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小病不求医I:经穴按摩使用手册
11185400000035

第35章 小儿佝偻病

佝偻病又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因缺乏维生素D导致钙磷代谢紊乱所诱发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多发生于3岁以内小儿,尤以6~12个月的婴儿发病率最高。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

临床中将佝偻病的表现分两期,即早期:患儿烦躁,夜寐不安,神情呆滞,头部及颈项多汗,胃纳不佳,肌肉松弛,发稀色黄,头颅骨软,囟门久不闭合,不能挺立,面色苍黄,四肢懈怠,易受惊惕。

晚期:患儿形体瘦弱,表情呆滞,动作迟钝,数岁不语或言语不清,骨骼畸形,囟门特大,发育迟缓,牙齿迟出,鸡胸、龟背、腹部膨大,下肢出现“O”或“X”形的弯曲。

方法一

{1}患儿仰卧,家长用掌心对准中脘穴逆时针摩动5分钟。

{2}患儿俯卧,按揉脾俞、胃俞、肾俞、命门穴各1分钟。

{3}捏脊5~10遍。

{4}按揉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

{5}补脾经、补肾经各300次,掐揉四横纹100次,揉板门50次。

辨证论治

①自汗、盗汗重者加揉肾顶1分钟,补肺经200次。

②若烦躁不安,睡眠不宁者加清心火100次,清肝经200次,揉神门1分钟。

方法二

{1}摩腹5分钟。分推腹阴阳100次。

{2}揉中脘100次。揉丹田100次。

{3}补脾经300次。

{4}补肾经300次。

{5}捏脊5次。

辨证论治

①烦躁、夜眠不宁者加揉百会30次;清肝经100次;揉足三里300次。

②便溏或腹泻者加推上七节骨100次;揉龟尾300次。

③骨骼畸形,则在各畸形局部加推、揉、摇等手法,以逐步矫正局部畸形。

注意事项

①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蛋黄及肝脏等。

②宜多在户外活动晒太阳,以获得充足的紫外线。

③勿让病儿过早或过多的练习坐立或行走,并注意让病儿保持正确的姿势,以免发生骨骼畸形。

④加强对佝偻病患儿的护理,避免受凉和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