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小病不求医I:经穴按摩使用手册
11185400000024

第24章 小儿夜啼

夜啼是指婴、幼儿每到夜晚就烦躁不安,啼哭不止,甚至通宵啼哭。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

脾脏虚寒:啼哭时哭声低弱,睡喜踡曲,面色青白,四肢欠温,腹喜摩按,吮乳无力,大便溏薄,唇舌淡红,苔薄白,指纹多淡红。

心经积热:啼哭时哭声较响,见灯火甚则哭声更剧,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安,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指纹较红紫。

方法一

基本治疗处方为:

{1}清肝经300次。

{2}清心经200次。

{3}揉小天心3分钟。

{4}按揉百会穴2分钟。

辨证论治

①脾脏虚寒型加用:补脾经200次,摩腹3分钟,推三关300次,揉外劳宫2分钟。

②心经有热加用:清天河水300次,清心经100次,清小肠100次,退六腑200次,摩腹3分钟。

③惊骇恐惧加用:掐小天心5~8次,按揉一窝风2分钟,按揉肝俞、心俞各1分钟。

方法二

{1}揉鱼际交100次。

{2}揉总筋(掌后腕横纹中点)100次。

{3}捏脊3次,推脊100次。

辨证论治

①脾脏虚寒型加用:推三关、补脾经、揉脾俞各100次。

②心经积热型加用:清河水、退六腑、清心经、清肝经各100次。

③暴受惊恐型加用:清肝经100次;掐总筋3次。

方法三

{1}婴幼儿俯卧,在腰背部做快速搓法,腰部搓热后,将掌心按于命门处30秒左右,反复施术3~5遍;

{2}沿督脉路线做提捻法(轻刺激)或做捏脊法;

{3}双拇指揉肝俞、脾俞、肾俞、点揉至阳穴;

{4}搓双侧腓肠肌,可起温中健脾的作用;

{5}搓揉双足,可起治疗四肢厥冷及温肾阳的作用;

{6}婴幼儿仰卧,将掌心搓热按于神厥穴处,半分钟左右。

辨证论治

①心经积热者,推上三关20次,清心经、清肝经各50次;从心俞至肝俞穴,用双拇指及食指将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的皮肤提起做捻法;点心俞、神门、内关、郄门穴。

②乳食积滞者,推上三关、泻六腑各20次,清大肠、清胃经、补脾经各50次;捏脊法,强刺激捏脊后在腰骶部做提法;加点中脘、足三里、公孙穴。

注意事项

①脾脏虚寒者注意保暖,心经积热者注意冷热适宜。

②避免暴饮暴食。

③保持室内安静,调节室温,避免受惊。

④脾寒夜啼者要保暖,心热夜啼者勿过暖,惊恐夜啼者要安静。

⑤每天按摩1次,一般3~5次症状可消失。若按摩无效者,应去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