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在清华谈炒作之道:卖点炮制实战
11192300000026

第26章 炒作的卖点必须有用

在讲完前面的一些卖点炒作卖点之后,下面最后讲一个问题。最后的这个炒作卖点在所有的卖点中是最重要的,所有的卖点炒作到最后都要回到这个问题上来。

所有的卖点炒作若没有过硬的质量作基础,那么,你花的一切卖点炒作心思到头来都是白费力气,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本书中讲到的卖点炒作,都是建立在最优产品的前提之下的。产品没有用,就算你炒得惊天动地,也只能博得一时好感,而且很快消费者就会上门找麻烦的。

卖点炒作只有真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那么,这个卖点炒作才能成功。我们不妨看看这家商店老板是怎样用卖点炒作推出质量过硬的产品的。

杭州市几家商店曾经推出了像卖金鱼那样出售石英手表的促销高招,深受消费者欢迎。一位青年顾客在某店钟表柜台选中一块手表后,要求“试一试”,营业员热情地接过手表投在店中央的金鱼缸里,15分钟后捞出手表,钞针仍然走个不停。这位顾客连声赞叹满意而去。有的顾客甚至指定要购买已浸在缸中数十天的手表。

采用这种方式销售后,每天销量比原来增加六倍左右。

在鱼缸里卖手表,人们听说后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那手表还能走吗?在好奇心驱使下人们一定会去一探究竟,在发现事实确实如此,而且表还正常行走时一定会毫不犹豫的购买,这就是出奇卖点炒作制胜,这更是凭质量取胜。

江苏无锡粮油制品厂生产的一种“生力豆奶”,质量上乘,但却销路不畅。面对茫茫如海的市场,厂长王伟强没有惊慌失措。他亲自站柜台试销“生力豆奶”。经过仔细的观察分析,他发现原来顾客担心的是豆奶用塑料袋包装不牢靠,怕挤压之后豆奶渗漏出来,因而买了也不愿往包里装。

发现了问题的症结,王伟强决定集中锋芒,打消顾客的顾虑。他来到熙熙攘攘的无锡市三阳公司门口,一只脚踩在一包“生力豆奶”上,像杂技演员般“金鸡独立”,旁观的人们惊奇而信服地说:“哎!果然不破!”

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生力豆奶”由此迅速风靡起来。

“生力豆奶”从原先销路不畅转变为迅速风靡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要善于发现问题的“关节点”,也就是要集中“锋芒”以求解决问题的要害——顾客担心塑料袋的牢靠性能。在发现这个“关节点”之后,厂长王伟强立即“对症下药”,选择最热闹的地段现场打消顾客的疑虑。正是由于锋芒集中谋略恰到好处的运用,才使得“生力豆奶”销路大为改观。

再看看这个又摔又踢的卖点炒作。

在一次广交会上,河南安阳家用电器总厂的厂长跟马来西亚客商基本谈妥了一桩交易,价格各方面都谈好了,最后马来西亚客商仍有些迟疑。他对那位厂长说:“你们的吹风机是好,不过运到我们那里要经过50个站口,要摔打50次,还要打100个滚,恐怕再好的机器到站时也会散架的。”原来,他有这一顾虑,那位厂长马上想出对策,竭尽全力说服客商。

第二天,在广交会上那位厂长趁马来西亚客商也在场的机会,抓起一台吹风机扛在肩上,狠狠地往地板上摔,然后又提起来再狠狠地摔,提了又摔,摔了再提,一共摔了50次才停下来。虽然那位厂长已经气喘吁吁,仍怀着深仇大恨似的把吹风机放在地上,然后用脚狠狠地踢,吹风机被踢得滚来滚去,一直踢了一百脚才停下来。当场有许多客商围观,那位厂长以“真金不怕火炼”的风度对那台吹风机进行测试,结果损耗率竟完全在规定的指标内,在场的中外厂商个个叹服不已。马来西亚客商消除了顾虑,马上敲定了这笔交易,而且帮助拉了几家客户。

这次“活的卖点炒作”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由于在众目睽睽下进行试验,打消了外商的顾虑,他们纷纷订购安阳的吹风机,使这种吹风机打进了12个国家的市场,并成为香港地区的“霸王产品”。从这里看,“活的卖点炒作”最能赢得客户的依赖和支持,不失为一种自我制造卖点来炒作的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