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时光机器:隐藏在时间中的科学
11199800000030

第30章 奇妙的书钟和火钟

中世纪时,教堂里每天要定时地敲钟,召集教士们做祈祷。有个黑衣教士叫奥古斯丁的,在教堂专管敲钟。因为没有时钟,日子特别难过。每天晚上,在半夜后3点钟,他就要去敲钟,唤醒教士们起来晨祷。他想出了一个简单办法:从傍晚起就开始读《圣经·旧约全书》,当他一读到“亚萨的结交与伶长伊吉井摩夫”这一句的时候,他就跑到钟楼上去撞钟啦。

有一次,奥古斯丁在读书时,由于白天很劳累,一会儿就昏昏地睡着了。等他一觉醒来,太阳已经升到了高空。当然,他只能是受到教堂主持德齐德里给他的一顿训责!

“书钟”不是一种准确的时间,因为,读书,有人读得快些,有人却读得很慢。这样就会产生不等长的时间,你有你的时间,他有他的时间。可是,人们要求任何时间单位,都应该是一样的啊!

“书钟”却误事了。因为教堂附近市镇上居民没有听到钟声,一觉醒来时,已经日上三竿了。因此,“书钟”也不可靠。

人们又想到了另一种“火钟”。蜡烛上标有尺寸标记,也就是用烧掉蜡烛的分量来测定时刻。“火钟”很方便,使用也普通。人们问:“现在什么时候了?”回答是:“一支烛”,或“两支烛”。一夜分为3支烛,如果说现在是“两支烛”,那意思是黑夜已过了2/3了。在蜡烛上标尺,就可将时间测得更精细一点。另一种油盏灯,也可以按照灯里耗去的油的分量来测定时间。

这类火钟,由于蜡烛的粗细、燃烧点高低、火焰大小等的不同,测量时间也不很精确。

我国古代有一种“火闹钟”。有一种龙舟形的小船,用长木块镂空船身,雕有龙头龙尾图案,中间悬空放置一支细细的长香。船的中段横挂着一根线,线的两头各栓着一个小钢球,人们把长香的一头点燃着。当长香烧到线的时候,线被火烧断,而两个小钢球便落到船旁下面的金属盆里,发出一声叮当响。

欧洲人向来是按照教堂的钟声来安排他们一天的工作。一天敲钟8次,每隔3小时一次。晨祷以后,就是教堂第1时(相当于上午7~9时),以后第2时、第3时……每隔3小时敲一次钟。

可以想象得到,水钟、火钟、书钟等等,测定时间都有困难和误差,而如果有一环出了差错,许多事儿都要乱套了。有些教堂干脆规定,根据半夜鸡叫来敲响第一次晨祷的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