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初中时,我们学过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公元759年暮冬,为避安史之乱,大诗人杜甫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天,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诗人十分喜悦,在这里先后居住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不料,最终在一个深秋,风雨大作,屋破雨漏,杜甫长夜难眠,遂写下了这一名作。
特别是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两句,成了千古绝唱,广为传颂。诗人潦倒至极,然而在诗中,依然表现出身处窘困却心念天下黎民的胸怀。让杜甫更没有想到的是,他自伤贫困的一句诗仍是一千多年之后现代我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高昂的房价,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最简单、最直观的一个现象就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是,有多少爱情死于房价?虽然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什么时候,结婚总得有住得地方。中国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老百姓都讲“盖房子娶媳妇”,在现代化的城市里,演变成“想买房子结婚”。“居者有其房”成了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生存保障的最起码的物质需求。
的确,房子不是汽车,但房子却和粮食一样,是生活中所必需的,而买房就成为生存所必需的也是最为常见的投资行为。但随着房价越炒越热,随着房价的不断调控,普通大众买不起房已经成为现实社会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现象。
走在现代都市的大街上,为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而奔波劳碌的人比比皆是。要问普通大众,买不起房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人的回答可能莫过于“房价”与收入之间的巨大落差,这也是人们一直耿耿于怀的问题。
为什么在我国的房子越建越多的情况下,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喊着买不起房子?在普通大众买不起房子的背后,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原因?这不得不令人疑惑。
一是房价的不断上涨。从企业开发的角度看,房价上涨有它自身的原因:①在对土地进行公开拍卖后,地价高了,“地王”不断,也就是“楼王”不断;②开发的品质提升了,附加值高了;③建材涨价了,钢材、水泥一天一个价;④从土地开始,操作过程中的灰色开支不少,形成了事实上的房价高涨。而最重要的因素是,房地产业的高利润,不赚钱、亏本的买卖谁也不会做。但是,在住房中,高级商品房和普通商品房鱼龙混杂,优劣一个价,这也是老百姓买不起房的原因。
二是房价与预期不对称。房价虽高,但是高房价自有适合它的目标客户。普通大众之所以买不起房子,一方面有收入不稳定的原因;另一方面是自己的预期不对称所致。一位收入不高的大学毕业生,想在市区买房子,除非他的父母是富人,否则光靠他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了。对于一个低收入的家庭来说,买一个70平方米的房子没有什么压力,但是为了面子硬要买一个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这样自然会喊买不起。还有的情况是,买市郊的房子基本上没有压力,但要是买市中心的,压力自然会增加。如果你只能买普通商品房,却要买高级住宅,那肯定不合适。在一定程度上,人们买房时应抛弃地域情绪,还要勇于改变生活观念,用时间成本、交通成本换取买房成本。住近郊,可以很宽敞,很轻松。
三是可供选择的住房过少。从社会房价的角度来讲,普通商品房的需求相对来说,确实有点少。因此,要把经济型实用住房的适用人群范围扩大,增加供应的量,很有必要。再有政府加大市政配套的建设力度也相当关键,在一些偏远地区形成聚居地,要优先解决交通问题、购物问题。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引导,也就是把不属于高级商品房的目标人群,从排队买房的群体中解脱出来,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炒房没有什么利润可图,卖房也不用那么浮躁,房价问题、民生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缓解。
就现实社会而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买不起房的人还在多数。除了上面所述的几个方面之外,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原因使得普通大众买不起房。