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就是隙,见缝插针就是乘敌之隙。《草庐经略·游兵》中说:“伺敌之隙,乘间取利。”意思是说,时刻注意敌人哪怕是一丝微小的疏忽,都要趁机取利。
“隙”和“机”常常反映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战场,敌人出现失误叫作“隙”,合乎我利用就叫“机”。所以捕捉战机,见机而上,就要乘敌之隙。这是见缝插针的第一种含义。
“缝”和“隙”又指敌方内部的矛盾和裂缝。利用敌方内部的矛盾和裂缝,打将进去,进行种种活动。这是见缝插针的第二种含义。这应该属巧力类。
“缝”和“隙”还指时间、空间上的空隙。空间的隙犹如避实击虚的虚,唯言其细小处之虚。
决口溃堤,是在见缝插针基础上,打破缺口,扩大胜利,波及全局。寻求打破敌人缺口是重要的战争谋略。决口溃堤属于巧力计。
顺手牵羊是偶然而遇,随机而动,顺手而得。其实是见缝插针的一种状态,唯得来比较轻松一些。
1.晋楚之战
晋楚城濮之战后,秦、晋发生崤函之战,两国关系破裂,晋陷于对秦对楚两面作战的不利处境。成公时期,却执政,采取东和赤狄、西连白狄的策略,晋西顾之忧减轻,腾出力量对付楚。好在楚在这一期间,国内外也发生了一系列变故,晋楚双方没有发生大的战争。楚庄王继位,逐渐解决了内部矛盾,整军备战,势力又趋强大,再次积极推进争霸中原的战略意图。晋为维持盟主地位,在国力日渐衰落的情况下,也不得不起而与楚抗争,于是形成晋楚两霸的重新竞争对抗。楚争陈攻郑,晋援郑攻陈。短时间内楚向郑发动六次进攻,晋援郑攻陈两次,并和楚发生两次规模不大的战争。此去彼来,大规模战争已经无法避免,之战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发生的。
公元前597年春,楚庄王以郑国通晋叛楚为罪名,大举讨伐郑国,郑军终于支持不住,国都被楚攻破。郑襄公肉袒牵羊向楚庄王谢罪,两国议和,楚军退30里驻扎于(今河南郑州市北)。
郑国处于中原要地,介于晋楚之间,是两霸战略上必争之地,晋国怎能允许楚国控制这里,所以当他闻知郑国被围,便立即派荀林父为中军元帅,先谷佐之;士会为上军主将,克佐之;赵朔为下军主将,栾书佐之;赵括、赵婴开为中军大夫,韩穿、巩朔为上军大夫,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率兵车600辆,步卒4万人,浩浩荡荡向郑国进发。然而,当晋军刚刚行至今河南省黄河北岸的温县时,即闻楚军已与郑议和南撤了。这样,摆在晋军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继续进军渡河与楚军发生冲突,爆发晋、楚城濮之战后的第二次大规模战争;要么停止进军,待机而动。晋军内部在这两种选择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和剧烈的争执:中军元帅荀林父认为,郑国既然已经投降楚国,我们已失去救郑的时机,不如等楚国撤兵南归后,我们再讨伐背晋降楚的郑国,如此便可不与楚国作战,而仍可恢复对郑的控制,上军将领士会赞成荀林父的主张,并说:“用师只观畔而动,楚此时无隙可乘,孙叔敖任令尹以来,军政设施,德、刑、政、事、典、礼等方面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做到了国富兵强,已是不可征服的国家。”“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但士会的正确建议,却遭到勇而无谋、极好逞强的中军副帅先谷的反对。他认为:“威师以出,闻敌强而退,不是大丈夫。”并擅自率兵渡河前进,想在战斗中一露身手,只会纸上谈兵的赵同、赵括,随先谷而去,他们的自由活动严重破坏了晋军的指挥系统,软弱无能的荀林父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就在他犹豫不决、毫无主见的情况下,司马韩厥提出:“先谷以偏师陷敌,势必会招致危险。部属不听命令,是元帅的罪过,你不如命令全军前进,这样即使打不赢,有罪也是大家共同承担。”荀林父听了韩厥的话,无奈只得命令全军在衡雍(今河南省郑州市东)渡河。晋军由此走上了被动之途。
晋军渡河推进到敖、鄙(河南省荥阳县境内的两个山名)地区,列阵以待。大战即将开始,但此时的晋中军、下军却无作战计划,只有上军士会与副帅克等决定所属上军的作战计划:于鄙山前沿分别设置7处伏兵,克和巩朔、韩穿提任伏兵指挥。
晋军由衡雍渡河的消息传到楚营,楚庄王、孙叔敖怕受晋军渡河的战略奇袭,立即统率楚军有计划地转移到荥阳以东地区,打算收兵南返,避免在不利形势下与晋军作战。孙叔敖认为:郑国还没有降服,应与晋国作战,郑国已经降服,何必寻仇于晋?全师而归,万无一失。而伍参则反对撤退,极力主战。孙叔敖斥责道:“若战事失利,虽食伍参的肉,岂能赎主战之罪?”庄王同意孙叔敖的建议,由孙叔敖发布南返的命令。但伍参深悉晋军内部实情:荀林父优柔寡断,诸将意见分歧,多不听令。便不顾一切地向庄王陈述:“荀林父初任执政,难以号令全军;副帅先谷刚愎不仁、不肯服从命令,三军主帅专行不获,我们此次应战,定胜无疑。”庄王听后也感到就这样收兵回国逃避战争确实是一种耻辱,于是断然推翻南返的决策,复转而向北前进。楚军很快到达管地(河南省郑州市)与晋军遥相对峙。
楚庄王采取孙叔敖的意见,自己先按兵不动,而是让郑襄公派人对晋军说:“郑国服从楚国,乃是为了自己的社稷,对晋国并无二心。楚军因骤然获胜而骄微异常,未加设防,贵军若发动进攻,郑军可为内应,一定能把楚军打败。”这明明是借郑人之口劝说晋军与楚军作战,以便楚军击败晋军。面对郑国的劝战,晋军内部又出现了两派不同的主张:一派以先谷为首,力主决战,通过打败楚军来服郑;一派以栾书为首,认为郑国劝战纯粹是为了自身考虑,以便在晋楚之间择强而从,切不可轻信。荀林父犹豫于两派意见之间,迟迟未作决定。这时,楚军又亲自派使节对晋军说:“楚军此次行动,乃是继承楚国成、穆二王的先例,抚定郑国而已,并不敢开罪于晋,请晋军不必留在此地。”晋国也愿意讲和休战,便以“王命”为辞,派人答复道:“昔日周平王命令晋国和郑国共同夹辅周室,如今郑有二心,所以我们特奉王命质问郑国,并无与楚对阵的意思。”但先谷则认为这样的回答太软弱,有谄媚敌人之意,并擅自将答辞改为“必逐楚军,无避战”。其实,楚国此次遣使,并不是真心与晋国讲和,目的却在于探察晋军的意向与虚实,并给各方诸侯造成楚要和、晋要战,楚直晋曲的影响,先谷的举止恰合楚军之意。当楚庄王明了晋军上下意见分歧的情形后,再次假意派人以卑屈的言辞向晋军求和,就在晋军等待与楚军谈判的时候,楚军突然派出小股兵力,向晋军发起袭扰,请盟变为挑战,楚军进攻迫在眉睫,晋将鲍癸闻悉楚军挑战,即率兵车分3路进击,而此时晋将魏也以与楚军讲和为不果借口,率部向楚军进攻,楚将潘党亲自率兵车前来迎敌……双方挑战与应战,揭开了晋楚之战的序幕。
就在魏前往楚营挑战遭到潘党追击之际,晋将赵旃也以同样理由开往楚营,他们停车于楚营门外,并派士卒进楚营挑战。进入楚营的士卒,杀人放火、彻夜骚扰,造成一片混乱。待至天色黎明,楚庄王便亲率左广(兵车编组之名)驱逐赵旃,赵旃乘车逃奔松林口,屈荡下车与赵旃搏斗,一把抓住赵旃的甲裳,而赵旃却轻身逃脱,此时又见前面尘埃四起。原来,在荀林父派魏、赵旃前往楚营请和时,为防止发生意外,另派荀莹率囤车(体积比较大,防御用的兵车)前往接应,这正是囤车带起的尘埃。楚军以为晋大军到达,立即向楚庄王报告。令尹孙叔敖担心楚庄王追逐挑战的晋军,有被晋军包围的危险,急忙饬令大军全部出动。楚庄王遥望北方尘埃高度有限,料定不是晋军主力,于是饬令全军,按照战前部署:楚左军攻击晋上军;右军攻击晋下军;中军攻击晋中军。他们迅速前进,并首先歼灭了孤军深入的晋军魏、赵旃部及荀林父派来接应他们的兵车,又车驰卒奔、蜂拥蚁附直冲晋营。
这时,荀林父还在营中幻想楚军派使者来讲和,哪知早已大敌压境。面对这突然如潮而至的楚国大军,毫无准备的荀林父顿时慌了手脚,他急忙下令应战,两军就在(今河南省郑州东)混战起来。晋军将领不团结、指挥不统一、军队无斗志;而楚军则上下团结一致,一齐向前。战事开始不久,晋军即告溃退。晋军统帅荀林父更是手足无措,赶紧命令全军渡河躲避,并大呼:“先渡河者有赏!”这样一来,晋军更加混乱,中军、下军拥挤于河岸附近,纷纷争船渡河。由于人多船少,没有上船的,则纷纷跳入河中,手扒船缘泅水,船只因此不能开行。而在船上的人急于脱逃,挥刀乱砍,断臂残指纷纷坠入河中。等到第二天一早,晋军渡河后已经伤亡大半了。只有晋上军将领士会,因预先有准备,已在敖山设伏,而拒绝元帅敌前撤退的命令,巍然不动,并给楚军公子婴齐部以沉重打击,后因当时敌情不便单独反攻,便指挥上军有秩序地向河北岸撤退。
楚军攻进了城,有人请楚庄王追上去,把晋人赶尽杀绝。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之战以后,一直抬不起头来,这回打了胜仗,已经把以前的羞耻洗去了。晋国灭不了楚国,楚国也灭不了晋国。两个大国总得讲和,才是道理,何必多杀人呢?”也有人对楚庄王说:“把晋人的尸首堆起来,造成一座小山,一来可以留个纪念,二来也可以显显威风。”楚庄王听了,瞪着眼睛说:“偶然打个胜仗,有什么值得纪念的?再说杀人杀得多,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还表什么功?况且,我们用武力已经达到了目的,如果太夸雄武功就会使天下不安,这样怎么能达到安定国家、建立功业的目的呢?还是快点儿把尸首全埋了吧!”于是,楚军埋了晋军的尸首,并进入践土王宫,亲自祭河,筑楚先君宫殿,告捷凯旋。
刍议:晋军表面上实力并不弱于楚军,然而主将优柔寡断,诸将不团结,指挥不统一,作战无计划,形成诸多为敌所乘的隙,之战安得不败。
2.昆阳之战
王莽篡政,废掉汉帝,改国号为“新”。王莽的政权本来就不得人心,加之连年水旱蝗灾,民不聊生,公元17年,终于爆发了王凤等入领导的绿林起义。王莽征发各郡兵马43万,号称百万,令大司空王邑为统帅,企图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一举消灭起义军。
公元23年6月,王邑以43万大兵将只有8000人马的起义军(此时,绿林军推举刘玄为更始皇帝,成立了汉政权,绿林军改称为汉军)主力包围在昆阳城内。大将严尤献计道:“昆阳城十分坚固,一时不易攻破,称帝的刘玄现在宛地,我们移兵攻击刘玄,刘玄被我消灭,昆阳自然投降。”王邑笑道:“我拥百万之众,连一个不到一万人马的昆阳城还打不下来吗!”于是将40多万人马左一层、右一层地布置在昆阳城下,列营数百座。王邑下令攻城,王凤率兵死守。尽管王邑采取了挖地道、用冲车进攻等多种战术攻城,但昆阳城就是岿然不动。严尤再一次献计道:“汉军被围在城内,没有退路,只好死战,我们网开一面,他们必然弃城逃跑,我们乘机掩杀,定可大获全胜!”王邑道:“小小几个毛贼,何足挂齿!待我明日攻破城池给你看。”王邑再一攻拒绝了严尤的建议。
这时候,汉将刘秀、李轶已求得援军一万多人火速赶到昆阳境内。王邑得知汉军前锋刘秀只带有步骑兵一千余人,就派数千人前去迎战,结果被刘秀打得大败而回。汉军士气大振,刘秀果断地率领3000人的敢死队,绕到城西,涉过昆水,向王邑的指挥部发起突然进攻。王邑见刘秀的人马不多,亲率万余人迎战。同时,他还下令各部队没有他的命令不得擅自行动,以免发生混乱。短兵相接后,刘秀的汉兵以一抵十,锐不可挡,王邑大败,大将王寻被杀,各部队因王邑有令在先,都按兵不动。与王邑的新军相反,昆阳城内的汉军见新军一片混乱,知道自己的援军赶到,大开城门,杀出城来,王邑全线溃乱,慌忙后撤。新军摸不清汉军的援军有多少,人心惶惶,争先逃命,适值暴风雨突然来临,暴雨如注,河水泛滥,王邑的大军被河水吞没了数万人,43万大军顷刻土崩瓦解,王邑、严尤只带领几千人马渡过川,逃得性命,王莽的军队损失殆尽。
昆阳之战,王邑有勇无谋,又一意孤行,听不得下属的意见,以43万人对汉军的2万人,结果,几十万大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化为乌有,王邑本人也险些赔上性命。这种惨败,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罕见的。
昆阳之战后,刘秀率领汉军乘胜攻入长安,杀掉王莽,建立了东汉王朝。
刍议:新军40余万大军,各部按兵不动,王邑孤军作战,这是一个绝大的指挥失误(“隙”)。刘秀正是乘了这个敌隙,黑虎掏心,导致新军全军崩溃。说刘秀是用擒贼擒王计打败新军也是对的,但它是和见缝插针乘敌之隙结合一起用的。王邑倘无指挥失误,刘秀安得轻易“擒王”。
3.巧言应变留楚国
战国时期,张仪以客卿的身份居留在楚国。起初楚王对他非常友好,但后来对他越来越冷淡。张仪心想:这样下去,恐怕自己有朝一日在楚国就没有立锥之地了。不久,张仪想出了一个计谋,于是他去拜见楚王。
张仪毕恭毕敬地对楚王说:“现在,我在这儿没有什么用处,只是白白地浪费您赐予我的俸禄,我想到魏国去,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楚王听后,漫不经心地说:“既然你主意已定,我也就不苦留你了。”
张仪见楚王并没有挽留之意,并不失望,于是接着说:“为了答谢您对我的知遇之恩,等我到了魏国,只要您想要的东西,我会竭尽全力得到,给您送过来。”
“我各种宝物应有尽有,黄金、宝石、象牙也不足为奇,想必魏国也没有什么值得我羡慕的东西。”楚王傲慢地说。
“不过据我所知,中原美女如云,个个貌似天仙!”
楚王听了张仪的一番鼓动,不觉心有所动,于是靠近张仪说:“我早就听说中原美女妙不可言,只是从未见过。好吧,我就要美女。”说完,赏赐张仪一箱黄金作为盘缠。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楚王王后南后和侧室郑袖的耳中,她们非常担心中原美女来了之后和自己争宠。两个人正在着急,一时却又想不出好办法,于是派人给张仪送去一盒珠玉,说是张仪要离开楚国,王后送来的礼物。
临行前,楚王设宴款待张仪,大方地说:“现在战乱纷纷,道途艰辛,今天特意为你饯行,还期望你能给我送回几个美女。”
在送别宴上,张仪见楚王有了几分醉意,突然说:“王宫上下都说楚王您宠爱的两个女子仪态万千、貌若天仙。她们素日对我不薄,今日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想借您的美酒向她们表示我的敬意……”
楚王笑着说:“这个好说!”随即让南后和郑袖进来。
张仪一见二位女子到来,就跪在楚王面前说:“请饶恕我吧,我犯下了欺君之罪!我曾对您说中原多美女,现在一睹眼前两位美女,可见还是王宫美女靓啊!我又怎么能找到比王后和郑袖更漂亮的女子呢?”
楚王听后,得意洋洋地说:“无罪,无罪!起初我就料到肯定没有比她们更漂亮的女子。我想中原的女子也没什么过人之处,你也不用去为我找美女了。”一旁的南后和郑袖听了张仪对自己的一番赞美,喜不自禁;极力在楚王面前为张仪说好话。最后张仪又在楚国王宫里留了下来,而且重新获得了楚王和两位美女的信任。
刍议:楚王想要美女,南后、郑袖怕楚王得美女。张仪的文章就在这一对矛盾间展开,赢得自己的生存空间,还活得蛮滋润。这种谋略也是寻敌之隙,见缝插针。
4.蔡智堪智取《田中奏折》
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属于日本最高国策,十分机密。裕仁天皇阅后,由于国内决策阶层意见不一致,故未批给内阁执行,密藏于日本皇宫内皇室书库中。日本皇宫有大门24道,偏门36道,每道门有多名警卫看守。警卫手执长刀,戒备森严。各门前设有长桥,俗称“断足桥”,凡潜渡者,警卫先断其足,再处死刑。《田中奏折》密藏于内,外人欲要看到,比登天还难。
1928年6月1日,日本华侨巨商蔡智堪收到了从中国沈阳寄来的一件邮包。拆开一看,是一盒月饼。他立即切开月饼,找到一张纸条,上用毛笔写有:“英美方面传说《田中奏折》,对我国颇有利害,宜速图谋入手,用费不计多少。树人。”
蔡智堪看完信,知是张学良政府外事秘书主任王家祯写来的秘密指示。“树人”是王家祯别号。蔡智堪是位爱国华侨,身在异邦,心系中华,早在清末就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以财力物力支持孙中山革命活动。他深知这份奏折事关大局,深感责任重大,反复思索谋取方法。
蔡智堪查明,1927年8月16日,田中义一首相在日本占领的中国大连召开的内阁会议,研究确定侵华政策及有关重大问题,最后制订出《对华政策纲领》,形成了侵略我国东北计划。会后,田中写成奏折呈裕仁天皇。
蔡智堪是有名的日本通,对日本了如指掌,决定采取外交手段获取这份奏折。他找到民政党床次竹二郎,知其与田中派的政友会有矛盾,反对《田中奏折》的侵略计划,认为日本当时发动侵华战争,必引起国际舆论谴责,引起国内政局动荡。蔡向其建议,设法公开《田中奏折》,借以推翻田中内阁,使民政党重新上台。床次听了大喜,要蔡智堪设盛宴,用中国高级酒菜,宴请反对田中的元老派牧野等人。宴会上,床次与蔡智堪先后讲话,指出《田中奏折》可能引起的危害。
一星期后,床次对蔡智堪说:“牧野说,中国政府如果敢于将《田中奏折》公布于世,元老派可利用英美舆论阻止田中武力侵华。”并说:“只要中国政府承诺这一点,牧野即可以让你去皇宫秘密抄写奏折。”蔡智堪请求王家祯同意后,牧野令其妾弟山下勇(正担任皇家书库管理员)为蔡弄到一张“临时通行牌”第72号。
1928年6月26日,深夜11时50分,蔡智堪手持金质“皇帝临时通行牌”,扮成一名裱糊匠,由山下勇领路,引入皇宫内。进入书库,已是零时50分了。蔡智堪进入书库后,库员西尾宽取出《田中奏折》(共60余页,长达3万余字),蔡智堪即用携带的薄质碳酸纸铺在原件上,用铅笔描出。当夜未抄完,次日夜再进宫抄写完毕。
蔡智堪得手后,将抄本藏在手提皮箱夹层内,亲自送回沈阳,交王家祯。王家祯立即交张学良过目,第二天送赴南京。
1931年,“九一八”事件前夕,日本侵华气焰日益嚣张之时,国民党政府以白皮书形式向全世界公布了《田中奏折》,使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与计划步骤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中外为之震惊,世界舆论纷纷谴责,日本当局狼狈不堪。
刍议:蔡智堪利用日本政坛内部矛盾,见缝插针,打将进去,窃取日本核心机密,是智勇双全的爱国者。
5.派勇士“应募”版筑工
唐朝中期,藩镇李元平到汝州,招募修理城墙的劳工。李希烈暗中派自己下属中勇猛善战的人去应召。这些勇士都执行版筑的任务,一共几百人,而李元平却没有觉察。这时李希烈派大将率数百骑兵对汝州城发起突然袭击。做劳工的勇士在城中响应,打开城门。他们把李元平抓获后驰马而去。
刍议:该例也可以说是浑水摸鱼计。参见“浑水摸鱼”条。
6.陈锡联智抓战机
刘伯承带领一二九师北上时制定了三条原则:一、师部一般地确定任务,具体打法由各级指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机动行事,根据敌情自行灵活作战;二、行军途中,可打则打;三、为了不误战机和保守秘密,各团有自行决定权,可以打完仗后再向师部报告。师部令七六九团由陈锡联率领绕向敌后,挺进原平东北山地,准备伺机侧击南犯敌人的后方。陈锡联率军到达指定地区后,发现代县、阳明堡、崞县等地均驻有日军,并以阳明堡机场为其前进机杨,集中了大批飞机、轮番出动,配合步兵对忻口的国民党军作战。当时,由于国民党军队的不抵抗和作战无力,日军麻痹大意,后方戒备相当松懈,虽然阳明堡镇上驻有香月师团的一个联队,但飞机场里只有大约200人的守卫部队。七六九团陈锡联团长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决心抓住有利战机,于10月19日夜采取秘密而迅速的动作,出敌不意地袭击了阳明堡机场。结果,将机场上的24架敌机全部焚毁,并歼灭了日军警卫部队百余人。
这次战斗,陈锡联团长就是瞄准了敌人的空隙,见缝插针,果敢行动,取得了胜利。
刍议:袭击阳明堡机场显然是精心策划的战斗。因为是乘敌之隙,所以叫见缝插针。在新解中,该例是顺手牵羊计的典型。在前言中我们分析了新解对顺手牵羊计的错误解说。我们把顺手牵羊计定位在随机行动(不是预谋的)顺手而得,显然它不适用于该例。
7.第四次中东战争揭开历史新一页
1973年10月6日下午2时,埃及军队隐蔽在苏伊士运河西岸的2000门大炮和叙利亚军队在戈兰高地上的1500门大炮,同时向以色列阵地开火,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了。
在这之前,以色列向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先后发动了三次战争,夺取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力日沙地带、西奈半岛及戈兰高地等大片阿拉伯领土,以色列军队成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象征。以色列人的胜利极大地刺痛了阿拉伯人的心,特别是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决心联合起来,把失去的土地夺回来。
为了隐蔽炮兵和坦克集结调动,埃及耗资400万美元在运河西岸修建了一条巨大的河堤。以色列人从未想到过阿拉伯人会主动向他们发起进攻,认为河堤的修建是埃及人为了防御他们的袭击的,因此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为了迷惑以色列人,从1973年年初开始,埃及军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军事演习。白天,埃及军队开往运河西岸的是一个旅,但晚上归去时则悄悄地把一个营留了下来,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方法将渡河的精锐之师一个营、一个营地集结到了运河岸边。为了攻破长123公里、纵深几十公里、号称“最坚固的现代立体防线”的“巴列夫防线”,埃及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模拟演习。对于这一切,以色列都一无所知。
最后,只剩下进攻发起的时间了。萨达特、阿萨德经过反复思考,终于选定了1973年10月6日这个日子。这一天是以色列人的“赎罪日”,按照犹太人的习俗,在“赎罪日”这天,从日出到日落都不能吃喝、不能娱乐、甚至不能吸咽,所有的人都在家中休息“赎罪”;这一天又恰好是伊斯兰教的斋月节,阿拉伯人都要虔诚地祈求真主保佑。萨达特和阿萨德把祈求真主保佑和打败以色列人融合到一起,而以色列人则认为阿拉伯人绝对不会在这一天挑起战争。
在猛烈的炮火和飞机的掩护下,埃及由8000官兵组成的突击队率先渡过运河,他们用爆破筒和高压水龙头在河堤上打开了60多个缺口,与此同时,叙利亚军队在戈兰高地向以色列发起了进攻。战争进行到10月10日,埃及军队攻占了运河东岸的部分土地,摧毁了“巴列夫防线”,实现了预期的目的。但是,在大好形势之下,埃及人接连犯了两个错误:停止了对西奈半岛的进攻,使以色列军队得以重新集结;忽视了自己的后方,使以军得以渡过运河向埃及腹地偷袭。以色列人在集中兵力突破了叙利亚的防线后,又集中兵力将埃及第3军团包围起来,并在埃及腹地发起一系列攻击。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埃及总统萨达特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接受了国际社会的调停,于24日正式宣布停火,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
第四次中东战争打破了以色列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使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都开始重新评价自己。此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大胆、果断地与以色列人建立起“和平”的伙伴关系,揭开了中东历史的新一页,也揭开了世界历史的新一页。
刍议:选择以色列人的“赎罪日”发起进攻是在时间点上的乘敌之隙。
8.“水门事件”与尼克松下野
理查德·尼克松是美国第36任、第37任总统,是当代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是因“水门事件”而被迫辞去总统职务的。
1972年6月18日,《华盛顿邮报》在三版一个角落上以“水门大厦遭夜闯,神秘客身份费猜疑”为题第一次报道了“水门事件”,大意是:6月17日清晨,有五名男子携带无线电对讲机、摄影机、电子监听器材闯入华盛顿水门饭店民主党全国总办公室,被有关人员逮捕。
这不过是一起司空见惯的“盗窃案”,没有任何人对此引起重视。但是,不久,邮报上又披露,被捕的五人中有一名叫做詹姆斯·麦科德的人自称是中央情报局雇员,受聘于尼克松,此事件与“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有关联。在野党——民主党人立即开动舆论机器,紧紧盯住了尼克松总统,抨击尼克松无视“民主”,窃听民主党有关总统竞选机密,意图以此为缺口,搞垮尼克松。
尼克松在事件发生之始,错误地认为这不过是一桩小事,认为掩盖一下就会过去。但是,在任命格雷为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听证会上,格雷在谈到白宫与水门事件的关系时,将白宫律师迪安牵连进去。为彻底摆脱水门事件的困扰,尼克松不得不解除了自己的四个最亲密助手联邦调查局长格雷、司法部长克兰恩丁斯特以及霍尔德曼、埃利希曼的职务,而迪安为了保住自己竟不惜把白宫的所有机密大白于天下,尼克松的防线崩溃了。
民主党人乘胜猛攻,不给尼克松一点喘息的机会,他们推举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考克斯为处理水门事件特别检察官。国务卿基辛格大吃一惊,对尼克松说:“考克斯是一大祸害,他是一直反对你的!”
基辛格不幸言中。当尼克松免去考克斯的职务时,不但为时已晚,还造成了更恶劣的影响。民主党人利用考克斯提供的九盘录音带,其中有“18分半钟的空白”——这些录音带是安装在尼克松的办公室中,自动记录尼克松在办公室的谈话内容的。尼克松无法向人们澄清他在这“18分钟”内都说了些什么。正是这一致命“空白”把尼克松逼到了悬崖的边缘。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被迫宣布“辞职”,民主党人胜利了。
刍议:这又是一个见缝插针连接决口溃堤的案例。
9.商人施计诓王后
从前,印度有一个十分聪明的商人,被人誉为智者。他还有一个特长:不管哪家夫妇吵得多么厉害,都可能使双方重归于好。
国王得知此事半信半疑,决定试试这个商人的能耐。他假装与王后吵架,然后让王后到郊外去住。国王叫来这个商人,让他调解自己与王后的纠纷。
用什么办法才能使王后回到王宫呢?商人思索了一会儿,便有了主意。他准备了一车定婚用的礼物,故意从王后郊外的住处前通过。王后好奇地问怎么回事。商人装作不认识王后,神秘兮兮地说:“国王借口支走了王后,让我向邻国的公主求婚,车上拉的是定婚礼物。”
王后一听火冒三丈,立即驱车赶回王宫,质问国王:“说好了我们假装闹矛盾,陛下怎么能出尔反尔呢?”商人赶来连忙解释原因,王后的气才渐渐消了。国王认为商人的做法很妙,赞赏他的智慧,还给了他许多礼品。
刍议:夫妇分居,离间、插足类的事便易发生。商人之计就是见缝插针的策略,虽然这里不过是游戏,道理是一样的。
10.大水坑变成了聚宝盒
唐朝的裴明礼可以说是一位经商的能人。
有一次,裴明礼看到金光门外有一片大水坑,卖价十分便宜,便毫不犹豫地把它买了下来。
裴明礼在大水坑中央竖起一根大木杆,木杆上吊着一个竹筐,还张贴了一张告示:凡能用石块、砖瓦击中筐子的,一次赏铜钱百文。
有这么便宜的事情,谁不乐而为之呢?大人、小孩,争先涌到大水坑边,石块、砖瓦不停地投向竹筐,但是,杆高、筐小,击中竹筐的人并不多,倒是很快地就把大水坑给填平了。
填平了大水坑,裴明礼在上面建起了牛棚、羊圈,供来往贩卖牛羊的商人们使用。不久,牛羊的粪便堆积如山,但这正是附近农民种田的“宝贝”,裴明礼把它们卖给种田人,几年间就嫌了一万贯钱。随后,裴明礼就在这块土地上盖起了房屋,在四周栽下了花卉草木,建起了蜂房……
裴明礼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绅。
原来,裴明礼第一眼看到大水坑时就意识到了大水坑的潜在价值:它地处交通要道,是南来北往贩卖牲口的商人们的必经之路;它的附近又都是庄户人家,庄户人家要种地,种地又离不开“肥”。这就是大水坑能变成“聚宝盆”的奥秘所在。
刍议:水坑虽大,但从其可变为生财之地来说,却是人们视而不见的“隙”,裴明礼见缝插针,乘隙生财,可谓独具只眼。
11.在洗手间里做广告
只有26岁的年轻人理察是美国史地广告公司的创办人。他有着非凡的才能,公司开业只有2年,但业务蒸蒸日上,被同行们视为广告界颇具潜力的新星,他脑子一转就能想出一个点子,付诸实际行动后,往往会带来丰厚的利润。
有一次,他在一家宾馆用餐。他发现餐厅的洗手间空荡荡的,墙上没有什么装饰。餐毕,他对宾馆经理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利用一下餐厅洗手间空白处墙面,并支付一定的费用。经理不由惊讶地问道:“你该不是要利用我的卫生间来做你的广告吧?”
“是的,我就是想在卫生间张贴广告海报。不过我会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使其美化。这样对贵宾馆的卫生间是有益而无害呀。”
“真是奇思怪想。”尽管宾馆经理这么说,但想到这样做对餐厅没有任何损失,而且还能增加收入,于是经理就答应了这一请求。
理察的“奇思怪想”是他长期观察的结果。他多次出入于宾馆饭店和会议室、展览厅、候机室等公共场所卫生间,发现那里的墙壁上几乎千篇一律地毫无装饰。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并无奇特之处。但是,他又抓住了人们上卫生间时闲得发慌这一心理特点,因为人们更希望能在上卫生间的时候有东西观赏一下,这是人之常情,也并无奇特之处。奇特的是,理察却能将两件不奇特的事变成一个奇特的设想,在卫生间里张贴广告海报,而这种广告一定能够引起人们的注目,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实施自己的“奇思怪想”,理察在各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布置了用户的广告廊。他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一张张广告海报,宛如艺术品一样,呈现在人们眼前。这不仅大受宾馆、机场等单位的欢迎,也使广大旅客赏心悦目,大开眼界,并能获取一些有用信息。而一些观念比较传统的广告客户对理察的做法提出了异议:“你将我们的广告张贴在卫生间里,就等于是在作践我们的广告,这些本应在大雅之堂,诸如报纸电台上隆重推出。”
理察笑容可掬地解释道,“广告宣传做得好坏是以其效果作为检验标准的,并不在于将它们做在什么地方,这一点,请相信本公司的眼力。”果然,前来指责的用户慢慢变少了,甚至有的用户变指责为赞扬:“贵公司真有眼力,替我们做的广告,使我们的产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不做,这就是理察的风格,他敢于另辟蹊径,这也使得他的史地广告公司越办越兴旺,一年就赚得利润65万元。
12.小舢板上的穷孩子到亿万富翁
霍英东是香港最成功的企业家,他所经营的公司就有60家之多。他又慷慨解囊,支援大陆的现代化建设,更是成了国人瞩目的人物。但也许有人并不知道,这位香港工商巨子小时候家境贫寒,他在事业上的成功,完全是靠他个人的不懈奋斗与追求。他精明、干练,有敬业精神,正是这些优点,使他白手起家,不断发展。而认准机遇、敢走前人未走之路更是他成功的秘诀。
1929年,霍英东刚刚7岁,他的父亲就在搞驳运生意中遇风灾翻船,不幸身亡。五十多天后,他的两个哥哥也落海遇难。时隔不久,为生活所迫的霍英东就开始在渡轮上做苦工了。接着,他又驾起了母亲的一条破舢板……
抗战胜利后,香港的运输业很兴旺,霍英东仍然驾着那条小舢板忙着搞运输。此时,他已在社会上闯荡多年,这个在舢板上长大的孩子也不再单单满足于追求温饱,他雄心勃勃,一心在这百废待兴的发展时期,寻找机遇,走出一条发展自己的创业之路。战后的香港,随处可见遗弃的废旧物资,伸手可捡,无人问津。霍英东是把目光投到这些废旧物资利用上的第一个人。他想:大量收购这些东西,再转手卖出,肯定能赚一大笔钱。于是,霍英东就和自己的一个好朋友,驾着他那早已破旧的小舰板,在香港的各个小角落收购废品,再伺机出手。此时,其他商人也看出了他们所干的这一行业有利可图,纷纷尾随其后,干起了“收破烂”的行当。过了一段时间,霍英东发财了,他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小舢板变成了驳船。
由于香港的特殊经济环境和地理位置,很多冒险家、投机家都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同肤色的人云集此地,各种资本纷纷而来。因而,50年代,香港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剧增,民用住宅供不应求。经过认真的分析与思考,霍英东成立了立信置业公司,又干起了房地产业。
霍英东一改香港房地产的经营方式,将他所盖的楼房分层售出(而在这之前,香港楼房从未分层出售过)。这一作法深受用户的欢迎,并使霍英东的立信置业公司,在群雄角逐的大战之中站稳脚跟,营业额居各公司之首。
不久,霍英东又把他的巨额资金投向别人不愿干的淘沙业。
霍英东是个有眼光的人,他看到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原材料的需求量猛增,尤其是黄沙的供应已有些紧张。原因是,那时的淘沙业还靠人工作业,从事淘沙业的也都是小本经营,投工多,赚钱少,利润微薄,很多人不愿干这一行。霍英东认为,在淘沙业上,有一番大事业可做。他决心要趁那些资金雄厚的经营者尚未插手之机,捷足先登。
霍英东决定用机械淘沙代替人工作业,立刻购进了一批淘沙机械,几十艘挖泥船和运输船,还从曼谷购进一艘东南亚最大的淘沙船,号称“有荣四号”。这“有荣四号”后来竟成了霍英东的“掘金船”。霍英东轻松地摘取了香港海沙供应专利权,成了淘沙业的垄断者。霍老先生在创办实业的生涯中成功地奋斗了数十年。他的事业、他的人生道路将会给有志于工商业的后来者以深深的启迪。
刍议:人生道路总是有许多客观的机会。问题在于人本身能否有独到的眼光去发现这些机会,并抓住机会发展自己。这就是霍英东成功给我们的启迪。
13.日本企业钻美国法律空子
在国际贸易中,商业竞争是你死我活,无所不用其极。许多国家以法律的手段保护本国企业,从而成为其他国家的强大对手。然而有的企业临危不乱,借用外国法律,巧妙地钻空子,使自己的产品仍然能打入外国市场。
美国为了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工业,曾做出一项法律规定:当美国政府购买人发出购物指标后,收到美国制造商的商品报价单,则此价在法律上得到承认:收到外国公司的报价单,一律无条件提高50%。想以此提高美国人购买本国产品的机会。然而,在美国的法律中,“本国产品”的定义是:“一件商品,美国制造的零件所含的价值,必须占这一商品的50%以上”。日本机械制造企业根据这条规定,想出了一个妙招。他们生产一种有20种零件的产品,在本国生产19种零件,缺少的那一件在美国市场上买最贵的运回日本组装后再送往美国销售。
这样,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本国的零件和劳动力;另一方面,那个零件因为贵,占整个商品价值的50%以上,从而依据美国法律的定义,该产品可以作为美国国内的商品,直接和美国公司竞争。利用美国法律空档,见缝插针,杀进美国市场。
刍议:俗话说的钻空子其实就是见缝插针,就是“乘敌之隙”。
14.借《少林寺》赚钱的美国商人
中国电影《少林寺》在美国放映后,少林寺的和尚身价倍增,连他们脚上穿的粗布鞋也令美国人羡慕不已。
一个美国商人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他很快设计出一种“少林鞋”。这种鞋是依据电影《少林寺》和尚们穿的鞋设计的:黑色灯芯绒鞋面,大舌口,“烧麦”皱,橡胶底。他专程赶往上海,与中国的一家鞋厂合作生产这种鞋。“少林鞋”返销美国后成了畅销货。
商业机会一纵即逝。当机会出现时,抓住不放,见缝插针,狠赚一笔。虽然不是永久的经营目标,但偶一为之却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15.婚礼上热销的望远镜
1981年,英国王子查尔斯和黛安娜将在伦敦举行轰动全世界的婚礼,这年,英伦三岛沉浸在一片热闹之中。据英国皇家透露,准备耗资10亿英镑来举办这场隆重的婚礼,同时,世界各大电视台都要转播这一激动入心的画面。这消息不胫而走,英国各地许多厂商、老板几乎同时都瞄准了这一机会,绞尽脑汁想发一笔大财。
一些纺织、印染行业,都对产品的装潢进行了重新设计,标上了具有结婚纪念性的图案。糖果工厂在包装盒上印下王子和王妃的照片。豪华的婚礼,给经营者带来巨大财富。其中一位经营望远镜生意的商号赚钱最多。盛典之时,由于查尔斯和黛安娜将携手从富丽堂皇的白金汉宫步行到巍峨恢宏的圣保罗教堂,因此这一带沿途早挤满了近百万群众,围了整整九层。远处,隐隐传来礼炮响声,站在后几排的观众非常着急,生怕错过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突然,从人群背后传来一阵阵脆生生的叫卖声:“先生、女士、小姐们,请用望远镜来观看盛典吧。一英镑一个!有了望远镜,王子和王妃就好像站在你们的面前了。一英镑一个喽!”只见在长长的街道两旁,有百名天真烂漫的儿童,个个手里拿着用马粪纸配上玻璃镜片的简易望远镜跑过来。
为了能够清晰地看到盛典,人们喜出望外,蜂拥而上,片刻间一大批望远镜就被抢购一空。
紧接着,一批望远镜又被这些儿童们从后面源源送来。礼炮的轰鸣声、乐队的奏乐声越传越近,很多渴望一睹婚礼的人们取了一个望远镜,扔下十英镑便涌入人群,根本不屑去等着找钱。于是这家商号发了一笔大财。
商号经理后来对记者说:“我主要是抓住人们在关键时刻的主要需求,那就是清晰地目睹本世纪最豪华婚礼的盛大场面。而我就抓住机遇,迎合消费者这一需求。开句玩笑,我这百万英镑是全靠他们的眼睛看来的!”
16.信用社击败大银行
1957年,刚刚荣升台北市第十信用社董事会主席的蔡万春面色肃然:在台北的金融同行中,“十信”太渺小了,小到根本无人去理睬它。台北有的是信用良好、资金雄厚的大银行,稍有点名声的商家企业都把钱存放到他们那里去了。
蔡万春深知自己的实力不可与资金雄厚的大银行较量,但他又坚信:大银行虽然财大气粗,它不可能没有“薄弱”或“疏漏”之处,那些“薄弱”或“疏漏”之处,就是“十信”的生存之地!蔡万春在街头巷尾徜徉,与市民交谈,跟友人商榷,终于发现了各大银行不屑一顾的一个潜在大市场,向小型零散客户发展业务。
蔡万春大张旗鼓地推出1元钱开户的“幸福存款”。一连数日,街头、车站、酒楼前、商厦门口,到处都是手拿喇叭、殷殷切切、满腔热忱向人们宣传“1元钱开户”种种好处的“十信”职员,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宣传品更是满城飞。“十信”的宣传活动令金融同行们大笑不止,人人都在嘲讽蔡万春瞎胡闹。“1元钱开户”?连手续费还不够哩!
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奇迹出现了:家庭主妇们、小商小贩们、学生们争先恐后到“十信”来办理“幸福存款”。“十信”居然排起存款的长队,而且势头长盛不衰。没过多久,“十信”即名扬台北市,存款额与日俱增。
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蔡万春信心倍增。“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走,要创新路!蔡万春经过仔细的观察、分析,又发现了一个大银行家没有涉足的市场——夜市。随着市场的繁荣,灯火辉煌的夜市不比“白市”逊色多少,而银行是不在夜晚营业的。蔡万春大胆推出夜间营业,台北市的各个阶层一致拍掌说好,许多商家专门为夜市在“十信”开户,“十信”誉满台北。就这样,“十信”汇涓涓细流以成大海,很快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7家分社10万社员、存额达170亿新台币的大社,列台湾信用合作社之首。
资金雄厚了,蔡万春又有了新打算。1962年,蔡万春访问日本,日本闹市区的一座又一座金融业的高楼大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觉得这些雄伟壮观的大厦不仅能令人难忘,更能给人一种坚实感、信任感。回到台北,蔡万春就不惜重金在繁华地段建起一幢幢高楼大厦。
原先讥笑过蔡万春的金融界同行又笑了。但是,他们还来不及将唇边的笑容收敛起来,就瞪大了眼睛:“十信”的营业额呈直线上升,原先属于他们的那些客户,也一个一个地跑到“十信”去了。
“十信”跃居台湾金融业之首。蔡万春由“1元钱开户”起家,成了在台湾金融界举足轻重的金融巨子。
刍议:这里的见缝插针和避实击虚共同点是攻其薄弱。见缝插针特言其小,并积量变为质变。有坊本判此例为顺手牵羊,那是因为《秘本计》中没有更妥的计名语。
17.中学生创造送尿片生意
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中学生创立了一门送纸尿片的生意,结果业务迅速发展,以至他要雇用一批大学生协助他。13岁的萨和特曾经替人照看婴孩赚取零用钱,留意到家务繁重的婴儿母亲经常要暴急上街购买纸尿片,于是灵机一动,决定创办他的“打电话送纸尿片”公司,只收取15%服务费便会送上纸尿片、婴儿药物或小件的玩具等东西。他最初只给左邻右舍服务,很快便受到街坊邻里的欢迎,于是印了一些卡片四处分送。由于生意奇佳,而他又只能在课余用单车送货,于是用每小时六美元的薪金请了一批大学生协助,竟然打开一片小天地。
刍议:这也是曾被编入顺手牵羊的一个事例。
18.卢劲松果断决策获巨利
卢劲松是我国海南化工厂厂长。
1989年,美国一家生产乙二醇的化工厂发生一起重大事故,损失惨重。卢劲松在报上看到这则不起眼的消息后,顿时为之一动。
化纤生产离不开乙二醇。化纤的原料切片就是乙二醇经加工后形成的,而世界上能生产乙二醇的国家屈指可数,美国生产的乙二醇则占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卢劲松放下报纸,急忙找在美国的朋友为他核实化工厂发生事故的真相。朋友在经过调查后告诉卢劲松,这是一起惨重的爆炸事故,工厂在短期内不可能恢复生产。
卢劲松知道,该厂是美国生产乙二醇的主要厂家。所有的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乙二醇马上就会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紧俏物资!乙二醇涨价,切片不可避免地也要跟随猛涨。
卢劲松看准了这是一次壮大自己实力的好时机,果断决策:趁切片尚未涨价之机,大量购进切片。
卢劲松尽其所能从香港市场购入切片4000多吨,仅仅过了一个月,每吨切片就暴涨1000多元,卢劲松的海南化工厂从中获取了巨额的利润,工厂的实力大增。
刍议:这个叫趁火打劫?喜欢这样恶性的词语作计名语,颇有嗜痂成癖之嫌。
19.李晓华买冰机
说来难以令人置信:华夏富翁之一——李晓华,起家的时候,只用了3500元!
李晓华是位老“知青”,1978年回北京,连个固定工作都没有。1979年,李晓华干起了在街头摆摊的个体户,为了办点走俏货,他带上几千块钱到了广州。
李晓华本想买一些电子表、T恤衫、变色镜回北京,可是,在广州城转了几圈后,觉得这些东西赚不了几个钱,于是放弃了初衷。一天,李晓华走到广州商品交易会陈列馆,被陈列馆中的一台美国冷饮机吸引住了。
北京人好热闹,喜欢“猎奇”。
李晓华在心中盘算:“这玩艺儿运回北京肯定能受欢迎,赚多少不知道,但无论如何赔不上!”
李晓华问:“这机器多少钱一台?”人家回答:“机器倒不贵,3500元!不贵,不过,这是样品,不卖。”李晓华失望地挠了挠头,但他转而一想:“样品?不就是给人看的吗?交易会结束,总不能再运回美国去啊!”
此后,李晓华天天光临交易会陈列馆,一直到交易会闭会。果然,这机器不能运回美国。
李晓华花3500元把美制冷饮机买到手中,运回北京,生产冷饮。第一天,纯收入1万元!喝冷饮的人排成了一字长蛇阵,整个胡同人山人海,大车、小车都过不去了。
一个夏天,李晓华净赚几十万。
刍议:机遇往往是稍纵即逝的。发现机遇,就要紧抓不放,李晓华买冰机是典型一例。
20.抓住战机迅速出击
美国的“百事可乐”饮料公司创建于1899年,这个牌子比可口可乐晚了12年,不论销量与声誉都远不及可口可乐。原因是百事可乐的味道无法与可口可乐相媲美,包装不精、促销手段也不高明。
于是,百事可乐努力改变自己的形象,从配料到包装以及销售形式和广告都加以改善,使得百事可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下子提高了许多,但还不是可口可乐的对手。百事可乐于是一直想寻机与可口可乐大战一场。
到了1985年,突然出现了一场戏剧性的事件。当时可口可乐在其诞生100周年之际,研制出了新的配方。但谁知这种新产品刚一上市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消费者纷纷抗议这一改变,可口可乐的形象因此受到很大的损害。
这件事对百事可乐公司来说的确是一个竞争的极好机会。于是公司老板让本公司员工放假一天以示庆祝。同时,花巨额投资制作了一个电视广告,其广告在各电视台连续播放了一个月。在广告中,一个眼神急切的姑娘盯着镜头说:有谁能告诉我,可口可乐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改变配方?”然后又说:“因为他们变了,因此我要开始喝百事可乐!”接着,她便喝了一口百事可乐,满意地说:“现在我知道了。”这一下,百事可乐名声大振,销量超过了可口可乐。
虽然可口可乐立即纠正了错误,赢得了市场,销售量又回到领先地位,但是百事可乐却乘可口可乐这一失误之机使自己扩大了影响,成了可口可乐最有力的竞争者。
21.收购名牌摩托车厂
1984年,德国慕尼黑一家具有67年历史的生产名牌纯达普摩托车的厂家突然宣布破产,急于出卖整个工厂。我国天津市得知消息后,立即向德方表示,愿意买该厂。与此同时,印度、伊朗等国商人也在不断打探纯达普厂的有关情况。显而易见,纯达普厂的价格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吸引力,谁得到它,谁就能在摩托车生产上得到好处。究竟鹿死谁手?
正当天津市组成15人代表团准备赴德时,德方传来消息,10月19日伊朗商人抢先一步签署了购买纯达普厂的合同。20日联系人又发来电传:伊朗商人所签合同规定付款期限是24日。21日晚,我方得到更为确切的消息:24日下午3点前,伊朗方面若付款未到,所签合同即告失效。天津市领导认真分析和研究了整个情况,毅然决定派代表团赴德,静观待变,有一分机会,就要用十分的努力去争取。10月23日,15名中国人飞抵德国慕尼黑市,代表团一住进旅馆,即与外界开始频繁的电话联系。到了晚上,从多方面得到的消息判断,伊朗商人仍无付款的迹象。10月24日中午,伊朗商人仍未付款。这时电话铃每一响,大家都立刻神思不安地凑过去,得知“仍未付款”时长吁一口气,继续耐着性子等待最后时候的到来。下午3点,电话铃骤响,传来喜讯,伊朗方面款项未到,签约的合同已经无效。谈判组人员立即出动。“中国人突然到来,要求商谈购买纯达普厂设备!”消息传开,德方人员甚感吃惊,这些中国人躲在哪里?竟如此准时地冒出来!慕尼黑市债权委员会主管倒闭企业事务的米勒先生,马上在厂里会见了中国谈判小组。25日晚上,合同签字仪式举行。天津专家团以1600万马克的价格(合500万美元),买下了纯达普厂设备和全套技术软件。后来得知,这个价格比伊朗商人所签价格低200万马克,也比另一个竞争对手低500万马克。
刍议:在新解中,这是趁火打劫典型一例。有人以此例证明趁火打劫的合理性,为趁火打劫“正名”。这颇有嗜痂成癖之嫌,是“尊经”的恶果。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破产,谈判买卖破产企业的财产,是常见现象,是法律规范内的事,不存在什么道德问题。而趁火打劫则是道德动机十分强烈的用语(也算是计名语),根本不适用于说明法律规范内的正当行为。所以,分析类似例应该从合适的角度合适的计名语表达其谋略思想。
22.三只老鼠十万元
一艘万吨级的原苏联籍货船“伊科诺恰夫号”,正在上海港装我国出口的麻袋装大米。吊装机轰隆作响,不停地将一包一包码放得十分整齐的大米袋准确地吊进货仓。在货物已装满一半的时候,一个苏联船员突然惊叫起来:“老鼠,有老鼠!”原来在一个大米袋上蹲着三只老鼠,因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正伸着头四处张望。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三只老鼠消灭了,却没想到这三只老鼠竟惹下了大祸。
苏联船长带着老鼠的尸体做为证据,迅速召来中方的理货员,要求立即停止装货,并把已装上船的大米全部卸下,同时要把已到码头的大米全部调换,还无理要求中方必须请世界卫生组织承认的卫生机构对其货仓进行熏蒸除鼠,这一切费用均由中方负责,中方货主粮油公司为了维护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声誉,明知这是讹诈,也只好“哑巴吃黄连”,白白损失了人民币十万元。在这里苏联船长利用中国货主在供货中出现的一点小失误,趁机进行大肆讹诈。三只老鼠出现,为他们提供害人取利的机会。
刍议:有些编本判此例为趁火打劫,甚无道理。大体是在《秘本计》找不到合适的计名语,就胡乱用计名语,大概取其趁机而为的意思。新解中类似情况甚多,都是“尊经”的不良结果。传播于后一代,只能造成思想混乱,谋略语言混乱。
23.决口溃堤,搞垮对手
台湾省有一家银行拥有众多储户,资金很雄厚,其老板以此自傲,盛气凌人,树敌不少。另一家银行颇为忌恨,遂阴谋将他整垮,乃不惜牺牲10多万元的活动费,叫手下人及家属到该银行开活期存款户头,达几千户。然后,选准时机,几千存户同时去该银行提款,同时在外面大造谣言,引起其他储户的恐慌而前来提款。不到一星期,这家银行因无法应付,被迫宣布破产。
24.雨怕抽税不敢降
南唐皇帝李昪在位时,他常常为了自己的享乐,搜刮民财。百姓整日为繁多捐税而愁苦,他们称南唐皇帝为“万万税”。
这一年,天逢大旱,田地龟裂,禾苗干枯,河床朝天,深井汲干,老百姓都到龙王庙去求神拜佛,烧香念经,祈祷下雨,可折腾了好久,天上没有飘来一朵云,东方没有刮来一丝风,烈日当空,日日如此。
李昪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却整日饮酒作乐。
这天,李昪又像往日一样,在花园里举行宴会。饮醇酒佳酿,品山珍海味,侃天南地北,赏笙歌燕舞。这时不远处传来了轰隆隆的雷声,不一会儿,太监很高兴地跑来禀报说:“城郊突然下起雨来,雨量特大,庄稼得救了。”
李昪听说干旱了这么长时间,终于天降大雨,于是龙颜大悦。一会儿,他又开始疑惑起来:现在京郊下起雨来,唯独京城却不下雨,这是为什么呢?他忍不住,就问身边的人,这是何故。大家都摇头说不知。
这时候,站在一旁的教坊长申渐高笑着回答道:“这雨是怕抽税,所以不敢在京城降落啊!”
李昪听了这句话,有所悔悟。于是,他当即斥散宴席,下令减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税收。
刍议:谏言要讲技巧,还要瞄准时机,才能产生良好效果。
附:顺手牵羊
1.突袭公寓楼
解放战争期间,我军对石家庄发起总攻,三、四纵队分别从东北、西南对角进攻,准备在石家庄守敌司令部大石桥汇合。战斗异常激烈,打到黄昏时分,两路纵队还没有按预期计划汇合。在这个关键时刻,第三纵队派遣突击班(共九人)前往大石桥侦察敌情。突击班途经一座半新半旧的公寓,发现窗户已被砖块堵死,上方的墙壁还留有一排排马蜂窝般的弹孔,似乎被火力袭击过。侦察班长张惠风上前仔细察看那些弹孔,发觉排列比较整齐,不像是战斗中留下的痕迹。种种迹象表明,这里可能是国民党留守人员精心改建的军事防御工事,说不定里面藏有“军事秘密”。他看了看手表,距到达大石桥执行任务的时间还有一小时,时间较充裕,于是,果断带领全班人员悄悄地摸到公寓的墙根下,轻轻抽掉堵在门上的一些砖,开了一个洞,潜入室内,发现二楼的一个大房间里亮着微弱的灯光,里面有人正在秘密开会。张惠风带领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进去,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毫无戒备的敌人。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呆了。一个敌军军官慌忙开枪射击,子弹从张惠风的耳边疾飞而过。那军官没等开第二枪,就被击毙了。张惠风举起手榴弹,大声喊道:“石家庄已被包围。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立即放下武器投降,解放军优待俘虏!”
敌人束手就擒,一个个只能乖乖地把枪扔在地板上。俘虏们排成一串,被押到楼下,一清点竟有350人。张惠风把这些俘虏移交给后续部队,又带领战士赶往大石桥执行任务去了。在这次突袭公寓楼行动中,还发现了一大批敌人的防守计划,为人民解放军顺利解放石家庄提供了准确的情报。
刍议:随机而动,顺手而得,此之谓顺手牵羊。
2.智取敌资
在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中,中原野战军三纵队围歼宿县,攻入城内后,占领了一座面粉仓库,而此处正好又是敌人的指挥部。蒋介石的南京大本营丝毫不知宿县已经失守,还一个劲询问敌指挥部的电台:情况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我指挥员灵机一动,强迫已被俘的敌指挥官向南京报告:阵地仍在,急需大批军需物资。于是蒋介石派飞机向宿县投了整一个上午的军需物资。我军不费一枪一弹得到了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送来的大批枪支、弹药和食品。
刍议:此例是顺手牵羊的绝妙注脚。
3.巧用第三者
有一次,一名英国中年妇女来到法庭,与丈夫打离婚的案子。
在她的诉状中提出离婚的理由是:“我20岁就嫁给他了,可是结婚还不满一个星期,他便开始偷偷摸摸地跑到运动场幽会了。到如今,他已经50岁了,依然照旧迷恋那个可恶的情人。无论白天黑夜,他都要去运动场与那个第三者悄悄会面。”
法官问:“第三者是谁?”她爽快说:“就是那个臭名远扬、家喻户晓的足球。”
法官只得劝道:“足球不是人,你只能控告生产足球的厂家。”
谁知那位妇女信以为真,果真向法院控告一年生产20万只足球的英国宇宙足球厂。许多人都认为这实在是一种异想天开的痴人说梦。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家被告的足球厂立即做了反应:老板非但没有恼怒,反而十分愉快地表示愿意赔偿这位太太10万英镑的“孤独费”。这一意外的官司,很快被新闻界大肆渲染,传遍整个社会,一时间成为人们谈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事后,老板对记者说:“这位女士的控词为我的工厂做了一次绝妙的广告,说明我厂生产的足球太有魅力了。”
刍议:本例也可以说是顺水推舟计,两“顺”之间有交集。
《草庐经略·游兵》说:“伺敌之隙,乘间取利。”《秘本计·顺手牵羊》也说:“微隙在所必乘”,“乘间取利”。那么,“顺手牵羊”就等于“游兵”了吗?不对。“顺手牵羊”还有“不必以战”、轻松取得的意思。这才符合顺手牵羊的含义。而“游兵”因其力量小,在敌人的间隙生存发展,却不可能“不必以战”轻松自在。新解人因为“尊经”,要说明《秘本计》可以解说近现代战争中的游击战,才会出现以上问题。
见缝插针表达了乘敌之隙具有必然性,而顺手牵羊只能表达乘敌之隙的偶然性。这样讲才通于俗,才能被多数人所接受。
把“见缝插针”作为计名语,是有群众基础的。问题在于大家对新解“顺手牵羊”的用法能否有所割爱。有所取必然要有所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