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多挣少花勤算计
11184200000029

第29章 看病省钱有绝招

俗话说,“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生病无论对谁来说都不是好事,但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谁也没法避免。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看病治病无疑是家庭消费的重要一项。经常可以听到人抱怨:现在看病实在太贵,真是看不起病,治不起病。专家指出,虽然看病消费较高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看病不得法也是很多人医药消费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以下是一些看病省钱的绝招,只要纯熟运用,就可在使你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为节约医疗费用。

●随身携带老病历

很多人看病总是忘记带病例,因此不得不再次购买新的病例本。其实,这对治疗和理财都不好。首先,老病历上面往往记载着病人的过往病史和一些重要的检测结果,这些资料都是医生的重要参考资料,而遗失了老病例无疑需要重新检查,从而增加开支,甚至因此导致了病人的病史被忽略,从而加重病情。当然了,每次买病例无疑也是一笔小开支。

●大病大治,小病小瞧

专家指出,老百姓应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相应的医疗机构,大病小治、小病大治都是导致医疗消费过高的原因之一。对于一些难以确诊或者需要较高医疗水平、医疗设备的疾病,我们应该尽量选择大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不能因为费用较高而耽误了病情。对于一些小病如感冒等,应选择小医院或者社区医疗点就诊即可。

●大医院就诊,小医院治疗

俗话说的好,“对症下药,方能见效”,可见,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来说至关重要。如前所述,选择中小型医院治疗无疑能省下一笔费用,但是在现实生活,很多正规中小医院由于设备和技术条件有限,不能马上确诊甚至根本不能确诊某些疾病,不仅浪费了相应的住院费、检查费,而且还会因此耽误病情,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选择大型医院做诊断。

病情确定以后,就要开始相应的治疗。这时候,如果不是必须,可以选择到中小型的医院治疗,因为无论是床位费、检查费、医药费等等都会相对便宜一些,真正达到了治病省钱两不误的目的。

●慎做高档检查

可以肯定地说,时至目前为止,还有某些不讲医德的医院,往往以各种方式加重百姓的医疗负担。往往有个头疼脑热,医护人员就建议患者去做一些高档检查,如CT、核磁共振等,当然了,这对于人的身体健康的确有其好处所在,但是却不是必需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许多中低档检查,如透视、B超等,都能达到相应的目的,因此,我们也应该掌握一些相应的知识,比如当你的脚扭伤了,医生建议你做头部CT时,你就应该马上拒绝他。

●不一定要挂专家号

时下,很多老百姓在看病时一味迷信“专家”,不管大病小病都一律要挂专家号,有的患者甚至达到了非专家不看病的程度。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诚然,既然能称得上专家,自有其独到之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正常情况下,无论哪位医生,诊断时都会对患者的病因、病史、病情做必要的了解,需要时还会借助各种医疗设备,最终确诊,但是这些工作一般的医生都能胜任,因此,我们在看病时完全没必要非专家号不可。

●不要全迷信医生的

首先应该指出,配合医生是必须的,但是应该看情况。比如说,医生要求我们做某项事实上并不需要或者不是非做不可的检查时,我们完全可以予以拒绝。同样,当医生建议那些经济条件有限的人做某些相对昂贵的治疗时,我们也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医生,这样医生就会站在专业的角度重新为患者制定更为适宜的治疗方案。

●到药店买药

通常情况下,医院药物的售价会比药店相应较高。因此,老百姓在看病时可以先到医院看病,等医生开完药后凭处方到药店买药。不要感到不好意思,因为这是你的权利,没有人可以决定你必须在哪买药。

●药不在多,更不在贵

一些人由于治病心切,总想让医生给自己多开药、开好药,而且他们认为,好药就是比较贵的药。其实,这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他们的认识存在明显误区。专家指出,对于患者来说,一些所谓的新药、好药虽然对某些疾病疗效甚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些价格低廉的药物就作用稍差,更何况某些“好药”临床应用时间较短,一些不良反应往往还不为人知。此外,专家告诫:服药应按医嘱,如果为了尽快康复而加重药量,不仅会因此浪费药力,而且还极有可能带来不良反应,甚至生命危险。因此,我们在买药时应该做到尽量不用贵药和尽量少用药。

●不要迷信进口药

时下,一些人尤其是比较富裕的人在看病时非常青睐进口药,他们认为,只要是进口的就是好的。其实不然,专家指出,到目前为止,全人类的医药水平基本持平,因此不存在哪国药比哪国药更好一些的说法。更何况某些进口药物虽然疗效甚佳,但是它们的临床实验都是国外医药学家在外国人身上进行的,因此它们不一定适合中国人。再者,相对于中国来说,国外的药物研究开发费用更高,所以进口药往往价格较国产药高出很多。

●设法取代高价药

近些年来,为了牟取更多利益,一些缺乏道德的药品生产厂家先后走上了“垄断经营”的销售模式,即该药品在某一地区只准许一家医院或药店经营,市场上无法买到,然后由厂家控制药价,很多人为了治病也只能任人宰割,当冤大头。专家指出,其实我们并非一定要买这些高价药不可,因为通常情况下这些药物用一些廉价的同类药物替代,而且效果也差不到哪儿去。

需要提醒的是,我们希望看病省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不能一味追求价格便宜,因为价格便宜很有可能是假药或者是过期药等等,更不能因为怕花钱就不治病,因为相对于健康的身体来说,其余的都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