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育儿是件简单的事:宝贝出生第一年
11201300000006

第6章 你买了多少本育儿书?

一般来说,这年头,谁都想要装的有文化,

你房子只有60坪?那挤出10坪搞个书房,来个占整面墙的大书架,整些烫金的《中国历史》,《基督山伯爵》,《飘》等看起来又高端又带范儿的书,一溜儿的硬壳子砖头本,要是言情小说你还不好意思往上摆。一定要高雅文学,冷门学科,最好还带艺术气息,如果有英文日文希伯来文等各种鸟语原版书,那就锦上添花,赶紧摆在进门显眼处,锃光瓦亮比什么护身符都好使!外人一进你家书房,肯定齐刷刷哇一声,对你的文化水平犹如滔滔江水之绵延不绝。

我是个上班族,上的还是不需要多少文化底蕴的班,为了赶上有文化的时代潮流,房子装修的时候也整了个这样的书房,平时就端杯咖啡窝在书房中惬意地——上网,那些高贵的书籍在架子上空虚寂寞地落着灰。

小静曾对我的这种装逼行为表示过强烈的抗议,她的观点是,买一套当摆设的史书还不如给她买个包包,对与老婆大人的这种异议,我的处理方式是,买一套当摆设的史书,再给她买个包包,皆大欢喜。

我沾沾自喜以这种方式化解家庭矛盾,百试百灵的招数竟然有失效的一天,都说怀孕的女人因为身体荷尔蒙分泌的原因,个人性情生活习惯会有所变化,我家小静除了比平时更容易散发“王霸之气”之外,也变得更加小气……

刚开始,我还觉得欣慰,有个节约的老婆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但是当我再一次扫光书店的育儿书架的时候,忍痛将烫金大书全都堆到床底,一本本摆上花花绿绿粉粉嫩嫩的宝宝书,老婆将我的工资卡摔了我面前……

我看着数字急剧减少的工资卡,脑壳中冒出冷汗,想着还要给在宝宝的攒奶粉钱,顿感压力山大。

老婆从书架子上抽出一本《如何应对孩子的青春期》,手叉腰对我道:“黄大熊,这,十几年后才用的着的书,不用现在买吧?”

我狗腿地陪笑:“有备无患,先学习着!”

老婆一把把书往我的面门砸来,再指着那《养儿子应该知道的事儿》和《养女儿应该知道的事儿》,无奈道:“这两本,不能等到孩子生出来,知道是男是女后再买么?”

我担心地回说:“万一到时候书店没货了怎么办?”老婆两眼一闭,一副被我的智商气晕过去的模样,我赶紧凑上前去帮她顺气,摆出谄媚的表情:“呃,老婆,我会努力赚钱,这个月你还是有包包的。”

老婆一巴掌扇过来,“不是包包的问题!你买的有些书都是重复的,有的要等到十几年后才用的上,到时候说不定育儿观念有了改变,都得当废纸卖了。”

我委屈地辩解:“这不是要当爸爸了,心里没底,想多学习一下嘛。”

似乎是我这个想要当个好爸爸的志向感动了老婆,她看我的眼神闪了闪,缓和了一下脸色,教育道:“书不是这样买,平时你买的那些华而不实的书,做装饰我就忍了,看你这回买的宝宝书籍,有的不实用,有的太重复,甚至有的不科学,这样很浪费的知不知道?”

老婆的气场太强大,简直要把我打压到尘埃里去了,我赶紧点了点头,表示完全理解领导的教诲。

老婆一伸手,说道:“卡拿来!”

我一愣,什么卡啊,老婆哪能给我装傻充愣的机会,劈手把我手上的工资卡夺过来,嘴边挂上一抹狐狸似得微笑,得意地说:“为了确保你不再乱花钱买书,钱现在都归我保管,每天发你10块零花哈。”

这简直有如晴天霹雳,我回过神来哀嚎:“老婆大人饶命啊,下手不要这么狠啊!”

小静哪管我装可怜,小扇子一般摇着我的工资卡,腆着肚子猫步走了,徒留我在书房,对着山高的书籍欲哭无泪,10块一天的零花,怎么够用啊,真的要把我的藏书当废纸卖了换钱花了吗?

[小静用来对大熊训导的买书指南!]

新手上路,有书不愁,新手爸妈难免因为底气不足,需要一些育儿书籍来做指导。如今图书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各种类型书籍层出不穷,在养儿越来越贵的年代,应对如何买书?如何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合适的育儿书呢?

Tip1、要精不要多。别像大熊一样,一看到有宝宝头像的书籍便带回家,市场上的育儿书籍重复率高,可以对比内容,主题,避免重复购买。

Tip2、充电并不是盲目的,看准你需要什么内容,比如不懂得该给宝宝吃什么,可以买专门的营养食谱,宝宝生一些小病了不懂怎样护理,可以购买儿科医书。

Tip3、可以添置一些儿童读物,尽量多带图片的画报类书籍,简单的童话书籍,色彩缤纷容易引起宝宝注意力,家长可以读给宝宝听,即使宝宝听不懂也没关系,启蒙其实就在生活的一点一滴当中。

Tip4、字体比较大、纸质偏黄色的书籍。这样的书籍纸质良好,排版科学,而且字体大让眼睛不易疲劳。别忘记了,看书的人是怀孕的我们,孕妈十分容易感到劳累,应该尽量挑选不费眼睛的书籍。

Tip5、选择新近出版的书籍。育儿观念也要与时俱进,不要用落后的知识来养育新时期的宝宝,新扎奶爸奶妈应当是紧跟潮流的人群。

Tip6、善用电子书。网上有不少育儿论坛,许多养育过宝宝的过来人会在坛子上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有空可以多去取经,但是要注意每一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别人家适用的法门不一定在你家宝宝身上也适用,我们应当取长补短,争取自己总结出一套最适合自家宝宝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