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编孕产妇生活宜与忌
11186500000014

第14章 孕期胎教3忌

1.实施胎教忌期望过高

有的孕妇实施胎教,期望过高,心太切,结果物极必反,收不到好的效果。比如有的孕妇在进行语言胎教时,长时间将耳机放在腹部,造成胎儿烦躁。胎儿生下来以后,变得十分神经质,以致对语言有一种反感和敌视态度。准妈妈在听音乐时,不能没完没了地听,连孕妇本人都感到疲惫不堪,那胎儿的感觉也绝对不会好。正如某些父母盼子成龙心切一样,想把胎儿培育得更出色一些,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一旦过度其结果就会适得其反,不仅达不到预定的目的,而且会导致不良结果。同样,胎教的每项内容都会使胎儿受益,如果不能适度地对胎儿实施,恐怕胎儿不但不能获益,还会受害。因此,孕妇对胎儿进行胎教,不能热情过度,心也不能太切。

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是每一位孕妇的心愿。胎教正是帮助孕妇实现这一心愿的方法。为了正确实施胎教,使胎儿真正受益,孕妇必须认真学习胎教内容,准确掌握胎教的正确方法。在实施胎教过程中,严格按胎教的方法去做,不要认为什么方法比规定的多做一些,就会更有效。孕妇生活要有规律,这既是胎教的一项内容,也是对每位孕妇的起码要求。每项胎教内容,需按一定规律去做方能成功。如抚摸胎教,一天两天不足以和胎儿建立起联系,需坚持长久地,有规律地去做,才能使胎儿领会到其中的含义,并积极地响应。母亲和胎儿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乐趣无穷。在这种乐趣中,胎儿的发育得到激励,胎儿的心志发展得到激励,孕妇的信心和持之以恒,是胎教的成功保证。

2.忌噪声损害胎儿听觉系统

众所周知,舒缓的音乐可使人感到舒适,让身心得以休息,而噪声可使人疲劳、不适,甚至损害人的听力。胎儿亦然,音乐和噪声对胎儿可造成截然相反的结果。

胎儿的听觉系统中,内耳是最先发育的部分,内耳功能独特,结构复杂,素有迷宫之称。内耳大约在妊娠20天以后就开始出现了,内耳的迷宫中包括有形如蜗牛壳的耳蜗,半圆形管子似的半规管以及如同大厅的前庭。

耳蜗是主要听觉部件,内部呈螺旋形,有液体在其中流动,除此之外还有1万个左右形如毛发的听觉细胞,当声音传送到内耳时,耳蜗内毛发状的听觉毛细胞会在液体中摆动起来,就像水草在水中跳摇摆舞,根据声音的刺激不同,“舞蹈”的姿势也不同。这种毛细胞舞蹈产生的电流刺激听神经,报告大脑,于是人们就听到了各种音响。

音乐是倾注了作曲家某种感情的一种特殊的声波,由于它的连续性、有规律并呈周期性变化,使内耳毛细胞接收声波的机械振动而大跳摇摆舞时,得以周期性的休息而不致疲劳。但如果传入的声音是噪声,其声波振动紊乱,使毛细胞处在极度亢奋状态,持续不断大跳特跳摇摆舞,结果导致盛极而衰,对听觉细胞造成无法挽救的损伤,从而影响胎儿的听觉功能,同时大脑局部区域,也因过度兴奋而引起疲劳性抵制,严重时甚至会损伤胎儿的大脑听觉中枢。因此,孕妇应该远离噪音,以免对婴儿不利。3.应防止情绪不佳而导致流产

医学上把女性连续三次流产称为习惯性流产。习惯性流产的原因很多,在母体方面有受精卵异常、母子血型不合、子宫发育畸形、子宫口松弛等;在胎儿方面如胎儿畸形等。外界因素如各种病毒、细菌感染都可导致习惯性流产。有的习惯性流产却不是这些原因引起的,而是与情绪有关,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习惯性流产。

为什么情绪不佳也会引起流产?这是因为孕妇情绪紧张会使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破坏了原来的稳定状态,使体内神经免疫及内分泌发生紊乱,特别是孕激素的改变使正常妊娠发生改变。孕激素是保证胚胎发育的重要激素,与下丘脑有密切关系。生理学实验证明,人的情绪变化与大脑边缘系统特别是下丘脑有关,情绪变化将会间接影响内分泌的相对稳定状态。当人的情绪处于长期紧张状态时,体内孕激素水平降低,胎盘发育不良,这都不利于胚胎发育。况且子宫处于高敏感状态,很轻的刺激就会促使子宫收缩,从而诱发流产。

如果孕妇有过流产史,孕妇从得知自己再怀孕之日起,就有一种恐惧心理。越接近前次流产时间,心理负担越重,使内分泌紊乱达到高峰,于是出现第二次流产。流产次数越多,心理负担越重,多次反复,便形成了恶性循环。有的女性抱养孩子后,心理负担大大减轻,于是打破了原来的恶性循环过程,怀孕后胚胎能正常发育,故不会因发育不良而中途流产。

在治疗这种类型的习惯性流产时,应特别注意对心理因素的治疗,增强对生育的心理承受能力;还应适当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与体力劳动,以放松紧张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