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775年英国探险家库克在他的探险报告中特别提到,在南极圈附近海域存在大量的海豹和鲸鱼,于是英国、美国、俄国、法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捕猎船纷纷冒着严寒前往南大洋猎取这些海兽。尽管南极海域航行艰难,但每年仍有100多艘捕猎船集中到那里,仅仅3年时间,南大洋被捕杀的海豹就超过了100万头。在这种大屠杀式的经济活动中,新的发现也随之而来。
捕海豹的船长大多身体强壮,能经受狂风恶浪,许多人目不识丁,但凭借长期的海上生活经验,仍能在变幻莫测的大洋之上来去自如。英国捕海豹船“美人”号船长詹姆斯·威德尔就是其中的一个。
威德尔出身于英格兰的一个牧羊人家庭,自小没受多少教育。由于生性好动,就跑到海港当了一名水手,到他34岁时终于成了捕海豹船船长。1821年他在南极海域捕获了不少海豹,发了一笔小财。
1822年,威德尔再度驾船驶向南大洋,希望能有更大的收获,可他在驶向南奥克尼群岛时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登陆休整时更是长醉不醒,手下的船员也在岛上痛饮狂欢。威德尔的助手库珀·休斯林多次劝他早点起航,以免错过捕猎季节。但他总是不置可否,似乎早就忘了时间正在一天天消逝。
一天晚上,威德尔终于清醒过来,发现库房金钱已所剩无几,这才大吃一惊。抬头看着日历,已是1823年初了,不由冷汗直冒,连忙派休斯林把在岛上渴得烂醉的船员们拖了回来,起锚急急向东南飞驶。
南大洋的劲风冷得让人难以忍受,看来南半球的冬季已经逼近。更糟的是,老海豹捕猎场除了密布的流冰之外,见不到一只海豹。威德尔见状忧心如焚,简直束手无策。现在看来,除了继续向南寻找新的海豹捕猎场外,似乎别无他法。
威德尔决定沿西经30度向南航行,到南桑威奇群岛西南大约185公里处寻找新的海豹栖息岛屿。可越向南驶流冰越多,绿色的海水也变成恐怖的深蓝,眼前除了偶尔在冰缝中迅速北游的鲸鱼之外,连海豹的影子都没见着。
“美人”号在大风雪中开开停停,远处传来大冰山爆裂的巨响声,使人闻之不寒而栗。船员们已经失去了信心,一场叛乱已迫在眉捷。
面临众叛亲离的局面,威德尔简直一筹莫展,坐在船长室里喝闷酒。这时唯一的亲信林斯林走了进来,一阵耳语之后,威德尔铁板似的脸上绽出一丝笑意,连称“妙计”。
第二天,全体船员被召到甲板上。威德尔先是威严地逐个审视一张张狐疑的面孔,然后慢慢从怀里掏出一张羊皮纸,递给站在旁边恭候的休斯林。后者清清嗓子,表情严肃地宣读:
“兹命令威德尔率‘美人’号驶向南极,以完成大不列颠王国的光荣使命。”
船员们闻言目瞪口呆,纷纷凑上前去瞅那张羊皮纸。只见在3行正规的文字下面,有一个花体字的签名。这是伊丽莎白女王陛下的旨意,还是英国政府的决定?无人能够得知。
对船员们的种种提问,威德尔一言不发,只是指指南方的海域。说来也怪,原先阴霾的天空出现了少见的灿灿的阳光,而海面上一直密密麻麻的流冰群则向两旁避开,形成了一条宽敞的无冰水道。
威德尔见状大喜,大喊一进:“全速前进。这是上帝的恩赐!”
船员们见到这情形,顿时精神大振,迅速各就各位,驾船从水道中向南驶去。由于海冰异乎寻常地少,威德尔一路顺风,南下的航程比当时的任何人航行得都要远,直到被巨大的冰架挡住去路才停止前进。
返航前,威德尔在此地反复地测量水温,直到温度计破损为止。他们在冰上挂起英国国旗,同时轰响礼炮,以庆祝他们南大洋航行的新纪录:74°15′。这比当年库克船长那次南极之行更接近南极点380公里。
威德尔此行虽然没有捕到一只海豹,但归国后却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他凭借假诏书闯荡过的广阔海域,位于南极半岛和科茨地之间,威德尔当时曾起名为乔治四世海,直到1900年地理学家卡尔·弗里克博士才提议以首先到此的威德尔之名命名为“威德尔海”。这个威德尔海由于严寒、风暴和冰山,常常险象环生,又被人称为“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