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婴幼儿百科全书
11204000000039

第39章 2岁儿的抚育(10)

1~2岁的小儿,主食以米、面等谷类食物为主,谷类是热能的主要来源。蛋白质主要来自肉、蛋、乳类、鱼等食物;钙、铁和其他矿物质主要来自蔬菜,部分来自动物类食物;维生素主要来自水果、蔬菜。这个阶段的小儿,每天饮食中营养素的供给量的要求是:热能1100~1200千卡/千克,蛋白质35~40克/千克,钙600毫克,铁10毫克,维生素A1100~1300国际单位;胡萝卜素2~2.4毫克,硫胺素0.7毫克,核黄素0.6毫克,尼克酸7毫克,抗坏血酸30~35毫克。我们可以根据各种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推算出每月的食物供应量(见附表)。因此,每日主食品约100克,肉、鱼、蛋、奶约100克,青菜约50~100克;两餐之间加些点心、水果,水果供应量约50克左右。附表中的食物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如鱼、肉、蛋类吃得多些,便可少吃些豆制品;蔬菜供应多些,可以适当减些水果;副食吃得多些,主食可少吃一些等。因为1~2岁小儿的自身胃容量约为200~300毫升,这就限定了小儿每次的进食量,故每日进餐次数4~5次,每日三餐,两餐之间加些点心,每餐间隔时间为4小时。

附表每月食物参考数量(千克)

谷类、米、杂粮3.50

乳类或代乳类0.40

干豆及豆粉0.25

豆制品0.25

鱼、肉、肝类1.00

蛋类1.00

蔬菜类3.50

水果类1.00

油0.25

1~2岁幼儿饮食制作原则

幼儿的消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咀嚼肌还远不如成人,咀嚼能力还很差;各种消化酶的活力和消化液的分泌量均不足,消化吸收能力也差。要照顾到幼儿的进食和消化能力,必须在食物烹调上下功夫。

1.要做到碎、软、烂,面片汤、馄饨对小儿比较适合,面食以发面为好;鱼要剔除骨刺,再切成碎末儿或小丁;肉要加工切碎,斩断其纤维,再制成小丸子;花生、核桃要制成泥、酱;避免给小儿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油炸食品。

2.要尽可能多地保留食物中的营养素,必须注意烹饪得法,如挑选蔬菜要新鲜,不要泡在水里时间太长,应洗干净后再切,防止维生素的流失;胡萝卜要用油炒后食用,利于脂溶性维生素A的吸收。

3.制作的膳食应小巧、精致、花样翻新。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传导到大脑皮层的食物神经中枢,反射性刺激,使小儿想吃,越吃越爱吃,从而保证幼儿足够的营养摄入量,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

4.一日食谱举例

早餐大米豆粥、花卷、腐乳

午餐软米饭、肉末儿炒胡萝卜、黄瓜丁

午点水果、牛奶、煮鸡蛋

晚餐高汤水饺、甜桔1个

晚8点牛奶

学做几样小吃

西瓜酪

原料:红瓤西瓜1000克,洋粉18克,白糖150克。

制法:

1.将西瓜瓤取出,去子,切碎,挤汁。洋粉洗净,切段。

2.瓜汁中加白糖25克,放入洋粉煮化,搅匀,凉透,凝结成冻。

3.取锅放水及糖,烧开放凉。

4.将西瓜冻切菱形块装盘,浇上糖水。

5.放冰箱冷藏。

菠萝酪

原料:菠萝250克,白糖150克,湿淀粉150克,食盐少许。

制法:

1.将菠萝肉切细。

2.锅内放水350克,放白糖,煮沸后将菠萝下锅,放食盐。

3.将淀粉徐徐倒入锅内,搅动、起锅、倒入瓷盘中。

4.晾凉放入冰箱,成冻。

核桃酪

原料:核桃仁30克,藕粉100克,白糖500克。

制法:

1.核桃仁炒熟,磨细。

2.核桃粉加白糖、藕粉混匀,放容器中随吃随取。

3.食用时,取粉加鲜牛奶煮开。

苹果泥奶酥

原料:甜苹果泥1碗,鲜奶油1碗,白糖2匙,果汁半碗。

制法:

1.全部原料放大碗内混匀,搅动使糖溶化,放冰箱冷冻。

2.取出,用筷子打散。

3.冷藏或食用。

宝宝爱护眼睛的食物

1.含钙食物

饮食缺钙,则会引起幼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使眼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从而增加眼外肌对眼球的压力,时间久了容易造成视力损害,所以,多给孩子摄入含钙的食物,瘦肉、奶类、蛋类、豆类、鱼和虾、海带、蔬菜、桔橙等都含有相对丰富的钙,但食物钙含量普遍较低,例如每公斤瘦肉含钙不足1毫克,而0~3岁的婴幼儿每天需要加400~800毫克的钙。奶和奶制品的钙含量在人类食物中首屈一指,每1毫升牛奶的钙含量超过1毫克,并且其中的钙质还易被人体吸收,因此一定养成每天给婴幼儿喝奶的习惯。另外,烧排骨汤,糖醋排骨等烹调方法都可增加钙的含量。

2.含维生素A食物

含维生素A的食物可以预防结膜和角膜发生干燥和退变,可预防和治疗“干眼病”。眼睛的角膜干燥,容易被细菌侵入而发生溃烂,可以造成穿孔,导致失明。维生素A还能增强眼睛对黑暗环境的适应能力。严重缺乏维生素A时容易患夜盲症。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为猪肝、鸡肝、蛋黄、牛奶和羊奶等;植物性食物如胡萝卜、菠菜、韭菜、青椒、红心白薯以及橘子、杏子、柿子等。妈妈应该学点巧妙制作窍门儿,做出来使孩子爱吃。

3.含维生素C食物

维生素C是组成眼球晶状体的成分之一,缺乏维生素C容易使水晶体发生浑浊,从而患上白内障。多给幼儿摄取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各种蔬菜和水果,其中青椒、黄瓜、菜花、小白菜、鲜枣、生梨等含量最高。

4.含铬食物

当人体内铬含量下降时,胰岛素的作用就明显降低,使血浆的渗透压上升,导致眼的晶状体和眼房内渗透压也发生变化,促使结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造成弱视、近视。人体所需的铬应从天然食物中摄取,如糙米、玉米、红糖中含量都很高。此外,瘦肉、鱼虾、蛋、豆角、萝卜也有一定的含量。妈妈要注意,宝宝多吃甜食也可使晶状体和房水的渗透压发生改变,同样会使晶状体变凸及屈光度增加。

5.碱性食物

身体疲劳是由于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大多使人体内环境偏酸所致,眼睛疲劳也不例外。体内环境偏酸时,会使得角膜、以及具有调节眼睛疲劳的睫状肌发生变化,弹性和抵抗力下降,容易形成近视和弱视。如果多吃碱性食物就会中和体内偏酸的环境,由此解除眼部的疲劳。碱性食物有粗米、苹果、柑橘、海带及豆角、青椒等新鲜食物,妈妈要想方设法使孩子多吃这些碱性食物。

6.含核黄素食物

核黄素能保证跟睛的视网膜和角膜的正常代谢和发育。富含核黄素食物有牛奶、干酪、瘦肉、蛋类、酵母和扁豆等。

选购有益宝宝健康的零食

宝宝都爱吃些零食,什么零食对宝宝有益呢?该怎么吃呢?这是父母们关心的问题。

1.奶制品各种奶制品(如酸奶、纯牛奶、奶酪等)含有优质的蛋白质、脂肪、糖、钙等营养素,宝宝应每天食用。酸奶、奶酪可作为上下午的加餐,牛奶可早上和睡前食用。

2.水果水果含有较多的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有机酸,经常吃水果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对宝宝生长发育是极为有益的。每天饭后应吃适量水果。对于4个月以上没长牙的婴幼儿,可以用勺刮下香蕉、苹果等水果的果肉,喂给宝宝吃。长牙的宝宝可以将水果切成小块,用勺舀着吃。2岁以上的宝宝可以让他自己拿着吃。要给宝宝选用成熟的、没有腐烂变质的水果,不成熟的水果含琥珀酸,琥珀酸能强烈刺激胃肠道,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腐烂的水果能引起胃肠道炎症。

3.糕点糕点(饼干、蛋糕、面包等)含蛋白质、脂肪、糖等,各式奶油花点还含有色素,香精附加剂,因此糕点可作为宝宝下午加餐,以补充热能,糕点不能作为主食,让宝宝随意吃,尤其是不能饭前吃。

4.山楂制品山楂糕、山楂片、果丹皮等,含维生素C,又能帮助消化,饭后适量进食可帮助宝宝消化促进食欲。

5.糖果糖果含有多量的糖,能提供热能,但不宜多吃,尤其是饭前不宜吃糖果,因为糖能使宝宝有饱腹感,从而影响正餐的进食量。

各类果仁、果冻不宜宝宝食用,容易造成呛咳、窒息。如果要吃,一定要有大人照看,而且宝宝不能跑跳或逗笑,以免呛入呼吸道发生危险。

养成饮水的习惯

水是人类和动物赖以生存的主要条件之一。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新陈代谢旺盛,肾的浓缩功能差,排尿量相对多,对水的需要更为突出。所以,年龄越小,需水越多,父母应注意给孩子及时补充水分。

新生儿时期母乳喂养,如母亲能按需哺乳,一般不用喂水;1~3个月婴儿,每天喂水3~4次,每次20~50毫升;4个月以上婴儿每天喂水3~4次,每次50~100毫升。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应根据需要自由喝水,此时,父母应准备水瓶和温开水,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鼓励孩子自己喝水。婴幼儿饮水的多少,应根据饮食和天气的变化增减。如天热、出汗多、发热、活动量大、水分消耗多,饮食较干、过咸时,饮水量会增加;而当天气冷、活动量小,饮食中水分多时,饮水量会减少。

为了保证孩子饮入充足的水分,每天应安排固定的饮水时间,此外,家长还应注意纠正不良的饮水习惯:饭前、饭后1小时之内不喝水。小儿消化液中各种消化酶的功能和数量一般比成年人要差。饭前、饭后饮水会稀释消化液,进一步减弱消化液的功能,长期如此可以导致消化不良。此外,饭前饮大量的水会使小儿产生饱胀感,减低食欲,影响正常的饮食,长期如此会导致营养不良。

不能边吃饭,边饮水或吃水泡饭。

吃饭时饮水也会稀释消化液。更糟糕的是,边吃饭边饮水或吃水泡饭常常会使食物得不到充分的咀嚼。我们知道,食物消化的第一个过程就是咀嚼。只有得到充分咀嚼,粉碎得很细的食物才容易消化吸收。但吃饭时饮水或吃水泡饭时,较大块的食物还没有被嚼碎就滑进了消化道,这实际是加重了消化道的工作负担,井影响了消化吸收。

睡觉前不喝水。

小儿肾脏功能较成人差,一般夜间还会有排尿出现,这是肾脏在完成白天没有完成的工作。如果睡前饮大量的水,只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并影响小儿的睡眠。

不能用饮料代替喝水。

现在很多孩子更喜欢喝饮料而不是水,有些家长就让孩子喝饮料代替饮水,但饮料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糖分,可使体内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多,导致肥胖;同样也不能多喝糖水,饮糖水后,不注意漱口,易发生龋齿。婴幼儿缺水往往易被忽视,除注意补充水分、预防婴幼儿缺水之外,家长还要掌握如何判断婴儿是否缺水,主要看孩子排出的小便量,如在一天内或者一个上午排尿次数特别少,并且每次尿量也不多,就应给孩子喝水。

日常照料

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可使他终身受益。而孩子的一些不良进食习惯往往是从小养成的,因此,我们要从婴幼儿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吃饭要有规律

家长要让孩子定时进餐,定量进食。在条件反射机理的作用下,定时进餐可以提高摄食中枢的兴奋性,使吃进的食物有规律地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如果不按时吃饭,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影响食欲。消化系统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完善,在婴幼儿时期对食物质与量的耐受性较差,吃的饮食过量,会增加消化道的负担,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2.做到不挑食、不偏食,饭前不吃零食

挑食和偏食都会妨碍孩子获得所需的全部营养,甚至造成营养不良、贫血等。因此,各种食物都要吃,家长应给孩子讲解食物的营养和好处,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和爱好,引起孩子的食欲,还要合理安排零食。以免影响正餐进食量。

3.进餐时间不要太长,不要过快

当吃饭时间过长时,会使大脑皮层的摄食中枢的兴奋性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进食过快,食物在口腔内还没有嚼碎就进入胃里,会加重胃的负担,从而导致消化不良,快食还会使食物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呕吐,影响进食量。另外,进食过快不利于孩子咀嚼器官的发育。

4.要文明进餐

这是小儿社会适应性的组成部分,包括吃饭时要安静,不能大笑和哭闹,专心致志地进餐;饭前要洗手、吃饭时保持桌面干净,训练正确使用餐具;学会进餐时的文明礼貌用语等。

总之,父母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边吃边玩害处多

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玩是一种很坏的进食习惯。所以家长的溺爱,对任性的孩子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家长不妨扪心自问,你对孩子呵护有加,是不是源于你对孩子的依恋?千万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而贻误了对孩子的教育。

为了改变孩子边吃边玩的习惯,明智的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定时、定地点吃饭的饮食行为,同时还要注意饭前1小时内不再给孩子吃零食,如果两顿饭之间的零食吃得过多,如果他吃零食吃得都不感到饥饿,就会在吃饭的时候心不在焉,就会坐不住。另外,不能给孩子吃过多的凉食、冷饮,以防伤了脾胃,吃饭定量,不能强迫孩子进食;有的家长为了使孩子在吃饭的时候能够坐得住,就在吃饭时允许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看节目,使得孩子的心思滞留在电视节日里。或者给孩子一本图画书,让孩子手里握着个玩具,让他一边摆弄一边吃饭,孩子的兴趣停留在图画书上或者玩具上,孩子只是跟随着大人的指令机械地张口,不去用心咀嚼和吞咽,怎么还会有食欲,家长给孩子做的饭菜花样要经常更新,也是把孩子的心思吸引到饭桌上来的办法。

小儿忌“积食”

小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只要是爱吃的食物,如糖豆、牛肉干,膨化食品就可能不住嘴地吃;每逢过节、假日,亲友聚会时,在丰盛的餐桌上,孩子贪吃了过量油腻、生冷、过于甜的饮食,胃就会胀得鼓鼓的,小肚子溜溜圆,从而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中医称其为“积食”。

小儿积食后,会因为腹胀而不思饮食,有时恶心但又吐不出来。因为正常情况下,人体在进餐期间血液会聚集到胃部,以加强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如果是一边吃着饭一边玩,就会使得一部分血液被分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从而减少了胃部的血流量,这样必然影响到各种消化腺体的分泌,还会使得胃的蠕动减慢,妨碍对食物的充分消化过程,必然造成消化机能减弱,导致孩子食欲不振。另外,如果孩子吃几口就玩一阵子,必然使得进餐的时间延长,使饭菜变凉,还容易被污染,也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还会加重孩子的厌食。边吃边玩的毛病不仅损害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也会使孩子从小养成做什么事都不专心、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长大之后对待学习往往也是不专心,总想着一边玩一边学习,上课也不能安心听讲,使得老师和家长都为他烦恼,也影响了孩子对知识的获取。

谁都不否认,孩子的行为是学来的。他之所以边吃边玩,其主要的原因必定是来自父母或其他照料者。往往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缺乏正确的教养经验所致。纠正的关键在于帮助父母认识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