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让每个孩子都养成好习惯
11203600000016

第16章 为人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自信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人们常说,成功等于自信加努力,自信是完美人生的基础。自信的前提是拥有足够的准备,高超的见识,卓越的能力。它不是盲目的刚愎自用,而是清楚地知道事情必然的趋势。有自信的青少年,在遇到困难跌倒的时候,总会毫不犹豫地自己站起来,继续往前,在历尽坎坷、失败之后,最终能够见到天边那一抹彩虹。

甩掉自卑,与自卑说“永别”

自卑,顾名思义,主体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自卑和自满正好是两种完全相反的心理品质,却都是年青人常有的心理表现。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

自卑的前提是自尊,当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一个人形成自卑心理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本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会认为“我不行”而放弃追求。他们看不到人生的光华和希望,领略不到生活的乐趣,也不敢去憧憬那美好的明天。

自卑是一种低劣的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自卑的人往往都是失败的俘虏,被轻视的对象,严重的自卑心理能导致一个人颓废、落伍、心灵扭曲。在心理学中,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陷。

自卑,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在社交中,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孤独、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会大大加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的方式表现出来。

自卑与自我排斥不同。自我排斥是一种不能接受自身(即自我)的观念,是对自己全方位的否定,没有明显的情景性;自卑则是对自己的偏低评价,尽管也有自我否定倾向,但仅局限于某些方面(如能力、容貌等),且有明显的情景性。

自卑也不同于自责,自责可以是正常心理现象,如因个人的缺点或错误而感到内疚;也可以是病理性改变的严重异常心理现象,如对一些并不严重的缺点或失误出现罪恶感,对它念念不忘并要求给予惩罚或自罚,常见于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而自卑则既不是正常心理现象,也不是具有病理性改变的严重异常心理现象,而只是在某种情景下心理失衡的一种表现。

自卑的人常常情不自禁地过分夸大自己的缺陷,甚至毫无根据地臆造出许多弱点,还总爱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不能冷静地分析自己所受的挫折,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过失,不能认真地思考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也不能客观地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以致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失去自信心,对那些稍加努力完全能够完成的任务也轻易放弃。

自卑感较强的人一般具有以下几种性格特征:小心、内向、孤独和偏见、完美主义。世界上,面面俱到的优秀人物、强者应与自卑无缘,但问题是,还没有一个人会在生理、心理、知识、能力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优秀者、强者。从这个角度出发看待人,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现,天下无人不自卑,只是自卑的表现形式与程度不同罢了。

有的人自卑心理的诱因是生理素质方面的,如五官不够端正、过胖、过瘦、过矮、口吃、身体有残疾、缺陷等等,这称真自卑。而有的人自卑心理的诱因是社会环境方面的,如出身农村,经济条件差,学历低,工作环境不好,家庭或单位的影响,等等;有的人自卑心理的诱因是性格气质方面的,如内向,孤僻等;有的人自卑心理是由于生活经历造成的,如情场失意,当众出丑被人嘲弄,等等。

自卑感是人类天生的一种属性,它是人类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不同的是智者能克服这种自卑感,使自己活得坦然自在;愚者盲目甚至过分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他们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于是只是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从不敢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任人驱使。愚者的一生,除了做苦力,没有任何建树。

卡耐基认为:信心和勇气能够导致激扬奋发的情绪,会使整个人像是突然被“充电”一样地带劲,立即会产生一种解决困难的欲望,并要求自己把事情处理得非常完美。当我们一旦下定决心,以无比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困难的时候,马上又会变得神采飞扬、头脑清晰了。但是,当我们的思想被自卑困住的时候,往往会变得懒散,反应迟钝。

解决自卑心理,是一件又辛苦又伤神的事,人们一旦受困其中,钻入牛角尖,思路就会被局限。这时唯有以无比的信心和勇气、决心去克服,才能拨云见日,使思虑澄清。

我自信,我成功

自信是人生最珍贵的品质之一,是获致人生成功和幸福的最为重要的一种心态。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奠基人和励志导师罗杰·马尔腾说:“你成就的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的信心的大小。不热烈地坚强地希求成功,期待成功,而能取得成功的,天下绝无此理。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自信——缺乏自信,就会大大减弱自己的生命力。”

自信亦称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心理状态,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知基础上的、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是学习、事业成功的有利心理条件。

对于任何自卑者来说,最为缺乏的是一种内在的自我价值感。自卑是个体感受到自我价值被贬低或否定的内心体验。这种贬低或否定可能来自于当事人自己,也可能来自于外界的评价,但更多的时候是两者兼而有之。

自卑的反义词并不是自尊而是自信,自卑者往往有着超出常人几倍的自尊需求,只不过他们的自尊心缺乏一个稳定的内核和坚固的外壳,因此一点点小事就可能使其受到巨大的伤害。可见,对于自卑者需要的是调整对自我的认识角度,更需要的是通过不断地发展自我建立一种独特的人生优势。

有的人往往带有自卑劣等感,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说话方面低人一等。这样,他们对任何事情也不想积极去做,总说自己没有自信,等有了信心再去做,结果他们总是一事无成。

由此,培养自信心,就不要依赖别人的赞许,当你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当你决定选择一种行为,别人反对,也不要感到沮丧。因为那是一种自然现象,别人也不是啥都看得远、懂得多。

自信是一缕和煦的春风,是一丝动人的微笑,是一片明朗的天空。自信让我们变得干练、成熟,自信使我们的脚步变得坚实稳健。一个不屈不挠的人,自信在心中必坚韧地站立着,站成精神上的钢浇铁铸的脊梁,站成一幅永不凋谢的风景。

自信产生于努力之中。有人认为做事情只有有了自信之后才能去行动,这就好比人学会了游泳之后再下水学游泳一样,是非常荒谬的。当我们徘徊于做与不做之间时,就应该在没有自信的情况下,大胆去做。

伊索寓言有一个故事:父子二人赶驴到集市去,途中听人说:“看那两个傻瓜,他们本可以舒舒服服地骑驴,却自己走路。”于是老头让儿子骑驴,自己走路。又遇到一些人说:“这儿子不孝,让老子走路他骑驴。”当老头骑上驴让儿子牵着走时,又遇到人说:“这老头身体也不错呀,让儿子在下面累着。”老头子只好让两人一起骑驴,没想到又碰到人,有人说:“看看两个懒骨头,把可怜的驴快压爬下了。”老头子与儿子只好选择抬着驴走的方法了,没想到过桥时,驴一挣扎,坠落河中淹死了。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观点,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期望获得荣誉,因为这些可以令人精神上受到鼓舞。但是,人在奋斗过程中,真正有作为的事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需要创新。理解是具有滞后性的,如果不培养自我赞许的意识,就无法自我肯定,就坚定不了决心和信心,失败就随时“恭候”着你。

自信仿佛是人生坐标系上的原点,处境极其微妙,前进抑或后退,就在一念之间。具备自信就是具备了开拓进取的基础和条件,因为有了自信,就有了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十分成功中有五分属于自信。成功是船,自信是帆;成功是高山,自信是登山的小阶;成功是远方的路标,自信是脚下的跋涉。

自信是愚公移山的信念,是精卫填海的毅力,是夸父追日的追求。自信不是神话,但神话中的愚公、精卫却树起了一杆自信旗帜,飘扬在历史的岁月中,让代代传诵自信的力量。

人们对自己根本不能做的事情是不会彷徨的。如果人们在做与不做之间徘徊不前,就说明这件事,只要通过自己努力就有可能成功。对这种事情,我们应该有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自信,也应该有冒险一试的精神。许多人陷入完善的桎梏之中,三思再思,但却不去行动。然而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思想才能得到解放增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