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婴幼儿百科全书
11204000000015

第15章 新生儿的抚育(13)

具体方法是将新生儿置头低位(倾斜15°~30°),用手轻压其胸壁沿气管向头端顺抹即可促进液体从口流出,并同时用吸管插入咽喉部很快吸出。吸管前端应圆钝并带有侧孔。如使用电动吸引器时负压不要太大,以免损伤黏膜。插管动作要轻、要快,不可将导管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地方。如吸后仍无呼吸时则赶快用新生儿喉镜,并根据体重选用粗细长短不同的导管将深部堵塞的黏稠的羊水或胎粪吸出。如找不到喉镜可用手指引导将导管插入。

2.建立呼吸要注意的是,在未吸之前不可刺激让婴儿哭。将吸出物的量、色和性质详细记录下来。

当清理呼吸道后仍未恢复呼吸,可用指弹击脚心使新生儿啼哭,如仍无呼吸可做人工呼吸。

3.吸氧在人工呼吸数分钟后,呼吸无好转,心率小于每分钟100次者,可用气囊面罩复苏器加压给氧法,并继续观察呼吸及心率,如心率仍无增加可应用气管插管加压给氧。

4.胸外心脏按压如心率小于每分钟100次,且对吸入纯氧呼吸无反应的新生儿,应进行心脏按压。具体做法:急救者用两手拇指放在胸骨下1/3处,两手掌及其余四指托住婴儿背部,拇指在前进行按压,速度为每分钟100次。

5.药物疗法如呼吸已建立而肤色好转但心率仍慢、肌张力仍低,可给5%碳酸氢钠每千克体重3~5毫升,加等量5%葡萄糖缓慢静脉注入,一般在5~10分钟内注完。目前国际上强调禁用呼吸兴奋剂,除非因产妇接受麻醉剂而引起窒息者可用。有人主张在窒息新生儿娩出60分钟内,除采用上述方法外,再每千克体重给苯巴比妥10毫克静脉注射。据国外观察,用此法抽搐的发生率、死亡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均能明显降低。

6.在抢救过程中注意保暖维持体温在36℃以上,室温在32℃~35℃为好。给抗生素预防感染,要记录把尿次数及尿量,以估计窒息儿的肾功能。

7.窒息恢复后的监测。窒息恢复后24~48小时内务必严密监护心率及呼吸,以免再度发生窒息,延误治疗。

新生儿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

1.口对口人工呼吸婴儿头后仰,急救者吸一口气,一手捏婴儿鼻孔,另一手托其下颌向前使气道通畅。急救者对准患儿口内,呼出口内空气,使患儿上胸部或腹部稍稍升起,然后放开鼻孔,将患儿头稍侧转,让肺部自然弹回呼气状态。如此反复每分钟20次,口对口之间应隔上几层纱布以防小儿感染。

2.手托法婴儿平卧,急救者手托婴儿背部,慢慢抬起,使胸部向上挺起,脊柱极度伸展,然后慢慢放下,每5分钟重复一次,直到有呼吸为止。

预防新生儿窒息

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具体措施是:

1.定期产前检查,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高危孕妇,那种视产前检查可有可无,或发生问题听天由命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2.临产时监测胎儿在宫内情况,如听胎心等,对尽早发现胎儿窘迫行之有效,这需要有能力的专科医院或专科医生。

3.一经发现胎儿心率变慢或加速,立即给孕妇吸氧并给5%葡萄糖40毫升静脉注射。

4.在胎儿娩出前做好一切抢救准备工作。

上述这些内容大部分是容易做得到的,切记为好。

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因素

窒息

重症窒息时婴儿大脑缺氧。缺氧时直接损伤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其通透性增加,可以把血液渗透到血管外,引起颅内出血。血液可流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或脑内。

产伤

急产、臀位产、产钳助产、负压吸引以及胎头过大、头盆不相称等皆可使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头部受挤压、牵拉引起颅内血管撕裂。多见于体重较大的第一胎。

救治与护理新生儿颅内出血

1.保持绝对安静患儿绝对保持安静可防止继续出血。这一点务必请陪护的爸爸妈妈和其他家属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大哭可加重出血。尽量少惊动患儿,一切操作均须轻柔迅速。

2.注意保暖保暖可有利于患儿安静,保持代谢,又可防止并发症发生。

3.体位要求头肩抬高位,并右侧卧以防误吸。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缺氧时吸氧。

5.补充营养不能口服者应用鼻饲管喂养或静脉输注葡萄糖溶液补充热量,帮助度过危险期,一般为7天。

6.止血药可用维生素K,连用3天及维生素C,有条件时可输少量新鲜血。

7.控制惊厥惊厥是颅内出血的一个表现,反复发生惊厥又能诱发再出血,形成恶性循环。可用安定及苯巴比妥。

8.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的处理如抽搐不止,呼吸抑制时可先用速尿及地塞米松,无效时再考虑用少剂量甘露醇。用降颅压药时应详细记录出入水量。

9.如有硬膜下出血可行硬膜下穿刺以减轻颅内压。

10.恢复脑细胞药物的应用如能量合剂、胞二磷胆碱、脑活素对每一病例都十分必要,可根据条件选用。

处理脂漏性湿疹

从皮肤腺被分泌出来的东西,在眉毛和头发中会结成疮痂之湿疹,使用刺激性少的婴儿香皂每天清洗,然后再用棉花棒沾上橄榄油后一点一点擦试下来。严重的时候,会长出水泡,水泡破裂后就跟着痒起来了。

过敏性体质的婴儿,有时也会因而转化成过敏性皮炎,此时请到医生那儿接受诊治。

预防的方法是使用泡沫香皂轻柔地洗净后,再仔细地用水将香皂冲干净,不让它残留在皮肤上。

治疗新生儿黑吐症

新生儿黑吐症是新生儿期维生素K摄取不足所造成的疾病,在出生后2~3日左右突然吐出血来,并排出黑色的血便,皮肤亦呈现出大块的紫斑。

此时要让他注射维生素K,并饮用维生素K的糖浆,授乳的妈妈尽量食用纳豆等含维生素K丰富的食品。

此外,婴儿出生时喝到母体内混在羊水中的血而造成的“假性新生儿黑吐症”的情形也是有的,这时就不需要担心了。

新生儿假死

新生儿假死指刚出生的婴儿既没有哭声也没有呼吸的状态。

如果只是一瞬间的假死状态,马上就开始呼吸的话,就没有什么问题,若是长时间持续假死状态的话,就有可能是死亡,或是脑受到伤害,此时就必须由医生施行复苏。

分娩麻痹

分娩麻痹是指分娩时,婴儿的颜面或手足其中一部分的神经一时呈麻痹状态,在出生后6个月内大部分都能恢复,恢复慢的话,就要在整形外科接受电气疗法,而麻痹的部分就要施行按摩了。

新生儿奶癣

孩子生下后不久在两侧颊部长出了红色的疹子,逐渐融合在一起,范围增大,波及眉区、耳朵周围,个别人累及躯干和四肢。疹子多了可以渗出液体,表面糜烂破溃,甚至引起化脓感染。疹子有明显的痒感、灼热感,致使孩子哭闹不安,影响睡眠,这种情况称之为“奶癣”,是母亲的乳汁接触面部的皮肤而引起的。医学上则称之为“婴儿湿疹”。

引起奶癣的原因

引起“奶癣”的主要原因是:患儿具有先天的过敏体质,即指患儿由于血液中某些免疫成分的含量特殊,使机体对外来的刺激过于敏感,而发生过敏反应。尤其对异体蛋白质更是这样。而患儿吃牛奶后更易患病。这种过敏性反应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使皮疹反复发作,即成年后只要进食如鱼、虾一类的异体蛋白质食物也会复发,甚至有的会引起哮喘或其他较严重的过敏疾病。除了异体蛋白质外,灰尘、花粉、动物的毛、空气中的真菌等都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医学上统称之为“过敏原”。

预防新生儿奶癣

我们应从过敏体质和过敏原两方面着手预防这一疾病的发生。

1.要尽量避免外界的不良刺激,不要在婴儿的卧室训养动物,春天外界空气的花粉较多,不应带婴儿到野外或花草多的地方去,洗澡及清洗衣物应注意用一些刺激性较小的肥皂,婴儿的衣服要避免用化纤及毛制品。在饮食中,牛奶要反复多煮几次,充分破坏过敏蛋白质,如仍不行则改用羊奶或豆奶,母亲在哺乳期间则不应吃鱼虾等易致敏的食物。在孩子患“奶癣”时,暂不打防疫针,并严格与一些患有疱疹等疾病的人隔离。

2.可以适当做一些“脱敏”治疗,可带孩子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诊治,使其机体的“高敏状态”得到缓解。

对奶癣患儿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防治新生儿脓疱病

新生儿脓疱病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这种病传染力极强,易自身接触感染及互相传染,常在新生儿室造成流行。感染传播多来自母亲、保姆或医务人员不洁净的手,其次为婴儿所用的衣服、尿布、包被等被污染。

此病好发生在皮肤皱褶处、包尿布区域及头部。尤其在气候炎热或冬天包裹太多及皮肤出汗多时更易发生。

脓疱病若能及时正确治疗可很快痊愈,否则可迁延不愈,甚至发展为大脓疱或导致大片表皮剥脱,极易并发脑膜炎、脓毒败血症等以至死亡。

预防脓疱病的主要方法是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接触新生儿的人员要常用肥皂及水洗净手,注意新生儿皮肤的清洁卫生,勤洗澡,更换衣服及尿布,大便后应洗洗外阴。对皮肤已有感染的患儿要积极治疗。

防治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从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民间称为“脐风”。因发病多在生后7天左右,又称“七日风”。临床表现以牙关紧闭为特征,故又名“锁口风”。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原因是由于用未消毒的剪刀、线绳切断脐、结扎脐带,或接生者的手未消毒,致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若伤口用不消毒的棉花或布料包裹,或用泥灰涂抹,则会加速细菌的繁殖,产生的大量破伤风毒素被吸收进血液,导致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患儿常常不能张口吸奶,以后反复扩展,最终多死于喉痉挛、窒息或肺炎。

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最佳方法,就是用无菌法接生,即一切断脐、接生、护理脐部的用具和接生员的手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若已用错误方法接生,则及早暴露脐部并用双氧水清洗、脐周用破伤风抗毒素封闭注射,这样对防止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会有一定效果。

防治新生儿鹅口疮

新生儿的口腔内,如见到膜状的、奶块样的白色小块,用棉棒擦不掉,且伴小儿啼哭(尤在吸吮时),应该考虑是口腔内的白色念球菌感染,俗称鹅口疮。

新生儿鹅口疮绝大部分是由于小儿经过母亲患有霉菌性阴道炎的产道时所感染,其次是由于人工喂养时奶嘴等消毒不严。鹅口疮是可以治愈的,为预防新生儿鹅口疮,产妇应在分娩前治愈霉菌性阴道炎,大力提倡母乳喂养,避免不必要的长期大量用抗生素。

防治新生儿肺炎

肺部受到细菌、病毒、霉菌、支原体感染,或异物吸入等所引起的炎症叫做肺炎。肺炎分为支气管性肺炎和大叶性肺炎两大类。新生儿因免疫机制不全,抵抗力低下,在娩出过程中,经过母亲的产道吸入羊水,或出生后着凉、感冒,很容易发生肺炎。

新生儿肺炎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哭闹、拒奶、呕吐、吐白沫和气急等,严重时可见鼻翼扇动、面色苍白、唇周青紫、呼吸困难、脉搏快速,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

得了肺炎应该立即到医院治疗。

治疗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病如能早诊断、早治疗,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

如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这肯定是不正常的。要立即请医生检查。如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应积极抓紧治疗。要在医生密切观察下测定血中间接胆红素上升的速度,并按病情用药。可采用血浆、白蛋白、茵栀黄注射液静脉输入来降低血中过多有害的间接胆红素,亦可口服鲁米那及采用蓝光照射治疗等,病情严重可考虑通过脐带换血。

新生儿臀红

新生儿易出现臀红

臀红在医学上称为尿布疹或臀部红斑,是婴儿常见的皮肤病。主要是由于尿布上沾有大小便、汗、未洗净的洗衣粉或肥皂,与皮肤摩擦后造成的,表现为尿布区域的红色小皮疹,呈片状分布,有时也可蔓延到会阴及大腿内外侧。臀红可根据局部病变的红肿速度,分为Ⅰ度、Ⅱ度、Ⅲ度。Ⅰ度:皮肤表面红肿。Ⅱ度:皮肤未破溃,但红肿严重。Ⅲ度:皮肤已破溃、糜烂。

臀红主要是由于大小便后不及时更换尿布,或使用橡皮布、塑料布致使尿液不能蒸发,受大便中产氨杆菌作用而放出氨,刺激皮肤所致。此外肠内普通变形杆菌、类白喉杆菌及其他微生物存在于碱性尿液中,也同样可刺激皮肤,而诱发和加重臀红。

防治新生儿臀红

预防臀红主要是勤换尿布,每次便后忌用热水和肥皂洗臀部,宜用温水冲洗臀部及外阴部并轻轻擦干,涂些滑石粉。

如发生了臀红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