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趣味地理:激起你的冒险欲望
11199600000127

第127章 双星争晖引领潮流

一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其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与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奇迹,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最快、投资环境最佳的两大地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成功实践。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高瞻远瞩,提出创办经济特区和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思路,珠三角先走一步。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开发浦东、发展上海、带动长三角发展的新思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区,成为继珠三角经济区之后又一个发展热点。

珠三角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主体,也是中国区域经济中最具生机活力的重要增长极之一。珠三角位于广东省中南部,面向南中国海,为珠江出口处,毗邻港澳,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5个地级市,惠州市区、惠阳县、惠东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7个县(区)及县级市,共计14个市、县(区),面积4.15万平方千米,人口2365万。进入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在外部因素和区域内改革力量的合力驱动下,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腾飞。长三角则主要在乡镇企业带动下,以区域内城乡自我积累为支撑,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比较而言,由于当时上海增长极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珠三角独领风骚10年,经济发展水平追上了长三角。

长三角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入海口。区域内共有1个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城市——南京、杭州、宁波,11个地级城市即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浙江省的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计15个城市,面积1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7571万。90年代,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标志,长三角跨入一个重振雄风、引领潮流的崭新发展时期。上海以浦东为龙头,以建立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为目标,抓住历史机遇,经过10年拼搏进取,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产业结构高度不断提升,整个城市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基本完成由工商业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的重大转变。目前,已有3300余家中外金融机构驻扎在上海,世界500强企业有一半在上海投资,经济外向度空前提高;金融证券、保险、商贸、交通、通讯、房地产等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城市功能与区域枢纽辐射功能大大增强。长三角成为90年代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潮流的最耀眼的明星。

在中国区域经济中,珠三角与长三角双星争晖,共同引领着中国经济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