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犹太人智慧全书
11184100000014

第14章 聚集民族灵魂的圣殿

虽然所罗门并不像他父亲大卫那样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军事统帅,但所罗门也并不缺乏军事学识,而是同时具有文韬武略。为维护国内的专制统治,防止外来势力蹂躏,他十分重视国防建设:一方面,增强京城耶路撒冷的城防设施,并在其四面八方的各个战略要地,诸如通向红海商路的咽喉塔马尔、扼守耶路撒冷的南面要塞哈兰等城市,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另一方面,为加强军队战斗力和机动性,大力发展骑兵,制造战车。当时整个王国军队有骑兵12000人,良马40000匹,战车1400辆。所罗门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常备军,分布在各战略要地。这是所罗门统治下出现“太平盛世”的重要保障。在他统治时期,希伯来王国几乎没有遭受任何外敌侵扰。

所罗门作为一位才华出众的君主,也十分重视与周边邻国建立睦邻关系,并积极开展互惠互利的贸易活动。公元前10世纪,希伯来王国西面的埃及沦于异族统治,国势日衰,东面的美索不达米亚也分裂成许多国家,弱小无力。由此希伯来王国成为当时西亚北非最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为给王国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安定的国际环境,所罗门通过联姻结亲、签订商约等手段同周边国家和藩属埃及、推罗、西顿、赫梯、亚兰、示巴以及东西诸小邦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所罗门娶了埃及第21王朝的一位公主,从而得到了作为公主陪嫁的基色这座通往地中海的重要城邑。位于王国北部的尚海城邦推罗,则是王国一个最重要的友邦。所罗门与推罗的希兰一世订立了和约。所罗门登基时,希兰一世曾派遣使者前来祝贺。两国还进行互惠贸易;推罗向希伯来王国输出木材、黄金,而希伯来王国则以小麦和橄榄油交换。那时,四方邻国属邦每年都遣使携带各类金银服饰、土特物产前来耶路撒冷朝贡。

以前,希伯来王国作为一个农业国很少涉足贸易领域,所罗门即位后极其重视国际贸易。《旧约》中提到,犹太人本不擅长于造船航海,但从腓尼基人那里得到帮助的所罗门王也派人在红海边的以旬迦别制造船只,并派人前往俄斐,以货物换取所需的黄金和檀香木。所罗门王还与示巴女王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并因此打开海外的贸易市场。犹太人从俄斐运回黄金、檀香木、宝石,同时将迦南的物产大量出口,由此,“所罗门每年所得的金子共有666他连得”。

虽然所罗门的生活极为骄奢淫逸,但是他并未忘记耶和华,他用7年时间为耶和华在首都耶路撒冷建造了一座极为雄伟壮丽的圣殿,圣殿坐落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坐西朝东,呈长方形。圣殿的中心是“至圣所”,这是一个正方形的小房间。约柜就放在圣殿最里层的圣堂中。

公元前925年,圣殿竣工。在这年的住棚节,所罗门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在典礼仪式上他向上帝宣称:“现在我为你兴建了殿宇,作为你永久的居所。”并亲自带领人步行前往锡安山的基列耶琳迎取约柜。这个外形普通的木匣伴随犹太人漂泊了近600年,里面珍藏有当年耶和华在西奈山顶与摩西订约的“十诫”石板。

据史载,圣殿呈长方形,坐落在一个大平台上,长25米,宽9米,高13.5米。殿前有走廊,长9米,宽4.5米。殿后建有高2.2米的3层偏室。圣殿外一角有一个用12只大铜牛支撑的大铜碗,名为“铜海”,高2.2米,直径4.4米,圆周长13.82米,厚0.75米;碗边向外弯,形似百合花,碗沿铸有两道野瓜图案;这个铜海能盛4万升水,供礼仪盥洗之用。铜牛3只向北、3只向西、3只向南、3只向东,牛尾朝内。圣殿的大门入口处两边,分别竖立着8米高的铜柱,左边的叫“雅斤”,右边的叫“波阿斯”,柱上刻有百合花图案,柱冠由铜链网和200颗铅石榴分两行环绕。殿门左右两边各放有5个铜盘座和铜盘,上面刻有狮子、公牛、天使、棕榈树、花环等图案,精巧至极。

这场盛大的欢庆活动一直持续了两个星期。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杀牛宰羊,大事庆贺。

圣殿的建成轰动了四邻各国,来圣殿觐观者络绎不绝。耶路撒冷成了人人向往的圣地,犹太之王声名远扬。犹太教不但得以广泛传播,而且犹太民族的精神也得到空前的提高。耶路撒冷圣殿已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透过时空聚集犹太民族灵魂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