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小病不求医I:经穴按摩使用手册
11185400000018

第18章 小儿咳嗽

咳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多种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都可引起咳嗽。以咳嗽为主症的急、慢支气管炎来说,以冬春季节或气候突变时多见。患儿年龄越小,病情越重,并发症也多。急性支气管炎大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病原是各种病毒或细菌,也可合并感染。

常见的咳嗽症状有以下两种:

外感咳嗽:咳嗽有痰,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头痛,苔薄,脉浮。若为风寒者兼见痰、涕清稀色白,恶寒重而无汗,或全身酸痛,苔薄白;若为风热者兼见痰、涕黄稠,微汗出,口渴,咽痛,苔薄黄,脉浮数。

内伤咳嗽:久咳,身微热或干咳少痰,或咳嗽痰多,食欲不振,神疲乏力。

方法一

{1}揉肺俞100次。{2}分推膻中50次。{3}揉乳旁30次。{4}揉乳根30次。

辨证论治

①外感咳嗽加用:推攒竹30次;清肺经100次;运内八方100次。若风寒者加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100次。风热者加清天河水100次。

②内伤咳嗽加用:补脾经100次;补肺经100次;搓摩胸胁50次;按揉足三里100次。

久咳体虚喘促加补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捏脊5遍。

方法二

{1}婴幼儿俯卧,清肺经推坎宫,术者手掌搓热后放于婴幼儿背部两侧做摩擦法数遍,以皮肤潮红为宜,揉点风门、肺俞;风寒咳嗽者加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100次。

{2}婴幼儿仰卧,术者双手掌搓热后,在婴幼儿胸部两侧做快速分推法,反复施术,沿大肠经及肺经路线做拿揉法(上肢部)数遍后,同时点揉合谷、列缺穴,再点揉双侧外关穴;

{3}婴幼儿坐位,点压天突、大椎穴等。在点穴时用泻法,加清天河水,水底捞月并掐捻少商穴,点揉翳风穴。

{4}婴幼儿俯卧,术者先用捏脊法7~8遍,再点揉风门、肺俞、脾俞、三焦俞。

方法三

{1}患儿俯卧,家长用小鱼际按揉患儿背部的肺俞穴5分钟。然后,向两侧分推肩胛骨100次。

{2}患儿仰卧位,家长用拇指点揉天突穴50次,揉膻中1分钟。

{3}按揉并弹拨患儿足三里、丰隆穴各1分钟。

方法四

{1}按揉膻中穴2分钟。

{2}患儿仰卧,家长在其头前,两手拇指相对,其余四指分开,自胸骨顺1~4肋间向外分推至腋中线,操作3分钟。

{3}患儿俯卧,家长用拇指按揉肺俞、脾俞各2分钟,最后轻揉肩胛骨内侧结束治疗。

辨证论治

①外感风寒型:推三关300次;拿风池、合谷穴各10次;推太阳30次。

②外感风热型:清肺经、退六腑各300次;揉大椎30次;用拇指在肩井穴上作按揉法10次,最后用双手拇指与食、中二指提拿肩井5次。

③痰湿咳嗽型:补脾经300次,掐揉四横纹5次;运内八卦100次。

④火热咳嗽型:按揉掌小横纹100次;揉内劳宫50次;推涌泉穴200次,揉肾俞1分钟。

注意事项

①每天1次,5天为1疗程。一般1个疗程可治愈或减轻咳嗽。按摩时,术者的手指应蘸少量黄酒,以增强疗效,润滑皮肤,也可用生姜汁或葱白汁代替。

②注意饮食,少吃生冷、辛辣及肥甘厚味。

③痰多者,鼓励婴幼儿将痰排出,必要时拍背,以助痰排出,甚至可以吸痰。

④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尤其是冬春季节,注意胸腹部保暖。

⑤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煤气、烟尘及异味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