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让每个孩子都养成好习惯
11203600000020

第20章 爱是人的一种需求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当这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人就会感到悲观、失望,心情抑郁、苦闷,甚至有的人会觉得活得没有意思。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对这种爱的需求更迫切、更强烈。

爱,意味着对人的尊重

爱,是超越生命的情感;爱,是永恒的忍耐;爱是上苍给予我们最丰富的礼物,爱意味着对人的尊重。

生命从爱而来,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父母相爱,所以我来到了人间;兄弟姐妹相爱,所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现代的社会都提倡“爱”,有爱就能走遍天下,有爱就是温暖的人间。爱,好比是日光、空气、水;没有日光、空气、水的爱,生命就无法生存了。

但是,爱也要爱得正当,爱得合理,爱得尊重,否则假爱的善名,做丑陃的事情,那就为人所不耻了。例如,有人把爱当作执著,有的人把爱当为占有,有人把爱当成自我,有的人把爱变为恨源。其实都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爱的含义,爱,首先要学会尊重。

俗话说,没有尊重就没有爱。所以你不爱他人,他人也就不会来爱你。如果你要爱一个人,你首先就要学会尊重那个人,而你第一个必须尊重的人就是你自己。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人,那他怎么能爱自己呢,进而一个连自己也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别人呢?所以说:你想在自己的生命中充满爱,就必须首先学会爱自己。

我们很多青少年从来不懂得尊重自己,他们要么不喜欢自己的外表,要么不喜欢自己的声音、性格或智能,因而失去了这个年龄段应有的自尊与自信,总是认为自己处处比别人差劲。所以要想得到别人的爱,首先你要付出自己的爱;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学会去尊重别人;在去尊重别人之前,必须首先学会自己尊重自己。那么如何学会尊重自己呢?

青少年要正确的看待自己,学习接受自己,对人对事满怀感激,不要在意别人对我们的恶意批评。我们要知道世界上的每个人、每件事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灵魂和独特的身心素质,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犹太人有一个美好的说法:“一个人只要拯救了一个灵魂,他就拯救了整个世界”。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可贵的。不论外表、行为和个性是多么的不同,但每个人都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而世界也随着每个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在改变当中。当我们这样看问题时,意味着爱已经发生,它就会促使我们既尊重自己,又敬重别人,创造出爱的绿茵和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来。

一旦我们理解并欣赏自己的价值,我们就会开始欣赏别人的价值,并且尊重他们,而当我们有了尊重,我们就能够去爱了。拿你来说,当你学会了如何尊重自己,进而爱自己的时候,你和他人在一起就会显得轻松、自然、和谐,因为你使用一种尊重的眼光去看别人的,很自然,你的态度就会显得温和亲切,这时你也就感觉到自己能够去爱别人了。

如果爱是火炬,那么尊重就是烈焰,只有燃烧着的火炬才能诠释它的力量;如果爱是一只雄鹰,那么尊重就是翅膀,只有盘旋于蓝天的雄鹰才能代表他的勇猛;如果爱是嫩绿的禾苗,那么尊重就是水,只有水才能浇灌禾苗。

能够爱人是一种能力。爱,是需要浇灌的,尊重对方的想法、处事方式,对方的人格、信仰,这样才能理解对方,才能在别人颓废徘徊于人生分叉口时给予最真诚的鼓励,才能在别人成功潇洒地登上人生的小站上传送衷心的赞美。

当你施予,你就拥有

施予对你获得好运有很大的帮助。当你帮助别人而不图任何回报,得到好运的几率就提高很多。因为当你慷慨赠予,会感到幸福,使自己更乐观向上,更有可能接近好运。其次,你曾经帮助过的人,有一天也可能帮助你。慷慨能感染别人。

李芳是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那年夏天女儿考上大学,去了遥远的南方,丈夫也与她签订了离婚协议,离她而去。她一个人孤寂寥落,人如浮萍,心若苦雨。每天工作之余她去唱歌、去跳舞、去美容、去休假、去旅游,但寂寞孤独始终如影随形,不肯离她远去。后来经朋友介绍,她自愿加入了老年人互助中心。工作之余常去照顾关心孤寡老人,为老人们洗衣做饭,解闷聊天,讲解保健知识,老人生病了就主动细致地进行护理,多年的医护工作经验有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她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不仅为孤寡老人排除困难,解除病痛,还为自己赢得了自信、欢乐和赞誉。通过帮助他人,为自己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

看着她阳光灿烂的脸,她的朋友忍不住问她为什么在自己最困难的时间还想到去帮助别人呢?她告诉朋友,她最痛苦的日子里,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样的话:“如果你得不到爱和关心,如果你失去了盼望,那么应该向别人施予爱和关心,尝试给别人盼望。虽然你那样贫穷,但当你施予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好象拥有了爱和关心,有了新的盼望。”她试着去做并且成功了。

原来施予不是付出,而是拥有!

在美国,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最能给人带来满足感的工作是与照顾和帮助他人有关的工作。80%以上的牧师和消防队员都表示自己的工作相当快乐,因为能时刻向人伸出援手。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类似这样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等,心理学家把这一类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