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阅读的力量
11203000000002

第2章 阅读能力的作用

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是课文的阅读,通过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获得其他能力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首位。尤其在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更为重要。下面我就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时间能力的作用,浅谈一下自己的薄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诵背的强调,但在现代人眼中这似乎十分落伍。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只有读熟了课本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过去和当前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使学习陷入被动,让学生不是自主的去学习,而是逐渐适应了这种灌输式的教育,因此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因而阅读教学应做到让学生感知后有所领悟,能够积极主动的有感而发,在自己真正领悟之后,抒发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然而很多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发散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基础。

对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天真烂漫,生活阅历基本上是一张白纸,对课本上的课文内容不能清楚准确地了解,老师在教学生识字、辨字、写字的同时,不要忽视对课文内容的讲解。中国地域辽阔,课文内容涵盖了大江南北的山水、气候、风情,小学生以直观思维能力为主,不可能理解到远于自己生活之外的知识。

因此老师在讲过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仔细体会文中包含的丰富内容,让学生讨论,逐个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老师在最后做深入的点评,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苏教版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庐山的云雾美丽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但是,学生对于庐山云雾的印象也仅仅限于自己的想象,很少有学生真正的到过庐山,亲眼欣赏过庐山云雾的美丽姿态。

因此,要想教好这篇课文,就必须让学生熟读课文,反复阅读,老师通过课文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老师的引导、多媒体课件的渲染、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新生活的豪情。通过学生思维的发散,运用丰富的想象学习这篇课文,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以致用,学生们从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都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求学生们学会阅读,教师们抓好阅读教学,从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说,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得实践能力的重要源泉。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只有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连在一起,才能使知识能力两者兼顾,一箭双雕。所以,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为重要。

例如,对苏教版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的教学,就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课文中通过同学们给小英的掌声,给了小英鼓励和信心。让学生懂得不能取笑别人的缺点,要相互友爱的道理。

在教学中,通过小英前后生活的对比,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小英的生活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然后将自己的理解和懂得道理带到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你是否有嘲笑别人缺点的时候?通过这样的教学,从反复的阅读中让学生明白: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们不应该去嘲笑他们,应该友好的对待每一个同学。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个难以很好把握的大课题,需要每个老师依据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把握阅读教学的要点,以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都能自主的学习、自主的思考、自主的质疑、自主的感悟。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以达到发散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其他能力的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