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犹太人智慧全书
11184100000046

第46章 不伤害自尊的施舍方式

犹太民族是一个善于施舍的民族,他们并不把施舍当作一种“行善积德”,而认为这是在履行一种“公共义务”。

犹太人是非常重视施舍的。地主们在收割时常常留下一定量的庄稼让穷人来拿。在收获季节掉在地上的几捆小麦,或几堆玉米属于穷人,而长在地边上的庄稼也属于穷人。这样,农民们并没有把落穗亲手递给穷人;那些穷人只是拿了被认为属于他们的东西。

《塔木德》上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在某个地方有一家很大的农户,这位农夫被称为当地最慈善的人。每年拉比都会到他家访问,而每次他都毫不吝啬地捐财献物。

这个农户有一块很大的农田。可是有一年,这个农夫遭到了风暴和瘟疫的袭击,所有的农田和果园都遭破坏,全部牲畜都死光了。债主蜂拥而至,把他所有的财产扣押了起来,最后只剩下一小块土地。他却说:“既然神赋予的东西,神又夺回去了,还有什么说的呢?”

他泰然处之,丝毫没有怨天尤人之意。

那一年,拉比像往年一样,又到农夫的家,见他家道中落,拉比们都对他表示了同情,无意再请他捐献。这位农夫的太太说:“我们时常为教师建造学校、维持会堂,为穷人和老人捐款,今年拿不出钱来,实在遗憾。”

后来,夫妇俩觉得让拉比们空跑一趟,于心不安,便决定把最后剩下的那块地卖掉一半,捐献给拉比。拉比非常惊讶,并且感激不尽。

有一天,农夫在剩下的半块土地上犁地,耕牛突然滑倒了。他手忙脚乱地扶起耕牛时,却在牛蹄下发现了宝物。他把宝物卖掉后,又过上先前的富裕生活了。

次年,拉比们又来到农夫原来的家,以为农夫还和原来一样贫穷。可附近的人告诉他们:“农夫已搬入新居了,前面那所高大房子,才是他的家。”

拉比们走进大房子,农夫高兴地向他们说明了近一年发生的事,并总结道:“只要乐于行善,它必定会倒过来,这就是捐献的利润。”

犹太人不但好施舍,在施舍时也很注重和允许穷困的人在接受帮助时保持尊严。把施舍作为一种公共义务,又使接受施舍的人不失自尊,这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互济互助,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