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让每个孩子都养成好习惯
11203600000006

第6章 利用数学学科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数学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材中,创设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解决一个个具体的生活问题,已经成为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尽管是这样,在数学教学中也还应该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所谓非智力因素,即非认识性的心理因素,如学习动机(间接兴趣、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意志等。

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受学生本人的知识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学生本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制约。一位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如果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自制能力差),那么他的学习效率就不会高。一位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如果他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积极性高,那么,他的智力也会相应得到开发,学习效率也会逐渐提高。

因此,智力因素的培养可促进非智力因素的提高,而非智力因素反过来作用于智力因素。如果放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说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那的确是一句空话。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必须在一个最佳的教学过程中来完成。

非智力因素在自学课中的培养

(1)要有一份好的自学提纲

也就是说,所编写的自学提纲要有启发性、新颖性和难易程度的适宜性。

自学提纲的启发性,就是要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使之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和解题技能去考虑或解决新问题。启发得当,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自学提纲的新颖性,就是不能把每一个问题都用一个模式出题,而要别出心裁地设计题目,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在学习函数的解析式时,第一种出题方式——问答式: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什么?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什么?幂函数的解析式是什么?第二种出题方式——填空式:当m满足时,函数y=(m-3)xm-4是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幂函数?以上两种出题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个方面,第二种较好,因为学生可以对所学的知识,用具体的感知来增强自己的自学兴趣。

自学提纲难易程度的适宜性,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情,自学提纲的难易程度也应有所不同。如果对自己学生的学情不了解,出题要么过难,要么过易,这样都会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所编写的自学提纲要适合自己学生的学情,使学生既需要顽强努力,又力所能及。

(2)重视中差生的非智力因素

具体做法是:

低起点,高要求。

依靠微观指导,对差生的知识填缺补漏,克服知识上的障碍。

教师主动耐心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多和他们在一起研讨问题,在课堂上多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

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及时表扬、鼓励,使他们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必胜信念,使他们与教师产生感情,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强烈的兴趣。

非智力因素在启发课中的培养

启发课怎样上才能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呢?启发课是教师点拨、提示、归纳学生加深理解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课型。教师一定注意不要犯“串课文、烫剩饭”的老毛病,否则势必会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在处理例题时,应将例题的讲解方式适当变换一下,也就是说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例题不要造本宣科一字不改地讲,而要间接地去讲,多提出与所讲知识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拓宽学生的思路。这样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这方面,效果就有明显增强。

创设探讨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心理特征,所以教师从这个心理角度出发,创设探讨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时,学生对几何体有了认识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让他们去探讨:正三棱锥的外接球的半径和内切球的半径与它的棱长的关系怎样?正方体呢?长方体呢?

探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可使他们学习兴趣得到培养,而解题方法的研究则是培养这些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启发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要立足在探讨一题多解的方法上狠下功夫。

非智力因素在复习课、作业课中的培养

在复习课中,教师应通过一些活动使全班同学都行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具体做法是:可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然后同桌相互交流自己所编的题目及解法。

我们教师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学生在考试中做题的积极性特别高,我认为这种积极性除学生希望得到高分因素外还有一种因素,也就是出题的新颖性。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课时,务必抓住这两个因素。那么如何抓住这两个因素呢?

第一,独立作业在特殊情况下不要受时间限制,应延长时间让他们尽力的思考,因为在这个时间内,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强,是开发智力的最佳时间。反之,会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第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改变过去那种只在课本上找几道题让学生做做的办法,可根据单元内容及大纲要求编一份包含填空、判断、选择等形式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作业题。

非智力因素在改错课、小结课中的培养

在改错课中,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的成功经验。如何通过这个课型来提高学生改错的积极性呢?学生做完作业后,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对错情况。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按照下面程序进行改错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桌互改——前后桌互改——个别宣讲答案、教师强化、学生互改——自查存在错误原因并纠正。通过同桌互改,对答案不统一的题目经争论仍得不到统一,可扩大讨论范围(前后桌互改)继续研究。这种做法目的是:激化“矛盾”,提高兴趣。

作单元小结可对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可提高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还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智能结构。

(1)激发学生小结的兴趣

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小结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小结,教师决不可代替学生小结。否则,学生在小结课中非智力因素就得不到培养。

(2)指导学生小结的方法

①个别小结,教师讲评 为了调动学生小结的积极性,教师在讲评学生小结时,首先肯定优点,然后指出不足之处。

②树立典型,分片指导

③交换小结,补己之短。

正所谓“考场上的成功不仅仅因为你学习了多少,也因为你把你的其他东西发挥了多少。”非智力因素包括的内容很多,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方法措施也是取之不尽的。这还有待于我们一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探求、运用、总结,以取得更多的技巧和经验,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极大的非智力方面的能力,促进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同时让学生在充满兴趣、充满自信、充满成就感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并取得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