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天文兴趣看台
11200400000040

第40章 星系的运行之谜

超星系团的运行

超星系团内的成员星系团的速度弥散度大约为每秒1000至3000千米,但各成员星系团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要比星系团内各成员星系之间的引力作用弱得多,因而有人认为超星系团可能是不稳定的系统。

小行星的运行

在太阳系内,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与行星类似,同样环绕太阳运动。直径超过240千米的小行星约有16个。它们都位于地球轨道内侧到土星的轨道外侧的太空中。

而绝大多数的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其中一些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曾有某些小行星与地球发生过碰撞。

发现运行的新天体

英美科学家们根据“先锋10号”探测结果,发现一个新的天体正围绕太阳运行。经过初步预计,此天体是在撞上一个大行星后而被抛到太阳系边际的。

这一天体是由冰和岩石构成,而且离冥王星很远,直径仅有几百千米。但天文学家相信,有几百万个这种小行星围绕太阳运行,并形成一条庞大的“星带”。1992年,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了这类天体。

中子星的运行

天文学家证实,脉冲星就是正在快速自转的中子星,正是由于它的快速自转而发出射电脉冲。要发出像脉冲星那样的射电信号,需要很强的磁场。只有体积越小、质量越大的恒星,它的磁场才越强,中子星正是这样高密度的恒星。

当恒星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的自转周期就越长。地球自转一周要24小时,脉冲星的自转周期竟然小到0.001337秒!这同样说明,只有高速旋转的中子星,才可能扮演脉冲星的角色。

超新星爆炸形成黑洞

美国科学家在距离地球大约5000万光年的太空发现“年仅”30岁的黑洞。其质量大约是太阳的5倍,由一颗质量大约20倍于太阳的超新星爆炸形成。它为科学家研究黑洞如何从“婴儿”状态开始演化提供证据。

黑洞会改变星系的形状

观测表明,大多数椭圆形星系的形状更近似于对称,就像巧克力豆一样是一个被压扁的球体。

这是因为星系中央的黑洞扰乱了该星系恒星的运行轨道,从而使它们变得不稳定。因此,这个星系的形状很快就会变成更为稳定的扁球形。事实上,黑洞的强大力量使电子流像探照灯一样在宇宙中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