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岁育儿方案
11199000000018

第18章 疾病预防

1.及时预防接种

孩子在2个月时已经服用了小儿麻痹糖丸(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的第一丸,3个月时要继续服用第二丸。

从本月开始,要给孩子注射三联针(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剂)。这种预防针要打3次,每次间隔30天,在3个月内连续注射完毕,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为什么这种针要连续打3次呢?因为注射1次产生的抗体维持的时间较短,必须连续注射,才能使机体产生一定的抗体,达到足够的抗病能力。注射三联针后,大部分孩子都有轻度的发热反应,这没关系。如果体温超过38.5℃,可服一次阿鲁退热药,1~2日后体温可恢复正常。什么情况不能注射三联针呢?孩子发热不适的情况下暂时不能注射,待病愈后再注射。另外,有过敏体质的孩子、脑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的孩子、脑炎后遗症或癫痫的孩子均不能接种,以免发生抽风等意外情况。

2.预防眼病

红眼病的治疗

婴儿的抵抗能力很弱,很容易被一些传染病所感染,特别是红眼病,婴儿极易被感染。红眼病是一种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的结膜、角膜炎,多发生于7~8月份,发病快,传染性强。发病后表现为眼红、分泌物多、怕光、流泪、眼痛。红眼病是通过接触病人的手巾、洗脸水传染的。病程从数日到2周。发病时应保持眼睛的清洁卫生,双眼滴抗病毒眼药水,即可治愈。

还有一种红眼睛称”暴发火眼“,是细菌感染的一种很容易传染流行的眼病。多表现为眼睛发红、怕光、流泪、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分泌物多时可使上下眼睑粘在一起。病程1~2周。局部点抗生素眼药水,如氯霉素眼药水,每2小时滴1次,也可口服抗生素治疗。

这两种眼病,都是通过接触传染的。预防红眼病主要应注意个人卫生,婴儿应有单独使用的毛巾、脸盆,不要与他人合用。不要与有红眼病的人接触。努力切断婴儿与病源接触,就会预防红眼病发生。

斜视眼的预防

婴儿3个月左右,眼球转动都是没有目的的,婴儿双眼的运动是不一致的。随着婴儿年龄增长,视觉发育逐渐完善。宝宝在满月后,眼前突然出现物体就会引起宝宝闭眼,即出现保护性瞬目,宝宝的眼睛是否斜视。可以采取下面方法来判断。

用安有聚光灯泡的手电,放在距离宝宝脸前约30厘米处,照在宝宝两眼间的鼻梁根部,同时逗引宝宝注视手电。这就会在宝宝的两眼珠上出现很小的反光点。没有斜视的宝宝反光点分别位于两个瞳孔(黑眼球)中央。如一只眼睛的反光点还在瞳孔中央,另一只眼睛的反光点偏向耳朵一侧,可能是内斜视;如一只反光点还在瞳孔中央,另一只眼睛反光点偏向鼻子一侧,可能是外斜视。这种检查可多做几次,如果每次反光点都不在瞳孔中央,就应到医院眼科就诊了。

斜视不仅影响孩子的容貌,而且导致宝宝视功能发育异常。一旦确诊斜视,应及时预防,并认真做好治疗。婴儿的眼肌处于发育状态,一些不适当的护理可导致斜视发生。如有的妈妈喜欢在宝宝的睡床上中间系一根绳,悬挂宝宝喜欢的玩具,逗着让宝宝经常看,时间长了,就可能导致内斜视。

预防方法是应将玩具悬挂在床栏周围,并将宝宝特别喜欢的玩具经常更换位置;如果宝宝床一侧是窗户,那么宝宝头的方向要经常变换,因为宝宝喜欢看亮的地方,以免长时间向一侧方向看亮处引起斜视眼。

3.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百日咳是一种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典型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带有吸气性尾声或伴有呕吐,并发症多且严重。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白喉是由白喉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为在咽、喉、鼻部等处形成白色假膜,白喉杆菌产生强烈外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破伤风为破伤风杆菌所致。当机体受到创伤时,或产妇分娩时使用不洁用具剪断脐带,破伤风杆菌可侵入伤口,在缺氧的条件下生长繁殖,分泌外毒素,引起以肌肉强直及阵发性痉挛症状为特征的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病死率较高。目前使用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即百白破三联疫苗来预防以上3种疾病,免疫效果好,使发病率明显下降。接种对象:出生3个月~6岁的儿童作全程免疫。婴儿出生后3个月注射第一针,连续打3针,每次间隔1个月。第3针后,间隔10~14月注射第四针。北京地区,在小学一年级接种白破二联(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初中一年级、高中三年级接种白类(白喉类毒素疫苗)均为加强免疫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百白破三联疫苗在接种后,局部可有红肿、疼痛或硬结,婴儿可哭闹不安,伴有发热。发热程度不一,但一般持续1~2天。若发热超过38℃可服退热药。个别婴儿局部硬结不能吸收而形成脓肿,这种脓肿为无菌性脓肿,需到医院诊治。

4.预防早期肥胖症

在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各种营养品不断诞生的今天,一些家长往往不注意孩子营养的均衡,因而造成”小胖子“也越来越多。这些肥胖的小儿到成年后各种疾病的隐患也就越多。

什么样程度才叫肥胖呢?医学上通常把超过同龄同身高正常体重20%的儿童称为肥胖症儿童。过多的脂肪不仅对机体是一个沉重负担,对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肥胖的小儿不爱户外活动,在小儿群体中易成为同伴们取笑的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压力,出现自卑感,形成孤僻的不良性格特征。到成年后还会给生理健康带来许多隐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肝胆疾患及其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的疾患。

肥胖小儿由于脂肪组织过多,皮肤皱褶加深,若护理不当容易因局部潮湿引起皮肤糜烂或产生疖肿。

小儿肥胖并不是健康的表征。在婴儿期尤其是从胎儿第30周至出生后1岁末,是脂肪细胞增殖活跃期,若此时营养过盛,可使过多脂肪细胞一直留在体内,因为这些脂肪细胞体积大,基数过大,引起的肥胖症难以治愈。因此肥胖症应早期预防。

此外,小儿肥胖与遗传有关。父母中1人肥胖,孩子出现肥胖率约为40%。若父母双方均为肥胖者,小儿肥胖可达70%。预防肥胖对有肥胖家族史的孩子尤其重要。

预防方法主要有:

1.坚持母乳喂养至少4个月。

2.最好6个月前不喂固体食物。

3.合理喂养。营养品种多样化,均衡热量摄入应按照月龄需要喂养,保证正常生长发育为好。

4.1~3岁期间饮食需要有规律,不要用哺喂的方法制止非饥饿性的哭闹。

5.小儿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大量蛋白质供应,对于肥胖孩子要控制其动物性脂肪和糖类的摄入,注意及早锻炼身体,多活动。第4个月的婴儿有的已开始萌芽,在语言发育和感情交流上也进步较快了,对周围的事物也有较大的兴趣,所以要加以保护和引导。在喂养方面可添加固体食物,这标志着孩子的成长迈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