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犹太人智慧全书
11184100000009

第9章 马卡比起义

在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以及托勒密王朝当政时,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还享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和宗教自由,但到了塞琉古王朝统治时期,犹太人的情形日趋恶化了。

塞琉古王朝统治时期特别是暴虐的安条克四世在位时,犹太人在遭受残酷的奴役的同时,又被施加蛮横的宗教压迫。安条克残酷地镇压犹太人,亵渎耶路撒冷圣殿,废除《托拉》,残杀为其子施行割礼的家庭。

安条克四世曾赴雅典研究希腊哲学,对希腊文化甚为倾心。他登基时塞琉古王朝国势窘迫、内外交困,他意图通过文化上的统一来融合国内各民族,巩固其专制统治,便在全境强力推行希腊化,要人们崇拜希腊众神,也要人拜他为宙斯的化身。他把自己的肖像铸在钱币上给自己取名“伊皮法纽”,意即“显现之神”。

在希腊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巴勒斯坦犹太人分化成两大派。众多犹太百姓和一部分下层祭司依然坚守传统文化信奉犹太教,形成虔诚派;而一些犹太贵族和祭司则愿意接受希腊化,称世俗派。

世俗派自然得到安条克四世的大力支持。世俗派首领耶孙通过向安条克四世行贿,夺得耶路撒冷大祭司之职。他不遗余力地在犹太人中间推行希腊化,在锡安山附近建成希腊式体育馆,让年轻的祭司模仿希腊习俗在此举行竞技比赛,不久,这些祭司又穿上希腊式的教士服。

三年后,另一位希腊化犹太人美尼劳斯也通过行贿取代耶孙之职。他不仅更加卖力推广希腊风俗,更残忍地谋杀虔诚派领袖,而且时常偷窃耶和华圣殿里的器皿出卖,甚至纵容塞琉古王对圣殿大肆劫掠。

公元前169年,安条克四世远征埃及归来,率兵闯进耶路撒冷圣殿,抢走各种珍贵的圣器,将圣殿正面的金子全部刮走,并把储存在这里的金银财宝洗劫一空。他还残暴屠杀了数以千计的虔诚派犹太人。

公元前167年,安条克四世决意制服那些顽强抵制希腊文化的巴勒斯坦犹太人。他派遣阿波罗尼率领一支雇佣军再次进犯耶路撒冷,烧杀夺掠拆除城垣,而后在圣殿北面筑起高墙和坚固的塔楼建成一座城堡,派驻重兵。这座名叫阿克拉的城堡构成了对耶路撒冷犹太人的严重威胁,在广大犹太人心目中它是异族统治的耻辱的象征。

安条克四世认为,犹太人拒绝接受希腊文化的根源就在于他们所严守谨从的犹太教,于是他决心连根铲除这个“低微而怪异”的小宗教。他发布敕令:禁止行割礼,不得守安息日,处死收藏《托拉》者;圣殿用来改拜奥林匹斯之神宙斯,其祭坛可用各种不洁之物供奉异族神。犹太人被迫参加每年1月的庆祝国王诞辰的献祭仪式。有两位犹太妇女因给其婴儿行割礼而被游街示众,胸前吊着婴儿,随后被人从城墙上推下。还有一批犹太人聚集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一个山洞里秘密守安息日,被获悉的安条克军队活活烧死。

虽然犹太民族在此之前曾多次遭受异族攻击,但他们的宗教活动尚未被禁止过。现在安条克四世剥夺他们的信仰、亵渎他们的宗教,用希腊文化取代古老的犹太文明,这在广大犹太人看来不啻是最大的侮辱和罪恶,再加上塞琉古王朝的苛捐杂税,犹太人已到了火山的爆发口。

耶路撒冷有一位虔诚的犹太教老祭司马塔提亚·马卡比,他有五个儿子:约翰、以利亚撒、犹大、约拿单和西门。他们目睹耶路撒冷乌烟瘴气的景象,悲痛欲绝,便离开圣城,来到南面一个叫莫顶的小村庄避难。想不到这里也不太平。不久,一队塞琉古王朝的官兵来到莫顶村,设立祭坛强迫村民贡献邪教祭品。一个官吏对马塔提亚说:

“你们一家人都是有影响的人物。如果你们首先出来按照国王的命令行事,你们一家人不但可以获得大公爵位,而且还会得到许多金银赏赐。”

老祭司愤然回答道:“我们一家人决意继续遵守上帝与我们祖先所立的圣约,我们永远不会抛弃他的律法或违背他的成命。”

话音刚落,就有一位村民出来贡献邪教祭品。马塔提亚怒不可遏,当即将其杀死,又杀掉了那位强迫人们献祭的朝廷命官。然后他对众人喊道:“所有忠于上帝圣约、服从上帝律法的人们,跟我来呀!”众多虔诚信仰犹太教的热血志士纷纷追随马塔提亚一家进入山区竖起义旗,揭开了民族大起义的序幕,开始为摆脱异族奴役、维护民族信仰而战斗。

起义后不久,马塔提亚便因年迈去世。临终前他指定三子犹大继任起义军领袖。犹大又名“马卡比”,意即“铁锤”。的确,他身强力壮、作战勇猛,在战场上如“凶悍之狮”,令敌人闻风丧胆。由此,人们把率众起义的这家人称作“马卡比家族”。这场起义亦称“马卡比起义”。

犹大率领起义军运用山地游击战术不时袭击叙利亚军队以及叛教者,到处捣毁邪教祭坛,给未受割礼的男孩强行割礼,打击了塞琉古王朝统治者。虽然起义军人数不多,武器简陋,缺乏训练,但他们怀着拯救民族同胞、捍卫神圣信仰的壮志一次又一次地击败了前来镇压的塞琉古军队。

先是阿波罗尼率领一小队人马来剿灭起义军,结果不堪一击,阿波罗尼本人也丢掉性命。起义军首战告捷。在打扫战场时,犹大找到阿波罗尼的宝剑,以后一直在战场上使用它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接着安条克四世命令,叙利亚大将塞伦率领大军前来镇压。在地形险要的伯和仑隘口,犹大指挥义军战士进行了一场伏击战,再次战胜敌军。塞伦丢下800具尸体逃跑。这两次战斗的胜利,大大加强了广大犹太人的抗敌信心。众多犹太人纷纷加入起义军,起义军队伍迅速壮大。

公元前165年,安条克四世为筹措资金率军东征安息。临走前任命贵族吕西亚为总督,负责照管王国西部事务,并特意命令他在必要时派兵剿灭义军。不久,吕西亚纠集了包括40000步兵、7000骑兵的王国半数军队,选派高吉亚等三位将军指挥,浩浩荡荡南下,来到以马杵斯平原安营扎寨准备进入山地围剿义军。一些奴隶贩子见此军实力雄厚,也纷纷带着镣铐和金银来到营地,希望战斗后多买一些犹太战俘为奴。

面对敌人,义军主帅犹大镇定自若沉着应战。夜晚,高吉亚率领5000步兵和1000骑兵趁着月色朦胧,向义军营地悄悄扑来。殊不料犹大早已获悉敌军动向,预先带着义军离开营地去攻打以马杵斯的王军。所以当高吉亚率军来到义军营地时,发现那里空无一人,以为义军一定是闻风而逃便在山地到处搜索。

天刚拂晓,犹大率领义军突然出现在以马杵斯的营地,惺眼朦胧的敌军措手不及,被义军杀得人仰马翻。3000敌军就这样报销了。那些唯利是图的奴隶贩子也只得悻悻而归。

公元前164年,并不善罢甘休的吕西亚又拼凑一支拥有60000名训练有素的大军卷土重来,企图再与义军一决雌雄。英勇的义军以少胜多。经过一番激烈的肉搏战,吕西亚损失了5000名将士。吕西亚见自己的军队节节失利,人心涣散,而起义军锐不可当,士气高昂,不得不撤军返回叙利亚。

于是犹大对他的兄弟们说:“既然我们的敌人已被击败,就让我们上耶路撒冷清洁圣殿重新献祭吧!”义军乘胜攻入耶路撒冷来到锡安山的圣殿。他们修筑了耶路撒冷的设防工事并在边城伯夙驻军设防,还拆毁了异教祭坛。按照摩西律法的要求,里外重修了圣殿,新做了礼拜器具。再次点燃了作为犹太民族传统象征的六枝烛台。后来犹太人的净殿节便是为了纪念此事。

远在波斯的安条克四世听说他的军队被打得一败涂地,以及起义军收复耶路撒冷、清净圣殿等消息后,因惊恐和气恼而死亡。他死后,塞琉古王朝因王位继承问题争执不休,无暇顾及镇压犹太义军。可是,阿克拉城堡的王军却不时出来骚扰犹太人支持异教徒。犹大决定拔掉这颗毒牙。

公元前162年,犹大集中兵力围攻城堡。吕西亚和新国王尤帕特闻风聚集了100000步兵、20000骑兵,还有32只能够作战的大象,组成大军包围伯夙。犹大立即从阿克拉城堡撤出军队在伯士撒达利雅与王军交战。犹大领兵冲入战场,杀了王军600多人。犹大的哥哥以利亚撒钻到一只大象肚子底下,把它刺死。但大象却倒在他的身上把他压死了。就这样,马塔提亚的第二个儿子为拯救自己的同胞而牺牲。这一仗终因敌军力量太强,义军被迫撤退。不久吕西亚因京城王位之争不得不与义军谈判求和,撤军返回叙利亚。

犹太人虽然暂时战胜了外部强敌,但他们内部的纷争并没结束。犹太人内部的虔诚派与世俗派的斗争日趋激烈。不久,世俗派首领阿尔西莫前往叙利亚,向塞琉古国王求援。国王便派他最得宠的名将尼迦挪率兵进剿。于是战争重起。

公元前161年两军在奥得萨拼杀。敌方全军覆灭,高傲狂妄的尼迦挪也被杀死。犹大的战士们缴获了大量战利品,并把尼迦挪的人头和右臂砍下来在耶路撒冷郊外示众。起义军欢欣鼓舞宣布作战胜利之日,即亚达月13日作为一年一度的祝贺日来庆祝。这是犹大最后一次取胜。

犹大为更有效地摆脱叙利亚人压迫,决定与新兴的罗马结盟。他派人出使罗马,与罗马人订立友好同盟条约。虽然罗马人同意与犹太人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并致函塞琉古国王,要他放弃对犹太人的敌对行动,但无济于事。

当塞琉古国王听说尼迦挪战败被杀,就又派出巴克西得率领一支新的庞大军队向巴勒斯坦开进。公元前161年他们到达耶路撒冷安下军营,犹大也率领3000义军来到伊拉沙驻扎。当他的战士们看到巴克西得那装备精良的20000步兵、2000骑兵如潮水般地向他们涌来时,许多人丧失斗志开了小差。

犹大只剩下800名将士,而时间又不允许犹大休整队伍。尽管不少部属劝他撤退待援,但犹大毅然回答道:“永远别让人家说我从战场上逃跑了。如果我们的大限来临了,那就让我们为犹太同胞英勇战死,别给我们的荣耀留下任何污点。”而后拔出宝剑,一马当先,率领义军与敌人奋力拼搏,从早晨一直厮杀到晚上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弟弟约拿单、西门把犹大的尸体葬在莫顶的家墓中。噩耗传来,各地犹太人极度悲伤,沉痛哀悼。许多人说:“这不可能啊,以色列的大英雄和拯救者竟然被杀?”在犹太民族史上,犹大的业绩为犹太人敬仰。

犹大的去世使犹太人面临深重的灾难。塞琉古王朝官员和犹太叛教者对起义者及虔诚派进行反攻。在这危急关头,起义者纷纷来到约拿单面前,要他接续犹大,领导起义。约拿单便抑制心中的悲痛,领导起义将士与敌人继续战斗。不久,长兄约翰又被敌人逮捕杀害,这更坚定了约拿单、西门和起义将士的斗争意志。约拿单率领起义军继续与巴克西得周旋作战。巴克西得连续受挫后,不得不与约拿单谈判求和,遣返犹太俘虏,并保证不再进犯犹太人。

可是在公元前143年,有一位叙利亚将军特利弗为当上塞琉古国王,意图制服犹太人。于是他施计,将约拿单诱捕,后又将其杀害。这样,起义的领导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到马卡比家族最后一位成员、马塔提亚的幼子西门身上。西门义不容辞地接过这副重担。这时特利弗又集结大批军队向巴勒斯坦犹太地迅猛扑来,不少犹太人闻及此讯后恐惧不安。

在关键时刻,西门来到耶路撒冷,召集众人声称:“你们知道,为着摩西律法和圣殿,我父亲的家族,我的兄弟们,以及我本人,曾经付出过多么大的代价。你们还知道,我们所进行的战争以及我们所遭受的苦难。我的所有兄弟都为着我们的律法、我们的圣殿和我们的国家而战死疆场了。我是唯一活下来的一个,但是永远别让人说我在危难时刻企图保全自己的生命。我并不认为自己比兄弟们高贵,一点也不!我要为保卫我的国家、圣殿和你们的妻儿老小而战斗到底。”

这些话语立刻鼓起大家的士气,大家高声喊到:“现在你就代替你兄弟犹大和约拿单作我们的领袖,率领我们战斗吧,我们一切听你的。”这位足智多谋的新统帅率领部队抗击来犯之敌,最后终于将特利弗军队驱逐出去。一个崭新的独立自由的犹太王国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逐渐形成。

公元前142年,塞琉古国王底米丢二世为借助西门的势力以巩固王位,便与西门订立和约:允许犹太人享有各方面完全的自由,废除安条克四世对犹太人宗教信仰的强行规定,承认西门为犹太国祭司长,批准前王与约拿单所立之约,免除犹太人对塞琉古王朝的贡税。驻扎塞琉古王朝军队、监视耶路撒冷犹太人的阿克拉城堡也被拆毁。

这样,在马卡比家族的领导下,犹太人经过25年的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斗,终于摆脱塞琉古王朝的统治,恢复了犹太人的独立和宗教信仰,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犹太神权国家,史称“马卡比王国”。

自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陷耶路撒冷、灭亡希伯来王国以来,犹太民族在经历4个半世纪的异族统治后,竟然又重新赢得独立。犹太人欢欣鼓舞,对其领袖西门感激不尽。

公元前140年,在耶路撒冷举行的国民大会上,人民一致推选西门为王国世俗大祭司兼总督和军事统帅。无国王之名(西门为尊重大卫王后裔,不愿取王号)而有国王之实。一个由西门后裔世代为王的新的王朝——哈斯蒙尼王朝自此建立。哈斯蒙尼是马卡比家族的远祖之一。

在西门当政期间,马卡比王国一直处于和平的环境。当时“犹太人和平地耕种自己的土地。土地上生长五谷,树上结着果实。年轻人炫耀着自己光彩夺目的军服,老年人坐在城市广场的周围,谈论着往昔的大事……人们在自己的葡萄园里,无花果树下,过着和平的生活,无忧无虑”。

公元前135年,西门被阴谋篡位的女婿多利梅暗刺身亡。随即西门的第三个儿子约翰·希尔坎继位。希尔坎登基伊始就向外扩张,征服四周邻邦,占领了外约旦、撒马利亚和以士买,从而扩大了马卡比王国的统治范围,使之大大超过了所罗门时代希伯来王国的疆域。但与此同时,犹太祭司内部发生分裂,出现复杂的派系斗争。再加上哈斯蒙尼家族内部尔虞我诈、争权夺利,马卡比王国的光辉逐渐消失,国势渐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