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老年护理技术
11204800000072

第72章 知识拓展

一、压力反应

压力反应(stress response)是指压力源引起的机体的非特异性反应,包括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反应。

1.生理反应。压力源可通过影响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广泛影响机体各系统。压力所致的生理反应分为三期:

第一期为警觉期。机体防御系统被唤醒,交感神经、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可出现心率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肌张力增加、血糖升高以及皮肤外观和激素水平的变化等。

第二期为抵抗期。机体试图尽量减少压力源所造成的不良反应,肾上腺皮质缩小,激素分泌恒定,呼吸、血压可恢复正常。如果机体适应成功,则能修复被损害的部分,恢复内环境稳定,否则进入第三期。

第三期为衰竭期。此时,机体再次出现警觉期的症状。如果压力源不能消除,这些症状将不可逆转,最终导致疾病,甚至死亡。

2.情绪反应。包括紧张、焦虑、恐惧、愤怒、抑郁、自怜、过度依赖和无助感等多种情绪反应。

3.认知反应。面对轻、中度压力时,对事物的敏感性增强,思维活跃,判断力、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面对中度以上的压力时,可出现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感知混乱、判断失误、定向障碍等,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

4. 行为反应。行为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在压力状态下,行为随心理活动的变化而出现相应的改变。常见的行为反应有:重复某一特殊动作,如来回走动、咬指甲、吸烟、酗酒等;增加或减少活动次数等;或者行为与时间、场合和人物不符。

二、压力应对

1.应对的定义。应对是指处理压力的认知和行为过程。为减轻手术前的紧张和焦虑,患者采用看电视、与家人聊天、散步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或过度进食、吸烟、服用药物等,即为应对。

2.应对资源。人们在应对压力情形时可利用的资源有:① 健康和精力;② 积极的信仰;③ 解决问题的能力;④ 社会性技能,如沟通、表达等,以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增加社会支持;⑤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⑥ 物质资源,如利用钱、物资、设备等来增加应对能力,减少对压力的恐惧和不确定感。

3.应对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指老年人在应对心理压力或挫折以及适应环境时潜意识地采用心理策略,在某种上也属于压力应对的范畴。适当地使用心理防御机制能减轻由于心理压力或挫折所引起的痛苦和不安,在精神上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若不适当或过度地运用,将会导致变态人格和心理疾患。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以下几种:

(1)合理化机制。指当遭受挫折,无法达到目标或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常规时,给自己杜撰一些有利的理由,以缓解心理不平衡的状态。如阿Q 精神、酸葡萄机制就是合理化机制的表现。

(2)转移机制。指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对某人或某事发泄自己的感情,而转向发泄到其他较可以接受的人或事物上去。如迁怒于人、迁怒于物均是转移机制的表现。

(3)否认机制。指将自己无法接受的事件潜意识地加以否定,非有意欺骗自己。如对家人突然去世不能接受时,认为此事不可能发生。

(4)抑制机制。指为保持自己心境的安宁,尽量抑制那些会引起内心痛苦的念头、情感或行为,不去主动思索和回忆。如将痛苦经历“遗忘”便是抑制机制的表现。

(5)投射机制。指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但确实又具有的某些性格、态度、观念或欲望转移到他人身上,认为他人也是如此。如一个自私的人,认为其周围的人都很自私。

(6)退行机制。指当遭受挫折时,以一种比较幼稚的方式进行应对,以得到需要和欲望的暂时满足。如成人在疼痛难忍时会失声痛哭或叫唤。

(7)升华机制。指将不容易实现的欲望改变为能被社会所接受的高尚的行为目标和方向,从而将破坏性变成创造性和建设性。

(8)幻想机制。指遇到实际困难而又无法解决时,采取一种脱离现实、想入非非、以愿望代替现实的方式求得心理的满足。

(9)反向机制。反向可以说是一种矫枉过正。指内心有某种欲望,由于社会或自己的理智不允许而竭力加以克制,结果表现出一种相反的行为。如内心有杀人的欲望,但害怕自己会杀人,见到刀、剪等锐器就会紧张不安,不敢使用。

(10)幽默机制。指当处于尴尬境地时,以开玩笑等方式自我解嘲,以缓解内心冲突,保持心理平衡。

(11)曲解机制。指将客观事实加以歪曲,以符合自己内心的需要。如把不利于自己的情况看作大局未定、“打肿脸充胖子”等。

(12)选择性忽视机制。指潜意识地忽视对自己不利、易引起烦恼的事。

4. 应对方式。应对方式通常可分为情感式应对和问题式应对。情感式应对指向压力反应,倾向于采用心理防御,如否认机制或过度进食、用药、饮酒、远离压力源等行为回避或忽视压力源,用于处理压力所致的情感问题。

5. 应对的有效性。不管采用什么应对方式,只要能提高机体对压力的适应水平和耐受性,即称有效应对。有效应对的评价标准包括:① 压力反应维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② 希望和勇气被激发;③ 自我价值感得以维持;④ 与他人的关系改善;⑤ 人际关系、社会经济处境改善;⑥ 生理功能康复得以促进。

6.影响有效应对的因素。应对的有效性因不同老年人而异,同时还受下列因素的影响:① 压力源的数量:当人们同时面对多种压力源时,易感到无法克服而导致危机;② 家庭、社会、经济资源:拥有良好的家庭、社会和经济资源者通常能更有效地应对面临的压力;③ 压力源的强度与持续时间:压力源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所产生的压力反应越难应对;④ 压力应对经验:有成功应对经验者再次遇到压力时,压力反应减轻,应对能力增强;⑤ 人格特征:意志坚强、自信和以压力为挑战者可适应并正确处理压力,而过于敏感、依赖和缺乏自信者易于高度紧张而出现危机。

能力训练

王女士,65岁,在一次健康体检中发现患有子宫内膜癌,已进入二期。医生告知王女士需尽快做子宫全切手术。王女士在得知病情后,情绪悲观低落,经常失眠、哭泣,不愿配合治疗。经了解得知王女士丈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需人照顾,唯一的女儿在美国读博士,自己已下岗20多年,医疗费用不能报销,对治疗效果也不抱希望,所以她不愿拖累家人。请问:

1.王女士有哪些压力反应?其压力源有哪些?

2.作为护士,你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帮助王女士应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