组合办公大楼。竣工后,园林管理部门问他,人行道该铺在哪里?他让管理部门将办公楼周围种上草。

夏天过后,草地上踩出一条条小道,自然优雅,走的人多就宽,走的人少就窄。这位建筑师让人沿着这些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人行道。

这条人行道和谐自然地满足了行人的需要,成为这个组合办公楼一道亮丽的风景。

刍议:顺应自然即是美。

16.曹丕洒泪争王位

曹操当上魏王后,要在诸子中选立接班人,小儿子曹植很有文才,颇受曹操宠爱。长子曹丕感到太子的位置有可能被弟弟夺去,就暗中向贾诩讨教争宠的手段。贾诩告诉他:“要朝夕孜孜,不违子道,投其所好,如此而已。”曹丕听后仔细揣摩、矫扮掩饰,以此处处讨好曹操。有一次,曹操要出征,诸子前来送行,曹植做了一篇歌颂父王功德的文章,当众朗读,声情并茂,占尽风头。曹操听了大为喜悦。到了曹丕出场时,他什么也不说,只是泪流满面,伏地而拜,暗示为父亲担忧。这样一来,形势大变。曹操认为曹植虽有才气,但华而不实,不及曹丕一片孝心“出自肺腑”的好。曹丕因投其父王所好,当上了魏王的接班人。

刍议:曹植自负其才,只管表现其才华。曹丕却会算计,用矫情讨好父王,在争取王位继承人的较量中,立见高下。谋略可爱,也可畏。仁人君子,岂可无视。

17.邮票的妙用

查理斯·华特是美国纽约某大银行的职员。一次,某公司向该银行申请一笔贷款,银行对该公司的信誉有怀疑,派华特前去调查。恰好,该公司的董事长是华特的旧相识,华特便径直进入了董事长的办公室。

刚刚坐定,董事长的女秘书忽然从门后探进头来,说了一句话:“真抱歉,今天没有什么邮票送给您。”

女秘书一眼看见办公室中有客人,面带赧色,把头缩了回去,董事长也有些不好意思,连忙向华特解释说:“我有个儿子,12岁,正在收集邮票。”随后把话题一转,询问华特的来意。

华特毫不隐讳地讲明了自己的目的。董事长对银行的疑虑有些反感,故意不回答华特的问题。令华特十分尴尬,华特只好与董事长话别。

回到家中,华特久久不能平静。“太不够朋友了。”他想,但是任务没完成,不能交差,还得想办法呀!

华特忽然想起了那位女秘书,“该死的女秘书,也许正是因为她才把事情弄糟的。”华特在心中诅咒着。过了一会儿,女秘书的话又在耳边想起:“今天没什么邮票送给您。”华特跳了起来,“邮票!对,是邮票!董事长不是说他的儿子正在收集邮票吗?银行里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邮件,世界各国的邮票都有,为什么不在邮票上做文章呢!”

第二天,华特带着数十枚精致的邮票去找董事长,并让女秘书先去通报:“我是来给董事长送邮票的。”

董事长立刻热情地接待了华特,两个人从眼前的几十枚邮票谈起,一直谈到最早出的“黑便士”,董事长很高兴地把爱子的照片拿了出来,让华特观看。最后,不待华特开口,董事长就滔滔不绝地把该公司的情况向华特做了介绍。

华特终于圆满地完成了公司交给的任务。

刍议:顺应人情,投其所好,顺水推舟,果然妙招。

18.列宁找出对手的嗜好

1897年2月17日,由于遭到迫害,一直从事革命工作的列宁被沙皇当局流放到西伯利亚。在那个流放地,列宁与克鲁·普斯卡亚结了婚,搬到舒申斯克村居住。在舒申斯克附近的地区里也有许多流放的革命同志。为了能够经常能与这些同志们会面、开会、商讨工作,列宁采取各种办法,找各样借口去别的流放地。

按照当时警察局的规定,如果政治犯想要离开自己的流放地去别处,必须向当地县警察局提出申请,在得到批准后才可以行动,并且警察局有权拒绝。于是列宁不得不采取各种机智巧妙的斗争方法与警察局进行周旋。

一次,列宁想去捷辛斯克会见流放在那里的著名革命家克尔·日扎诺夫斯基,可这必须要先请示警察局。列宁事先打听到这位县警察局长经常以各种理由禁止流放者离开当地,但是此人十分热衷地质考察。于是列宁就给他写信,告诉他说捷辛斯克有一座山很有地质研究价值,因此请求准许自己去一趟,研究研究这座山。列宁在信中还请求让自己的妻子陪自己一同去考察。

这一招果然很有奇效,警察局长看见列宁的信后,十分高兴,以为自己碰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他二话没说,立即签发了许可证,而且派专差把许可证亲自送到列宁的手里。

刍议:警察和政治犯不可能志同道合,但共同的兴趣爱好却产生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效果。列宁能知己知彼,故能成事。

19.楚成王诡谋当盟主

春秋初期,宋国的宋襄公想当诸侯的盟主,他怕诸侯们不服,遂邀请齐国的齐孝公、楚国的楚成王在齐国的鹿上召开一次预备会,其目的就是以三国的名义向各国发出邀请书,约请各国首脑到宋国盂地举行盟会,让大家推举自己当盟主。宋襄公之所以邀请齐孝公,原因在于,齐孝公昭当太子的时候,由于兄弟之间争夺君位,逃难到宋国,得到宋襄公的礼遇,并由宋襄公出兵将其送回国内做了君主。宋襄公自认为有恩于齐孝公,齐孝公一定会感恩回报,支持他当盟主。宋襄公之所以邀请楚成王,是因为楚国强大,他要利用楚国的强大迫使诸侯们推举自己做盟主。为此,他用珍玩、珠宝和美女贿赂楚成王,使其欣然与会。

会议的重要内容是在准备发往各国的邀请书上签名,宋襄公以准盟主的身份首先签了名,轮到齐孝公签名时,他却这原因那原因地没有签署。楚成王则不同,不但没讲什么条件,反而高兴地将自已的名字一挥而就。

楚成王这样做并非是抬宋襄公的桩,而是利用宋襄公组织盟会的机会,自己当盟主。为此,他回国后马上与大臣们策划怎样当上盟主的方案。经过一番讨论,一个既简便易行又扬威施仁的诡谋出台:在盟会上逮捕宋襄公,迫使诸侯推举自己当盟主,然后释放宋襄公,显示楚君的宽容仁慈。

有楚成王的签名支持,宋襄公乐颠颠地筹备在盂地举行的盟会。一切准备就绪,宋襄公准备从国都出发前往盂地主持盟会时,其弟公子目夷对他说:楚国是一个不讲信义的国家,楚成王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兄长前去最好带上军队,或者事先在盟坛周围三里外的地方设下埋伏,以防万一。但宋襄公自以为自已以诚信待人,别人不会欺骗自己,没有采纳其弟的建议,只带随从前往。

宋襄公到盂地不久,各国诸侯陆续到来,楚成王也到了,他只带随从,没带兵车、军队。宋襄公既高兴又放心。

当结盟大会进行到推举盟主的议程时,满以为楚成王会带头投自己的票的宋襄公不时用眼看楚成王,而楚成王就是低头不语。楚成王不发言,平时就惧怯楚国的陈、蔡等小国诸侯谁也不敢先开口。宋襄公忍耐不住,霍地站起来为自己评功摆好,希望大家拥戴他做盟主。楚成王不再沉默,大声对诸侯们说:“有资格做盟主的应该是我,而不是你宋襄公。不信,你问问在座的各位。”正在这时,侍立在楚成王身旁的楚臣脱下礼服,露出铠甲兵刃。刹那间,台下一干人也跟着脱去礼服,露出铠甲兵刃,随之冲到台上,劫持了宋襄公。其他诸侯见势不妙,马上齐声拥戴楚成王当盟主。楚成王目的达到,后经鲁僖公说情释放了宋襄公。

评点:楚成王的作为未免不地道。从宋襄公身上,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不要让人因利乘便地利用了。

20.火堵城门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武帝出巡云阳宫。可没想到,他刚一离开京城,长安城就发生了政变。

原来,皇子宇文直因为没被立为太子,一直心怀不满,早就有了篡权的野心。这次父亲出巡云阳,他见机会来了,于是发起了政变。

这天,宇文直带着军队,突然袭击长安素章门,妄图从这里冲入宫中。长孙览一见到这种情景,早吓得躲进了皇帝的住所,再也不敢出来了。

眼看宇文直的人马就要从素章门冲进来了。突然,素章门边出现了一个人,他是在此轮值的军官尉迟运。一看到宇文直等人带着武器直朝这里冲来,立刻明白这是在发动兵变了。不由分说,便动手去关闭城门。正当尉迟运欲关而未关上城门之时,宇文直的人赶到了。叛军们硬往里闯,与尉迟运发生了激烈的夺门战。尉迟运的手指也被他们砍伤了。但他不顾伤痛,拼命把城门关上,将宇文直他们阻止在门外。

宇文直见硬冲不行,便下令烧城门。眼看城门快被烧破。尉迟运心生一计。他让人从城里搬来了许多木材,床板等一切可燃物,倒上油堆积在门内,门被烧完后,里面的木材也被点燃了,火势更大,宇文直的人马受火阵所阻,无法冲进城去。

宇文直见火势凶猛,一时无法进城,只得带着叛军无奈地退走了。尉迟运见宇文直撤退,趁机率领士兵奋勇追击,大败宇文直叛军。

一个月后,武帝出巡返回京城,得知皇子宇文直造反的事情,大发雷霆,当即派人捉了宇文直,斩首示众。尉迟运由于保护太子守城有功,得到了重重的封赏。

21.粮车里走出士兵

公元679年,唐高宗派兵征讨突厥,派单于都护萧嗣业护着运送粮食。可是没想到,萧嗣业的运粮军队走到半路上,被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率领的一支军队包围了,结果多数唐兵被杀死,粮车被突厥兵劫走。

在第二年,唐高宗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率军前去征讨突厥人。

裴行俭领兵来到朔州时,让士兵拉来三百辆大车,又挑选了一千五百名手持大刀强弩的精兵,对他们说:“以前萧嗣业的军粮被突厥人劫走,所以兵败。现在突厥人一定会故技重施,我们这次要给敌人来个出其不意。”

说完,他就让这些精兵藏进粮车之中,又让一支部队埋伏在粮车必经的险要之处,等待时机。裴行俭假装运送粮食,还是走萧嗣业曾经兵败的道路。

这时候,一支突厥的部队远远望见唐军的运粮车又到,心想:唐军又送粮上门啦!于是像去年一样,突厥兵闪电般冲上前去。押车的人都是老弱残兵,一见来势凶猛的突厥兵,故意惊慌失措的丢下“粮车”,掉头就跑。

突厥兵截获了粮食,都很高兴。他们兴高采烈的驱赶着“粮车”凯旋而归。当来到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时,他们解开马鞍,让马去喝水吃草。

突厥兵忍不住要看看自己的战利品,于是就说:“我们来看看唐军都给我们运来了什么粮食。”

就在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刀枪,准备去打开粮车的时候,粮车突然自己打开了,从车中跳出一个个骁勇无比的唐军。突厥兵没有准备,大惊失色,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突厥兵不知所措,唐军却一个个威猛无比。顷刻间,把突厥兵杀得溃不成军。突厥兵见一时难以战胜,就纷纷落荒而逃。可就在他们逃到险要之处时,突然杀声四起,早已埋伏在路两侧的唐军一下子都冲了出来,把突厥兵杀死大半。

突厥兵有了这次惨败的教训以后,再也不敢轻易去劫唐军的运粮车了。

刍议:这叫将计就计。

22.采珠人“认”子破诈财

从前,有一个穷人来到阿拉伯湾采珠,由于他不畏艰险,敢下深海,采到许多大珍珠,发了一笔财。他把所有的收入换成金币,装到一个小包里,贴身携带。他借宿路边的一家空房,临睡前心里一阵兴奋,忍不住把金币拿出来一个个的数。没想到他的举动被房主人——一个有几个孩子的寡妇看在眼里。寡妇贪婪地从门缝里窥视,决心把金币弄到手。

第二天,采珠人要赶路了,刚一出门便被寡妇扯住了衣服说:“孩子他爹,你不能走,你把家里的钱都拿走了,我和孩子们该怎么过啊?”

采珠人很生气,想摆脱寡妇的纠缠。但是寡妇死抓住衣服不放。一些过路人都围过来观看,见他俩各说各的理,都建议他们到法官那里去。

见到法官后,寡妇申诉自己的丈夫想拿走家里的金币远走他乡,置她与孩子于不顾。采珠人一概予以否认,并请求法官把寡妇的孩子们叫来作证。没想到孩子们一见到他便喊爸爸,令他哭笑不得。法官认定,采珠人就是孩子的父亲,便把金币判给了寡妇,并说:“如果你留下,就与她好好过日子;如果要走,不准带走一枚金币。”

采珠人失去了数年的劳动成果,心中沮丧极了。他绝望地在路上徘徊。有一天,他遇见了一位老人。老人听了采珠人的诉说,出主意道:“你去找法官,说你决定走,并要把两个孩子也带走,可孩子的母亲不答应,因此请求法官判决。”

采珠人见到法官,把老人教的话说了一遍,法官果然判定他带走两个孩子。寡妇慌了手脚,但又无可奈何,因为她无法说采珠人不是孩子的父亲。

出了法庭,寡妇哀求采珠人还回她的孩子,并说她可以把金币奉还,而这正是采珠人所希望的。

采珠人听从老人的建议,顺水推舟,变被动为主动,以“丈夫”身份制服了那个贪婪的寡妇。

23.勃列日涅夫故弄玄虚

20世纪70年代初期,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一方面加紧军备竞赛,另一方面又不断举行各种会晤、谈判,企图压对方让步。

当时的美国舆论界盛传苏联统治集团内部存在“鹰派”和“鸽派”两个派系。“鹰派”主张对美国持强硬的态度,执行扩张政策,加快军备竞赛的步伐。而“鸽派”则持温和的观点,主张缓和、谈判和裁军。舆论指出,苏联的这两个派系争执的很激烈,如果美国对苏联逼的太紧,“鹰派”就会占据优势,这样对美国极为不利。

其实苏联政府内部并无“鹰派”与“鸽派”之分。但是勃列日涅夫得知这一传闻,认为可以顺水推舟,为己所用。因此他故意对美国舆论界的观念不加评价,暗中鼓噪这种观点,强化美国人对苏联的误解。

1971年,勃列日涅夫与来访的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举行会谈,在谈到军备控制的问题时,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面红耳赤之际,勃列日涅夫忽然站起来说:“我并不是不想让步,你们也许知道,我们政府内部意见并不一致。我自己受到很大的压力,如果我妥协我会遭到反对派的攻击。这样吧,你们先在这里等着,我出去和那些态度强硬的人商量一下,我必须征得他们的同意。”

勃列日涅夫离开谈判大厅,装模作样地转了一圈,又回到谈判桌。他无可奈何地向基辛格摊开双手,说道:“唉,他们不同意,我也没有办法。你们不要压得我太厉害,否则那些态度强硬的人会联合起来反对我,这对美国没有什么好处。你们也该有一些让步的表示,好帮助我战胜那些态度强硬的人。”

这么一来,基辛格不好再说什么了,以后的谈判向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进展。

24.萧伯纳化解窘境

萧伯纳是世界上著名的剧作家,他是一位个人修养极好的人。

《武器与人》是萧伯纳的一部著名的剧作,萧伯纳完成这部剧作之后,将它拿到一家剧院首次公演,大获成功,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热情的观众要求他到台前谢幕。

正在这时,有一个人站起来冲着萧伯纳呐喊:“这是什么剧作,简直是糟糕透了!”

对于这种无理的言语,萧伯纳没有怒气冲冲,也没有冷眼以对,恰恰相反,他以微笑对那人鞠了个躬,彬彬有礼地说道:“我的朋友,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

接着他耸了耸肩,又指着热烈喝彩的观众说道:“但是我们俩反对那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顿时观众席中又爆出更为热烈的掌声。人们不仅在为萧伯纳那高超的文学修养鼓掌,而且更为他那极好的个人修养而鼓掌。

刍议:萧伯纳善用顺逆之法。顺得方家之体,逆闪智慧之光。如果硬去跟小刺头较劲则太失身份。

25.从未见过

岳柱是元朝著名的学者,他幼年时家境贫寒,但却聪明好学。

当年,岳柱在一所私塾里读书,营邱子任私塾先生。营邱子由于对元朝统治者不满,但又苦于无法摆脱,于是常借酒消愁,聊以苟生,对于那些拜读于自己门下的弟子也毫无栽培之意。

营邱子经常在课堂布置完作业就让学生们学习,然后自己就趴桌睡觉。一些无心学习的富家子弟对此自然乐不可支。

岳柱一直听说营邱子博学多才,所以才拜他门下,可是这个先生总是睡觉,长此下去,自己怎么可能从老师这里学到知识呢?于是,他决定要想办法让老师改掉上课睡觉的习惯。

一天,上习字课,营邱子叫学生按字帖写字,自己伏案便睡。课堂里顿时一片混乱,哪里还有一点课堂的样子。这些富家子弟有的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蟋蟀玩弄,有的在习字本上画些乌龟王八之类的取乐。

岳柱悄悄走到讲台旁,摇醒正在打瞌睡的营邱子,低声问道:“先生,你为什么老是打瞌睡?”

营邱子正在做梦,朦胧中被岳柱摇醒,迷迷糊糊看了一下四周,故作神秘地回答道:“我是到梦里见古圣先贤去了,就像孔子梦见周公那样,只有这样,我才能将古圣先贤的教训传授于你们的。”说完,煞有介事地吟道:“采菊西篱下,悠然见北山。”

“应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岳柱纠正道。营邱子叹息道:“茫茫人事,芸芸众生,人妖不分,何分东南西北。”

岳柱知道营邱子所说的梦中托言纯属谎言,他要揭穿老师的谎言,让他改变贪睡的习惯。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营邱子读着:“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他抬头一看,发现平时总是瞪大眼睛认真听讲的岳柱竟然在打瞌睡,于是大声呵斥道:“懒惰成性,真是朽木不可雕!”

岳柱本来就是假睡,听见先生这样说,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道:“先生,你冤枉我了,我是在学习呀!”

营邱子更生气了:“你分明是在打瞌睡,还敢诡辩说是在学习,难道睡觉也能学习吗?”

岳柱理直气壮地说:“我是到梦乡去拜见古圣先贤去了,就像你梦见古圣先贤一样。”

营邱子问岳柱道:“那么古圣先贤给了你一些什么教训?”

岳柱微笑着回答道:“我见到了古圣先贤,就问他们:‘我们的先生几乎每天都来拜望你们,你们给了他些什么教训?’但是他们都回答说:‘从未见过这样一位先生。’”

营邱子知道岳柱是在讽刺自己,但他并不生气,而是为有这样一个聪明的学生感到高兴。从此以后他不仅在课堂上再也没有瞌睡过,而且对岳柱也更加喜欢。在他的精心教导下,岳柱学有所成,最后成为了著名学者。

26.吹嘘比赛

巴拉根仓是个很有智慧的人。

有一天,王爷对巴拉根仓说:“巴拉根仓,我们两个今天来做一次吹嘘比赛。”

巴拉根仓说:“怎样一个比法?”王爷说:“谁要是听到对方吹嘘的话,说一声‘不对’或者‘胡说’那就算输了。罚100只羊。怎样?你敢跟我打这个赌吗?”

别看巴拉根仓一只羊也没有,却一口答应。

王爷先开口吹嘘:“前天夜里,我们这儿刮大风,这风大的可怕,我们家畜圈里的几百只羊也都给卷到天上刮走了,我那些羊群全落在你家畜圈里了,是这样吧?”

巴拉根仓说:“是的。您说的完全对。”

王爷说:“那好啊!你先把落到你家畜圈里的几百只羊送回来吧!”

“尊敬的王爷,您急什么呀?”巴拉根仓冷笑道,“这回该轮到我说了。前天夜里风刮得确实很厉害,早晨起来一看,不仅把我家的马桩子给刮断了,连我家南面的大山也给吹出了好多个豁口子。风停的时候,眼瞅着我家畜圈里落下好几百只羊!我刚要去打开家畜圈,捉一只羊杀了吃呢,可哪儿想到又刮起了大风。原来刮的是西北风,这回风向一转,刮起来东南风,这风比夜里刮得还要凶猛,竟把落到我家畜圈里的那几百只羊,连同我家的100只羊,一起卷到天上去了。这风把羊群吹到天上,刮呀,飞呀,旋呀,嘿!说也巧,又把这些羊送到您家的羊圈里了。是吧,老爷?”

王爷忍不住叫起来:“你这个骗子,完全是胡说八道!”

“对不起,您输了。”巴拉根仓抬腿走到王爷的羊圈里数出100只羊,赶回家去了。

27.女老板以隐制隐

有一伙人从某地火车站出来,到了车站广场的摊点上想买几只烧鸡在旅途中吃。买主中有男有女,也都很年轻,他们买烧鸡时对女老板说:“嘿,你这摊上卖的还真全啊,还有野的呢。你这野鸡肉香不香啊!想不到你们这地方也出这么漂亮的野鸡。这野鸡肉多嫩呀!老板,怎么个卖法呀?可不可以送货上门啊?”说完后,他们一伙人都很轻薄的笑了起来。

女老板很清楚这伙人居心不良,把自己比作“野鸡”,如果直接骂他们几句,就会被指责不文明经商,可是不回敬几句,就很可能有更难堪的场面出现。于是她不卑不亢地说:“我们这里不出野鸡,只加工野鸡。这里的野鸡都是用火车从外地运来的。运来的野鸡都是活的,所以稍不留神就会被野鸡啄着,这些东西毕竟是野物嘛,又不通人性。我们在加工野鸡时,对那些野性大的野鸡先开刀,然后用开水烫,接着把它的毛扯光,趁势就开膛破肚,接下来就是烧烤熏煮。你们问问这两位小妹,她们刚刚尝过了。你们如果吃着香的话,就欢迎多买几只,我可以优惠点卖,你们除了自己吃,多余的带回去送给亲友,不是也算帮我们送货上门了吗?”

那些恶意挑逗者听了这番滴水不漏的话,暗冒冷汗,只好强打精神说:“好!够份儿,老板娘人漂亮话更漂亮!”说完后乖乖买了几只烧鸡走了。这位女老板就是采用了含沙射影、以隐制隐的语言技巧,把“野鸡”的雅号送了回去,巧妙地回击了指桑骂槐的发难者。

28.王礼葬马谏楚王

春秋时期的楚庄王以爱马而闻名,他命人为自己养了好多马。其中有一匹楚庄王最心爱的马,竟给它穿五彩缤纷的锦衣,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拿切好的枣干喂它,睡在有帷幕有绸缎的床上。可惜,这匹马越来越胖,享了没多久的福,就四脚一蹬断了气。楚庄王伤心至极,对大臣下令说:“你们快去找天下最好的棺材把它装进去,外面还要套上一口好棺材,要用大夫的礼仪埋葬它。”

左右觉得这事过于荒谬,纷纷劝阻道:“大王,怎么可以把对大臣的礼仪用在畜生身上呢?”楚庄王脸一沉,训斥道:“谁敢再来劝我不要厚葬马,我就杀了他!”群臣听了这番话后一个个缩着脑袋,不敢再吭声了。

这时,大臣优孟忽然失声痛哭起来。楚庄王奇怪地问:“你哭什么呀?”“我哭马呀!”优孟边哭边说,“这匹马是大王最心爱的,凭着楚国这样伟大而又富裕的国家,我们有什么样的事办不到呢?只用大夫之礼来埋葬它,还是太亏待它了。我看应该用君王之礼来埋葬它才对呀。”

楚庄王饶有兴趣地问:“用君王之礼来埋葬马?你且说说看。”

优孟答道:“臣请求用雕刻花纹的玉做棺材,外面再套上文梓木做成的大椁。派武士挖掘坟墓,让老人和儿童来背土。供给它的祭品要用最上等的东西,还要请各国的使者来吊唁它。诸侯听到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重视马了!”

楚庄王听到最后才明白,优孟哪里是在哭马,这分明是在用巧妙的语言来讽刺自己太看重马啊。楚庄王意识到自己错了,叹了口气说:“难道寡人的过错竟到了这等地步了吗?你觉得该怎么处置这匹马呢?”优孟见楚庄王已经有所悔悟,便接着说:“请大王把这匹马以六畜之礼来埋葬——在地上挖个土坑作为棺木的外套,用铜铸的大鼎作为棺木,用姜、枣、粳米作为祭品,用大火把它煮熟煮烂,最后埋葬在人们的肚皮里——这就是最好的处置办法。”

楚庄王被优孟诙谐的话语逗得哈哈大笑,当即传令把马交给负责膳食的官员,将马肉烧的喷喷香,分给大家吃了。从此以后,楚庄王再也没有犯过这种重畜轻人的错误。

刍议:将对方的错误再往前推到荒谬可笑的地步,更能暴露其原有的错误,这就是逻辑上的归谬法。

附:反间计

1.群英会蒋干中计

周瑜是江东孙氏集团中一个足智多谋的将领。他用反间之计,一举除掉了曹操手下两个得力的水军将领。

原来,曹军士兵多系北方人,不习水战。曹操在占领荆州之后,便用降将蔡瑁和张允为都督,训练水军,为扫平江东作准备。蔡、张二人久居荆州,深得水战之妙。由他们训练水军,对江东显然是一种潜在威胁。一天,周瑜正在帐中议事,有人通报故人蒋干来访。周瑜对众人作了一番部属,遂整衣出迎。

这蒋干,字子翼,与周瑜自幼同窗,交情颇厚,现为曹操手下幕宾。这次,他是主动请命前来江东的,目的是要说动周瑜投降。对此,周瑜自然心中有数。所以他一见面就把蒋干嘴“封”了起来。他命大将太史慈监酒,声称:“今天是老同学相见,但叙朋友之情,不言军旅之事,有言之者,当即斩首。”然后又以江东精勇雄壮的士兵,堆积如山的粮草和文武英杰,向蒋干夸示,使得蒋干始终无法开口道出说词。欢宴之后,周瑜一定要和蒋干同榻而眠。他故作大醉之状,和衣而卧,呕吐狼藉,一会儿就鼾声如雷。那蒋干心中有事,难以入睡,二更即起,见帐内残灯尚明,桌上堆有文书,便下床偷看。他见有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一封投降书信,不禁大惊,忙将其藏到了身上。这时,周瑜在床上翻了个身,说起了梦话,道是数日之内要让蒋干看那曹操的脑袋,蒋干连忙熄灯上床。将近四更时分,只听得有人进帐呼道:“都督醒了吗?”周瑜装作梦醒的样子,故意问那人说:“床上睡的是什么人?”那人答道:“都督请子翼一同睡觉。怎么忘了?”周瑜懊悔地说:“我平日从未醉酒,昨天喝醉了,不知可曾说过些什么?”那人道:“江北有人过来。”周瑜小声喝道:“低声!”又叫:“子翼。”蒋干装睡着,一声不应。

周瑜同来人悄悄走出帐外,蒋干则在帐内偷听。只听来人说:“蔡、张二位都督道‘急切中无法下手。’”后面的话因声音太小,无法听清。一会儿,周瑜回帐内,又叫:“子翼。”蒋干不应,仍然蒙头假睡。周瑜遂脱衣就寝。蒋干暗想,这周瑜是个精细人,天亮后若不见了蔡、张两人的书信,岂肯与我善罢甘休?因此,刚到五更,即趁周瑜熟睡之机,悄悄溜出帐外,叫上随身小童,飞快赶到江边,坐船回江北去了。

蒋干回到江北,去见曹操。曹操问道:“子翼,事情办得怎么样?”蒋干回答说:“周瑜雅量高致,不是言词所能打动的。”曹操十分不悦,道:“事情没有办成,反让人家笑话!”蒋干说:“虽然没能说动周瑜,却为丞相打听到一件重要事情,请屏退众人。”待左右之人退下,蒋干取出书信,并将听到的事情一一告诉了曹操。曹操大怒道:“这两个贼人竟敢如此大胆!”遂唤蔡瑁、张允入帐,未容二人分辩,即令武士推出斩首。这样,大战尚未开始,曹军最为得力的两个水军将领,就被周瑜以反间之计轻而易举地除掉了。

刍议:今人不分反间计与离间计,其实反间计本于《孙子兵法·用间》:“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也”。指利用敌谍传回假情报,引导敌人犯错误,(应该不止用于离间敌方关系)。离间计则是专门用于制造敌方内部矛盾离间敌方上下或平级关系。

2.岳飞反间废刘豫

公元1130年,金人在大名府封宋朝的投降官员刘豫为大齐皇帝,刘豫多次配合金人攻打宋军,成为宋军北伐最大的障碍。岳飞认为,要想驱逐金兵,必须先除去刘豫。他了解到刘豫与金将粘罕狼狈为奸,金国元帅对此十分记恨,于是就想利用敌人的矛盾来铲除刘豫。恰好,宋军捉到一个金兀术派来的奸细,岳飞便故意将他当作是自己派出去的人员,责问他说:“你不是张斌吗?前些日子派你送信给刘豫,要他设法把金兀术引诱出来,不料你竟一去不复返。以后我又派人去联系,刘豫已经答应到冬天把金兀术引诱到清河(江苏淮阴东大清河口)和我共同夹击。你为什么不把信送到呢?”间谍怕岳飞杀死他,也就顺水推舟,冒认张斌,岳飞要他再给刘豫送信,信中叙述谋杀金兀术的事,封成蜡丸,然后嘱咐间谍说:“我饶恕了你,这回你一定要守秘密把信送到。”这个间谍以为既保住了性命,又窃取到重要情报,好不喜欢。回到金国,马上把信献给兀术。兀术一看,勃然大怒,立即撤销了刘豫的皇帝名号,并把他充军到临潢,宋朝一个劲敌就这样被除掉了。

3.让敌探传回真情报

北宋神宗时,任命王子醇任熙河驻军主帅。王子醇到任后,西羌打算入侵熙河路(治所即在熙州,今甘肃临洮),先派人打探我方虚实。巡逻兵把探子抓住,他的衣缝中搜出一封信,上面记的全是熙河路的人马粮草的数字。王子醇的部下要求把探子肢解示众,王子醇忽然决定打他二十背杖,在他身上刺“番贼决讫放归(外邦间谍如此裁决了赶出境去)”六个大字放他回去。

这时正好西羌的兵马很多,粮草也很充足,他们得到探子带回的书信,知道王子醇早有准备,便取消了他们的入侵计划。

刍议:如此轻轻松松退强敌、让敌探传回真情报这是反间计的特殊用法。

4.老鹰肚子里的间谍战

1945年,美国大使哈里曼在一个美苏友好会上,收到了前苏联官员送的一份珍贵礼物:一只雕刻得极为精致的木雕老鹰,这是美国国徽。哈里曼大使十分的高兴,回到大使馆,哈里曼大使将这个老鹰郑重地挂在自己的书房里。

哈里曼大使极为钟爱它,一挂就是7年。1952年,美国的情报人员偶尔间发现了一种奇怪的频率,跟踪追寻后,才侦查出这频率出自那只木雕老鹰体内。原来,这只老鹰肚子里装着个窃听器。这7年来,哈里曼的书房里只要有人谈话,苏联特务便能在和大使馆相隔仅一条街的房子里清晰地听到一切。哈里曼左右拨弄着那老鹰,喃喃自语:“老鹰啊,你已经让苏联人有效地窃听了我整整七年啦!”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向苏联人提出抗议吧,太丢美国人的脸,而且还亏本。他眼前突然一亮:对了,这不正是迷惑苏联人员的好机会吗?对,来个顺水推舟,将计就计。他仍将木雕老鹰挂在原处。于是,这只窃听器将假情报一批批输送给了苏联情报机关,苏联人还津津乐道地深信不疑。

1960年,美国方面才将这个持续了八年之久的秘密公布开来。苏联人连呼上当。美国方面回答的颇有意思:你偷听七年,我骗你八年,这样也算我们在这场老鹰肚里进行的谍报“买卖”上赚了。

刍议:前苏联送“木雕老鹰”用的是瞒天过海、投石问路计。美国人则是将计就计,也可以说是反间计的延伸使用(利用“物”的反间计,反间计一般要通过人来实现)。

5.贝·布托的迷魂阵

1977年7月5日,齐亚·哈克将军接管政权后,在巴基斯坦实行了军法管制,并搁浅了国家宪法和人民基本权力。巴基斯坦人民党自从1979年佐·阿·布托被齐亚迫害后,在布托夫人和女儿贝·布托的领导下,人民党始终高举着反对哈克独裁,要求恢复1973年宪法的旗帜,11年如一日,顽强斗争,百折不挠,赢得了人民的同情。1988年,齐亚·哈克迫于国内外压力和日益高涨的“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抗议活动,宣布于1988年9月举行大选。

人民党11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有了一点希望之光。可就在这期间,报纸上又披露出贝·布托身怀六甲的消息。生儿育女在一般家庭来说是极为平常的事,但在党派斗争中却会成为政治问题。贝·布托小姐为自己斗争的成果感到高兴,同时又为自己不是时候的身孕而担忧。竞选将在9月份举行,而她的产期也在9月份。这意味着她将不能奔赴全国各地去竞选,甚至不能参加什么社交活动,如果那样,11年的斗争将付之东流。怎么办呢?一定不能让大选在9月份举行,她心里想,齐亚现在还不知道她的准确产期。想到这里,她心里便有了办法。

再说齐亚听说贝·布托身怀六甲的消息后,十分高兴,心想:凭借手中的权力,将大选日期改在贝·布托的产期,到时自己就能轻而易举地在大选中获胜了。现在的斗争就是要弄清贝·布托的产期。第二天,他使人前去在贝·布托公开露面的地方仔细观察。哪知贝·布托早有准备,她穿了一件特别宽大的纱丽,而又把腰束的小小的。结果,齐亚的奸细怎么也看不出真情。齐亚听到回报,不无忧虑。心想:“我就不信我的三军情报局连这点消息都弄不到。”他又吩咐手下另想办法侦察。

晚上,贝·布托回到卧室,当她做弯腰运动时,忽见床下有一只小小的东西,她马上意识到那是一个窃听装置,便朝丈夫做了个暗示,让他别出声。而后她对丈夫说道:“亲爱的,这些日子你也跟着受累了,此后你还要辛苦一直到大选结束,好在我们这次大有希望。要是齐亚把大选推迟到11月那就糟了,到那时我要生孩子的,可就无能为力了。”她的丈夫也是个聪明人,马上明白了她的意思,和声道:“亲爱的,齐亚不会知道我们的孩子将在11月份来到这个世界,所以我们会成功的。”

再说齐亚窃取到这一消息,十分高兴。为防止人民党在大选中获胜,东山再起,他改变了原来的许诺,于7月20日突然宣布推迟大选日期,改在11月16日举行。这次他自以为得计,可他哪里想到贝·布托于9月21日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贝·布托的分娩一点没影响从10月14日开始的竞选活动,她产休20多天后,便与母亲、丈夫一道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激烈的竞选活动中。

贝·布托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她能够将计就计,利用齐亚的窃听器,提供错误信息,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为大选赢得了时间。

顺水推舟名下带反间计及其他类计名语形成一计的系列,但都不能脱离顺水推舟的共性:顺势(或“人”)之水,推我之舟,是一计多种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