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提示:1刘邦为什么能在群雄逐鹿中独占鳌头?靠的不仅是长者之风,他的才能在项羽、萧何、韩信、张良中数第一。2楚汉之争,实质上是一场什么的较量?3刘邦到底是否具有军事才能?答案,他从张良那里学得了兵法而且活学活用,用得不错。)
出身布衣,却在群雄逐鹿中独占鳌头,使一代枭雄西楚霸王自刎江边;
与民休养,轻徭薄赋,开创西汉王朝两百年基业;
一个精明的政治领袖,一个富于神秘色彩的帝王……
这就是汉高祖刘邦,出身草莽,经常吃败仗,却敢于对天下英雄说:“要论综合能力,老子天下第一!”大风起兮云飞扬,一位乱世豪杰从历史烟云中向我们走来。
首先,让我们翻开刘邦的个人简历:
姓名:刘邦,
小名:刘季,刘三
生卒: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
出生地:中国沛县(狗肉之乡)。
民族:汉族。
最喜欢的事儿:喝酒、吃狗肉、吹牛
最讨厌的事儿:读书、劳动。
因为不爱读书,他见到戴帽的读书人,动不动就夺下人家的帽子当尿罐子撒尿。因为好吃懒做没有哥哥勤劳会经营,常被他家老爷子骂为“无赖”。
汉高祖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她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只是沛县的一个泅水亭长(今派出所长)。吕公和沛县县令是好友,过生日时,喜欢拍马屁的刘邦自然也去了。主人规定贺礼钱不到一千的人到堂下就坐。刘邦没有一个钱,但他脸皮厚,胆子大,他说:“我出贺钱一万!”(这事是少见的)。未来的老岳父知道后,本是带些怒气出来把他赶走,一见却大吃一惊,因为吕后的父亲精于相人之术(也就是看面相),刘邦隆准龙颜,有天日之表,他一眼就看出来了,当机立断,不顾妻子的反对,把爱女嫁给了芝麻绿豆般的小官刘邦。
娶妻后的刘邦仍然经常到处闲逛,骗吃骗喝。一次押解囚犯,因自己酒醉而使囚犯逃跑。因为这严重的渎职,他自己也只好亡命芒荡山下的沼泽地区。
时世造英雄!
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建立了“张楚”政权。沛县百姓杀了县令,开城门迎进刘邦,又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这一年刘邦四十八岁。
由无赖到亭长,再后来当“沛公”的时候都快五十啦!按现在流行的说法:早过了事业的上升期。当然,声望上也就没有什么号召力了,今天投靠这个,明天依托那个。再看看他管理层的核心团队吧,尽管打下天下之后,刘邦曾自鸣得意地列出什么“汉初三杰”(韩信、英布、彭越)、“十八元功”(具体人史书上有争议)等等,但当初“我主爷起义在芒砀”时,也就是些个小吏(萧何、曹参)、屠夫(樊哙)、小贩(周勃)之流。
然而,就是这个条件,刘邦却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当时,秦末农民战争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这就是项羽和叔叔项梁,他们在吴中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
项梁拥立楚怀王的孙子做了楚王,定都盱眙,后来在和章邯的秦军激战时,项梁兵败被杀。楚王和众将约定:谁先入定关中谁就做天下之王。
项羽为了给叔叔报仇,要求和刘邦一起西进关中,但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大家觉得项羽做事比刘邦要残忍得多,而且又年轻没有经验,刘邦则是个长者,宽厚仁慈,所以,最后决定让刘邦领兵西进关中。
在历史上,刘邦是战争中,和平解放一个城市的第一人!
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城,后来在张良的劝谏下,还军灞上。和当地百姓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律一律废除!
这是怎样的长者风度?(真不明白刘邦的流氓形象从何而来。)
我们都知道,秦朝的暴政是导致其迅速灭亡的一个根本原因,用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话说:“用法益深刻”。加之劳役、赋税,百姓为了自己的生存揭竿而起是一种必然。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的“约法三章”是个多么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这就难怪当他和项羽屡败屡战时,关中(原秦国的属地)却给了刘邦前线最大的兵员支撑。
总之,刘邦的能力并不弱,大家为什么不作一个这样的比较?——让刘邦跟韩信比政治,让刘邦跟项羽比智谋,让刘邦跟张良比带兵,让刘邦跟萧何比打架?
请看:
统帅能力:韩信>项羽>刘邦>萧何张良
武力:项羽>刘邦>韩信萧何张良
智谋:张良>刘邦>韩信>萧何项羽
治国:萧何>刘邦>张良>韩信项羽
魅力(对部下):刘邦>项羽>韩信>萧何张良
魅力(对黎民):刘邦>萧何张良>韩信≥项羽
这样看,刘邦的能力就是5人之中的第一了!
点评:
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说,刘邦只是一个卑鄙小人,而项羽才是真正的大英雄。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试问,能以弱胜强,把一个大英雄打到丧失信心、乌江自刎的地步,刘邦的能力,难道算不得英雄吗?
事实上,不以成败论英雄,只不过失败者的借口。真正的英雄,即使被对手击倒一百次,也会反败为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