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时光机器:隐藏在时间中的科学
11199800000049

第49章 秋去春回话候鸟

候鸟是随季节变化而迁居的。每年春夏之交,从南方飞来产卵繁殖的家燕、白鹭,到了秋天又飞返南方,这是从越冬地飞向生殖区,叫夏候鸟。秋冬之交,从北方南飞的大雁、野鸭,到第二年春天又飞返北方,这是从生殖区飞往越冬区,叫冬候鸟。

无数世纪以来,候鸟一直这样,秋去春回,年年此时鸟归来。

家燕筑巢在屋檐下或横梁下,衔泥和草梗,筑成碗形的巢穴。“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它在旧地产蛋育儿,每天要哺喂小鸟近200次,一对燕子每天得捕捉几百只害虫,6个月里就吞吃了约10万只。“须臾千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燕子来自何方?有人编出一个美丽的神话,说燕子来自“乌衣国”,那里是它的故乡。乌衣国是没有的,家燕来自印度半岛、南洋群岛等越冬地。每年,从南方向北飞迁,最先到达广东,三月间先后到达福建、浙江和长江三角洲一带,4月间在山海关等地已见到它的踪迹,然后到东北和内蒙等地。

燕子每年都能正确地找到故乡的栖居地。“似曾相识燕归来”,“不嫌贫屋归”,“飞入寻常百姓家”。

黄胸胸鸟迁徙的途径选择了一条曲折的路线。春天,黄胸胸鸟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向北经我国飞到西伯利亚,再经东欧飞到西欧地区,在那儿营巢,产卵,繁殖。到了秋季,黄胸胸鸟又顺着这条迂回途径,南返到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雁是冬候鸟,每年秋冬季节,成群结队地向南迁飞。飞行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途径由我国东北经过黄河、长江流域,到达福建、广东沿海,甚至远达南洋群岛;第二条路线经由内蒙古、青海、四川、云南,最后到缅甸、印度越冬。

古代诗歌中对北雁南飞作了生动描绘:“月黑雁飞高”,“北风吹雁雪纷纷”,“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塞外,指长城西部以北地区,农历8月,这里开始飞雪了,正是北雁南飞之时。在甘肃玉门关以西地区,使者的草车行进在秋季的荒漠中,看到了飞雪天有大雁南飞,还有那随风飘滚的蓬草。

不仅亚洲的雁南北往返迁徙,欧洲和北美洲的雁群也是这样。每当秋风扫落叶的时候,北欧的雁群南迁到非洲;北美洲的雁群南迁到南美洲,到了第二年春天,再飞返回它们的“故乡”。

北美洲苏必利尔湖西部,一直到哈得逊湾间的广阔土地上,生长着大片原始森林,那里栖息了世界最大的鹰群。每年深秋季节,气候变冷,鹰群就成群结队向南部飞迁去过冬,最多达25万只以上;到了春暖以后,再飞返繁殖地区。

说也奇怪,这群飞鹰都是由同一条航线迁徙的,它们沿着苏必利尔湖沿岸上空飞行,组成一股强大的活动的“鹰流”,好像是一条无形的空中走廊。鹰流飞过时,铺天盖地,好比乌云压顶,天色顿时变得黑沉沉了,它成了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北美洲的金鸻迁徙是绕大圈飞行。金鸻有东、西两种,东金鸻春季在阿拉斯加西部和西伯利亚东北部繁殖,南迁时南飞到台湾、广东和云南,一次飞行的距离有4000多公里。西金鸻在加拿大森林里筑巢繁殖,到秋季向南飞迁,经拉布拉达半岛、大西洋、巴西,一直到阿根廷的丛林草地过冬,春季向北飞行,经中美洲、密西西比河返回“故乡”。

鹳鸟从北欧迁飞,途经地中海、撒哈拉沙漠,一直飞到南非去越冬。飞行时间约3个月,飞行速度较快。

鹟鸟飞迁的距离更是惊人。人们发现,一只幼鸟夏季在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孵出后,向南飞迁时,经过许多日日夜夜,一直飞到远离故乡成万公里的西非各国。

海洋鹱是在北极地区极昼的时候产卵繁殖的,这时候南极正是极夜,海洋鹱产完卵,孵出幼鸟,飞到南方过冬,那时候南极洲正好开始了极昼,它们飞得更远,每年飞返的旅程4~5万公里,而且每次都能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候鸟为什么只是在春秋两季飞迁呢?生物学家认为,气候(包括气温、风、雪、日照)、食物等的外界因素,同季节关系密切,对鸟的迁徙影响显著,越冬地带,夏季酷热,不适宜鸟的产卵繁育,春天时就北返故乡,繁殖地区冬季严寒,对鸟儿觅食、生活十分不利,秋天时就南去越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