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阅读的力量
11203000000017

第17章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中作用和功能的发挥,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各科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尝试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积极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运用信息技术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使学生获得独特情感体验的对话情境,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开阔视野,增加生活体验。

(1)多媒体平台开拓阅读视野

多媒体计算机能储存大量教学信息,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阅读材料,同时它又能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在教学中,可以按照知识点来划分教学内容并实现超链接,它所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2)多媒体材料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只是停留在“空洞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色彩单调,画面缺乏活力,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他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特别是声音、图像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信息技术培养阅读能力

由于有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得到加强,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把文字符号和课文语句进行再加工,文字与画面结合,或与声音结合,或文字、声音、画面三者结合,形成一个动态的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这样能增强阅读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容易唤起学生的注意,也容易使学生保持较高、较久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默读的习惯,能通过文字了解文章表面的和直接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4)培养思维创新能力

学生在对语言文字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丰富了头脑中的表象,拓宽了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时地迸出创新的火花。

通过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事物的声、色、光的发展变化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认识过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自主的学习动机。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阅读情境

利用多媒体手段引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而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让学生在阅读急切感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正是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不可否认,传统教学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然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阅读教学更胜一筹。

以往阅读教学采用的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其信息组织结构都是线性的。线性结构限制了人的思考能力、自由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发挥。而多媒体和网络阅读材料是呈网状的,它们有利于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张扬个性,加快个体进入文本获取知识的速度。

(2)丰富阅读感受

化难为易,突破阅读难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大大增加了学生看和听的机会,文、图、声的有机结合又大大扩充了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沟通、思维发散、能力迁移。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渠道地充实了学生的阅读感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同角度阐发、评价和质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自主意义建构,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3)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通过训练才有可能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更好地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4)多媒体影像开发思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

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通用模式

运用信息技术就是给学生营造互动的对话式教学场景。对话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理念,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认自我,成长成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具有对话理性和合作精神的现代人。

依据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的理念与思想和对话理论,针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就是要重视学生主动性体现和独特感受与体验,为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提供可能,具体体现在:

为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可能。呈现内容,引导生本对话,建立对课文内容、层次及主体的表征系统。

为学生提供任务情境和相关资源,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并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表达、交流和建构,进行生生互动。

提供信息资源,加大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给阅读教学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语文阅读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既要全方位着眼,又要从点点滴滴的实验做起。我们应该继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的整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点击的茫然和筛选的困难。因此,教师一定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根据阅读内容建立信息库,让学生共享向学生推介相关的优秀站点指导学生快速浏览网络信息,提高掌控信息的能力,增强语文阅读的能力。

目前,在我国,实施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并不十分普及,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发展都不是十分完善。探索我国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是广大语文教师大展身手的好机会。

§§第二章 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名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