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草原小档案
地理位置:欧洲波兰、德国北部,西自莱茵河口,东至波兰东部的狭长地带。
重要数据: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波德平原,又名中欧平原,位于欧洲波兰、德国北部。西自莱茵河口,东至波兰东部的狭长地带。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地貌与第四纪冰川作用紧密相关。
■温和气候的草原
平原在欧洲波兰和德国的经济和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平原的气候比较温和,1月平均气温-4—1℃,7月18℃;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大部分地区海拔为50—100米,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西部有些地区在海平面以下。
气候温和,水含量充沛,特别适宜许多珍贵动植物的生长,在草原上沿途流经河流的地方,草长得比较茂密。
■草原上的冰碛地貌景色
平原上地貌与第四纪冰川作用非常紧密相关,但由于玉木冰川只出现在易北河以东地区,因此以易北河为界东西两部分的地貌特征有明显的差异。西部冰碛地貌不很显著,为一起伏和缓的低平原,由沿海向内陆大致可分为低地带、砂质平原带。东部地区冰碛地貌保存较好,由沿海向内陆大致可分为砂丘带、底碛平原带、终碛丘陵带、冰水平原带和黄土带。
东部的冰碛地貌是平原上的一道景色。冰碛地貌,是冰碛物堆积的各种地形总称。它是研究古冰川和恢复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主要的冰碛地貌有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等。
冰碛丘陵是冰川消融后,原来的表碛、内碛、中碛都沉落到底碛之上,合称基碛。是大陆冰川地区分布最广的冰碛,多成片分布,低洼处沉积较厚,高地很薄,呈波状起伏,相对高度数十米到数百米,洼地往往积水成湖,又称冰碛湖。
侧碛堤是由侧碛堆积而成的,侧碛是冰舌两旁表碛不断由冰面滚落到冰川与山坡之间堆积起来的,有一部分则是山坡上的碎屑滚落到冰川边缘堆积而成的。冰川退缩后,在原山岳冰川两侧形成条状高地、即侧碛堤。
终碛堤由终碛堆积而成。终碛是冰舌末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即冰川活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逐渐堆积起来的。多呈半环状。大陆冰川的终碛堤比较低,高约30—50米,但可长达几百千米,弧形曲率小,山岳冰川的终碛堤比较高,可达数百米,但长度较小。
鼓丘是一种主要由冰碛物组成的流线型丘陵,通常高数十米、长数百米长轴与冰流方向平行,迎冰面陡而背冰面缓。
■草原上密集的河流
平原内河网纵横,河网密,属奥得河、易北河、威悉河、莱茵河流域。多湖泊和丘陵。人口密集。农牧业发达,农产以黑麦、甜菜等为主,畜牧业重要。
其中平原上流经最重要河流主要是是奥得河、易北河和莱茵河;奥得河,欧洲波罗的海水系中仅次于维斯瓦河的第二大河。源出捷克奥得山海拔634米处,向东流经狭窄的森林谷地,属山地河流。进入波兰后流向西北,穿过摩拉维亚凹地,河谷展宽至10—20千米,成为低地河流,在波兰西南部流向时纬时经,纬向流经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古河道,经向流切冰碛台地。在汇合左岸支流尼斯河后,至格雷菲诺附近,成为长达162千米的波兰和德国的界河。距河口84千米处,分成西奥得河和东奥得河两支,平行注入什切青湾,经沃林岛两侧海峡通波罗的海。全长912千米,流域面积11.9万平方千米。
易北河,中欧主要航运水道之一,发源于捷克、波兰两国边境附近的克尔科诺谢山南麓,穿过捷克共和国西北部的波希米亚,在德勒斯登东南40千米处进入德国东部,在德国下萨克森州库克斯港注入北海。全长1165千米,约1/3流经捷克共和国,2/3流经德国。流域总面积144060平方千米。
莱茵河,西欧第一大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最后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长1320千米,它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流经德国注入北海,莱茵河在欧洲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沿途的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和荷兰都留下了它的足迹。全长1390千米。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它已成为国际航运水道,通航长约869千米,远至瑞士—德国边境上的莱茵费尔登。流域面积(包括三角洲)超过22万平方千米。
知识链接
威悉河是只流经德国境内的河流中第二长的,仅次于美因河。其余更长的河流,如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奥德河和摩泽尔河都有源头或者入海口在德国之外。威悉河流经黑森、北威、下萨克森和不来梅州。如果不以较短的从黑森州发源的富尔达河,而以更长的韦拉河作为正源的话,威悉河还流经图林根州。452千米长的威悉河再加上韦拉河,全长共744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