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子女关爱父母健康的枕边书
11201600000012

第12章 吃粥不是养生之道

不知道生活中会有多少中老年人在以粥为主食,配合着自己不灵便的牙齿,事实上,这是一个十分不健康的做法。

牙口不是喝粥的理由

中老年人患牙病多,牙齿缺损者多,因此有的中老年人因咀嚼功能不好就会选择长期吃粥,觉得自己又不费力气,家人也方便。

还会有少数讲究药膳的人用吃药粥作为对疾病的辅助治疗。但是据观察,长期吃粥的中老年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善,即使喝的是药粥。

观察的结果就是,长期喝粥的中老年人一般比较消瘦,这主要原因是中老年人的胃动力较差,如果吃粥的量过多,难以很快排空,会感到胃部不适;以同样体积的粥和米饭相比,粥所含的米粒少得多,如果长期吃粥,得到的总热量和营养物质不够人体的生理需要,难免入不敷出。

中老年人喝粥≠多福多寿

传统的“吃粥容易消化”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有人对粥、饭、馍的消化吸收情况做了研究,结果糖吸收率为:粥96.5%、饭99.5%、馍99.9%;蛋白质吸收率为:粥56.1%、饭99.5%、馍99.9%。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呢?主要是因为吃粥不必细嚼,甚至可用”啜”的方式咽下去。粥类食物中纤维含量较低,不利于中老年人排毒。而缺少咀嚼会加速中老年人咀嚼器官的退化;吃饭则必须咀嚼,咀嚼不仅要用牙齿把饭粒细细咬碎,还同时促使唾液分泌,唾液中所含的酶对淀粉也有初步消化作用。谷物与水长时间混合熬煮后,形成食糜,几乎无需牙齿的咀嚼和唾液的帮助就被胃肠消化。缺乏咀嚼,唾液中的淀粉酶就不能将粥中的淀粉充分分解为麦芽糖,从而影响消化。唾液还有中和胃酸、修复胃黏膜的作用,喝粥时口腔几乎不用分泌唾液,自然也就不利于保护胃黏膜。

所以,吃粥和吃药粥虽是养生一法,但不是人人皆宜,除非是身体很虚弱,或是治病需要。

中老年人患牙病极常见,应积极治疗,应镶牙补牙。饭不妨烧得烂些,也可吃面条,长期吃粥并不适宜。

我国有句俗话叫“中老年人喝粥,多福多寿”。从古至今,很多中老年人都把这句话当作养生名言,人老了,消化系统衰退了,适当喝粥的确有利于消化,但如果天天如此,反而对身体不利。因此如果要喝粥,最好加些辅料。

奉孝箴言:

想来一顿饭不会花费多少的时间和力气,父母的健康才是儿女的幸福,家有父母的朋友,请多匀出一点时间为家中的父母做一顿幸福的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