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阅读的力量
11203000000009

第9章 提高物理阅读能力的方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考试的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伴随着考试题目的创新。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如何快速读懂题目,领会题目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根据课文中的具体物理现象、物理故事、物理规律的描述等阅读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去感悟、去思考,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尽快形成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适量预习题,带着问题阅读

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放手让他们在课前阅读,在这种漫无目的的阅读中,他们往往因为抓不住重点而一无所获,时间久了,课前阅读就会成为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无奈之举,名存实亡。这样的阅读是在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欲望。

因此,在新课教学前,根据教学内容,适量的预习。题目的答案可以通过阅读课本获取,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对于学生在阅读中不明白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去讲解。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使学生听课有一定的目的性。

精读、粗读多种方法共举

对浅显易懂或一般性的知识,如匀速直线运动、噪声的控制、光的直线传播及为拓展学生视野而设置的STS、科学世界等内容,可以粗读,了解基本内容或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对学生中遇到的重要的、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各种测量工具使用方法、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等要咬文嚼字,仔细推敲。

如定义功时把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阅读时要咬住关键词力的方向上,还要仔细推敲功的含义是什么?又如天平的使用方法中在左盘放好准备称量的物体,向右盘中尝试着加砝码时,应该先加质量大的还是先加质量小的?当然这里左盘放物体,右盘加砝码是关键词,还要仔细推敲出先加质量大的后加质量小的,不这样做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再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把或换成和,意思就完全不同了,或表示只在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中存在一种状态,而和表示两种状态并存,这是不可能的。

带着问题阅读,阅读中提出问题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所学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并不能全盘接受,回到家中,在做作业之前带着问题读书,能让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也能提高阅读的兴趣。

物理教材每章开头都有两三个问题,许多章节设置了想想议议,每节都有大量的导向性问题,如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什么是立体声?、为什么通过光缆可以观看有线电视?有人说融雪的天气比下雪时还冷,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学生见了这些扣人心弦、关键而奇妙的问题,会信心百倍地阅读课本,从中寻找出问题的答案。

阅读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些知识素材,是思考把所读的内容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思考过后必然会提出大量的新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中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本中已有的问题,而且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并从阅读课本中找出答案,从而猎取和升华知识。

例如: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适时提出:这里运动状态指什么?状态发生改变有哪几种情况?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阅读课本经过思考找出答案,变成自己的东西。

新编物理教材特点之一就是大量插图的增加,其中大多又采用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卡通漫画手法绘制,形式多样,在教材结构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注意插图与文段的联系,以阅读文段来诠释插图,以阅读插图来丰富文章的内涵,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学生阅读时要在教材上做好勾、划、批、注等标记。如对热量这一概念,阅读时可注解为:它不是状态量;热量是能量交换的表现,是个过程量,它存在于物体吸、放热这一过程中,一个物体谈不上热量。

诱导、强化训练,养成阅读习惯

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主动化的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倾向。阅读教学要走出目前费时低效的境况,物理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习惯上做文章,学会读书,使其终身受益。

(1)启发阅读的自觉性

启发阅读的自觉性,增强形成阅读习惯的心理动力。阅读的自觉性是提高阅读能力、养成习惯的先决条件,只有让学生产生了读的欲望,才可能自愿去读。

教师要不断的教育学生,让他们把阅读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让他们感到阅读是生活的一种自然,形成一种习惯,有空就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多样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提升阅读能力。

(2)用好教材这一载体

新课教学中,以旧知识为基础,以旧启新。结合新知识给学生设置一定的疑念,留足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带着不安全感阅读教材,解决新问题。

对重要的概念规律和重点内容,让学生反复阅读,认真思考,从教材中找出其内涵,准确地理解掌握;在章节复习时,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用简练的文字或直观的图表等就某一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归纳要点,让学生通过阅读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欣赏课外阅读材料

赏析课外阅读材料,增加物理阅读深度,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提高物理阅读水平。课本仅仅是学生阅读内容的一部分,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

为了给学生学习物理提供宽厚的知识背景,增加学生知识的深广度,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一是多读一些与物理课程联系紧密的书、报、杂志,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二是多读一些科普书籍,如介绍物理学发展史、物理学家的事迹、物理学在现代化建设及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报刊、杂志、书籍等。

通过广泛阅读,不仅使学生在无意识中积累了科学知识,接受科学方法的熏陶,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4)学习制作、发明

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的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热情。物理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的舞台,学生将会投入更多热情来获取更高层次的知识。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绝非易事,是一项循序渐进的长期工作,应该从整体着眼制定整个初中阶段的培养计划,然后分学期实施。只有反复的、严格的训练,才能培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加强检查督促,必要时进行耐心的个别指导。对于缺乏恒心的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发现其点滴进步,及时加以鼓励。

古人云:“得一鱼可饱一餐,得一渔则可饱食终生。”培养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阅读能力,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为将来构建创新的平台打下基础。重视物理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这种现代教育思想的体现。

只要让学生在反复阅读教材中逐步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学会独立研究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只要让学生的阅读习惯有所改善,课堂上明显沉得下来,学习主动性增强,掌握概念和公式的准确率有所提高,解题时对题意的理解更全面,学习中也就会发现问题、提出更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