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要有可比性,这是修辞的规律。可是,把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一致的地方直接扯在一起,这是产生幽默感的规律。除了用不相称的分类和排列引起怪异之感以外,还可以用不伦不类的比喻来造成滑稽的效果。
从通常修辞学角度来说,比喻要有可比性,要在本体与喻体之间有一致的地方,就是通常所说的可比性。比如说,一尺布可以与五丈布比,但不能与一斤铁直接相比。不能比就是没有可比性,把没有可比性的直接相比就犯了无类比附的错误,这是修辞学的规律。可是把没有可比性的事物直接扯在一起,却是幽默的规律。清朝的《新刊笑林广记》中有一个关于学台的故事:
秀才的家丁把娃娃撒尿,良久不撒,于是吓他说:
“学台考官来了。”
娃娃立即撒尿,秀才问其原因,家丁回答说:
“我见你们秀才,听学台下马,吓得屁滚尿流,才想出这个主意。”
把撒尿和秀才考试相比已经荒唐,小孩一听学台之名立即撒尿,则更是荒唐之至。
汉语有一种特殊的修辞方法,就是歇后语,歇后语本来属于比喻的暗喻之列,但是它有一个特点,那是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是不伦不类的,因而大都十分滑稽,如形容人做事有条不紊或唱曲子有水平,从容不迫,口语叫做有板有眼。这是一个带着褒义的词语,可是有一个歇后语是:光屁股坐板凳——有板有眼。这里的有“板”是指板凳之板,而有“眼”则指肛门。这与做事或唱戏有水平不但风马牛不相及,而且在联想意味的雅俗上也不能相容。从而产生了幽默,令人发笑。
绝大多数歇后语都以本体与喻体之间的无类比附为特点。因而茅盾认为歇后语是一种“文字游戏”。歇后语不是一种正式的修辞方法,而是一种戏谑性的修辞方法,由于它往往远及无类,或强加比附,常常奇趣横生。如:
形容人做了不必要的无用功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形容人说话不实阎王出了告示——鬼话连篇。
说人的水平不怎么样床底下放风筝——不高而不妙。
说人潜力不大老鼠尾巴上长疖子——有脓也不多。
说人意图不善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多数歇后语以荒诞、滑稽取胜。但是也有一些滑稽意味并不太浓的如: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还有一些非常粗野的,或者太荤的,在使用时,要细心鉴别,否则可能产生不雅的效果。不仅不雅的歇后语要鉴别,而且任何一种不伦不类的比喻都要留心使用。
比喻的巧妙运用会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幽默。震撼世界的相对论,是科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创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晚年时,一群青年学生请他解释什么是相对论,他生动而幽默地打了一个比方:
“当你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上两小时,你会感到好像坐了一分钟;但要是在炽热的火炉边,哪怕只坐上一分钟,你却感到好像是坐了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