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让每个孩子都养成好习惯
11203600000023

第23章 无欲则刚,抵御诱惑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人若能去除私欲,就能无所畏惧;无所畏惧,就能一身正气,刚直不阿,办事公道,成就事业。

“无欲则刚”的“欲”,乃“欲望”之欲。欲望的意思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饿了有食欲,渴了有饮欲,困了有睡欲,冷了有暖欲,缺东西用时有物欲,情窦初开时有情欲。

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尺度。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贪心;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贪求私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欲等等迷住心窍,攫求不已,终至纵欲成灾。

贪求私欲的危害实在太大了。《韩非子·解老》说:“有欲甚,则邪心胜。”私欲太多,邪恶的心思便占上风。《刘子·防欲》说:“欲炽则身亡。”私欲太强烈了,会使人丧命。《慎言·见闻篇》说:“贪欲者,众恶之本。”把贪求私欲作为一切罪恶的根源。贪欲,不知吞食了多少无辜良善,又不知使多少人作茧自缚,名败身亡。贪欲还能祸国乱天下。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将唐王朝推上盛世的顶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开元之治”“天宝盛世”。后来,他穷奢极欲,享乐无度,宠幸杨贵妃,从而导致了延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生灵涂炭,山河失色,唐王朝由此转盛而衰。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义以为上”、“见义勇为”、“杀身成仁”,即要有为了坚持正义敢于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而刚直不阿的品德,则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也是古今贤人在道德修养方面所追求的目标。林则徐曾手书一副自勉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联告诫自己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下联砥砺自己杜绝私欲,做刚直不阿的好官。

《后汉书·酷吏列传》记载,董宣任京都洛阳令时,湖阳公主(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的家奴,无端打死卖唱的父女二人,董宣智捕凶犯,就地正法。公主告到刘秀那里,刘秀要将董宣乱棍打死,董宣陈述情由后,“以头击楹”欲自尽。刘秀见状,又让太监搀架董宣,强迫他向公主磕头谢罪,而董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刘秀见他铁骨铮铮,称之为“强项令”,即刚正倔强,不可使之低头屈从的县令。董宣的“刚”,源于“无欲”。他一心秉公,不惜生命,不恋官位,至于生活,更是俭朴,74岁时死于任上,“布被覆尸”,家中仅有一辆破车和几斛大麦而已。

今天,面对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来自各方的种种诱惑,男人将何以处之?“无欲则刚”这一警语可作为立身行事的指南。“人若无欲品自高。”就是说,人若没有私欲,品格自然高峻洁清,不染尘泥。社会上还存在着假、恶、丑现象,纯洁社会、净化风气则是我们要担负起来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对此,我们青少年责无旁贷,当仁不让。“无欲则刚”的操守,将使我们能在障眼的迷雾中辨明方向,勇往直前;将使我们在与邪恶的斗争中伸张正义,克敌制胜。“无欲则刚”,使人如同苍松翠柏,不怕乌云翻卷,不怕雨暴风狂,挺立世间,永不摧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