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小病不求医I:经穴按摩使用手册
11185400000031

第31章 小儿流涎

流涎是指小儿口涎不自觉地从口内流溢出来,也称流口水,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及口腔黏膜炎症也常引起口涎外流。

临床常见脾胃积热和脾胃虚寒两型。

脾胃积热型:流涎稠黏,面赤唇红,口干,舌红苔腻,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脾胃虚寒型:涎液清稀,面白唇淡,舌淡苔白,四肢不温,大便稀薄。

方法一

{1}患儿仰卧,家长以掌心在腹部作顺时针方向团摩5分钟。

{2}患儿仰卧,家长以两手大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20~50次。

{3}清补脾经各100次,揉板门300次。

{4}患儿俯卧,家长以中指指腹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

{5}按揉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

辨证论治

①胃虚寒型:补脾经至300次;掐揉四横纹100次,揉外劳宫100次;推三关100次,揉小天心200次。

②脾胃气虚型:补脾经至300次;补肺经300次;推三关300次;推四横纹100次,运内八卦100次。

③脾胃积热型:退六腑200次。清天河水100次;清胃经200次;揉涌泉100次。

④心脾郁热型:清小肠300次,退六腑200次;清心经200次;揉小天心100次。

方法三

{1}揉人中100次。

{2}揉承浆100次。

{3}揉天突100次。

{4}掌根揉中脘100次。

{5}揉足三里300次。

辨证论治

①脾胃积热者加清脾经、清大肠、退六腑各100次,摩腹3分钟。

②脾胃虚寒者加补脾经、补大肠、推上三关各100次,捏脊5遍。

注意事项

①宜清淡饮食,不食过咸厚味食物。

②注意口腔卫生,保护好下颌皮肤。若流涎是由于口腔粘膜炎症而引起的,则在按摩治疗同时还须积极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