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知道消毒防腐药的常用药物名称及各自特点;2、学会正确使用乙醇、碘酊、氯已定及其它常用消毒防腐药。3、能根据不同的消毒目的进行实际操作。
“相关知识链接”
根据消毒的目的,有预防性消毒、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三种方式。具体的方法有化学消毒法、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是指用消毒防腐药物对环境、物体进行消毒的方法。物理消毒法:用紫外线、阳光、高温对污染物品和环境进行爆晒、高温煮沸和照射的方法。平常所说的消毒,主要是用消毒药物对场所以及被污染的用具和环境进行消毒,对人体手术部位进行消毒,能有效杀灭高致病性细菌和病毒,从而达到杀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消毒防腐的区别:消毒防腐药包括消毒药(disinfectants)和防腐药(antiseptics)。前者是指能迅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后者是指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实际上,二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低浓度的消毒药只有防腐作用,高浓度防腐药也有消毒作用。
“摘要”
消毒防腐药有醇类、醛类、酚类、酸类、氧化剂、卤素类、表面活性剂、染料类、重金属类化合物和其他等多种类型。主要用于环境、被污染的用具和人体皮肤的消毒。作用机制多是利用自身的理化性质,或是使病原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沉淀;或是和病原体的酶系统结合,影响菌体代谢或是具有氧化作用,可氧化细菌体内的活性部分而产生杀菌作用从而达到消毒防腐的目的。
第一节 概述
消毒防腐药包括消毒药和防腐药。前者是指能迅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后者是指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实际上,二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低浓度的消毒药只有防腐作用,高浓度防腐药也有消毒作用。该类药物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制多是利用自身的理化性质,或是使病原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沉淀;或是和病原体的酶系统结合,影响菌体代谢或是具有氧化作用,可氧化细菌体内的活性部分而产生杀菌作用;或是降低细菌表明张力,增加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分裂或溶解。消毒防腐药对病原微生物和机体组织细胞没有明显的选择性,因此一般不用全身给药。
影响消毒防腐药作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1、消毒防腐药自身的因素:(1)药物本身理化性质;(2)药物浓度,一般随着浓度的增加作用效果提高,但有的药物需选择合适的浓度;(3)作用时间,一般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强,但其对机体组织的刺激性等副作用也加大;(4)配方,溶媒不同可以影响药物的抗菌效能和对组织的刺激性。
2、应用环境的因素:(1)有机物,消毒防腐药使用时遇到的有机物如血清、脓液、痰液等可减弱一些药物的作用;(2)pH值,应用环境pH值的变化可改变消毒剂的溶解度、解离程度;(3)温度和湿度,消毒速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湿度对许多气体消毒剂的作用有显着影响,湿度还会影响微生物的含水量,从而影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消毒防腐药使用时,应根据消毒防腐对象不同,选择合适的药物:皮肤消毒应选用作用强而快的药物,如碘酊、乙醇、苯扎溴铵、过氧化氢等;黏膜消毒应选用对创面刺激小、吸收少,且受脓液和分泌液影响小的药物,如蛋白银溶液、碘甘油等;对排泄物和分泌物消毒,应选用作用不受脓液和分泌液影响,且价廉的药物,如漂白粉、氯石灰等;环境消毒应选用能喷洒的酚类或能熏蒸的甲醛等;器械消毒可选用对金属无腐蚀性的醇类、酚类、苯扎溴铵等。
第二节 常用药物
一、醇类
醇包括脂肪醇和芳香醇两类,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中脂肪醇可随碳原子数的增加(限于8个碳原子)而作用增强;羟基数目增加,对组织的渗透性降低,而作用与毒性亦减弱。醇类能使蛋白变性或沉淀,呈现抑菌和杀菌作用。一般对细菌有效,对芽孢、肝炎病毒、真菌无杀灭作用。具有消毒防腐作用的醇,主要有乙醇、异丙醇、三氯叔丁醇、苯氧乙醇等。
乙醇(ethanol)
“作用与临床应用”
可使蛋白质凝固变性、干扰细胞膜代谢、破坏酶的作用等,故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可杀灭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各种肠道杆菌等细菌繁殖体,亦可杀灭结核杆菌。对呼吸道与肠道病毒(包括甲型肝炎病毒),以及皮肤藓菌、曲菌和酵母类病原真菌等亦有良好杀灭作用;不能杀灭细菌芽孢;涂擦皮肤,能扩张局部血管,增强血液循环,由于乙醇易挥发,有助热量散发。临床上常用作皮肤及一般器械消毒(可加碳酸氢钠防锈),不宜用于外科手术器械消毒。20%~30%稀释液对高热病人,可涂擦皮肤降低体温:40%~60%稀释液,对长期卧床病人涂擦皮肤可防止褥疮;注射用无水乙醇,注射于神经干或神经节,可破坏局部组织,以暂时缓解三叉神经或坐骨神经疼痛。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对皮肤与黏膜损伤有强烈刺激性甚至引起暂时性的剧烈疼痛。对少数人较长时间接触可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疹、心跳加速、头痛等症状。
“注意事项”
浓度超过90%,杀菌作用反而下降。乙醇不宜直接用于皮肤开放性伤口,以防凝固蛋白,使创面下层组织达不到消毒,导致细菌繁殖,创面恶化。穿刺或手术前用酒精消毒可以减少局部菌群,清洁皮肤后,并以消毒纱布轻轻摩擦局部,能加速其抗菌作用。勿用本品作大面积涂擦,因本品引起周围血客扩张,导致热量散失,老年人可发生体温低下。本品易挥发,使用后要密塞。
“制剂与用法”
二、醛类
具有消毒防腐作用的脂肪醛类药物主要有甲醛、戊二醛、三聚甲醛、多聚甲醛、乌洛托品等。其中甲醛与戊二醛富于反应性,能与蛋白质结合,溶解脂质显示强杀菌作用,对组织与黏膜刺激性强;环状的三聚甲醛、直链的多聚甲醛与乌洛托品是以缓和释放出甲醛而显效,因而抗菌作用、刺激性、毒性等均比甲醛小。
戊二醛(glutaral)市售品系25%水溶液,为无色澄明液,呈酸性,溶液较稳定,碱性条件下稳定性差,Ph>9时,可加速戊二醛聚合而沉淀降效。
“作用与临床应用”
本品杀菌作用强,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均有作用,对芽孢、抗酸杆菌、真菌和病毒也有效。抗菌作用是由于药物与菌体蛋白质交叉联结和沉淀蛋白而达到杀灭效果。碱性条件下呈强杀菌作用,酸性条件下呈抑菌作用,最佳抗菌Ph范围为7.5~8.5.戊二醛与甲醛相比抗菌力强2~10倍,毒性与腐蚀性亦小,目前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外用消毒药。临床上2%水溶液Ph调节到7.5~8.5,用于医疗器械和设备如呼吸机、麻醉机、内镜、导管、体温表及其他不宜加热消毒的器械等浸泡消毒。全部清除芽孢时要在戊二醛中浸泡10小时,浸泡后必须用灭菌蒸馏水冲洗3次再用。在疫源地消毒,对一般细菌、结核菌和病毒只需10分钟,对乙肝病毒需1小时,而细菌芽孢需3小时,另外本品1%溶液治疗体癣,每日2次;10%溶液治疗多汗症,每日外涂2次;10%~25%溶液外涂治疗甲癣,每日1~2次,治前先以刀片将厚甲削平再用药;5%~10%溶液可用于治疗寻常疣。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本品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其蒸气对鼻、眼和呼吸道有刺激,会引起咳嗽、吞咽困难、喉头痉挛、气管炎和肺炎,反复吸入可发生哮喘。误服后可使黏膜发炎、坏死和溃疡,引起剧痛、呕吐、咯血、便血、血尿、尿闭、酸中毒、眩晕、抽搐和循环衰竭等。
“注意事项”
本品碱性溶液对光学仪器无损害,而对铝制品有腐蚀。浸泡金属器械通常用碱或缓冲剂调节Ph7.5~8.5,外加0.2%亚硝酸钠,防锈。使用有效期分别为2周或4周。使用中应避免接触眼睛、吸入蒸气,空气中最大限量为0.2ppm。本品学宜治疗面部、****、生殖器等部位疣,以免刺激邻近黏膜。应避光密闭,不超过40℃条件下贮存。
甲醛溶液(formaldehyde solution,福尔马林,formalin)
“作用与临床应用”
药用通常是指36%~40%的甲醛水溶液,为几乎无然的澄明液体,具刺激性,有灼热感,对鼻、眼有强刺激性,与水或醇能任意混合,低温贮存易析出三聚甲醛或多聚甲醛的白色固体,在溶液中易氧化形成甲酸,光线能促进氧化。本品具有强力、广谱杀菌作用,对细菌、真菌和多种病毒有效。能与蛋白质中氨基结合,使其变性而发挥作用,对细菌芽孢和抗酸杆菌作用缓慢。与蛋白质结合后可减低其对微生物的活力。增加温度可加速其杀芽孢菌的功能。外涂本品能使皮肤硬化、粗糙并发白,产生局部麻醉作用。临床上甲醛溶液加入水或********加热产生甲醛气体用作室内消毒,在相对湿度75%时,甲醛蒸气对微生物的作用最强。5%~10%溶液浸泡1~2小时,作器械消毒;10%甲醛溶液可用于保存和固定病理标本;甲醛溶液与其他药物配伍可作牙根管、窝洞等消毒。用于多汗症,可将1份甲醛溶液加3份甘油或加5~10份酒精外搽,每日一次。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甲醛接触皮肤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其蒸气对眼和呼吸道有强刺激,引起流泪、咳嗽甚至结膜炎、鼻炎和气管炎。误服本品可刺激口腔、咽喉和消化道黏膜,引起剧痛、呕吐和腹泻等;大量吸收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意识丧失或惊厥,中枢抑制,导致死亡。
“注意事项”
使用甲醛溶液进注意勿混淆浓度概念。如4%甲醛溶液是指含甲醛4%的溶液或指1%福尔马林溶液。使用时务必严格按照规定浓度,避免甲醛的蒸气吸入。空气中最大限量为5mg/m2.本口号民明胶、氨、苯酚和氧化剂等能发生化学反应,故在不慎倒翻福尔马林液进可喷洒稀氨水来消除甲醛气味的刺激。本品宜在密闭、避光常温下保存。
三、酚类
苯酚及其衍生物具有消毒防腐作用,常用的药物包括苯酚、甲酚、麝香草酚、木榴油酚、丁香酚、愈创木酚、对氨酚等。此类药物能与微生物原生质中蛋白质结合,使之沉淀、变性,呈现抗菌、局部麻痹、腐蚀等作用。药物的作用与毒性和化学结构有密切关系,一般规律,苯酚的结构中引入烃基、卤原子(Cl原子等),抗菌力增加,随着烃基的碳原子数增加(限于6个碳原子)而作用增强;引入羟基其抗菌力与刺激性均减弱。此类药易氧化变质,宜避光保存。
苯酚(carbolic acid,石炭酸)
“作用与临床应用”
本品系原浆毒,可使菌体蛋白质变性而发挥杀菌作用。0.2%为抑菌作用,1%有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有效,1.3%杀灭真菌,5%24小时杀灭结核杆菌,对芽孢、病毒无效。对皮肤、黏膜随浓度增高呈止痒、刺激和腐蚀作用。临床上外用于皮肤杀菌和止痒或局部镇痛,以及消毒外科器械的处理。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用于治疗外耳炎与中耳炎;苯酚软膏用于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牙科用樟脑酚于龋窝,牙周脓肿消毒及牙髓的镇痛。苯酚溶液加碳酸氢钠后可作金属器械浸泡消毒等。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5%以上水溶液有较强腐蚀性,对局部组织呈现非致炎性坏死。误服本品可引起广泛的局部组织腐蚀,引起疼痛、恶心、呕吐、出汗和腹泻,可出现短暂的兴奋,随之知觉丧失、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循环和呼吸衰竭、肺水肿、肝、肾坏死和功能衰竭。
“注意事项”
本品水溶液对皮肤与黏膜有腐蚀性,避免应用于损伤的皮肤和伤口,尿布皮炎患儿及6个月以下婴儿禁用。苯酚对组织穿透力强,仅限于小面积皮肤上使用,水溶液用于体表,浓度不宜超过2%,外用后不加封包。本品禁忌与生物碱盐、铁盐、铝凝胶、火棉胶等配伍。
甲酚(cresol,煤酚)
“作用与临床应用”
甲酚抗菌作用较苯酚强3~10倍,而毒性几乎相等,故治疗指数更高;能杀灭包括分枝杆菌在内的细菌繁殖体,2%溶液经10~15min能杀死大部分的致病菌,2.5%溶液30min能杀灭结核杆菌;煤酚皂溶液(来苏尔)经水稀释后为常用的消毒液。一般用0.3%~0.6%浓度在10分钟内能杀灭细菌,高浓度长时间也能杀灭芽孢。临床上主要用于消毒手、器械、环境及处理排泄物。煤酚皂溶液(来苏儿)经水稀释后为常用的消毒剂;甲醛甲酚溶液也是牙科治疗常用的根管消毒剂。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同苯酚。据报道,误服来苏儿吸收后药物可直接氧化红细胞,三天后可出现溶血反应或引起高铁血经蛋白血症。
“注意事项”
本品不能作橡皮、塑料或织布的消毒,因这些物品可吸收甲酚,在接触皮肤时可发生灼伤,用于洗手和皮肤消毒的浓工不宜超过2%,禁用于皮肤伤口。使作来苏儿时应稀释摇匀后应用。
四、酸类
酸类包括无机酸与有机酸两类,它们均具有不同程度杀菌作用,主要活性部分是氢离子或非离解分子,抗菌力与离解度有密切关系。其中硼酸、乳酸、醋酸、辛酸、******、水杨酸、十一烯酸等为常用的消毒防腐药。尤对真菌有较强的杀灭效果。
硼酸(boric acid)
“作用与临床应用”
对细菌和真菌有弱的抑制作用,属弱防腐药,对完整皮肤不易吸必,局部组织无刺激性。临床上硼酸可用作皮肤和黏膜损害的清洁剂。也可用于皮肤大量渗液的急性湿疹和急性皮炎、口腔炎和咽喉炎,外耳道真菌病、脓疱疮、小腿慢性溃疡、褥疮的清洗或用于皮肤疾患的湿敷,通常用其1%~2%溶液冲洗眼、口腔、****、膀胱、子宫等;5%~10%硼酸软膏,2%~4%硼酸酒精,硼酸甘油等用于局部创伤或皮肤病。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一般外用毒性不大。但用于大面积创面或湿疹,吸收后可发生急生中毒。早期症状为呕吐、腹泻、皮疹、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也有脑膜刺激症状和肾损害。严重者出现循环衰竭或休克,于3~5天死亡。致死量成人约为15~20g,小儿为3~6g。由于本品排泄缓慢,反复应用可产生蓄积,导致慢性中毒,表现为厌食、乏力、精神错乱、皮炎、秃发和月经紊乱等。据报道破损皮肤外用硼酸粉而发生致死的病例。
“注意事项”
本品禁用在大面积擦伤或破损皮肤上,儿童擦伤的皮肤,切勿用硼酸粉直接撒布,滑石粉中含硼酸浓度规定在0.5%~5%,不能超过,并标明婴儿禁用。哺乳期不宜用于****擦洗以免婴儿中毒。硼酸怀聚乙烯醇和鞣酸禁忌配伍。
乳酸(lactic acid)
“作用与临床应用”
乳酸可分为左旋、右旋、外消旋三种,药用乳酸为外消旋体。约含乳酸60%,乳酐30%,加热乳酸脱去一个分子水变成乳酐,脱去2个分子水成****脂。本品为酸性防腐药,以其酸性改变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影响微生物的代谢而抑制其生长繁殖,故抑菌作用不强。临床常用0.5%~2%溶液或以****栓治疗滴虫性****炎,水杨酸、火棉胶配伍治疗寻常疣,也可作空气消毒(加热蒸发)、食物防腐药。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高浓度乳酸对皮肤和黏膜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
“注意事项”
用药时应严格掌握浓度,避免接触眼睛,遇有高浓度的本品接触眼睛和皮肤时,速以清水冲洗。本品与氧化剂禁忌配伍。
******(benzoic acid)。******难溶于水,易溶于醇及沸水中,在酸性环境下抗真菌作用强,常与水杨酸制成复方醇溶液,用于体癣、手足癣。其毒性小、无臭无味,可作食品添加剂。
醋酸(acetic acid)。醋酸为弱有机酸。0.5%~2%溶液用于洗涤烧伤感染创面;0.1%~0.5%溶液冲洗****以治疗滴虫性****炎,2ml/m3食醋加热消毒房屋。
氧化剂氧化剂征与有机物相遇时入出新生态氧,通过氧化细菌体内的活性基团呈现杀菌作用。医疗常用的消毒药有********、过氧化氢溶液、******等。
********(potassium permanganate)。
“作用与临床应用”
本品属强氧化剂。杀菌作用强大,0.01%~0.1%在30分钟内即可杀灭细菌,对病毒也有效,但作用短暂浅表,也极易被有机物作用而减弱。此外,锰离子也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蛋白盐类复合物,低浓度有收敛作用,高浓度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临床用于急性皮炎或湿疹特别伴继发感染时,以0.4%浓度进行湿敷,0.5~1小时,每日重复3~5次,如损害广泛,渗出液多可进行药浴;0.1%浓度冲洗溃疡或脓疡作清洁用;0.0125%用于坐浴,****冲洗;1%浓度可治疗腋臭以及足的浅部真菌感染;2%浓度止血;1:15000浓度作为药物中毒,食物中毒的洗胃液;0.1%浓度处理蛇咬伤等。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结晶或高浓度有腐蚀性。即使是稀溶液有时反复多次使用亦可引起腐蚀性灼伤。误服引起的毒性症状有恶心、呕吐、腐蚀、水肿、口腔黏膜着棕色,甚至肝、肾损伤和心血管功能抑制、循环衰竭和正铁血红蛋白尿。致死理约为10g。
“注意事项”
本品药液需新鲜配制,浓溶液有刺激性会损伤皮肤,使用中应按需要严格掌握用药浓度,溶液色泽改变以示变质,不能再用。本品与碘化物、还原剂及大多数有机物应禁忌配伍,与甘油、白糖等还原性物质研合会引起爆炸。药物污染的褐斑,可用双氧水、草酸液脱色,注意避光保存。
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hydrogen peroxide solution)为无色澄明液体,无臭或有类似臭氧的气味,微酸(Ph为3.0~5.0),性质不稳定,易分解成氧和水,遇光、热、振荡加速其分解而失效。药用规格有3%、30%(W/W)两种,前者为常用消毒剂,后者的强腐蚀性,可作氧化脱色剂。
“作用与临床应用”
本品是一种氧化性消毒剂、遇有机物(组织液、血液、脓液、细菌等)或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睛迅速分解,释放出新生态氧,使细菌体活性基团氧化,干扰其酶系统功能而发挥抗菌作用。其中对革兰阳性菌和某些螺旋体较好,对厌氧菌更佳。此外,局部涂沫冲洗后能产生气泡,有利于清除脓块、血块及坏死组织、除臭;气体进入组织压迫毛细血管呈现轻微止血作用。但是由于分解反应快,新生态氧易转变成杀菌力弱的分子态氧,而作用时间短暂,渗透力弱,有机物存在时杀菌作用降低。通常临床上用1.5%~3%溶液作含漱或滴耳,治疗扁桃体炎、口腔炎、化脓性外耳道炎和中耳道等;3%溶液清洗创面、溃疡、脓窦、耳内脓液;5%~6%溶液用于创伤换药,以去除痂皮和黏附在伤口上的敷料。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高浓度对皮肤、黏膜产生刺激性灼伤,形居疼痛性“白痂”。反复含漱可出现可逆性舌****肥厚,其酸性可致牙釉质脱钙。使用本品溶液****,当浓度≥0.75%时可发生气栓或(和)肠坏疽。
“注意事项”
使用时,应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浓溶液;30%浓度过氧化氢溶液较稳定,一般稀释成3%后应用。本品与有机物、碱、生物碱、碘化物、********和其他较强氧化剂禁忌配伍,遇光、热易分解变质,应置凉处,密塞、避光保存。
过氧乙酸(peroxy acetic acid)本品由浓过氧化氢溶液作用于******制成,是过氧乙酸与乙酸的混合物,为无色透明或微黄色液体。溶于水和醇。
“作用与临床应用”
过氧乙酸有极强的氧化作用,遇有机物放出新生态氧氧化病原微生物,对细菌、芽孢、真菌及病毒有强大杀灭作用。具醋酸的强烈刺激味,可与水任意混合,性质不稳定,易分解失效,加热可发生爆炸。过氧乙酸显示高效、快速、广谱杀菌力。低温条件(—40℃),低浓度仍有杀菌作用。适宜于寒冷地区消毒。医疗上通常采用喷雾法,浸泡法、熏蒸法等以不同稀释倍数,用于空气消毒、预防性消毒、污物及其容器的消毒。
“注意事项”
本品性质极不稳定,使用中必须经常更换新液,一般每周更换1~2次,注意有效期。
五、卤素类
卤素类主要是含碘和含氯的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释放出游离状态的碘,含氯消毒剂溶于水中产生次氯酸,碘与次氯酸渗透力强,可直接渗入菌体,卤化菌体蛋白质而起作用。常用药物有含氯石灰、次氯酸钠、优氯静、氯胺T、碘、碘仿、聚乙烯砒哆酮碘、碘伏等。
碘(iodine)
“作用与临床应用”
本品对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芽孢、病毒、阿米巴原虫、藻类等)有强大杀灭作用,主要靠游离碘氧化微生物细胞浆蛋白的活性基团,并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使其变性沉淀。其杀菌力,腐蚀性、刺激性均与药物浓度成正比。其作用受有机物、Ph、温度等影响较小。此外,碘与组织蛋白结合较弱,游离出碘可向组织深部渗透,高浓度有腐蚀性,亦可呈现局部麻痹性止痛作用,对改善病灶血循环,缓解炎症症状,促进创伤愈合具有临床意义。临床上碘酊剂具有杀菌力强,作用快,渗透性好,刺激性大等特点。1%碘酊用于皮肤消毒,可减少皮肤上菌群,并能杀灭绿脓杆菌,是对小伤口和擦伤的一种治疗药物。2%碘酊可用于皮肤感染和消毒:10%浓碘酊,治疗甲癣。碘甘油(含碘量1%~3%),具有作用缓和、持久、刺激性小、无腐蚀性等特点,局部用于口腔黏膜及牙龈感染等;复方碘甘油(含15%碘与碘化锌)具有较强杀菌、消炎、收敛等作用,有刺激和一定腐蚀性,主要用于牙龈炎、牙间****炎、冠周炎、牙周炎,亦可腐蚀瘘管上皮,对慢性牙槽脓肿瘘管腐蚀烧灼有较好作用;复方碘溶液作咽喉涂剂治疗咽喉炎和滤泡性扁桃体炎;0.5%碘酊涂于基底细胞癌部位具有特征性闪光可辅助诊断。还可用于饮用水、泳池水及空气消毒。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长期应用碘和碘化合物可发生精神抑郁、神经过敏、失眠、阳痿和黏液性水肿。服用过量碘或误服高浓度碘剂,可产生急性中毒症状,对消化道的腐蚀作用,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物带血,1~3后发生尿闭,可由循环衰竭、喉头水肿而引起窒息、吸入性肺炎或肺水肿死亡。后遗症可发生食道狭窄,成人中毒量1g,致死量2~3g。碘过敏时,可发生碘疹呈轻度红斑、痤疮样疹、荨麻疹、化脓性或出血性疹。外用碘剂可产生接触性皮炎;吸入碘蒸气对黏膜有刺激。碘剂可使小儿和青年痤疮加剧及发生甲状腺肿。急性碘中毒应立即顿服大量牛奶或淀粉浆,并继续用稀淀粉浆与1%硫代硫酸钠液洗胃等急救措施。
“注意事项”
碘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浓度过高药液可引起发疱及皮炎,用碘酊消毒皮肤后,常需用酒精脱碘。因具强腐蚀性,不宜用于金属器械消毒。碘与碱、生物碱、水合氯醛、酚、硫代硫酸钠、可溶性汞盐、淀粉、鞣酸和植物性收敛剂等禁忌配伍。与浓氨和多种挥发油如松节油等会形成易爆炸性混合物。
含氯石灰(chlorinated lime,漂白粉bleaching powder)含氯石灰是氯酸钙、次氯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在水或醇中只有部分溶解,新鲜漂白粉含有效氯约为25%~35%。空气中易吸潮分解失效。
“作用与临床应用”
本品溶解于水后,生成有杀菌作用的次氯酸,抑制微生物的某些巯基酶,阻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放出新生态氧,氧化微生物原浆蛋白的活性基团。次氯酸消毒作用快而强,但在碱性环境中解离成H-和Ocl-而作用减弱。临床主要用于饮水及排泄物的消毒。消毒饮水,50千克水加本品1g,30分钟后即可饮用。1%~3%溶液用于喷洒或洗刷厕所和浴室等;0.5%溶液用于非金属用具及无色衣服、床单等消毒;按1:5用量(干粉:粪便)放置2小时消毒粪便。复主含氯石灰溶液可冲洗腐败性伤口。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误服后本品与胃酸接触立即释放出次氯酸对胃黏膜刺激、腐蚀,引起恶心、呕吐、疼痛,重者可发生血压降低、谵忘和昏迷。吸入次氯酸气状烟雾可引起咳嗽和窒息,刺激呼吸道黏膜,重者引起肺水肿等。浓溶液对皮肤有强腐蚀性,能溶解指甲等。
“注意事项”
本品受潮易分解,溶液应新鲜配制,2小时内应用,固体储存置密闭、阴凉、干燥处,大量存放时不可密闭,以免释放的气体累积后引起容器炸裂。本品对金属有腐蚀,不能消毒金属用具,对皮肤有刺激,只能用其稀释溶液消毒手部皮肤,复方含氯石灰溶液也不宜作灌洗伤口消毒,因其对组织有刺激性。本品与酸、铵盐、硫黄和许多有机化合物禁忌配伍。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又称界面活性剂,是指能改变两相之间界面张力的物质,分为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两性离子型。它们均有不同程度乳化、分散、增溶、发泡、去污等作用,其中阳离子型(季铵类)和两性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一般认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是易于吸附在细菌表面,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使胞内部分酶及代谢中间产物外渗,药液内渗,使蛋白变性,细菌失活。此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大于革兰阴性菌,对霉菌、芽孢、病毒无效。此外,还具有清洁、溶解角质、乳化等作用和呈效快、性质稳定、对组织无刺激性等特点,属于阳离子型药物有苯扎氯铵(洁尔灭)、苯扎溴铵、度米芬、消毒净、创必龙、苄乙氨铵、氯化甲乙氧铵、洗必泰;两性离子型的代表药有国外称为Tego50等。
苯扎溴铵(benzalonium bromide,新洁尔灭,bromo-geramine)
“作用与临床应用”
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类杀菌剂,能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使菌体胞浆物质外渗,阻碍其代谢而起杀灭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繁殖体杀灭作用较强,对绿脓杆菌、抗酸杆菌和细菌芽孢无效,遇有血、棉花、纤维和其他有机物存在,作用显着降低。临床上主要用于皮肤、黏膜、伤口、物品表面和室内环境消毒。不能用于对医疗器械的灭菌处理,或长期浸泡保存无菌器材。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为外用消毒剂,不可内服,如误服可发生胃肠刺激、烦躁不安、肌无力、发绀、痉挛等症状,严重者可因呼吸道麻痹死亡。
“注意事项”
本品禁忌与肥皂及盐类消毒药合用。不宜用于膀胱镜、眼科器械及合成橡胶制品的消毒。本品与其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枸橼酸盐、碘化物、硝酸盐、高锰酸盐、水杨酸盐、银盐、酒石酸盐和生物碱禁忌配伍。本品水溶液不得贮存于聚乙烯容器内,避免与其所含增塑剂起化学作用,使药效降低。
“制剂与用法”
氯已定(chlorhexidine,洗必泰,hibitane)
“作用与临床应用”
氯已定为双胍类化合物,某些葡萄球菌、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和厌氧菌对其呈高度敏感。其通过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而起到杀菌作用,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和结核杆菌,也不能灭活乙型肝炎病毒。临床上主要用于手术前洗手浸泡消毒、手术野、其他部位皮肤与黏膜消毒、物品表面和室内环境消毒;创面冲洗以及烧伤创面感染与口腔咽喉感染的治疗团党委能用于对医疗器械的灭菌处理或无菌器材的长期浸泡保存。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偶见皮肤过敏或可引起接触性皮炎。高浓度对黏膜有刺激性作用。有用于膀胱冲洗产生血尿的报告。与肥皂、其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碘化钾等有配伍禁忌。
“注意事项”
使用中避免高浓度药液接触眼睛或其他敏感组织。本品作含漱剂时,易软化口腔上皮而发生溃疡故宜稀释后使用;也要避免以本品作膀胱灌洗;脑、脑膜和穿孔的鼓膜不能接触本品。用本品浸泡地的针头和针筒,作脊髓穿刺前必需以清水冲洗干净;盛放本品的容器不能用软木塞盖以防影响药效。本品经长时间加热可分解,1%以上溶液不能高压灭菌,0.1%以下溶液高压灭菌时,不得超过115~116℃30分钟。本品与肥皂、碘化钾等禁忌配伍。0.05%本品溶液不宜与硼砂、碳酸氢盐、碳酸盐、氧化物、枸橼酸盐、磷酸盐和硫酸盐混合,以免形成溶解度低的盐在24小时后沉淀下来。
染料类染料又称色素,是在微生物形态研究中,显示出对各种组织有选择性染色力,从而证实其药理作用。它们能在细胞表面高浓度蓄积,改变细胞周围氧化还原电位,使胞内外平衡失调,致使微生物的呼吸、代谢系统障碍,呈现消毒防腐作用。此类药物有甲紫、雷佛奴尔、丫啶黄、普鲁黄、复红(碱性品红)等。
甲紫(methylviolet,龙胆紫)
“作用与临床应用”
本品对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真菌如链球菌和表面癣菌等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对革兰阴性菌、耐酸菌及细菌芽孢效差,也能与坏死组织结合形成保护膜呈收敛作用。刺激性小,渗透力强。临床上用于皮肤和黏膜化脓性感染、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炎、****炎等疾病,也用于烫伤、烧伤,以及手足癣等。1%水溶液外涂,治疗黏膜感染;0.1%~1%水溶液外涂用于小面积烧伤、烫伤;1%~2%水溶液外涂,治疗手足癣、甲癣;甲紫片亦可治疗外阴、****念珠菌病。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偶可出现皮肤皱折、外生殖器和口腔黏膜产生坏死性溃疡。局部吸收后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肠绞痛、头晕目眩、黏膜溃疡。
“注意事项”
治疗婴儿口腔念珠菌病时,涂药后应把婴儿面部朝下,以减少药物下咽。被甲紫着色的玻璃容器可用稀盐酸、漂白粉溶液、清洗消毒液浸泡除去。
重金属类化合物硝酸银(silver nitrate)硝酸银在水溶液中极易解离出银离子,使菌体蛋白质凝固而产生杀菌作用。稀溶液对黏膜、皮肤有收敛作用,浓溶液有腐蚀作用。0.5%溶液用于严重烧伤,防止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1%溶液用于预防新生儿脓眼病、结膜炎,滴眼后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
其他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
“作用与临床应用”
环氧乙烷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环氧类烷基化合物,它极易与细菌蛋白质的各表面基团如羧基、氨基、巯基、羟基中游离的氢原子结合成羟乙基,而使菌体蛋白质烷基化,阻碍细菌新陈代谢,使细菌失去活力而杀灭。对细菌、病毒、芽孢及各种致病微生物均有效。本品穿透力强,可透过纸层、蛋壳等,消毒后的物品有一定的残留作用,即消毒后仍能保持一个短时期的消毒能力。临床主要用于器械、仪器、被服装备、敷料、塑料及橡胶制品、包装材料以及某些药物和食物的干燥冷(常温)消毒。常使用的浓度为450~800mg/L,温度在20℃或更高,消毒3~12小时。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本品蒸气对眼、鼻等有刺激,吸入后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眩晕、中枢神经抑制、呼吸困难和肺水肿,对肝、肾损害,已有死亡病例报道。一般症状可在接触环氧乙烷半小时后出现,持续可达数天,皮肤过多接触药液也可引起烧灼和糜烂。
“注意事项”
环氧乙烷的消毒作用与温度、湿度有关,最适宜温度为40℃左右,18℃以下作用差,过分干燥的条件也不利于消毒作用,因此消毒时要保持中等的湿度。液态或气态的环氧乙烷有刺激性腐蚀性,吸入多量可致急性中毒,空气中最大限量为50ppm。本品与空气混后易燃烧爆炸,因此在进行消毒过程中及消毒后,室仙未通风前不能接触火源,不能有明火作业,不得使用电器设备如冰箱等。
“师生互动”
选择消毒药物3人体皮肤消毒
“小结”
用于皮肤消毒的药物有碘酊、乙醇、双氧水和洗必泰等,要求作用快,对皮肤刺激性小,故常用于注射部位、手术的消毒。用于创面及黏膜的消毒药有呋喃西林、利凡诺及碘甘油等。要求对组织刺激性小,不妨碍伤口愈合,不易受创面分泌物的影响而失效:还要求不易被吸收或吸收后在体内毒性低。用于环境消毒的药物有来苏儿、甲醛、乳酸、过氧乙酸等。要求消毒作用强,对环境污染小。用于消毒排泄物的消毒药不受脓液、分泌物等有机物的影响,且价格低廉,如漂白粉、来苏儿等。用于器械消毒的药物有含酚、醛类的制剂,洗必泰、新洁尔灭等。****由于能腐蚀金属,故只供玻璃器皿的消毒。
除非它有特殊指征,一般避免用酚、硼酸及醛等化合物作防腐剂,对不同性质的器械,应分别选取用药物品种及浓度。甲酚、苯酚不宜作橡胶、塑料、纤维纺织品的消毒。本类药物高浓度腐蚀性较强,故应用前必须按要求稀释以防灼伤;防腐药对眼及黏膜有刺激,故一般不用于这些部位,药物误用于眼内,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药物制剂及储备液必须清楚标明是否新鲜配制、浓度及pH值,必须明显标记有毒或只供外用,并避儿童存放,以防儿童误服中毒。在使用时,特别注意浓度。
田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