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医生讲述的88个故事
11186200000088

第88章 歇斯底里的心理真相——癔症

“经典故事”

歇斯底里的女孩

患者张某,21岁,某市中专生,张某从小好胜心强,对生活和自己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但高考两次落榜,对她的打击很大。第三次虽然勉强榜上有名,但看到那些昔日不如自己的同学很多都考上了比自己好的学校,内心又深受刺激,愤愤不平,继而郁郁寡欢。因此,虽然踏进了中等学府,但她的内心深处极其不平衡,感觉到很压抑,行为逐渐变得很让人费解,无所适从。有一次,她的一位好友责怪她两句,她就把那位同学的书丢到地上,宣称与之绝交,气消之后,她又主动要求与之和好,弄得那位同学哭笑不得。还有一次,她高高兴兴地帮一位男同乡洗被子,因为一件小事,她又大发雷霆,抓起洗好的被子,一下子扔到了楼底。其时正值五楼停水,她又抓起那位同乡辛辛苦苦从三楼提上来的水泼个底朝天,令在场的人无不诧异。

后来,每逢她感到压抑、心情不爽时,晚上就发出惊恐的喃喃声,把同寝室的同学吓醒,喊她摇她都不起作用,嚷嚷说,“胸闷”、“憋气”;若不拉她,她就四肢打挺,自己无法坐起,继续发出梦呓。

“心理解惑”

歇斯底里患者的心理真相

张某患的是轻度情感爆发型歇斯底里,情感上突然爆发和喜怒无常是这类病人的最大特点。“飞得越高,摔得越痛”,高考的落榜和学校不理想,使张某失去内心的平衡,心里的苦闷无法发泄,于是就冲着同学和老乡“出气”,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内心冲突和外部压力两方面直接导致疾病的产生。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是在各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神经症,但近年来发病有所减少。在综合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中,本病也较少见,仅占全部咨询病例的03%。

本病的病人在病前常已有情感丰富,富于幻想,善于模仿,易受暗示,自我中心等人格特点。这类人常在某些心理一社会因素的刺激下或暗示下,突然出现短暂性精神异常或运动、感觉、植物神经、内脏方面的紊乱。这些症状可由暗示而产生,亦可通过暗示而使之消失。

本病的发病年龄多数在16~30岁之间,女性远多见于男性。

癔症的表现可谓多种多样,既可有运动、感觉等障碍的类似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又可有各种内脏病变的类似各科疾病的症状,也可有短期发作的精神症状(变态心理症状)。可以说,癔症的表现可以模仿临床各科的任何疾病的表现,因此极易误诊。已有许多最初诊断是癔症,而实际上是躯体疾病,因而拖延了治疗的教训。所以癔症在临床上要做出正确的判断,难度是较大的,特别对于临床经验缺乏者来讲,不要轻易下癔症的诊断。

“心理调节”

重建心灵家园

癔症的治疗既容易也最难,关键是医务人员应满腔热情地关心患者,帮助他们寻找发病的原因,引导患者正确地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疾病的治愈是医生与患者共同努力的结果。癔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等治疗。

一、心理治疗

1.解释性心理治疗

让患者及其家属知道,癔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种种疑虑,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癔症有正确的认识,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引导患者认识病因及病因与治疗的关系,应给予患者尽情疏泄的机会,给予适当的安慰或鼓励。患者本身也应加强自我锻炼,用理智的态度处理所面临的一切,而不要感情用事,用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克服性格方面的缺陷。

2.暗示治疗

是消除癔症症状,尤其是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有效方法。在施行暗示治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方面,治疗环境要安静,以消除环境对病人的各种不良影响。一切无关人员均要离开治疗现场,避免由于家属或周围人的惊慌态度,或过分关注而使症状加重,给治疗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医生在认真详细地询问病史以后,在接触病人并做全面检查的过程中,态度应热情沉着、自信,要对治疗充满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信任医生。实践证明,病人对医生信赖的程度往往是决定暗示治疗成败的关键。在言语暗示的同时,应针对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吸入氧气,针刺,给予注射用水或维生素C针剂肌肉注射,静脉推注钙剂及电兴奋治疗。

3.催眠疗法

利用催眠时大脑生理功能的改变,通过言语,施以暗示,从而达到消除癔症症状的目的。

4.行为疗法

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适用于暗示治疗无效肢体或言语有障碍病例。

二、药物治疗

癔症发作时,若病人意识障碍较深,不易接受暗示治疗,可用氯丙嗪或合用盐酸异丙嗪各25~50mg,或安定10~20mg,肌肉注射,使病人深睡,不少病人醒后症状即消失。

三、物理治疗

行为疗法,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适用于暗示治疗无效肢体或言语有障碍病例。中药、电针或针刺等治疗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在治疗时如能加以言语暗示,则效果更佳。痉挛发作、朦胧状态、昏睡状态、木僵状态的病人,可针刺人中、合谷、内关穴位,均用较强刺激或通电加强刺激。对瘫痪、挛缩、呃逆、呕吐等症状,以直流感应电兴奋治疗或针刺治疗。对失音、耳聋症等,也可用电刺激、电兴奋治疗。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贡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师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梁素娟、许庆元、刘娜微、张艳红、周婷、但佳玉、杨艳丽、柳絮恒、赵一、赵红瑾、齐红霞、欧阳勇富、廉勇、欧红梅、周珊、齐艳杰、陆晓飞、杨广东、王非庶、李淑敏、杨海莲、王杰、张宝文、熊永鑫、李亚莉、于心愿、蒙明炬、李秀敏、关丽莹、胡葳、何瑞欣、杜莉萍、侯伟宁、李卫平、李敏、李海霞、宋桂花。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和作品,从中得到了不少启悟,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菁华,谨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书的诞生。凡被本书选用的材料,我们都将按出版法有关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但因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详,尚未取得联系。敬请您见到本书后及时函告您的详细信息,我们会尽快办理相关事宜。

由于编写和出版时间仓促,以及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请广大读者指正,特驰惠意。

编者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