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老年护理技术
11204800000011

第11章 背景知识

一、老化理论与护理

(一)老化的生物学理论与护理

老化如何影响机体的功能,这是老化生物学理论所提出的问题,也与老年护理技术密切相关。老化的生物学理论可用来指导如何提供护理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的生理功能。老化的生物学理论包括:

1.遗传理论。机体的老化和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机体的老化与机体的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一样,都是由遗传程序控制的,老化是在正常机体生命周期中所控制的生命现象。

2 .细胞耗损理论。德国生物学家August Weismann 在19世纪末提出,生命的死亡是由于组织细胞或细胞的分子结构耗损后不能再生,生命也随之终结。随着年龄的增加,细胞修复能力日渐下降。

3.免疫理论。首先,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免疫功能逐步下降,对外来侵袭的抵抗能力减退。其次,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体内细胞突变的概率也随之增加。突变细胞是一种不同于正常细胞的异常蛋白质,一旦在人体内形成将会激活体内免疫系统反应,从而造成一系列的细胞损害。

4 .交联理论。这一理论由布约克斯坦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此理论认为,正常情况下各细胞的分子结构是分离的,但因某些化学反应作用而结合在一起,形成交联物质,交联物质附着于DNA分子链上,并对其造成破坏。一般情况下,机体通过自然防御功能可以修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修复功能逐渐减退,而交联活动却仍在继续发生,交联物质在体内不断积累增多,导致细胞突变,使细胞丧失了运送物质、排除代谢废物的功能,胶原蛋白丧失了弹性,组织和器官功能衰退。这一理论解释了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皮肤松弛的原因。

5 .自由基理论。此理论是由英国的哈门于1956年首先提出的。自由基是具有一个以上的不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原子的总称,它是正常代谢的副产品,具有高度不稳定性和反应性,可从其他细胞中夺取氧离子,导致其他细胞结构异常。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电离辐射、环境污染均可产生自由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内自由基日益积聚,而同时机体抗氧化功能减退,对自由基的防御功能也逐渐减退,最终导致机体功能的减退。

6.神经内分泌理论。此理论认为神经元及有关激素的功能下降是衰老过程的重要环节,衰老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变化导致或调控着全身功能的退行性变化。

7.长寿和衰老理论。此理论不仅研究人长寿的原因,而且更注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长寿者的相关因素有:① 遗传因素;② 物理环境;③ 终身参与运动;④ 适量饮酒;⑤ 维持性生活至高龄;⑥ 饮食因素,如少吃动物脂肪;⑦ 与社会环境有关的因素,如获得的学识和社会地位。

8.预期寿命和功能健康理论。此理论强调对老年人提供的优质护理应着重于维护其功能健康,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老化的生物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① 生物老化影响每个有生命的生物体;② 生物老化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生的不可避免的、不可逆的以及渐进的变化;③ 因年龄增加引起老年人老化改变的原因,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而各不相同;④ 机体内不同器官和组织的老化速度各不相同;⑤ 生物老化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⑥ 生物老化过程不同于病理过程;⑦ 生物老化可增加老年人对疾病的易感性。

在老年护理工作中,免疫理论可解释老年人对某些疾病易感性的改变,在老年护理工作中能有意识地防范感染,并注意观察老年人早期出现的感染症状。细胞耗损理论则为制定某种护理目标和护理计划,以减少老年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压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应当注意区分通常影响老年人的“生物老化的改变”与“疾病病理过程”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这些知识还可用于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中。在老年护理工作中,除了应了解老年的生物学改变外,更须用整体观来考虑老年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在关心延长老年人寿命的同时,更应关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行为可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和寿命。对老年人群的心理社会方面的干预和支持也很重要。

(二)老化的心理学理论与护理

老化的心理学理论包括:

1.人类需求理论。人类需求理论认为人类需求由低至高发展,先满足低层次需求,再满足高层次需求。马斯洛将自我实现需求作为最高层次的需求。当一个人趋向老年,所要达到的自我需求满足时,其行为特点表现出良好的自主性、创造性、独立性与和谐性。成功的老年人需求满足的层次越高,其心理状态越佳。

2.生命周期发展理论。人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8个时期,即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每一个时期都有着特定的发展方式,人并不会因为老年而停止了心理的变化和发展。老年人常喜欢回忆和怀旧,如果一个老年人在不断地回顾旧时圆满生活的同时又不断追求新的生活,则会实现自我的不断追求与发展,积极地生活;反之,如果一位老年人不断沉溺于以往的沮丧,失去解决现实矛盾与各种冲突的信心,最终将失去生活的信心。

3.自我概念理论。人在社会活动中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价值观有所不同,自我概念也随之不同。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与社会接触机会减少、距离加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相应减少,自我概念也随之减少。

4.老年适应理论。老年人将面临着疾病的缠绕、社会的歧视、收入的减少、生活质量的下降、丧失亲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老年适应理论主要研究老年人在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以帮助老年人接受和适应这些变化并达到心理平衡,以平常心来平稳渡过老年期。

在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时,要把老化的心理学理论作为临床工作的框架,来处理老年人的特殊问题,如老年人丧偶后的心理反应及持续的情感发展问题等。老化的心理学理论可以帮助护士理解老年人的行为。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护士应该应用相关理论对老年人进行指导,如遗传因素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关系,指导老年人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保持良好的环境。这些措施可以预防晚年的功能减退,维持老年人良好的生活质量。

马斯洛的基本需要层次理论既可用于对住院老年患者的指导,又可用于指导居住在家庭中的老年人。当老年人的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护士应鼓励老年人谋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当老年人对各种层次的需要有所追求,并逐渐得到满足后,才可能保持老年人的良好功能状态。

老化的心理学理论还强调,老年人应该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回顾和总结自己的一生,护士应该协助老年人完成此过程,可以通过列出一些老年人较为敏感且愿意回答的问题帮助老年人回顾过去。

(三)老化的社会学理论与护理

老化的社会学理论包括:

1.隐退理论。隐退对社会和老年人彼此有益,老年人从隐退中感到愉快,社会达到和谐。

2.活动理论。老年人积极参与有兴趣的社会活动,有利于保持老年人的活力,增加生活满意度。

3.次文化理论。老年群体相互支持和理解可促进老年人早日适应老化过程。

4.持续理论。人格和行为特点是由环境影响与社会增强结果所造成的,具有持续现象。持续而动态改变的个性则能较成功地适应老化过程。

5.年龄阶层理论。老年阶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相互影响其老年社会化过程,同时也影响彼此的社会化过程。

在老化的社会学理论中,影响老化的因素有人格特征、家庭、教育程度、社区规范、角色适应、家庭设施、文化与政治经济状况等。不同的社会背景对老年人的角色期望与行为规范也有所不同,因此,照顾老年人时,要能充分收集并了解其基本资料与成长文化背景,才能拟定完善且个别化的护理计划并付诸实施。

老化的社会学理论要求从“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人”这个角度看待老年人,并了解老年人生活的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应用社会学理论帮助老年人适应晚年生活,例如应用活动理论、隐退理论和持续理论来评估老年人的应对机制、计划干预措施,以促进老年人适应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进一步对老化理论的研究、认识与应用时,要注意时代的意义、文化的差异以及学术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在照顾老年人时,不仅要知道老化的相关理论,还须了解不同理论是以不同角度以及不同老年人群来研究、了解影响老年行为表现模式的因素与原因。各种老化理论都有局限性,在应用老化理论时需慎选,并应该将不同的概念用于不同的老年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需要不断地验证理论的实用性,以作为评估和计划护理活动的指南。

(四)老化的环境学理论与护理

环境是人类活动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的健康与生存的环境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环境污染,有毒物质,水中铅、磷、砷等物质超标,大气压力的改变、气候变化、寒冷、高温等环境中不良的物理与化学因素均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诱发老年性疾病。致病微生物的侵入,使人兽共患疾病的危险增加;耐药微生物的出现、抗生素的滥用,对老年人脆弱的机体构成威胁。照顾老年人时,要能充分收集并了解其生活的环境背景,拟定完善且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付诸实施。

二、老年疾病的特点

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进入老年后,由于生理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致使老年人对内、外环境异常刺激的反应性、适应性及防御性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因此容易患上各种疾病。一般来说,老年人疾病的特点可概括为“一身多病,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情恢复慢”。

1.临床症状不典型。由于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改变,感应性下降,对疾病的反应与青年人相比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即使疾病发展到严重的程度,自觉症状也常较轻微。例如,老年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低下,即使发生严重感染,也常无发热等异常表现。以老年人十大死因之一的肺炎为例,老年人患肺炎时,咳嗽轻,痰少,不发热,白细胞不高,仅表现为精神委靡或嗜睡、食欲下降等。老年人对疼痛的反应差,如心肌梗死、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时仅有轻微不适,前者如治疗不及时可迅速致死,所以无痛性心肌梗死多见于老年人;后两者可引起穿孔致腹膜炎而危及生命。有些老年人患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数年无明显自觉症状,可能会突然发生脑出血、脑梗死及急性心力衰竭等。正是由于老年人发病往往症状轻微,表现多不典型,因而容易发生误诊、漏诊,甚至因延迟诊疗而造成死亡的严重后果。需要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提高警惕,加强体格检查和病情观察,为及早确诊和正确治疗提供依据。

2. 共病现象。是指老年患者同时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慢性疾病或病理状态。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一身多病是老年患者的又一大特点。老年人体内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逐步发生退化和病变,一个系统或一种器官可同时存在多种病理改变,或同时患有多个系统、多种器官的疾病。例如,不少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同时患有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支气管炎;同一脏器可发生多种疾患,如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炎同时存在。

3. 多种疾病相互掩盖。由于老年人常常多种疾病同时存在,在临床表现上很容易发生一种疾病掩盖另一种疾病的现象。例如,心脏病患者同时患有腰腿痛,由于腰腿痛导致的日常生活活动明显减少,因而心脏病的症状可能会表现得不明显。

4.多种疾病相互影响。在临床表现上,很可能因一种疾病的存在而导致另一种疾病的加重。例如,心脏病心力衰竭时,如果同时患有呼吸道急性感染,完全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加重。

5.并发症多。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差,常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

(1)意识障碍。老年性疾病合并意识障碍的机会较多,有的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如脑卒中引起的昏迷、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源性休克、败血症引起的感染性休克、糖尿病引起的酮症酸中毒、肺心病引起的肺性脑病,还有肾功能不全、水和电解质紊乱等,均可导致意识障碍的发生。意识障碍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多困难,因此要全面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2)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老年人的调节功能和恢复平衡方面的能力下降,在较轻微的疾病刺激下,即可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当老年人出现不能自主饮水、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吞咽困难等情况时容易引起脱水;如果再合并发热、呕吐、腹泻等大量消耗水分的症状,容易引起严重脱水。老年人因为肾、肺和缓冲液的调节功能低下,致使自身对体内电解质的调节能力明显降低,一旦发生电解质的摄入或排出异常,均可导致电解质乃至酸、碱失衡。

(3)运动障碍。老年人的骨质疏松、韧带与肌肉老化,使得肢体灵活性降低,在此基础上,如果因种种疾病造成活动减少、卧床时间增加,必然会引发运动障碍。为此,不少老年人可能由于某些不甚严重的疾病而导致卧床不起。

(4)多器官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造成患者的死亡。老年人因为体内各个脏器的功能与正常人相比逐渐衰退,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和代偿功能均降低,在创伤、感染、中毒等应激状态下,极易在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的功能衰竭。

6. 病程长,恢复慢。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绝大多数为慢性病,这些病起病隐匿,当症状明显时,病情往往已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因此病程长是其普遍规律。老年人的机体各项功能均有程度不同的衰减,再加上免疫功能下降,防御能力减低,创伤修复功能不足,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能力低下等一系列变化,均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因此老年患者的恢复或治愈疾病的时间都会相对延迟,突出表现在:老年人的骨折愈合时间要比青壮年长,老年人的手术后恢复时间也要较青壮年慢。

总之,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适应力降低,抵抗力减弱,机体不稳定性增高,免疫力减退。尤其是高龄患者,如患有感染性疾病时,一旦有应激情况发生病情会迅速恶化,使原来处于勉强平衡状态的某些脏器功能容易在发病后迅速降低,亦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极差。因此,需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客观检查和综合施治,尽可能减少疾病的不良影响,促进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