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天文兴趣看台
11200400000008

第8章 宇宙的变星

食变星

食变星是一种双星系统,两颗恒星互相绕行的轨道几乎在视线方向,这两颗恒星会交互通过对方,造成双星系统的光度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两星在相互引力作用下围绕公共质量中心运动,其轨道面同我们的视线方向平行时,就能看到一星被另一星所遮掩,就像日食、月食那样,发生星光变暗现象,这种星称为食双星或食变星。

造父变星

造父变星是一类高光度周期性脉动变星,也就是其亮度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光变周期越长,亮度变化越大。光变周期大多在1至50天范围内,也有长达100至200百天。在可见光波段,光变幅度0.1星等至星2等。

新星

爆发变星的一种,又称新见星、暂星、客星。新星不是新产生的星,只是这种星在爆发前比较暗,而在爆发后一段时间内才能看到,故名新星。我国古代有极丰富的新星观测记录,经考证约有90个。据估计,银河系每年出现30颗至50颗新星。

超新星

爆发变星的一种,又称灾变变星。爆发时,其亮度增加比新星强得多,光变幅度超过17个星等,即增亮千万倍至上亿倍。超新星爆发是恒星“死亡”的一种形式。超新星爆发后形成强射电源、γ射线源和宇宙射线源。有历史记载以来,在银河系中观测到的超新星有5颗,并且都是用肉眼发现的。

再发新星

爆发变星的一种。大体上每隔10年至100年爆发一次,已观测到10余颗。再发新星和经典新星的光变曲线很相似,只有当出现第二次或更多次爆发时才能确定为再发新星。可见光波段的亮度变幅为7星等至9星等,每次爆发释放1036焦耳至1037焦耳能量,约抛射出10-6太阳质量的物质,都比经典新星小。

矮新星

一类激变变星,每隔几天至几千天经历一次爆发,爆发时亮度在一两天内上升2至8目视星等,然后较慢地下降到爆发前的状态。主要有两类矮新星:一类称双子座U型星或天鹅座SS型星;另一类称为鹿豹座Z型星。

类新星

类似新星的爆发变星。爆发的次数比较频繁,数年爆发一次。光变幅仅为2星等至6个星等,比新星和再发新星小,发亮周期也短得多。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共生光谱。

耀星

爆发变星的一种,亮度在平常时基本不变,但突然会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增强,光变幅度从零点几星等至几个星等,个别的可达10个星等以上,经过几十分钟后又慢慢复原,这种现象称为耀星或耀变。目前,在太阳附近已发现100颗耀星。

T型变星

金牛座T型变星是一种不规则变星,光谱型为G~M型,典型星是金牛座T,这类变星都具有非周期的不规则光变,或快速的光变迭加在长期的缓慢光变上。最大变幅为5个星等,一般为1星等至2个星等。金牛座T型星的锂丰度比太阳大气高出约2个数量级,并且有红外色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