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让每个孩子都养成好习惯
11203600000060

第60章 利用数学发展学生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而这个“聪明”,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指学生的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能确保认识活动有效进行和发展人脑聪明智慧功能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它主要是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这五个基本因素有机结合而成的。为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必须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教学对人的智力具有开发功能。小学数学复习是全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按照知识间的联系加以编排,并且给出复习要点,使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完整和系统化。我们将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素质。

* 充分利用已有知识

把无意识记同有意识记结合起来,把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结合起来,把再认和再现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记忆力。

数学复习是对旧知识的巩固,是对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我都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回忆、再现。同时,又对记忆不牢的知识当堂强记,课后补记。在复习阶段,对意义、公式、定理,不可能再像新课那样用直观的教具演示或一步步的推算。但我在让学生回忆复述时,仍让他们说出其得来的经过,把现在的有意识记和原来的无意识记结合起来。如圆锥体积,V=sh,学生一谈起这个公式,就能回忆起我作演示的情景:如何比较大小、高低,如何装沙子,装了几次才正好装满。这样,学生的表像就能长久地留在脑海里,学生的记忆力也得到了锻炼。

重视教材阅读

有人认为,数学课可以让学生少看书,甚至不看书,这种做法是不好的。我认为,教材上的很多知识,在复习阶段,学生是能够看得懂的,是能理解的。我们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他们能自行阅读,自行检查,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智力水平。

发展学生观察力

数学复习是将原有的知识系统化,同类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有的还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反复让学生观察,使其得出结论,是训练学生观察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如整数、小数、分数。共同点:都是数,都是表示物体的数量。不同点:表示的数量不同,整数是表示物体的个数;分数、小数是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以后表示几份的数。整数与小数、分数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3分米=0.3米=米。

又如: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它们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我告诉学生,只要记住了梯形的面积公式s=(a b)h÷2,其它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看成是它的特殊形式,由它推出。如当b=0,即是三角形,s=(a 0)h÷2=ah;当a=b,即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s=(a a)h÷2=ah;当a=h即变为正方形,s=a。

发展学生注意力

上复习课,学生的注意力最容易分散。成绩好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懂得,无须再听;成绩差的,反正听不懂,也不想听。因此,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正确遵循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及时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课前口算、课堂提问、课间练习等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并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判断、选择、一题多解、思考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总结定义、定理、公式等重要结论的时候,我就充分运用语音的抑扬顿挫及身体语言,使学生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记住重点。

培养学生想象力

数学属于抽象思维的学科,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形象思维。学生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建立起抽象思维的概念,有一个艰难的过程。如字母代替数,学生往往不理解,老是问x是几?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就通过反复的举例,反复的计算,来让学生建立概念。

又如,立体图形的认识,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学生往往建立不起立体图形的概念,不明白棱、顶点、面、体的位置,往往混淆了表面积与体积,混淆了有盖和无盖。此时,我先让学生静静地回忆实物的形状,在脑海中数棱、数面、数顶点,然后又一次地拿实物给学生观察,与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对照。如此反复多次之后,学生的头脑中就可能牢固地建立起了立体图形的表象,并能通过这个表象得出结论。

利用“智力背景”

“智力背景”是指学生原有的智力积累和生活经验。学生学了将近六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积累。在复习中,要尽量了解学生原有的智力层次,分层次地进行诱导。对好中差不同类型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特别是对优生,要加大广度,加深难度。同时,要大量地以生活实践为内容,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思维力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它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创造力等。小学数学复习阶段,是发展思维力的一个好时机。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利用了公式运用,数量关系,题型变换等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如简便运算,面对运算定律,如何选择,如何变形,才能使计算最为简便,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又如,思考题的解答,不管是计算题,还是应用题,都需要充分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认真地思考。还有,应用题的补充条件,补充问题,变换条件,变换问题等,都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起他们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

当然,在发展智力的同时,也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情感、意志和个性。具有同样的智力水平,而有的成材,有的不成材,这就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不同造成的。因此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之成为智力因素的强大推动力。

培养学生智力素质,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不是单靠某一个阶段就能完成的。我们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就必须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使学生全面地、和谐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