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婴幼儿百科全书
11204000000018

第18章 婴儿期的抚育(2)

喜欢听语音:乳儿期的孩子对语音反应更为积极。每当听到说话声或摇铃声,就要积极扭头寻找声源,当他正在哭闹时,只要妈妈大声同他说说话,他很快就会安静下来,成人忙着给他准备尿布、奶瓶时,常常可先同他说话哄他。3~4个月,逐渐能够分辨不同的语音;和蔼可亲的,还是训斥的;妈妈的,还是生人的;都能辨别。高兴时喜欢用自己的声音游戏,不断发出一些喉声,好像在唱歌。

婴儿的视、听能力发展,对认识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上述规律,创造良好条件,精心引导孩子多看,多听,及早进行视、听能力训练,为说话、观察等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

帮助孩子做婴儿操

准备活动:孩子仰卧在床上,妈妈一边轻轻抚摩孩子,一边轻柔地跟孩子讲话,使孩子很愉快,很放松,就像做游戏一样。

一伸展运动

做二八拍

预备姿势:妈妈双手握住孩子腕部,拇指放在孩子手心里,让孩子握住,孩子两臂放在身体两侧。

方法:

1.妈妈拉孩子两臂到胸前平举,拳心相对。

2.妈妈轻拉孩子两臂斜上举,手背贴床。

3.复原(1)的动作。

4.复原成预备姿势。

5.重复以上动作。

提醒:孩子两臂前平举时,两臂距离与两肩同宽。妈妈动作要轻柔,斜上举时要轻轻使孩子两臂逐渐伸直。

二扩胸运动

做二八拍

预备姿势:同第一节。

方法:

1.妈妈轻拉孩子两臂,向身体两侧放平,拳心向上,手背贴床。

2.两臂胸前交叉,并轻压胸部。

3.同(1)的动作。

4.还原成预备姿势。

5.重复以上动作。

三上肢屈伸运动

做二八拍

预备姿势:同第一节。

方法:

1.妈妈将孩子左臂向上弯曲,孩子的手触肩。

2.还原成预备姿势。

3.妈妈将孩子左臂向上弯曲,孩子的手触肩。

4.还原成预备姿势。

5.重复动作。

提醒:屈肘时妈妈稍用力,孩子的上臂不离床,臂伸直时要轻。

四双屈腿运动

做二八拍。

预备姿势:孩子仰卧,两腿伸直,家长两手握住孩子脚腕。

方法:

1.妈妈将孩子两腿屈至腹部。

2.还原成预备姿势。

3.同(1)的动作。

4.还原成预备姿势。

5.重复动作。

提醒:孩子屈腿时两膝不分开,屈腿时可稍稍用力,使孩子的腿对腹部有压力,有助于肠蠕动,屈、伸都不能用力过大,以免损伤孩子的关节和韧带。

五翻身运动

做二八拍。

预备姿势:孩子仰卧,妈妈将孩子四肢摆正。

方法:

1.妈妈一手握住孩子的两脚腕,另一手轻托孩子背部,然后稍用力,帮助孩子从身体右侧翻身,成为俯卧位,同时将孩子的两臂移至前方,使孩子的头和肩抬起片刻。

2.再将孩子两臂放回体侧,妈妈一只手握住孩子两脚腕,另一手插到孩子的胸腹下,帮助孩子从俯卧位翻回仰卧位。

3.同(1)动作,但孩子身体从左侧翻身。

4.同(2)动作。

5.重复动作。

提醒:妈妈帮孩子作操时要轻柔、缓慢,翻身或俯卧时逗引孩子练习抬头。

六举腿运动

做二八拍。

预备姿势:孩子仰卧,两腿伸直,妈妈握住孩子膝部,拇指在下,其余四指在上。

方法:

1.妈妈将孩子两腿向上方举起,与腹部成90°角。

2.还原成预备姿势。

3.同(1)动作。

4.还原成预备姿势。

5.重复动作。

提醒:孩子两腿上举时,膝盖不弯屈,臀部不离床。

七体后屈运动

做二八拍

预备姿势:孩子俯卧,两臀放前方,两肘支撑身体,妈妈两手分别握住孩子脚腕。

方法:

1.妈妈轻轻提起孩子双腿,身体与床成近似45°角。

2.还原成预备资势。

3.妈妈轻轻握住孩子肘部,将上体抬起,身体与床面成近45°角。

4.还原成预备姿势。

5.重复动作。

提醒:提腿和抬肘时,孩子身体要直,不能歪斜,以免损伤脊柱。这一节难度较大,须在孩子有一定体能时再做。做这一节时,妈妈也要小心、轻柔,不要勉强。

八整理运动

妈妈两手轻轻抖动孩子的两臂和两腿,或让孩子在床上自由活动片刻,使全身肌肉放松,不要做完操立刻抱起。

注意事项:

1.做操前,妈妈要洗净手,摘下戒指、手表,以免划伤孩子。

2.做操时,妈妈的动作一定要轻,态度要亲切,一边做一边与孩子说笑。

3.做操时,孩子尽量少穿些。

4.做操时如能放些音乐更好。

5.做操要在孩子进食半小时到1小时以后为好,做完操将孩子放小床休息,然后哄他入睡。

6.2~4个月的孩子可先学这套操的前4节,随着孩子长大,再逐渐一节一节增加到做8节。

亲子游戏

一动就响

妈妈用一宽布条,一端系在能发声响的玩具上,一端系在孩子的裤腿上。然后将玩具吊在床上方,孩子腿一动,玩具就发出声响。

目的:激发孩子的自我意识。

看看是什么

用硬纸片画黑白线条,或几何形状,孩子此时对黑白反差大的图片更有兴趣。将图放在距孩子眼睛20~30厘米处,让孩子注视数秒。

目的:发展知觉与注意力。

声音在哪里

妈妈拿一个彩色的,较大些的花铃棒,一边摇一边慢慢移动,从孩子左边到孩子右边,再从右边到左边,开始孩子的眼跟着玩具转,而后是头随着玩具从左到右,从右到左。

目的:视听定向。

妈妈在哪里

妈妈经常俯身对孩子微笑,让孩子看妈妈的脸,然后妈妈转在一边,轻轻叫孩子的名字,引导孩子将头转过去看妈妈。

目的:训练追视。

摸一摸

拿一件柔软的玩具放在孩子手里让他摸,然后放在他眼前让他看。

目的:发展视觉和触觉。

听见了吗

用小铁盒或小塑料盒内装绿豆数颗,在孩子睡醒高兴时,在孩子身后30厘米处摇动,发出声响,看孩子有无反应。孩子听力正常,可有相应的面部反应。如无反应,可重复几次,仍无反应,应请医生检查。

目的:检查听力。

读歌谣

妈妈将孩子抱在怀里,轻轻地摇,一边口中念儿歌:

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

不管孩子懂不懂,只要他在听。妈妈声音柔和,儿歌押韵,就可培养孩子的语感。

目的:培养语感。

教说话

把孩子抱在怀里,将孩子脸对着妈妈,发出“爸—”,“妈—”的音,并让孩子看见妈妈发音的口形,让孩子模仿发音。目的:发展语音。

一碰就响

在孩子吃饱睡好以后,抱着他,拉着他的手去触摸玩具,特别是一碰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妈妈一边说:“真好听”,“多好看呀。”

目的:发展触觉。

踢被子

男孩子比较好动,将他仰卧在床,他会两腿轮番踢,好似踏三轮车。妈妈可在孩子身上放小薄毯,让孩子踢,踢掉再放上,反复踢。孩子会高兴得手舞足蹈,活动全身。玩时妈妈不要离开,防止孩子将毯子盖在头上。

目的:训练下肢运动。

蹦蹦跳

扶孩子腋下,让他站在妈妈腿上,举着孩子让他蹦,逐渐发展成他主动蹦,妈妈帮助他。蹦的同时妈妈可有节奏的说:“蹦蹦跳,蹦蹦跳。”

目的:发展腿的力量。

几个小手指

孩子吃饱后躺在床上,妈妈轻轻按摩孩子的手指,并把小手张开、合拢。

目的:发展手的感觉。

握握手

让婴儿握住妈妈的手指,妈妈一边轻轻摇晃一边唱歌。记住摇晃的幅度不要大。

目的:锻炼握手。

拉拉看

将一副挂铃挂在孩子床上,妈妈抱着孩子,拉着他的手拍打挂铃发出声响,再把一根能牵动挂铃的绳放在孩子手里让他握住。孩子握住后不自主地拉动,挂铃发出声响,他会很高兴。

两手抓

将两个玩具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两手一手抓一个玩。

目的:训练两只手。

拿着玩

妈妈抱孩子在怀里,将一件有把能响的玩具用松紧带挂在孩子胸前,让他拿着玩。玩后妈妈要记住摘下玩具。

目的:训练手眼协调。

抓一抓

将孩子放在沙发上,用枕头靠好。拿花铃棒摇着递到他眼前,引逗他伸手抓。

目的:锻炼腰背肌肉,练习抓握。

孩子第3个月

身体发育

体重2个月的男孩体重可达6.03千克,女孩可达5.48千克,每天增长25~30克。

身长男孩此时约60.3厘米女孩约58.99厘米。由于体重增长比身高增长速度快,所以孩子比较胖头围男孩头围平均39.84厘米女孩头围平均38.67厘米胸围男孩胸围平均40.10厘米女孩胸围平均38.76厘米坐高男孩坐高平均40.00厘米女孩坐高平均39.05厘米。

动作发育

孩子仰卧时,大人稍拉他的手,他的头可以自己稍用力,不完全后仰了。他的双手从握拳姿势逐渐松开。如果给他小玩具,他可无意识地抓握片刻,要给他喂奶时,他会立即做出吸吮动作。会用小脚踢东西。

语言发育

孩子在有人逗他时,非常高兴,会发笑,并能发出“啊”、“呀”的语音。如发起脾气来,哭声也会比平常大得多。这些特殊的语言是孩子与大人的情感交流,也是孩子意志的一种表达方式,家长应对这种表示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

感觉发育

当听到有人与他讲话或有特别的声响时,孩子会认真地听,并能发出咕咕的应和声,会用眼睛追随走来走去的人。

如果孩子满2个月时仍不会笑,目光呆滞,对背后传来的声音没有反应,应该检查一下孩子的智力,视觉或听觉是否发育正常。

睡眠

第3个月的孩子比上个月时睡眠时间要短些,一般在18小时左右,白天孩子一般睡3~4觉,每觉睡1.5~2小时左右,夜晚睡10~12小时,白天睡醒一觉后可以持续活动1.5~2小时。

心理发育

第3个月的孩子喜欢听柔和的声音。会看自己的小手,能用眼睛追踪物体的移动,会有声有色地笑,表现出天真快乐的反应。对外界的好奇心与反应不断增长,开始用咿呀的发音与你对话。

第3个月的孩子脑细胞的发育正处在突发生长期的第二个高峰的前夜,不但要有足够的母乳喂养,也要给予视、听、触觉神经系统的训练。每日生活逐渐规律化,如每天给予俯卧,抬头训练20~30分钟。宝宝睡觉的位置应有意识地变换几次。可让宝宝追视移动物,用触摸抓握玩具的方法逗引发育,可做婴儿体操等活动。

这个时期的宝宝最需要人来陪伴,当他睡醒后,最喜欢有人在他身边照料他,逗引他,爱抚他,与他交谈玩耍,这时他才会感到安全,舒适和愉快。

总之,父母的身影、声音、目光、微笑、抚爱和接触,都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很大影响,对宝宝未来的身心发育,建立自信、勇敢、坚毅、开朗、豁达、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优良性格,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合理喂养

3个月孩子的喂养特点

一时期提倡纯母乳喂养婴儿在这一时期里生长发育是很迅速的,食量增加。当然每个孩子因胃口、体重等差异,食入量也有很大差别。做父母的,不但要注意到奶量多少,而且还要注意奶的质量高低。母乳喂养要注意提高奶的质量,有的母亲只注意在月子中吃得好,而忽略哺乳期的饮食或因减肥而节食,这是错误的。孩子要吃妈妈的奶,妈妈就必须保证营养的摄入量,否则,奶中营养不丰富,直接影响到婴儿的生长发育。

3个月是孩子脑细胞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胎儿期第10~18周),也是身体各个方面发育生长的高峰,营养的好坏关系到今后的智力和身体发育,因此一定要提高母乳的质量。

为婴儿加喂辅食

婴儿加喂辅食的时间

婴儿在满了3个月之后,就不能单纯只是母乳喂养了,为了保证婴儿的营养,就应适当增加一些辅助食品,以促进婴儿消化系统的不断完善。

另外,孩子在第一年身体长得最快,光靠吃奶达不到逐步增加营养的需要。到6个月时已出牙,为了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要逐步给孩子吃菜末儿、肉末儿、米粥、饼干、馒头片等,这些食物中水分含得少,营养素浓缩,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食物从液体逐渐过渡到半固体及固体,也为孩子将来断奶打下了基础。

婴儿辅食主要制作方法

1.苹果泥:将苹果洗净后,切成两半,用小勺轻轻刮取果肉部分,即可得到苹果泥。

2.香蕉泥:取熟透的香蕉去皮后放入碗中,用不锈钢小勺背用力挤压、搅烂即为香蕉泥。

3.鱼泥:将鲜鱼去内脏洗净,放入锅内蒸熟或加水煮熟,去净骨刺,放入调味品,挤压成泥。可调入米糊(奶糕)中食用。

4.豆腐:将煮熟的的嫩豆腐稍加些盐搅碎,加入粥或蛋黄中喂食。

5.蛋羹:将整蛋搅匀,加入温水半小杯、酱油1茶匙、盐少许,待锅内水开后再上锅蒸8~10分钟即成,应在正餐中喂,不要在两餐之间喂食。

6.肝泥与肉末儿:将煮熟的瘦肉或肝用干净的刀在砧板上剁成泥,加调料和水少许蒸成肉饼或肝糕直接喂食,或放在粥或烂面里喂食。

7.红枣小米粥或玉米面粥:将红枣洗净,煮烂去皮去核,压成枣泥,放在煮好的小米粥或玉米面粥中再煮沸即成。

8.肉末儿菜粥:瘦猪肉50克,青菜两小棵,植物油10克,酱油、精盐、葱姜末儿各少许。将猪肉洗净去筋、剁成细末儿,青菜洗净切碎。锅内加入植物油,油热后下入肉末儿不断煸炒,放入葱姜末儿,再加入少许酱油炒至全熟即成肉末儿。将炒好的肉末儿及碎菜加入熬好的米粥内煮沸。待温后即可喂食。

婴儿大脑发育的营养保证

婴儿从第3个月起脑细胞发育逐渐趋向高峰。为促进脑发育,除了保证足量的母乳外,还需要给母亲添加健脑食品,以保证母乳能为宝宝的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

常用的益智健脑食品有:动物脑、肝、血、鱼肉、鸡蛋、牛奶;大豆及豆制品;核桃、芝麻、花生、松子、各种瓜子;金针菇、黄花菜、菠菜、胡萝卜;橘子、香蕉、苹果;红糖、小米、玉米。

微量元素的补充方法

1.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

婴儿出生3~4个月后。体内贮存的微量元素基本消耗殆尽了,特别是铁已基本耗尽,仅喂母乳或牛奶已满足不了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需要添加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鸡蛋黄是比较理想的食品之一,它不仅含铁多,还含有小儿需要的其他各种营养素,比较容易消化,添加起来也十分方便。

一般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给孩子添加蛋黄:

(1)取熟鸡蛋黄1/4~1/2个,用小勺碾碎,直接加入煮沸的牛奶中,反复搅拌,牛奶稍凉后喂哺婴儿。

(2)取1/4~1/2个生鸡蛋黄,加入牛奶和肉汤各一大勺,混合均匀后。用小火蒸至凝固,稍凉后用小勺喂给婴儿。

给婴儿添加鸡蛋黄要循序渐进,注意观察婴儿食用后的表现,可先试喂1/4个蛋黄。3~4天后,如果孩子消化很好,大便正常,无过敏现象,可加喂到1/2个,再观察一段时间无不适情况,即可增加到1个。

2.补充需要量一半的钙

婴儿在6个月以内,每日需要钙600毫克,6个月以上的婴儿每日需钙800毫克。一般来说,婴儿从食物中(母乳、牛奶等)只能摄取到钙需要量的一半。例如母乳喂养的小婴儿,全部吃母乳,每100毫克母乳中含钙34毫克,即使每天能吃进700毫升母乳,钙的含量也不足250毫升。因此,为了满足婴儿骨骼、牙齿的正常发育和全身正常代谢的需要,还要另外补充宝宝需要量一半的钙。

给婴儿补钙有两个途径,一是在婴儿食物中添加钙,如市售的配方奶粉、婴儿营养奶米粉、奶麦粉等都含有钙,二是用钙剂补充。后者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那么选择哪种钙剂好呢?选择钙剂时,一要看钙剂的含钙量;二要看钙剂的溶解度,只有易溶于水的钙剂吸收才会好;三是是否纯天然,是否安全无毒无副作用;四是价格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