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王新解
11183000000070

第70章 从除魏忠贤说开去

(是励精图治、亲政爱民,还是刚愎自用、贪婪吝啬?他不幸生在明朝的末世,面对风雨飘摇的王朝,他注定已经没有回天之力了。最后众叛亲离的他只能吊死煤山。)

有人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朝代,皇帝除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外,没一个说得过去的,可以说是黄鼠狼下崽,一窝不如一窝——而他,崇祯是最后一窝。

崇祯帝即位时,明朝已是风雨飘摇,奄奄一息了。

有人说他生性多疑又刚愎自用,既贪婪吝啬,动不动滥杀一气。但却又有人说他,励精图治,勤俭节约,勤政爱民。总说纷纭,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帝王?

让我们先翻开他的个人简历:

姓名:朱由检

生卒年:1610年——1644年

年号:崇祯

庙号:思宗

最得意的事:除魏忠贤

最伤心的事:葬送大明江山

爱好特长:工书、画。

朱由检是当时的太子朱常洛的儿子。5岁时,他母亲死了。当时朱常洛的太子地位并不稳固,万历皇帝曾想废掉他改立郑贵妃之子。后来,朱常洛历尽坎坷而位尊九五,但在即位的当年就因纵欲过度病死了,皇位传到朱由检的哥哥朱由校身上。朱由校对治理天下根本没有兴趣,将朝政大权一股脑儿地交给了自己的奶妈客氏和太监魏忠贤。

魏忠贤很快结成了几乎包括大多数宰相和政府官员的“阉党”,魏忠贤要打击的是东林党以及反对阉党的人物。他采用特务手段,以皇帝的名义随便抓人,包括左都御史杨涟都死于非命。当杨涟的尸体被家属领出时,胸前有一个压死他时用的土囊,耳朵里还有一根横穿脑部的巨大铁钉!

阉党到处贪污纳贿,鱼肉百姓,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如果不是天启皇帝朱由校在位才7年就死了,阉党一定会把明朝闹亡。

天启七年(1627)八月二十一日,朱由校驾崩,遗诏由他弟弟信王朱由检继位。魏忠贤不敢公然加害朱由检,但是暗中的毒害还是有可能的。所以,17岁的朱由检在八月二十三日入宫当天,一夜未眠,取来巡视太监身上的佩剑以防身,又牢记皇嫂张皇后的告诫,不吃宫中的食物,只吃袖中私藏的麦饼。

登基之后的朱由检,深知要除去魏忠贤,必须先稳固自己的地位并保证自己的安全。他一面像他的哥哥朱由校一样,优待魏忠贤和客氏,一面将信王府中的侍奉太监和宫女逐渐带到了宫中,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魏忠贤对于朱由检,始终无法揣透他的心意。他的策略,就是送一些美女给朱由检。崇祯帝将送来的4名绝色女子照单全收,但很仔细地搜了身。结果,4名女子的裙带顶端都系着一颗细小的药丸,宫中称为“迷魂香”,实际上是一种能自然挥发的春药。朱由检命4人将药丸毁去。魏忠贤一计不成,另生一计,派一个小太监坐在宫中的复壁内,手持“迷魂香”,使室中自然氤氲着一种奇异的幽香,以达到催情的效果。这一招,同样被朱由检识破,并大发感叹说:“皇考、皇兄皆为此误矣!”

朱由检一直不动声色,任由着大臣们攻击魏忠贤的高潮一浪胜过一浪,中间还得面对魏忠贤的哭诉,依然无动于衷。十月二十六日,海盐县贡生钱嘉征上疏攻击魏忠贤十大罪状: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攻;九,伤民财;十,亵名器。

朱由检召魏忠贤,命令太监宣读了钱嘉征的奏疏。次日,魏忠贤请求引疾辞爵,得到朱由检的允许,后又下诏将他贬往中都凤阳祖陵司香。

然而,魏忠贤是过惯了有权有势生活的人,出京的时候竟然还带着卫兵1000人、40余辆大车浩浩荡荡地向南去了。一个戴罪的太监竟然还敢如此跋扈,无疑进一步刺激了朱由检敏感的神经。于是,朱由检命锦衣卫旗校将魏忠贤缉拿回京。

十一月初六日,得到消息的魏忠贤在旅馆中绕房疾走,自缢而亡。他死后,朱由检下令将其磔尸于河间,同时客氏也被赐死。此后,气焰嚣张的阉党一举被铲除。

这一系列有胆有识的举措,使得朝野上下精神为之一振,人们仿佛看到了明朝中兴的希望。这位年仅17岁的小皇帝,在清除阉党中表现出的老练成熟,的确应该给人们这样的期待。

点评:

纵观朱由检的一生,他17岁当皇帝,当了17年,死时年仅34岁,人生刚好分成两截,而这两截是有必然联系的。

少年时的经历使他渐渐养成了人格分裂式的双重性格:一方面,他身为位尊爵重的亲王,自可以呼奴唤仆,形成了他性格中严急而刻薄、既对手下人薄情寡义又自以为是的一面。

另一方面,从小的孤独寂寞和难于主宰自己命运的无奈处境让他敏感、多疑,从而因内心深处的过分软弱和自恋造成极度的自尊,一意孤行而完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后来,他在重大关头常常首鼠两端,既怨天尤人又怀疑自我,最后往往是毫无主见地把一切交给命运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